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彪和罗荣桓:从“良师益友”降格到“挚友知心”?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若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若有故事,欢迎邮件投稿。记录在,记忆就在;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

在新中国的十大开国元帅中,有一独一无二的现象,就是四野的司令林彪和政委罗荣桓,同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在中国有句古语叫:一山不容二虎!显然,林彪和罗荣桓都属于“老虎”。林彪给人以难以接近,不近人情的冷血印象,而罗荣桓则被称为“党内圣人”。那么冷血林彪是如何看待圣人罗荣桓的?

林彪和罗荣桓的战友情谊,从1930年2月开始的,那时林彪担任红四军军长,罗荣桓不久后就开始担任红四军的政委了。在林彪被枪击误伤后,毛主席曾指定罗荣桓为115师代师长,但最终由于陈光在军事能力上更胜一筹,而由陈光接替。那时的罗荣桓非但没有任何不满,反而跟陈光配合的非常融洽,可见罗荣桓能被称为:党内圣人并非言过其实。

林彪、罗荣桓成为黄金搭档,是从辽沈战役开始的,直至平津战役结束,若非罗荣桓身体不好,四野南下横扫中国时,是绝不会调换政委的。起码林彪对罗荣桓,比对曾经的另一位政委聂荣臻,要听话——其实就是尊重的多!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罗荣桓的这种宽厚性格,在军事指挥上尊重林彪的同时,把作战以外的工作全部承担起来了。这点上,林彪其实也是非常清楚和感激的。在1963年底,罗荣桓病重期间,林彪曾让派夫人叶群送鲜花表示慰问。同年12月16日下午2时37分,罗荣桓病逝。

得知老搭档罗荣桓逝世的第二天,林彪就不顾刚下过大雪,叫秘书立即备车,陪同自己一起去医院,单独与罗帅遗体告别,并为罗荣桓写下“良师益友”这四个字。

中国除了那句“一山不容二虎”的古语外,还有一句古语叫“盖棺定论”!显然,林彪在罗荣桓去世后,所题写的这四个字,完全是他的肺腑之言,最为真实的情感反应,属于他对罗荣桓的“盖棺定论”。

虽在同一天,即1963年12月17日,《解放军报》刊登出了《林彪挽罗荣桓同志》的文章:

六亿人意气风发,日月重光,万里长征,方期任重道远。数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朝永诀,痛失挚友知心。

这篇公开发表出来的悼念文章,依然情真意切。但公允来说从“良师益友”降格到“挚友知心”,完全是为了维护林彪他自己的形象,这点上无可厚非,甚至是必然的。所以不能用这一点来证明,林彪对罗荣桓不地道,言不由衷。那就太牵强、武断了。

而且,还有几点能证明林彪跟罗荣桓的敬重,那真是把罗荣桓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了。在12月19日,罗荣桓遗体告别仪式前,林彪怀着沉痛的心情到北京医院参加集体告别。在17时10分向罗帅遗体告别仪式结束时,天已经黑了,林彪再次来到告别室,与众元帅鞠躬哀悼,目送罗荣桓遗体抬上了灵车。

12月22日上午,首都各界公祭罗荣桓大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9时林彪与刘少奇、朱德等来到罗荣桓灵堂,轮流为罗荣桓守灵,默哀悼念,并慰问家属。10时万人公祭大会开始,邓小平致悼词,刘少奇主祭,林彪与朱德、邓小平等陪祭,公祭后在哀乐声中起灵,林彪与邓小平、彭真等又护送罗荣桓的骨灰到八宝山革命公墓…..

这真是一路送行,没一点假的,要知道林彪的身子一贯不好,且又是最讨厌交际应酬。所以说在林彪心目中,他一直把罗荣桓,当作自己的兄长、老师那样尊敬有加。

当然,林彪和罗荣桓在长达十数年的工作中不可能没有分歧,一点儿分歧都没有才是不正常的。主要的一次分歧是关于军队“介入”地方的问题。1960年10月28日,罗荣桓在政治学院干部会议上讲话:“我们军队有一些人不太关心地方工作。过去部队每到一个地方就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情况,现在根本没有了。”11月2日,罗荣桓听总参动员部部长傅秋涛汇报民兵工作,反映军队干部怕打成“右派”,不敢反映地方情况。罗荣桓从党性原则出发,认为这是群众观点问题。他要求萧华以总政治部的名义起草建议,各地驻军除接受当地党委领导,还应经常关心地方工作,及时向当地党委反映驻地的政治思想动态,地方执行中央指示的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军队各级政治机关应把这一工作当成是自己执行工作队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11月10日,林彪向毛泽东报告:送上总政治部关于通令各地驻军向各地党委反映地方情况的建议一份,“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顾虑这个通令发下去后,各地驻军与地方党委的关系容易弄坏,对于党的统一领导等不利,会造成军队在党外来干预党的工作的情况。军队干部对地方工作并不比地方同志熟悉,且容易受家庭和富裕中农的影响,对地方工作妄加非议而形成主观主义的乱讲。军队有很多干部的资格比当地负责干部老,结果形成老资格出来干涉地方工作,会使党的干部受到很大压力,以至可能发生全国性的军队与地方对立,造成军队对地方妄议的潮流而不利于工作。在军队干部参加地方工作中,如该地党委规定要军队担任反映地方情况的任务,军队可照指示负责反映,这作为局部的具体做法是可以的,如该地党委并未授予军队这项任务时,则军队不可任意干预。军队对地方的意见只能向军队政治部反映。考虑到上述情况,因此我不同意通令军队反映地方情况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林彪说得委婉且有道理,军队干预地方会造成不良后果。11月15日,毛泽东批示:“请(李)富春告萧华,照林彪同志的意见办理。”
但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毛泽东两次表示他并不赞成林彪的意见,第一次是1962年麦收后,第二次是1965年,罗荣桓逝世后不久,毛泽东在武昌时讲的。1967年1月11日中央下令军管,军队开始介入地方。1月21日,安徽省造反派批斗省委书记李葆华,要求省军区派三五百士兵警卫。毛泽东批示:“林彪同志:应派军队支持左派广大革命群众。请酌处。毛泽东1月21日。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求军队支持、援助,都应当这样做。所谓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此事似应重新发出命令,以前命令作废。请酌。又及。”毛泽东的“不介入”实际上是对林彪的批评。其实,历史地看军队应不应该介入地方工作,也许林彪是对的。
林彪与罗荣桓在工作认识上虽有矛盾,但在林彪心目中,一直把罗帅当作兄长、战友和榜样,尊敬有加。林彪指示中央军委发出通知:“从12月17日至22日,全军举行各种会议时,要先向罗荣桓同志志哀。并号召全军学习罗荣桓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
1964年2月,过春节前,林彪考虑到这是罗帅逝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林彪对罗荣桓的尊敬,并不是“人走茶凉”,他对叶群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罗帅刚去世不久,罗帅夫人林月琴同志一定很悲伤。现在过年了,你把林月琴同志请来,约她来一起坐坐。你和秘书陪她吃顿便饭,这样她也许好过些。”叶群和林月琴相识于1947年夏季,两家都住在哈尔滨,来往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互有往来。叶群按林彪意见请林月琴来家中聚餐,她是个话匣子,与林月琴你一言我一语,谈天说地,果然林月琴很高兴。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不代表本号观点。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