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野碰上了哪些令曹操惨败的难题

四野子弟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若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

若有故事,欢迎邮件投稿。

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有一段精彩故事,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以少胜多,曹军大败,曹操狼狈逃窜,经华容道关羽放生,才侥幸北归。

《三国演义》其实不靠谱,作者为了艺术效果,随心演绎,而《三国志》才是较严肃的史书。据《三国志》记载,实际的情况是,从北方南下的曹军,不习水土,发生大面积的瘟疫,士兵大半病亡,军心浮动,无力再战,为了避免战船落入敌手,于是“烧剩余船而退败。”让周瑜捡了个大便宜。

一千七百四十年后,江南大地又卷起漫天征尘,南下的大军同样遇到了历史老问题,那么,四野是如何应对的呢?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部率第40、第43军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划归第二野战军指挥,会同中原军区部队南下胁迫湖北武汉地区。这样,第四野战军在西部,牵制白崇禧集团;第二野战军在中部,切断白崇禧集团和汤恩伯集团之间的通道;第三野战军在东部,直取南京。

渡江战役后,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南下江西,攻取南昌,继续保持南下方向,划归第四野战军指挥。而第二野战军的其他两个兵团则向西移动挺进大西南。

面对中央军委最重视的白崇禧集团,我军决定采取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第四野战军从北部和西部进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则与第四野战军一部从东部胁迫。

1949年7月23日,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进至宜春、分宜、万载地区。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进至浏阳、平江地区。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进至桃源、常德地区。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进至安福、永新地区。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四大兵团对长沙国民党军形成三面钳击之势。

当日,四野总部电告中央军委:

兹将最近部队病疾情形简报如下:

(一)三八军七天内发病三千四百名,其中疟疾占百分之五十。三九军行军中一天即中暑五百余,又在五天内仅疟疾病员即发生六百四十五人。

(二)十五兵团(主要四十三军)现有病员万余名,仅四日至十三日九日中即减员四五三六名,其中热死两名。四八军一六一师三天发生病员八百余。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十五天的行动中,非战斗减员为一八三九人。有不少连队病送入院二分之一。以上均系零星反映材料实际恐不止此数,二十一日四十一军由汉市南下,据称沿途皆是病员(多系中暑)。

(三)四兵团此次行动以来热病七千余人,马百余匹。

(四)病员激增主要原因是盛暑行军,又加雨季时晒时湿,再加装备较重,而此期作战为抓敌人常急行军、强行军(近五六日来已改变),北籍战士水土不服,致部队甚疲劳;其次是粮食补给不上,有的部队一日只吃一餐稀饭,战士体力消减,病后医药不足,致造成严重的减员现象。

(五)我们现在从各方克服疲劳现象,各部一律改为旅次行军,为购药品,运送粮食、油、盐,加强筹粮队等,详情后报。 

从简报可以看出,北方官兵对南下极其不适应。如果按照每军5万人来估算,38军仅仅一个星期的发病人数就占了总人数的7%。43军的病人数则将近惊人的20%。有不少连队光住院的人数就占到了50%。考虑到汇报的滞后和统计的不完整,实际数据更加糟糕。这些艰苦的状况,必然会影响部队官兵的士气。 

当日子夜,四野总部再次电告中央军委:

目前正值三伏季节,我湘赣主力部队决定在三伏天内不作大的行动,各部将进至指定地域休整。但为了扩大占领区及便利尔后之进军,在三伏天内应以抢占地盘,调整部署为主要指导方针,各兵团均须派出先遣师压迫敌人向东退,以减少敌人对新区的抢掠及破坏。各先遣师应特别注意筹粮及修复道路。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第四野战军派出和谈代表团。 

7月24日,毛泽东回电同意四野的意见,即陈赓、邓华两兵团南进时间推迟至三伏天后。为了解决南下官兵的士气问题,毛泽东认为,陈赓提出的“应将南进新任务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的建议非常必要,所有兵团均应这样做。并强调,历史证明,越是将任务及执行任务中可能遇到的顺利条件及困难条件预先说得明明白白,越有利于任务之完成及克服各种困准。毛泽东指出,要争取和平接收赣南及改编赣南敌军,争取用和平方法解决湖南问题。目前天气极热,可令四野主力缓缓前进,每天走四五十里,走两天三天休息一天。 

7月25日,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党委发布《关于突击治疗多发病的指示》。 

7月26日,毛泽东致电四野总部:盛暑行军病员大增,极为悬念。你们已改为旅次行军及三伏休整,当可使情况改善。

7月29日,第四野战军和谈代表团与程潜达成初步和平方案。

7月30日,林彪命令第四野战军和第四兵团进入四十天的休整期,休整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治疗各种疾病,以恢复全军的战斗力,同时,部队根据南方地形、气候特点,进行适应性训练。

8月1日,中共中央致电华南分局并告华中局:华南分局受华中局领导。华中局第一书记林彪、第二书记罗荣桓(因病留北平),第三书记邓子恢,管辖豫、鄂、湘、赣、粤、桂六省及第四野战军(正规军九十万人)。

8月29日,牵挂四野伤病员状况的毛泽东致电林彪、邓子恢:(第四)野司转来第四十三军病员情况的电报已阅悉,甚为怀念。未知其它各军是否也有相似的情形。你们是否已采取统一的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即是说是否需要推迟进军的时间,以便使部队多得休息,及是否需要普遍增加伙食费,使战士恢复体力,请将你们的意见电告。

9月17日,四野总部致电中央军委:

(一)……七、八两月来……供应的结果,使部队生活标准大大降低,体力锐减,疾病丛生,情绪变坏,逃亡大批发生,群众纪津、军民关系亦因此恶化,到处发生与民争利。这不但是政治上的损失,也是财政上的一种浪费(人民票有的地区以八千元比一用)。目前,财政虽有困难,但对前线作战部队,仍应充分保证其供应。如太节省,则反造成更大的浪费。

据第四野战军后勤卫生部统计数据,从1949年4月22日截止到1949年12月(合计8个月),四野南下部队因水土不服患病高达20万(204304)人,其中治愈17万(170165)人、残废846人、病亡3892人、逃亡1127人、处理1117人、转移5317人、尚未治愈2万(21840)人。

据统计数据,第四野战军南下部队光因水土不服的病患就高达20万人,占总人数的25%;在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中合计战斗阵亡3048人,低于因水土不服死亡的3892人,即,非战斗损失高于战斗损失;加上战斗负伤和逃亡大批发生(见9月17日电报),部队减员情况甚为严重。

针对南下官兵水土不服的问题,四野领导层决策得当,加上现代医学(四野武汉携5000两黄金上海买药)比古代发达,所以,虽然损失巨大,最终还是稳住了局面。

后来,四野部队随地补充了不少解放战士和南方新兵,替换掉伤病的、体弱的、年纪大的、不适应南方湿热山地作战任务的北方老兵,较好地保持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后人对南下的印象,往往是百万雄师过大江,千里追击,摧枯拉朽,似乎轻而易举,然而,战士的艰险,指挥员的艰难,才是历史的真相。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