措尼仁波切开示:怎么禅修,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今晚的讲题是「怎麽禅修,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禅修」是佛法学习中一个基本的课题,不论初学或老参,都听过、读过、多少练习过。尽管如此,因为前晚的课程是超乎预期的精采,因此第二天上课时间到来前,在场学员仍对即将到来的开示充满了期待和好奇。而措尼仁波切当然也不负众望,延续着前晚的风格,用现代的语汇、清晰的架构、丰富的事例和鲜活的表情,让大家自然的融入开示义理,在时而放声大笑,时而凝神省思中,对「禅修」这个古老的课题,有了超乎预期且一新耳目的领会。
「禅修是什麽呢?」措尼仁波切在经常提出问题,让学员们在领受教导之前,自己先思考一下。接着说明,禅修的意义是指培养、熟悉,要培养、熟悉什麽呢?答案是「见」。好比如果我们要锻炼手臂肌肉,光重复着伸直──内弯的动作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握着 5公斤的哑铃来做,才会有效果。禅修亦同,必须先找到正确的见地,例如止的见地、慈悲的见地或者本尊观修的见地,然後透过禅修去熟悉、维系这个见地,才能产生结果。
无见之修,只是愚钝的「牛禅修」
仁波切举例从反面说明「见地」的重要性。过去有很多嬉皮去了印度、尼泊尔,把禅修带回到美国,但他们没有带回正确的见地。嬉皮们有自己喜欢的「见地」,那就是大麻,也就是把吸食大麻所产生的那种平和、放松等等感觉,当成是禅修的目的。这些嬉皮年长以後,有些已透过正确的学习而成为很好的修行者,但当年风行的那种平和、放松的观念,已传遍全世界。但这样的「禅修」是一种愚钝的禅修、牛的禅修 ── 在加德满都的马路上,你可以看到牛舒服的坐卧在地上,眼睛半眯,舒服而放松(仁波切眼睛半眯,模仿牛的神情,学员们都笑起来),周遭很多人车往来,对牠没有影响,因为牠已经把接收外在讯息的根门关闭起来,不去察觉这些身边发生的事情,而在一种迟钝的状态中休息,这就是牛的禅修。虽然有放松、平和的感受,却是昏沉、迟钝而不清晰的,就像电脑因过热而进入休眠状态。平常我们因为太累而把自己的心智活动暂时关掉,不想去思考,也不想去感受,就这样进入一个暂时昏昧的状态,获得舒缓,也是这种愚钝的禅修。
但是,基於正确的见地所做的禅修,永远会有一种警觉、聚焦、觉知以及正念,这需要心智的觉察,根门并没有关闭,外面有声音,你仍然可以听见。如果只想感受平和放松,认知的心智却无运作,是不会发生作用的。所以,禅修的目的是在改变,而改变需要正见,透过禅修一再去培养、熟悉这个见地,会带来改变的结果。
禅修,才能改变深植的习气
改变有两种。一种是只要知道正确的资讯,就马上能改变。另一种情况是已经有了根深柢固的心理模式或身体成瘾,这时候光有资讯尚不足以造成改变,需要一再的思维、培养,也就是需要禅修,才能改变深植的习气。
仁波切举自己经验为例。在印度的佛学院学习时,仁波切很瘦,完成学业後来到尼泊尔确吉尼玛仁波切的寺院,有了自己的厨师,食物也较为丰富。一阵子之後,一位美国友人来访,惊讶的发现仁波切身材有了明显的横向发展,追究原因,原来是每天吃太多米饭,太少蔬菜,以及过量的可乐──每天喝7罐。友人说明,米饭热量高而且营养素不足,要少吃饭而多吃蔬菜。此外,一罐可乐含有六、七匙的糖,也会造成发胖,对身体不好,对牙齿也不好。听了这些讯息,从第二天开始,仁波切就减少饭量,多吃蔬菜,这个改变一点都不困难。但关於可乐,尽管知道对身体不好,但已成瘾,很难停止。从此每当仁波切拿起可乐,就会思维,这里面有很多糖,会让人发胖,影响健康,对牙齿也不好,但仍然继续喝。这样每次要喝的时候就思维、熟悉可乐的坏处,但仍继续喝,一直过了七年,可乐才终於没有吸引力,不再想喝了,这就是禅修的作用。
现代人往往高估了资讯的影响力,其实很多事情光知道资讯是没有用的,要不断的去培养、熟悉,透过禅修,重新建立大脑神经元的联结,也就是让脑部形成新的习惯,才能带来改变。禅修有很多种类,例如慈悲的禅修,是训练我们的情感、情绪的心(heart),这跟第二层的脑有关;而正念、正思维、专注力的禅修,则可以锻链我们认知的、理智的心(mind),这关联到皮质层,第三层的脑。这两种训练都能够影响第一层的动物本能的脑,所以禅修是可以改变深植习性的很有效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禅修很重要,为什麽却很少去修持呢?」仁波切指出了这个现代修行人普遍的问题,并引导学员思考,明知道很重要,但为什麽没有花更多时间去练习禅修?
仁波切说,要克服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懒惰,然後温和的告诉它,获得这个珍贵的人身是极为难得的,能值遇上师教导我们佛法,又更为殊胜难得,但这个得闻佛法的人身是随时都可能失去的,失去之後可能万劫难复。这样看着自己的懒惰,不断的思维、说服它。最後懒惰会害怕,就说:好吧,我就离开,让你好好禅修吧。
高阶出离心,放下对舒适的执取
现代人要禅修,是比古人困难,主因是生活中有太多即时可得的舒适。比方说,晚上本来想练习禅修的,突然想喝一杯茶,而茶叶和热水都是随手可得的,马上泡了茶就可以享受;觉得身体黏腻,想洗个澡,进了浴室就有充足且适温的水;觉得精神不济,想来杯咖啡,按钮按下去,现磨现煮(仁波切模仿研磨咖啡豆的叽叽叽叽的声音,逗得满堂大笑),还自动加入奶泡,一杯拿铁咖啡马上就好了。等咖啡喝完,时间也差不多,没时间禅修了。这就是立时可得的舒适,让我们分心。若在古代,想喝茶就要先烧柴起火煮水,要忙很久,想想算了,不如禅修。藏地天气很冷,洗澡是件痛苦的事,一年才洗一次;尼泊尔缺水,莲篷头的水常像天上掉下来的鸽子尿一样只有几滴而已,很难洗,不如去禅修。古代也没有iPad、iPhone、网际网路、Email这些东西让人们分心。现代人不一样,打开电脑发现有Email要回,等回完信,时间也差不多,明天还要上班,该睡觉了,所以没时间禅修。
针对这种现代生活型态,我们要培养一种高阶的出离心。古人的出离心,多是因为痛苦,欠缺食物、欠缺住所……基於苦而生起出离心。现代人则是拥有很多,如果银行里存了些钱,想喝咖啡,10分钟就有,想要什麽都很容易。但所有这些容易取得的东西,却让自己的心变得怯弱、空洞,像到处充斥的塑胶制品一样虚浮,远离正法、欠缺灵性。我们拥有太多,反而让我们忘了自己的心,让我们感到悲伤,我们不想要这样,所以要出离,离於这些执着,这就是仁波切所说的高阶的出离心。要知道,外在的事物虽然可以满足我们,带来一时的快乐,但我们的心远比这些东西和感受要伟大。透过禅修改变观点,认识自己的心,就不会再贪着於这些事物,毕竟外在的东西不过是内在的反射。
急躁,伤害你的「微细身」
最後,因同学们的提问,仁波切简要开示了「微细身」的概念。人的身心运作概略分为三个部分:粗重身(Gross Body)、微细身(Subtle Body),以及认知的、理智的心(Mind)。其中微细身主要与内心的情绪(Emotion)、感觉(Feeling)有关,而不是负责认知思考的心智或粗重的身体。微细身由气、脉、明点所构成,中国人讲的「气」也是其中一部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对於「气」的运行是很不利的,因为太快而扭曲了气的运行,导致焦虑、恐慌的产生,甚至干扰了心智的运作。仁波切再度举自身的例子说明,以前在尼泊尔负责一个基金会,刚开始心力都投注在上面,早上醒来,人还躺在床上,感情和情绪已经飞到办公室去了,就会一直催促身体快一点。急躁的心情鞭笞着身体,但身体的运行没这麽快,这种催促会让身体很快的耗竭。後来仁波切察觉这个问题,放慢心情,配合身体的节奏,轻松的起床、开车,进办公室,跟同事打招呼。结果是,虽然不再急促,但从家里开车到办公室也没花更多时间,而一切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心情也很好。如果我们能清楚的分辨自己的身体、感情、情绪,以及认知的心智,让这三者之间拉开空间,而不是混成一团,就能了解其运作方式,对我们会很有帮助。
为堕胎婴灵供灯助念
共修金刚萨垛心咒忏悔堕胎罪业
为堕胎婴灵供灯助念
共修金刚萨垛心咒忏悔堕胎罪业
简单易行!供水一次相当于念了100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和100万遍黄财神心咒!
法王如意宝:念三到七遍莲师心咒,所有非人鬼怪、邪魔外道都会远离!
益西彭措堪布答:祈祷阿弥陀佛同样也可以净除罪障,为何还要再去祈祷金刚萨埵佛呢?
索达吉堪布20多年来,每天都修的法!没有福气的人,根本遇不到!
晋美林巴尊者谈闭关感悟:为避免魔障,彻悟之前我给自己立下七条规约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为防止地震或其他天灾而绘殊胜风马旗(免费结缘)
宣化上人:佛教徒不要找情人,否则等你到了地狱去,后悔也晚了!
顶果钦哲法王:在佛陀的所有事业之中,转法轮是最珍贵也是最根本的
明月胜幢
无边普贤行愿海
一轮圆月耀天心
扫码关注公众号
点阅读原文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