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风•木兰】潭柘寺木兰花开,北京城故事延续
春分 三候木兰
多半个世纪以前,旅居巴黎的林语堂用英文写就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老北平里走出了卓然不群、坚定自信的大家闺秀姚木兰。
记忆里一直执着地以为姚木兰第一次遇见心上人孔立夫,是在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该是这样一个带着历史厚重与古韵的地方才配得上聪慧博学的木兰用来浪漫邂逅吧。
更何况寺里两株紫玉兰,花开时白中带紫两色交相辉映,美得后人拿三国的大小乔为其名,“二乔玉兰”也称“二乔木兰”,而书里又说木兰别名紫玉兰,还有人传它们是由玉兰和木兰杂交长成,方能分外美丽。
总之,我知道那是一个春日,十七岁的木兰在开着她名字的花的寺院里,相遇了命运里一个重要人物,唤醒了她关于自己女性身份的悸动。
可惜的是,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从小说里细细寻去方知,木兰遇见孔立夫一次是在白云观,一次是在西山别墅,并没有潭柘寺,而木兰的怦然心动也未化作天赐良缘,她最终嫁作他人妇,也曾在心底里暗暗羡慕妹妹莫愁嫁给能一起谈天说地的立夫。
这是人生错位一种。
白居易曾赞美木兰花:
紫房日照胭脂拆,
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
木兰曾作女郎来。
这“木兰”,自然是借用了古代传说巾帼英雄花木兰。《木兰辞》详述了这姑娘利用性别错位导演的人生传奇: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如今姚木兰的北平城沧海变幻,是车水马龙日新月异的大北京,春日里依旧开满木兰花,有许多个勇敢如花木兰般的年轻姑娘,试图导演自己的人生。在繁华大都市里经历挫败、孤独,不知是否也在落寞中对自己起了怀疑?
常常被怀疑的,是木兰。在所有的描述、传说以及图片、画作中,玉兰和木兰这俩姊妹花都出奇地相似。
真是傻傻分不清。
而明代王世懋《学圃杂疏》里说:“玉兰早与(通假“于”)辛夷,故宋人名以迎春,今广中尚仍此名。千干万蕊,不叶而花,当其盛时,可称玉树。”
这之后,又有同为明代的王象晋,写了一本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群芳谱》,里边提到:“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丛生一干一花,皆着木末,绝无柔条。隆冬结蕾,三月盛开……寄枝用木笔,体与木笔并植,秋后接之。”
清《植物名实图考》中提及“辛夷即木笔花,玉兰即迎春。余关木笔、迎春,自是两种:木笔色紫,迎春色白;木笔丛生,二月方开,迎春树高,立春已开。”“迎春是其本名,此地好事者美其花而呼玉兰。”明确指出了两者是不同的花,可见还是古人眼力好。
绘图/白胖燕
可是为什么在今人的记述里,有说木兰也叫木兰花,就是紫玉兰,也叫辛夷、木笔。又说玉兰别称木兰,似乎它们分明就是一种花!
“认真你就输了。”
埋首故纸堆大约不如踏出门去,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光赋予生物张开每一个毛孔平等对话的权利,那姹紫嫣红令你乱目的,甜腻清香令你倾倒的,恰如红楼十二钗,各有各美。
但故纸堆里托之木兰以为名的两个女性角色,无论命运如何混淆滑稽,都以积极态度与聪明智慧去面对,最终获得美好人生。
木兰花常隐匿于玉兰美名之下,却因这两个妙人留名,不能不说自有其命数之幸。
只是,潭柘寺的紫白花瓣落了满地,北平城里的民国少年,眉宇间都是焦急,再也等不来那个与他一起赏玩甲骨文的佳人。姚木兰你为什么不去潭柘寺?!
撰文 | 李晋荣 编辑 | 毕曦 李瑞阳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二十四番花信风
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麦花 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酴醿 三候楝花
(↑ 点 一候梅花,了解二十四番花信风)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光明日报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