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君毅专栏 |哲学在学问中之地位与意义

哲学在学问中之地位与意义之初步的了解

我们可问:哲学究竟是什么学问?究竟与上述之各种学问中何者为类似,或与何者关系最为密切?或在我们上述之人类学问世界中,是否真有一处,可容许有哲学的地位之存在?


对于这些问题之前二个,并不容易答复,因从历史上说,各哲学家明有不同的答复。照我们的意思,是哲学与一切人类之学问,都可有相类似之点,亦都有关系。因哲学之所以为哲学,就是要了解各种学问之相互关系,及其与人生之关系。至于说到何种学问与哲学关系最为密切,此则系于我们之所采的哲学立场与我们从事哲学思维的方法。此在下一章,我们可提其要者,加以叙述。在此,我们所能说的,只是在上述之各种学问之外,人必须有一种学问,去了解此各种学问间可能有的关系;把各种学问,以种种方式之思维,加以关联起来,贯通起来,统整起来;或将其间可能有之冲突矛盾,加以消解。这种学问,可以说在各种学问之间,亦可说在各种学问之上,或各种学问之下。总之,这是人不能少的。这种学问,我们即名之为哲学。


(一)何以人会有一学问,求把各种学问,关联贯通统整,消除其间可能有冲突?此理由可以简单说,即:人在知道人间有各种学问时,人即同时承认了、肯定了,此各种学问之分别存在。然而人之能同时去如此如此加以承认、加以肯定之心,人却可直觉其是一整个的心。人以一整个之心,去承认肯定各种学问之分别存在时,人即可不安于分别存在者之只是分别存在,而要求加以关联贯通统整起来,消除其间之可能有之冲突矛盾,以与此整个的心相印合。


(二)同时,人于此又可想到:此一切学问,既都是人造的,即都是分别联系于人生之一方面的;如果人生之各方面,不当亦不必相冲突矛盾,而当为亦可为一统一和谐的整体;或我们愿望有一统一和谐的人生,则此一切学问,在实际上亦当可有某一种关联贯通之处,能为我们所求得。由是研究其如何关联贯通之哲学,即不会全然徒劳无功。此上二点,即人之从事哲学思维之起源。


至于哲学之需要,所以在人生各种学问成立后,反可更感迫切者;则是因在此各种学问,分门别类成立以后,人便可各自只从事于一种专门学问之研究,以求在此专门学问中“至乎其极”。而当人只各求在一专门学问上,至乎其极,以至往而不返时,各种学问间,即有趣于彼此分裂之势。而此分裂之势,为我们所觉时,我们即更直觉其与我们每人所具有之整个的心之整个性,所愿望的人生之统一和谐有如相违反。而由此违反之直觉,遂使我们改而更自觉的,求化除各种学问之分裂之势;而更自觉的求各学问之关联贯通,以回复我之心灵之整个性,求达人生之统一和谐。此即人之哲学的需要,在人生各种学问成立后,反可更感迫切之理由。

哲学问题举例

对以上所说哲学之意义,可举一些哲学问题为例,加以说明。我们上述之各种学问中,有重在行之各种学问,有重在语言文字意义之知之各种学问。在后者中有文学,历史,科学。而每种中又各分为各种。现在我们大家所知道的,是科学中所分的门类最多,如数理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中之各种等。


(三)在此,我们对于科学,首即可发生种种哲学性的问题,如各种科学何以共名为科学,其共性是什么?其共同或不同的方法是什么?其如何关联起来,以成一科学知识之世界?这些问题,明不好说只属于任一专门之科学。因任一专门科学中,皆可不论一切科学之共性之问题,及与其他科学之关联;亦可不需比较其所用方法,与其他科学所用方法之同或异。其次,我们说科学与历史,都是知识,则其同为知识之共性,又是什么?其不同处是什么?是否历史学亦是科学,或不是科学呢?如是,依何理由?如不是,又依何理由?如不是,历史与一般科学,又如何关联以存在于人类知识之世界中?这些问题,亦只好说在科学与历史之外。


此外,我们又说文学是抒情的,不算知识。则知识与非知识之界限,如何规定?知识世界中,除科学与历史以外,是否尚有其他?人之知识世界,是如何结构而成的,以别于非知识的世界?如果说文学非知识,则文学是什么?文学与科学历史知识,又如何关联?譬如文学与科学历史知识,同须用语言文字表达,则文学的语言文字,与科学、历史的语言文字,何处不同?是否处处不同?成就文学与科学历史的人之心灵活动,何处不同?是否处处不同?这些问题,亦在文学与历史之外。


再其次,我们说科学、历史、文学,都是主要关联于语言文字之意义之知的学问。而此外尚有主要关联于行为之学。但在我们上述之主要关联于行为之学中,仍须用到其他语言文字。而人之发出语言,写出文字,亦可说是一种行为。毕竟在此二类之学中,语言文字所占之地位,有何不同?何以不同?而此二类之学,如一偏在知,一偏在行,则人之知与行,实际上是如何关联起来的?毕竟在人生中,知为重,或行为重?可否说知只是行之中间一段事,所以解决行为之问题者?或可否说行亦是知之中间一段事,所以成就我们进一步之知者?何者为人所当知与当行?人又当如何将知行关联方为最善?这些问题,亦在知之学与行之学之本身以外。


(四)我们说科学历史都是知识,但知识是属于人的。知识的对象是什么?是存在的事物,或非存在的事物?如皆是存在的事物,则数学几何学的对象,是否存在?其次,过去的历史中的事物,是否亦算存在?如说知识的对象,不必都可说是存在,只能说是一种“有”。则“有”有多种?如数学几何学中之对象之“有”,与现实存在之“有”,及历史事物之“有”,已是三种。此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有”?如文学中所想象的对象,是否亦一种“有”?如是,则“有”有四种。此外我们求知时,须用思想,思想有其进行的规律,与一定的方法。此规律与方法,算不算一种“有”?我们表达思想,要用语言文字,我们之运用语言文字,亦有其规律,此规律算不算一种“有”?如亦是“有”,则此“有”是依于外面的存在事物,或客观之有而有?或依于主观的心理,社会的习惯而有?或依于任意定此规律的我与他人而有?或依于能定如此如此规律的先天理性而有?或依于其他?这些问题,乃通常所谓哲学中,属于存在之理论与知识之理论之专门问题。这些问题,引我们到知识以外的存在,或知识与存在的交界,或知识本身之构造,与所含的成分之存在地位的思索。这些问题,可要求我们超出我们所谓知识,来思维我们的知识,成就“对知识与存在之关系”之知识。于是可要求我们超出我们一般用来表达知识的语言,而另用一种语言,来表达此知识与存在之关系之知识。但这些问题,亦可要求我们根本超出一切知识与语言之世界,以达于绝对的超知识界超语言界。


毕竟世间有无绝对的超知识界与超语言界?我们似可说莫有。因说其有,仍是在语言界知识界中说,则人似永逃不出知识界语言界。但我们亦可用语言来超出语言,用知识来超出知识。如我们用“不说话”之一句话,禁止人说话,则以后大家都可无所说。但如有超知识界超语言界,这是什么?是否一神秘境界或存在世界之自身?此都可说。而我们亦尽有理由说:“一定有超知识超语言之存在世界之自身。因如果莫有,则人不能有对存在者之行为,亦即人不能再有行为之学问。而人有行为之学问,是一事实;则超知识界超语言界,是定然有的。但如果有,则人之知识界与语言界,与此超知识界超语言界之存在界,行为界之最后的关联会通,又当如何?而知道此关联会通之后,我又当在实际上如何行为?我当抱什么人生理想,文化理想,而后成就有价值的人生与文化?而这些问题,亦即常在一般人之分门别类的从事上述之各种学问时之外。”


我们以上所说这些问题,都是由要想把我们上述之六种学问之关联贯通,而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今并未能一一完全的指出。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些问题,与其直接引出之密切相关的问题,即是哲学所研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即哲学必须存在之理由。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对哲学之意义,可以有几种方便的说法。


(一)哲学是一种求关联贯通人之各种学问或消除其间可能有之冲突矛盾之一种学问。


(二)哲学是一种人感到各种分门别类之学问之分别独立,或互相分裂;与人所直觉之心灵之整个性,所愿望之人生之统一和谐,有一意义下之相违反,而求回复其整个性,以实现人生之统一和谐之一种自觉的努力。


(三)哲学是一种求将各种科学加以关联,并进而与文学历史相关联,再进与人之生活行为相关联之一种学问。


(四)哲学是一种去思维知识界、与存在界、及人之行为界、与其价值理想界之关系之学。


(五)哲学是一种以对于知识界与存在界之思维,以成就人在存在界中之行为,而使人成为一通贯其知与行的存在之学。


这些对哲学的意义之不同说法,尚可加以增加,然大皆只是不同之语言之变换。学者于此所当了解的是其意义之同一处,而非是其语言之变换之不同处。


参考书目

《礼记》 《大学》 通贯物、知、意、心,与身、家、国、天下之学。

《礼记》 《中庸》 通贯天命、人性、人道、教化之学。

熊十力:《尊闻录》 此书论哲学之涵义各节,皆承中国与印度哲学之胜义而说,足提高学者对哲学之胸襟。

方东美:《科学哲学与人生》 商务版 此书第一章,论哲学思想缘何而起,论哲学为当求兼通理与情之学,即兼通科学与文学之学。读之可扩大对哲学范围之认识。

K. Jaspers The Perenial Scope of Philosophy . Routledge & Kegan London. 1950.此书首论哲学的信仰 Philosophical Faith,由此以明哲学与人生存在之不离,亦即兼通于人生之知与行者。此乃与中国先哲之大体相近之哲学观。

A. H. Johnson. The Wit and Wisdom of Whitehead . The Beacon Press,Boston 1949.此书中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Philosophy 及 Critical Comments Concerning Philosophers and Philosophy 二章,所辑怀氏论哲学之言,颇便观览。其论哲学之宗趣,乃当代西哲中,与本章之见,最相契者。

唐君毅专栏

人生三书之一:人生之体验——导言

人生三书:说宁静之心境

人生三书:道德生活之基础

人生三书:人生之目的

人生三书:道德心理道德行为之共性

人生三书:道德生活发展之可能

人生三书:生活道德化之可能

文化意识和道德理性:政治及国家与道德理性

文化意识和道德理性:政治及国家与道德理性Ⅱ

文化意识和道德理性:政治及国家与道德理性

文化意识和道德理性:政治及国家与道德理性Ⅳ

文化意识和道德理性:将宗教意识并入他种意识之诸学说及其批评

哲学概论:哲学之意义(一)

图片 |  网络

编辑 | Zhou


扫码关注我们

精神人文主义SpiritualHumanism

微信号 : spiritual_humanism


欢迎点击分享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