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文】战争博弈大视野:海南岛攻防布局,功夫在诗外

寄小文 徐雅娟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海南岛战役,是第四野战军南下最后一战,也是最及时的一战。今年适逢海南岛解放70周年,“四野子弟”特推出系列文章,供回顾纪念本文视角宏大,站位高,论证丰富,值得细读。内容很长,分为两篇,此为第二篇。由作者供稿(作者:寄小文 徐雅娟,原标题:大视野下的海南岛战役——对国民党四种博弈对策演进过程的历史考察)若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若有故事,欢迎邮件投稿。记录在,记忆就在;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二、共产党在海南岛攻防布局上的博弈方案探讨

 

就博弈双方的地位而言,处于博弈强势的一方具有制定博弈方案的权力,而处于劣势的一方则只能适应博弈优势方制定的现实的博弈格局来设计自己的博弈策略。在这种受限制的历史格局中,博弈的劣势方命运大致只有两种:或者通过自身的顽强努力打破博弈强势方所制定的博弈格局而嬴得此轮博弈;或者在博弈强势方所制定的博弈格局中遭受重大损失而退出此轮博弈。(中央苏区在面对国民党的五次围剿时,第四次就是属于前者,第五次就是属于后者。)因此,尽可能多地在前期影响博弈强势方所制定的博弈方案的形成,是聪明的博弈劣势方显示自身历史优势的重要努力表现所在。

博弈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军事对抗中)经常是在并不知对方会怎样出牌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只有在参与博弈时始终能清醒地把握好自己一方参与博弈所追求的核心目标,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居于不败之地。在与国民党军争夺海南岛战役的博弈中,不管国民党军会按照哪一个方案去执行,毛泽东关于在战争中首要目标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个根本点是不会变的,只要坚持做到这一点,无论国民党军实施哪种博弈方案,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从军事博弈的角度说,未能参与博弈方案的制定,并不等于放弃影响博弈方案的形成。在海南岛攻守博弈的格局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虽然在早期很长时间中无正规主力军队抵达战地,但共产党对海南岛攻防的布局是从很早就开始努力在进行的了。

 

(一)共产党在形成影响力方面的努力

 

1.琼崖纵队约23年浴血坚持的光辉业绩

 

从1927年国民党“412”清党大屠杀开始,中共琼崖领导人就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号召,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持续武装斗争历史,期间屡仆屡起、付出了重大牺牲代价,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起,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已经在岛内形成具有两万多武装力量、控制全岛三分之二区域的大好局面。(海南岛十三个县中,不但已经大部分成为琼崖纵队的活动区域,甚至还有八个县连土地改革都已经完成。)从而凭据自身勇承的历史责任,向历史奉献了成为化解国民党第一方案的两大原因之一的丰功伟绩。

这也可以解释本文在开端所提及的薛岳布防的疑问:薛岳在兵力匮乏的情况下,根本无力进军海南岛中心区域,选择环岛线型布防,完全是其适应环境的无奈之举。兼之海南岛中心区域山高林密,还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连共产党游击队进去都不易,当时根本不具备正规军大部队驻扎的条件。这些都是薛岳设计环岛布防的考虑因素。

(有些研究者还将大军驻防与军队战备布防混为一谈:战备布防是进入工事战位,设计上强调的是重点配置;大军驻防是选择安全区域安营扎寨,设计上强调的是环境安全、交通便利。)

 

2.共产党高层早期对影响力前伸方面的布局举例

 

(1)毛泽东代表中央于1944年11月14日就电告广东方面,今后华南主要发展方向含[广东]南路,并叮嘱专门与琼崖冯白驹及部队联系,明确布置任务为:一、派得力部队向南路发展;二、占领整个琼崖。(见1944年11月14日电文“华南今后主要发展方向是广西与南路”)

(2)毛泽东代表中央于1945年8月4日就开创湘粤边根据地指示电文强调:高雷钦廉地区、琼崖地区、潮汕地区等。每区均应有主力军、游击队、民兵之组织,极力和民众打成一片,坚决减租减息,解除民生痛苦,准备长期奋斗,不怕内战,对国民党绝不让步。

(3)毛泽东代表中央于1946年10月30日就海南岛军事斗争问题电告共产党海南武装力量领导人冯白驹、黄康、李明:“你们应当坚决斗争,扩大军队,扩大解放区,学会集中主力打运动战,争取每次歼灭敌军一营一团,同时发展民兵游击队,配合主力作战。你们应以占领整个海南岛为目标,将来再向南路[3]发展。”

(4)中共中央军委于1947年10月决定将琼崖游击队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由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5)1949年2月,中共中央同意建立琼崖军区军分区。

(6)1949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具体电示琼崖军事、政治、土改等根据地建设工作应该注意的细节(已经具体到“调剂粮食种子”的内容)。

所有这些前期的努力,都为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海南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共产党对国民党构建海南岛防卫方案施加现实影响力努力

 

1.政治方面

 

中央与毛泽东从减少内战损失、保留民族精华的大义出发,多次对桂系发出和平倡议,甚至承诺如果桂军能和平退入广西,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内不进入广西。这既有分化桂系与蒋介石的用意,也为阻隔桂系军队进入雷州半岛或海南岛预置了前提。

 

2.军事方面

 

当政治的和平手段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军事手段的衔接就是顺理成章的安排了。

针对国民党两广地方军事实力,毛泽东和共产党高层借鉴当年秦始皇平定岭南的策略(命50万军队分5路攻击,其中经粤入桂的一路进展最远、最顺利),以第二、第四两个野战军所辖的10个军50万人分别从东(沿赣粤)、中(鄂湘)、西(桂贵)三路实施包抄,决心在大陆完成彻底歼灭国民党军、防范多股残敌逃往雷州半岛或海南岛导致增加军事攻取难度的任务,在军事上完成了攻占海南岛的前期歼敌目标。毛泽东这种剑指三方的高明军事设计,无形中也放大了小诸葛白崇禧本身所具有的多疑、拘于小处等弱点,从而占据了战略高点,一战终结了白崇禧的军事生涯。

 

(1)广东方向

 

要求参与广东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占领广州后应乘胜追击、尽可能歼灭逃敌一部或大部,使15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并在电文中明确规定以攻取海南岛方为“平定全粤”。(见1949年10月17日“四兵团应乘胜追击占领高要德庆等县”电)

 

(2)广西方向

 

部署大空间、超距离的作战方案,在大量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之前,不仓促实施对攻占海南岛的军事冒险行动。甚至在广西桂系主力被歼灭之前,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不要求人民解放军进军雷州半岛。(见1949年10月31日“关于兵力部署的几点意见”;1949年11月9日“邓华兵团可以分出一个师协同梁广纵队肃清南路敌军”。)

正是这些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核心的军事指挥策略,从另一个方面促成了国民党军在海南岛防守上的兵力严重匮乏,只能应付式地采取线性环岛防卫体系。

所有这些,都对成功瓦解国民党第二、第三种博弈方案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三)共产党方面直接参与海南岛攻守博弈的努力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司令部率第40、43军进驻雷州半岛开始部署攻琼行动为标志,在海南岛攻守布局上的主客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改观,国民党放弃海南岛的方案与解放军攻占海南岛的方案成为了形为正反两个方案、实则结果一致的历史现实。使国民党对海南岛的第四种博弈选择成为了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胜利史上的又一个无奈的认可。

 

三、留存于历史上的国民党四种方案演进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动态演变提要综上,国共双方在海南岛攻防问题上的博弈,可归纳出大致的要素及时间节点如下:

 

1.建立台湾-海南岛双子星沿海防御体系主要博弈方:国民党内部的蒋介石与两广地方势力。

影响博弈方:共产党琼崖纵队。

时间:从1948年底至1949年7月。

此方案废止标志:刘安琪兵团部率部分主力离开雷州半岛(后赴台湾)。

 

2.建立基本完善的海南岛-雷州半岛联防体系主要博弈方:国民党内的蒋介石势力与桂系。

影响博弈方:国民党粤系、共产党解放两广的武装力量。

时间:从1949年初至1949年12月

此方案废止标志:白崇禧5个兵团主力在广西战役中被基本打垮。

 

3.建立独立的海南岛防守体系主要博弈方:国民党内部的蒋介石势力与粤系;共产党琼崖纵队。

影响博弈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所辖40军、43军。

时间:从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司令部进驻雷州半岛并实施攻琼行动。

此方案废止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所率40军、43军开始偷渡琼州海峡。

 

4.必要时(战败或主动)放弃海南岛主要博弈方:共产党攻琼武装与国民党防守武装。

影响博弈方:台湾蒋介石势力。

时间:从1950年3月至1950年5月。

此方案达成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海南岛。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上述几种方案的演进过程中,蒋介石所起的作用都与共产党方面追求的目标有着同方向的效果。几乎就是淮海战役时桂系为促蒋介石下台,严控所辖的几十万华中部队不允许增援淮海战场,听任蒋介石嫡系军队被人民解放军歼灭的战事翻版,在时空转移到海南岛战役时,睚眦必报的蒋介石也如此这般地让桂系好好吃了一个大苦头。

平心而论,历史不是没有给过国民党有好的博弈选择的机会,但由于国民党内部与生俱来的怯于义战、勇于私争的传统,导致国民党一而再、再而三地丧失历史机遇,最后沦为历史的失败者。

就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层面,在作战思路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冲突的。众多高级将领本身都是历经几十年枪林弹雨胜利拼杀出来的,谁对战争都会有自己的指挥思路或风格。

如在围绕聚歼白崇禧桂系主力的问题上,林彪与陈赓就曾发生过作战指挥上的分歧:就指挥体系而言,中央明令此战中第二野战军的陈赓兵团归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指挥,但在林彪下令陈赓兵团主力北移、只留一个师防守敌军进入雷州半岛时,陈赓担心一个师无法堵住桂系鲁道明、张淦两个兵团向雷州半岛的突击,主张整个兵团就地堵截。后来官司打到中央军委,毛泽东采纳了陈赓的作战方案,最终确保桂系最后的两个主力兵团半途被堵截歼灭,没漏一个成建制的部队进入雷州半岛,雷州半岛最终被当地粤桂边纵队(梁广任纵队司令兼政治委员)解放。

又如在攻取海南岛的问题上,中央指定的渡海兵团司令邓华与所指挥的第40军军长韩先楚也曾有过战机选择的争论:邓华司令有从兵团级别决战决胜考虑的角度,韩先楚军长有从作战部队敢打敢胜考虑的角度。在如何更好地克敌制胜这个共同的前提下,两位指挥员各有各的思考的方式,也有风格各异的表达方式,更有在共产党长期领导下形成的遵守组织原则与纪律的自觉性。由此经过激烈的探讨,共同在上级的认可下形成了最优攻琼的作战方案,并在后来的实施过程中,形如一体的默契配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相比于国民党方面的为谋私利而争至不惜自毁事业,共产党方面这种上下出以公心共谋事业的同心同德的品质是获得成功的一大原因。《孙子兵法》言:“上下同欲者胜”,这真是至理明言。后人在看待前人的这些争论时,也应该置于这种历史的真实环境中,正确评价这些为着更好实现共同大目标而发生的争论,切实与那些为谋个人或小团体私利而发生的争论区别开来,避免将共产党、解放军中的这种为追求共同胜利的争论庸俗化、名利化。

 

四、今人回望历史时所产生的感言

 

相比于国民党在海南岛防守策略的四种博弈的可能方案而言,历史在攻取海南岛问题上曾给共产党留出过三种可能的考题:

1.台湾模式——暂不具备攻打条件

2.金门模式——攻而未克;

3.现实模式——攻而克之。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参战群众的共同努力,最终获得了最好的历史结果。

正是中共高层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参战民众强烈的历史自觉性,才使得前两道考题丧失了存世的意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的千里征程中,多少从白山黑土一路铁血冲杀的战士,以宁可跑死也绝不放过逃敌的行动,颠覆了传统兵法中所说的“穷寇勿迫”的观念,所创造的步行600公里追上敌人汽车轮子400公里的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国人民解放军驾驭木船战胜国民党军现代飞机、军舰跨海作战,多少战士和参战船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是坚持向前向前绝不后退;……。所有这些超常人的牺牲,才终于促使可能的历史成为了现实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人及领导下广大军民所付出的超常规的历史努力,本身也是导致国民党在几乎所有的历史选择中都被迫放弃了最优或较优的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

 

海南岛的解放,使新中国面向南海有了一个辽阔的空间,为中国人在南海的话语权争得了实际的权力,对后来南海之争奠定了雄厚的实力基础,也为中华民族解决民族统一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现实解决方案。

致敬卓越指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事领袖们、致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支持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全体民众,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做出了超历史负荷的巨大贡献,争取到了历史最好的结果,也用事实宣告了历史没有如果,由此为新中国历史撰写了辉煌的一页。

 

部分参考书目

 

《毛泽东军事文选》

《毛泽东致国民党人》(杨庆旺编著)

《毛泽东年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

《陈赓传》

《第15兵团对琼崖作战的意见》(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编)

《红旗不倒中共琼崖地方史》

《中华民国大事记(1944-1949)》

《李宗仁回忆录》

《政坛回忆》(程思远)台版《戡乱战史》台版《国民革命军战役史——戡乱部分》台版《蒋总统传》(董显光)

《蒋介石日记》

《蒋介石大事长编初稿》

《蒋中正总统档案》(台湾国史馆)

《蒋介石年谱》

《总统手令录底》

《蒋介石父子在台湾(上)》

《蒋中正迁台记》(陈锦昌)

《白崇禧回忆录》

《中国地理知识百科》
声明:资料来源于作者供稿,版权归作者所有。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