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辑录上篇:纪念海南岛战役前线总指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将军诞辰110周年

寄小文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今年适逢海南岛解放70周年,“四野子弟”特推出系列文章,供回顾和纪念!

4月28日,是海南岛战役前线总指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本文来源于投稿,作者:寄小文(父母十三兵团教导团),原标题:留在历史中的文献——纪念邓华将军诞辰110周年。全文共6万多字,超出公众号字数限额,故分为上下两篇。阅读不易,辑录更难,致敬作者!

军队,是成长的大熔炉;

军营,是青春的集散地。

历史不遗忘,青春不散场。

若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

若有故事,欢迎邮件投稿。

记录在,记忆就在;

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

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一、邓华作品存题(说明:主要内容参考军事科学院《邓华纪念文集》,部分由作者从其他渠道辑录,若有文误,由本人承担责任。)

01.“论青年人生观”
02.“北盘江”
03.“铁丝沟战斗”(说明:02、03这两篇文章曾收入红一方面军长征记,应该是邓华长征到陕北因响应党中央撰写《红军长征记》的号召后写作的,军事科学院《邓华纪念文集》标注写作时间为“1954年3月”,可能是误将出版时间定成了写作时间。)
04.“秋季反扫荡的经验教训”
05.“一年来的战斗与反蚕食斗争的初步总结”
06.“如此无耻的人民公敌”(说明:1990年3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发行的中央档案馆编《中央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资料作者篇名索引》“个人部分”第1册第7112号将源于《群众》14卷6期的此篇文章列为邓华作品,若据时间及文风等综合判断,应该只是他人的同名稿件,当非邓华将军作品。列此备考。)
07.“在广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08.“1950年3月9日邓华给参战部队的电报”
09.“渡海作战的几点体会”
10.“偷渡与强行登陆作战经验”
11.“帆船对军舰作战经验”
12.“关于东北边防军出国作战准备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给林彪的报告”
13.“关于现代作战连续突破的问题”
14.“第13兵团入朝后控制基本地区的部署和战役方针”
15.“第13兵团入朝开进计划”
16.“各军师团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出兵意图和决心”
17.“对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
18.“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19.“关于加强志司的建议”
20.“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
21.“关于可否提出现地停战的考虑”
22.“在谈判期间必须加强战斗准备”
23.“在安东空军指挥所了解的对空斗争情况及意见”
24.“调整部署,加强纵深工事,以坚持持久作战”
25.“关于全部轮换在朝部队的请示”
26.1952年10月25日为《志愿军报》题词:“两年来我们已取得了伟大胜利,还须继续努力,坚决地、主动地、不断地打击敌人,为实现朝鲜和平与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而奋斗到底。”
27.“关于积极防御作战的若干战术问题”
28.“关于朝鲜战局与志愿军1953年的方针任务”
29.“当前反登陆作战准备的任务”
30.“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的研究”
31.“关于举行夏季反击战役的几点意见”
32.“在志愿军党委会议上的总结(摘要)”
33.“举行夏季反击战役准备工作的补充指示”
34.“增进战斗团结,争取完全胜利--纪念朝鲜人民抗美战争三周年”
35.“停战以后继续备战问题”
36.“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三年来的胜利”
37.“抗美援朝战争经验的介绍”
38.“邓华自传”
39.“关于我国海岸防御工事体系问题的商榷”
40.“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41.“关于人民军队与人民战争”
42.“关于未来战争和保卫祖国的方针问题”
43.“在沈阳军区党的一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44.“忆当年”(诗)
45.“关于挺进冀东问题的材料”
46.“游湖光岩有感”(诗)
47.“两军会师后的一些情况”
48.“31团组织机构”
49.“重访海南岛有感”(诗)
50.“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问题”
51.“雄狮飞渡天险,踏破伯陵防线”
52.“解放海南”(说明:此篇为2007版《星火燎原未刊稿(10)》所收录,未标注写作时间,推测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因与“51.”内容相关,故置于此处提示参照。)
附注:这应该仅是邓华将军的一小部分作品题录,如曾见有回忆文章述及邓华将军是“预见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的第一人”,举例为1950年麦克阿瑟“仁川登陆计划”8月29日获得批准,邓华等人于8月31日上报中央军委“因为半岛狭长,又为山地,故优势兵力的容纳是有限度的。同时我为内线作战,在战役上虽是主动的,进攻的,但因三面环海,敌又有海空优势,敌很有可能选择我之弱点,从我侧后登陆,以收外线作战之利。”“估计敌人将来反攻的意图,可能一为以一部分兵力在北朝鲜沿海侧后几处登陆,实行扰乱牵制,其主力则于现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铁道、公路逐步推进。一为以小部兵力于现地与人民军周旋,抓住人民军,其主力则在侧后(平壤或汉城地区)大举登陆,前后夹击,如此则人民军的处境会很困难的。”(1950年9月15日美军7万余人在汉城附近的仁川登陆。)但因未见全文及权威出处,因此未便列入。更多如电文、书信、笔记、手记等的发布还有待时日,期望能早日完整展示邓华将军的文档资料,让世人从更真实、更全面的角度感怀邓华将军。)

二、毛泽东著作中相关邓华内容的文章辑录(因摘录于多种渠道,因此难免存在有缺漏或文字失误的情况,对此类问题由本人承担责任。)

01.第四团应迟滞敌向水头进攻[1](一九三六年三月十日)
李邓:
甲、敌六十六师昨(九)日进占离大麦郊十五里处,李生达[2]部主力本日有向郭家掌[3]攻击可能。
乙、两个军团主力本日有消灭敌左路之任务。
丙、第四团仍应钳制进入关上之敌,迟滞敌向水头进攻企图。部署如下:
(一)背靠凤尾村[4],掩护该地伤兵,主力控制大道要隘,取运动防御。
(二)派小部队向敌两侧翼袭击,并告以集合地点。
彭、毛
三月十日十五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和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给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副师长李天佑、政治部主任邓华的电报。
[2]李生达,当时任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第三纵队司令兼第七十二师师长。
[3]郭家掌,村名,位于今山西交口县东部。
[4]凤尾村,位于山西中阳县南部。


02.巩固与发展晋察冀根据地[1](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日)
荣臻、彭真二同志并致朱、彭:
十日来电,今天才到。
甲、由于各种顺利条件与你们领导和同志们的努力,使冀察晋广大地区的抗日运动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根据地的建立,已经大体成功,但在各方面都还不是巩固的。目前你们的任务中心是在各方面巩固已得的胜利,并在巩固现有的基础上去继续发展。
乙、你们的胜利和发展,大大地威胁日寇的根据地──平津,日寇必然想尽一切方法来进攻与破坏你们。除开采用残酷武装进攻外,更必然要派遣和收买大批的汉奸、流氓、土匪混入各党、政、军、群众团体,特别是军事组织中来,进行阴谋破坏。路东党委负责人的被暗杀以及党内和军队内的各种无原则纠纷,难免没有敌人的阴谋作用存在,这应该引起你们的严重注意。
丙、为了迅速巩固你们的力量,以便继续更大的发展,我们提议:
(一)加强对部队的整理训练及党的工作,刷洗混入部队中的流氓、土匪等不良的分子,考察并团结各级干部,慎重而切实地建立部队的保卫工作。
(二)肃清根据地内部的土匪,采用慎重而有效的办法,改造那些土匪式的抗日部队。加强地方上的除奸工作,恢复与建立抗日的秩序。
(三)除派黄敬[2]去路东整顿党的工作外,应即从王平刘道生赵尔陆[3]三同志中派一人去路东任吕部[4]政治委员,并兼省委军事部长,或成立路东军分区司令部,切实整理吕孟[5]两部。在吕部整理就绪后,可分出一部分兵力随邓华[6]部队向冀东热边发展。
(四)巩固党的组织和党内的团结与统一,提高铁的纪律。在目前,任何破坏党内的团结与统一的行动,都是最大地帮助了敌人。严厉地批评与纠正一切小组织的行动,加强对于党内原则的教育,提高党与主要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五)在群众运动中,纠正某些过左的行动与行会倾向,和缓地主富户对于我们的恐惧与反对,但中心工作仍在发动群众抗战热潮,建立真正强有力的群众团体,进行切实的组织工作。
(六)政府组织方式不必再有更多的变更。主要的工作除广泛组织训练自卫军外,就是筹集经费与粮食,解决部队给养。筹款方法除经常的税收捐款外,要注意向汉奸筹款。可组织特别的队伍,到铁路车站及城市附近去没收与逮捕汉奸。我们没有可能大批帮助你们的经费。
丁、延安的干部已大批派出,你们所要的高级干部,待查清后看是否可能派一二人来,下级干部可再派一些到你处。文件、电台当设法经晋西北送你们。
戊、你们应设法与天津建立交通,调平津一批干部到你处工作。
毛泽东、洛甫、胡服
二十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和洛甫(张闻天)、胡服(刘少奇)给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中共中央北方局驻晋察冀代表彭真并致朱德、彭德怀的电报。
[2]黄敬,当时任中共晋察冀区委书记。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一日起任中共冀中区委书记。
[3]王平,当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刘道生,当时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赵尔陆,当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吕部,指原国民党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第三八八旅第六九一团,该团在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率领下于一九三七年十月在河北晋县脱离国民党军队,后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吕正操任司令员。
[5]孟,指孟庆山,当时任河北游击军司令员。
[6]邓华,当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一九三八年二月,率领以第一军分区第三大队为主组成的支队(简称“邓华支队”),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四月,与宋时轮率领的雁北支队会合,前往冀东开辟根据地。
 
03.八路军第四纵队的工作方针[1](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三日)
聂、彭:
八日十九时电悉。
宋邓纵队[2]主力在现地区平谷、蓟县、密云一带加紧工作,站稳脚跟,再逐渐向东南发展的方针是好的。但宋、邓有立即派遣一营左右之兵力,并带干部东出玉田、丰润、滦县配合当地暴动起来的游击队行动,并给那些游击队以各种帮助的必要。因为那些游击队如果没有一个基干支队去配合,即有被敌人削弱甚至消灭的危险。至于张高峰事件[3]业已趋向和平解决,并告。
毛、王、胡
十三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胡服(刘少奇)给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中共中央北方局驻晋察冀代表彭真的电报。
[2]宋邓纵队,指八路军第四纵队(当时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邓华。
[3]一九三八年七月底八月初,日军在中国、苏联、朝鲜交界处的张高峰(今称张鼓峰)地方向苏军挑衅。在苏军的有力回击下,日本失败求和。八月十日,在莫斯科签订张高峰停战协定,规定双方立即停战。

04.克服困难创建冀热察根据地[1](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聂转宋、邓及冀东特委各同志:
甲、在全国坚持抗战有利形势与华北普遍的游击战争,加以八路军远近距离的配合,有广大群众的拥护,友铐灵山[2]、燕山、五龙山[3]东西千余里之大山脉便于回旋,冀东地方党有相当基础,根据以上各种条件,创造冀热察[4]边区根据地,创造相当大的军队,是有可能的。但环境是严重的,工作是困难的,必须以高度的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克服斗争中的一切困难,坚持统一战线的原则,建立坚决持久抗战胜利的信心,克服起义的新军中不可免的复杂的严重现象。
乙、利用敌人主力进攻武汉及平汉路[5]、同蒲路间的空间,争取时间用一切努力整顿军队,首先建立政治制度,建立党,严肃纪律,密切军队与人民的关系,但不应放弃必要的军事教育与游击动作的教育。
丙、在部队中、居民中开展反汉奸的斗争,揭发一切挑拨离间破坏团结的阴谋,防止奸细打入军队进行破坏工作,并须有计划地有耐心地清洗部队中极坏的分子。
丁、在整顿队伍与创造根据地的工作上,必须要有计划与工作中心。我们认为目前主要的力量在白河以东之密云、平谷、蓟县、兴隆、遵化,以部分的力量在白河以西创造根据地。在整顿军队方面,目前应注意培养基干兵团与基干游击队,使之成为战斗的纪律的模范,成为领导斗争的核心。
戊、密切军队与地方党的关系,加强党内团结,并由宋邓统一冀东各军指挥。办各级军事政治短期训练班,轮流训练干部。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胡服
二十六日午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彭德怀、胡服(刘少奇)给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并转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邓华及中共冀东特委的电报。
[2]雾灵山,位于今河北兴隆县西北,系燕山山脉主峰。
[3]五龙山,疑指“五指山”,位于今河北兴隆县东部。
[4]热,指热河,旧省名,辖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一九五五年撤销。察,指察哈尔,旧省名,原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一九四九年改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山西省北部地区,一九五二年撤销。
[5]平汉路,指北平(今北京)至汉口的铁路,即今京广线一段。
 
05.在冀热边区创造根据地具有战略意义[1](一九三八年十月二日)
聂,宋邓,冀热边区委:
一、在冀热边区创造抗日根据地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宋邓纵队与冀热边区全体同志应为达成这个任务而坚决斗争。当目前敌人主力尚在进攻华中、华南,冀东八路军与全党团结并执行正确的政策与战略战术,创造冀热边区根据地是完全可能的,目前困难及游击队纪律不好等现象是能够克服的。
二、但游击战在冀热发展对敌人的威胁最大,敌人统治冀热较久,汉奸的培养及组织亦较多,敌人除以武力向游击队严重进攻外,必用汉奸、敌探打入游击队、八路军甚至党内来,进行各种阴谋破坏,因此全党与八路军的团结一致特毖重要。如果在党内八路军内发生任何磨擦,有任何不团结的现象,均将被日寇、汉奸、敌探所利用,给我们以最大的损害。为此我们号召:
甲、宋邓二同志必须亲密合作。
乙、八路军干部与地方党及游击队中的同志亲密团结。
丙、军事行动须统一由邓宋指挥。
丁、地方党所领导的游击队,尽可能最快地编入八路军。
戊、在同志中造成团结和睦的空气,对八路军与地方党领导同志的批评须极端慎重。如有不同意见,只限于在领导机关讨论,或呈报上级解决,不得在领导机关以外去讨论或斗争,共产党员更不得在群众中去批评八路军和党部。
己、提高部队党及地方党内纪律,号召全党团结,进行艰苦斗争。
三、在工作上应即扩大八路军,吸收地方游击队加入八路军,开办短期训练班,改造游击队,提高部队纪律,在部队中建立与发展党,建立政府,恢复秩序。望在党内及部队中进行广泛的动员。
毛、朱、彭、王、胡、杨
二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彭德怀,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胡服(刘少奇),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杨尚昆给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邓华及中共冀热边区委的电报。

06.长期艰苦奋斗创造冀热察根据地[1](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五日)
冀热区委同志并告宋邓[2]同志:
甲、你们应坚持冀热察边的艰苦斗争,创造根据地,培养基干部队,准备持久,以最大决心克服发展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为着上述任务的完成而奋斗到底。
乙、巩固部队,用一切有效办法提高部队持久抗战胜利信心,提高政治自觉的纪律,提高指战员的政治积极性。建立救亡室工作,并加强其领导,吸收连队全体战斗员参加,帮助管理教育,检查纪律,洗刷坏分子等工作。
丙、大量地发展党,吸收进步分子入党,建立连队的支部和生活,使之成为领导连队斗争的核心。一切忽视党的发展与工作,是目前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最有害的。
丁、在干部缺乏的目前情况下,可以三分之一以上的新部队转移到东西斋[3]、蔚县地域,分归杨成武、王震两部[4]负责帮助整理或改编之。在转移时由聂[5]指定杨王两部负责掩护,宋邓派队掩护护送。
戊、宋邓两部及冀东所余留之地方军,统归宋邓指挥统率。按照上述任务及整理原则,坚持冀热察边长期的艰苦奋斗,创造根据地。营团两级干部可派数个,连级可派十个到你处工作。
毛、朱、彭、王、胡
十五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彭德怀,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胡服(刘少奇)给中共冀热边区委的电报。
[2]宋邓,指宋时轮、邓华,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3]东西斋,指东斋堂和西斋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
[4]杨成武、王震两部,指杨成武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和王震任旅长兼政治委员的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
[5]聂,指聂荣臻,当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07.陈赓邓华两兵团进攻广东的部署[1](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林邓萧赵并告刘宋张李[2]及华南分局:
(一)同意你们七月十七日电[3](二十一日才收阅)整个部署方针。
(二)陈赓[4]与邓华[5]分两路入粤是对的,但请注意桂东桂阳道路、粮食情况。如有困难,则陈赓之重武器及大行李可循邓华道路南进,而邓华则除南始[6]大道外,可在东侧找一条辅助路。
(三)陈、邓入粤后,准备以陈兵团从北江、邓兵团从东江(可能须先占惠州)两路攻广州,而在攻广州之前,两兵团各须在北江、东江休整一短期(例如半个月至一个月),与华南分局会合,商定接管广州及全省的整个部署,并配备干部。以上请转知陈邓注意。
(四)陈邓两兵团速与华南分局方方[7]电台沟通联络,并与军委通电。
(五)华南分局迅即由梅县移至南雄,迎接陈、邓,会商一切。
(六)此间当令叶剑英[8]同志提早赴粤。
军委
午马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林彪、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第一参谋长萧克和第二参谋长赵尔陆的电报。
[2]刘,指刘伯承,当时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宋,指宋任穷,当时任中共中央豫皖苏分局书记,此时巳调任南京军管副主任。张李,指张际春、李达,当时分别任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
[3]指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七日林彪、邓子恢、赵尔陆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陈赓、邓华两部目前即向广东出动。但该两部统经赣州、南雄、始兴则太拥挤,陈赓以两个军经遂川、桂东准备出仁化、乐昌,到桂东后如见攸县、茶陵敌不退,则直向郴州、永兴前进,准备由南向北切断敌人退路;如到桂东后,敌已撤退,即经汝城向仁化、乐昌前进,其另一个军经崇义、上犹向始兴前进。邓华之两个军则经赣州、南康、南雄向翁源前进。
[4]陈赓,当时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5]邓华,当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
[6]南始,指广东南雄和始兴。
[7]方方,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
[8]叶剑英,当时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和北平市市长。
 
08.陈赓邓华两兵团在湘赣粤的行动计划[1](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林邓萧赵,并告刘宋张李[2]及方方[3]:
各电均悉。
(一)同意陈赓邓华两兵团[4]南进时间推迟至三伏以后。
(二)陈赓所提应将南进新任务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一点是很对的,陈邓两兵团及各兵团均应这样做。历次证明,越是将任务及执行任务中可能遇到的顺利条件及困难条件预先说得明明白白,越有利于任务之完成及克服各种困难。
(三)该两兵团三伏过后即出动,以旅次行军方法,第一步进至桂东、汝城、上犹、崇义、赣州、南康、大余、信丰地区待命。那时,华南分局方方及由北平南下之叶剑英张云逸[5]等同志到达赣州举行会议。这个会议是很必要的。应在这个会议上解决占领广东的若干重要问题,主要是党政军领导机关的组成,作战步骤,接收及管理广东的各项政策,干部配备,争取和余汉谋[6]等用和平方法解决广东问题,货币问题,外交政策(主要是对香港),以及准备对付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干涉等。这个会议的时间应不迟于九月五日,请方方按时赶到赣州。林平[7]及其他什么人应到会,由方方决定。方方须提早结束闽粤赣边区工作的处理。
(四)江西省委对接收赣州及赣南各县的准备工作,须迅速完成。
(五)赣南国民党军沈发藻[8]等愿意脱离江西省主席方天,站在我们方面,江西省委及十五兵团留赣南工作之一个军须注意接洽联络,争取和平接收赣南及改编赣南敌军。
(六)从目前起的一个半月内,即在九月中旬以前,四野主力各部争取进到醴陵、攸县、湘潭、湘乡、宁乡地区,并争取用和平方法解决湖南问题,以便在陈邓两兵团由赣南向广州前进时(大约在九月中旬),四野主力能向衡州[9]、郴州地区前进。目前天气极热,可令四野主力缓缓前进,每天走四五十里,走两天三天休息一天两天。
(七)以上请林邓萧赵将有关各点,通知陈赓、邓华及江西省委。
军委
午敬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林彪、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第一参谋长萧克和第二参谋长赵尔陆的电报。
[2]刘,指刘伯承,当时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宋,指宋任穷,当时任中共中央豫皖苏分局书记、第三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张李,指张际春、李达,当时分别任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
[3]方方,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
[4]陈赓邓华两兵团,指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兵团司令员分别为陈赓和邓华。
[5]叶剑英,当时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参谋长和北平市市长。张云逸,原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此时巳决定调华南分局工作。
[6]余汉谋,当时任国民党军广州绥靖公署主任。
[7]林平,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副书记、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8]沈发藻,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编练司令部司令、第四兵团司令官。
[9]衡州,即湖南衡阳。
 
09.陈赓邓华等兵团进军地区和路线问题[1](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五日)
林邓萧赵并告刘宋张李,粟唐周[2],华南分局:
(一)二十三日二十四时电[3]悉,此电部署甚好,即可照此执行。
(二)我们今晨发给你们一电,与你们此电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在该电中说,四野主力应争取于九月中旬以前到达攸县、湘乡及其以北各地。现距九月中旬尚有一个半月,你们照二十三日二十四时电部署休整,过三伏后再进,九月中旬以前是可以达到攸县、湘乡之线的。并且你们已令各兵团派遣先遣师进得更远,便于尔后主力的推进。
(三)方方[4]来电要求入粤我军有一路经三南[5]、和平、河源出惠州,我们认为是必要的。在九月中旬以前,除先遣部队外,陈邓两兵团[6]主力不要超过五岭[7]界线。自九月中旬起,准备陈兵团经从化南雄两路出北江,先占韶州[8];邓兵团可经翁源、连平、和平分两路至三路平行南下出东江,先占惠州。在韶州、惠州集中干部,调整兵力,然后两兵团配合广东我军会攻广州(估计此时广州余汉谋[9]等有和平解决之可能)。但九月五日,方方必须到赣州与叶张陈邓[10]会合,商筹全局。
(四)韩江流域之胡琏、喻英奇[11]等部敌军,责成叶飞兵团[12]派一个军由漳州出潮汕[13]去帮助解决。邓华兵团不派兵出韩江。因邓部入粤只有两个军,占领广州后,主力应位于广州地区,一部在惠州,一部在韶州,一部出南路,不可能兼顾韩江。而陈兵团则须出广西。
(五)方方要求派队解决会昌、寻乌地区之敌,这可由邓华留在赣南之一个军负责办理。
军委
二十五日上午七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林彪、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第一参谋长萧克和第二参谋长赵尔陆的电报。
[2]刘,指刘伯承,当时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宋,指宋任穷,原任中共中央豫皖苏分局书记、第三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此时已调第二野战军工作。张李,指张际春、李达,当时分别任第二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粟唐周,指粟裕、唐亮、周骏鸣,当时分别任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政治部主任和副参谋长。
[3]指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时林彪、邓子恢、萧克、赵尔陆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我湘赣主力部队决在三伏内不作大的行动,各军进至指定地点体整。为扩大占领区及利于尔后之进军,各兵团均须派出先遣师,压迫敌人东退,以减少敌人对新区的抢掠及破坏。各先遣师应特别注意筹粮及修复道路。
[4]方方,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
[5]三南,指江西龙南、全南和定南。
[6]陈邓两兵团,指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兵团司令员分别为陈赓和邓华。
[7]五岭,指湖南、广东、江西、广西交界处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五岭。
[8]韶州,即今广东韶关。
[9]余汉谋,当时任国民党军广州绥靖公署主任。
[10]叶,指叶剑英,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参谋长和北平市市长。张,指张云逸,原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此时已决定调华南分局工作。陈,指陈赓。邓,指邓华。
[11]胡琏,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第十二兵团同令官兼第十八军军长。喻英奇,当时任国民党军闽粤边区“剿匪”总指挥。
[12]叶飞兵团,指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兵团司令员叶飞。
[13]潮汕,指广东潮州和汕头。
 
10.迫使白崇禧退入广西以利我军歼灭之[1](一九四九年九月一日)
林邓萧赵:
三十日电[2]悉。
(一)你们歼灭宋希濂[3]的计划是很好的。
(二)程子华[4]兵团主力在澧州[5]、常德以西地区歼灭宋希濂以后,请考虑该部取道沅陵向芷江前进,歼灭该地区之黄杰部[6],然后沿湘黔桂三省交界向柳州前进,迫使白崇禧[7]退入广西,而不使他退入贵州,以利我军在广西境内歼灭他。因贵州太穷,运输不便,广西较贵州为富,又可取得广东接济,又有我们的游击区及游击队以为协助,较利于我军作战。
(三)叶剑英、方方、陈赓、邓华[8]等九月上旬可在赣州会合,中旬可会商完毕,下旬即可开始向广东进军。若萧劲光[9]、程子华各部亦能于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进至芷江、宝庆、衡州[10]之线,则可与我入粤部队互相配合。我们希望能于十一月占领广州及粤汉全路[11],十二月或明年一月全路通车,则对全国财政经济有很大利益。
军委
申东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林彪、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第一参谋长萧克和第二参谋长赵尔陆的电报。
[2]指一九四九年八月三十日林彪、邓子恢、萧克、赵尔陆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白崇禧已改变在湘西寻我作战的计划。宋希濂已令所部出发,向石门、澧县、常德进攻,但该敌仍有中途改变计划的可能,而无论该敌是否前进,我军均拟攻歼该敌。
[3]宋希濂,当时任国民党军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4]程子华,当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5]澧州,即湖南澧县。
[6]黄杰,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官。
[7]白崇禧,当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8]叶剑英,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方方,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陈赓,当时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
[9]萧劲光,当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宝庆、衡州,即湖南邵阳和衡阳。
[11]粤汉全路,指广州至汉口的铁路,即今京广线一段。

11.对赣州会议及进军华南的指示[1](一九四九年九月八日)
叶方陈邓诸同志,并告林邓[2]:
(一)你们业已聚会于赣州,极为欣慰。你们会议内容应照中央迭次电示及面告剑英者扼要做出决定。
(二)方方等同志领导的华南分局及华南各地党委和人民武装有很大的成绩,新的华南分局及即将进入华南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应对此种成绩有足够而适当的估计,使两方面的同志团结融洽,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以利争取伟大的胜利。
(三)你们一面开会,一面即可命两兵团[3]开始向南进军。第一步进至韶关、翁源之线,准备在该线休息若干天,然后夺取广州。我们认为不应分兵去惠州,待夺取广州再占惠州为适宜。因为四野主力九月中旬即可向芷江、宝庆、衡州[4]之线前进。白崇禧[5]必然不战而向广西撤退(他决不会在湖南境内和我决战,所布疑阵是为迟滞我军前进之目的)。我陈邓两兵团应争取于十月下半月占领广州。陈兵团预计十一月进至梧州区域。四野主力则于同时进至柳州、桂林区域。十二月即可深入广西,寻找白部作战。刘邓[6]率二野主力,十一月可入贵州境内,十二月可入重庆。如此,则我各路军可以互相配合。你们对进军时间及攻击目标等项,有何意见,盼告。
军委
申齐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方方,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和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的电报。
[2]林邓,指林彪、邓子恢,当时分别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和第二政治委员。
[3]两兵团,指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
[4]宝庆、衡州,即湖南邵阳和衡阳。
[5]白崇禧,当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6]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2.歼灭白崇禧部的部署[1](一九四九年九月九日)
林邓:
关于进攻部署:
(一)陈赓邓华两兵团[2]第一步进占韶关、翁源地区,第二步直取广州,第三步邓兵团留粤,陈兵团入桂,包抄白崇禧[3]后路。陈兵团不派任何部队入湖南境,即不派部去郴州、宜章等处。
(二)程子华兵团[4]除留一个军于常德地区,另一个军已到安化地区外,主力两个军取道沅陵、芷江直下柳州。
(三)另以三个军经湘潭、湘乡攻歼宝庆[5]之黄杰[6]匪部,与程子华出芷江的两个军摆在相隔不远的一线上。对衡阳地区之白崇禧部,只派队监视,而不作任何攻歼他的部署和动作。
(四)这样一来,白崇禧部非迅速向桂林撤退不可,而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判断白部在湖南境内决不会和我们作战,而在广西境内则将被迫和我们作战。因此,陈赓兵团不要派部出郴、宜。现在茶陵、攸县之我军,亦不要作攻歼衡阳白匪之部署,而应两路齐出芷江、宝庆,位于白匪西侧。然后,以芷江之两个军,先期突然出柳州,在柳州地区占立根据地。估计白匪三个军(第七军、第四十六军、第四十八军)及鲁道源[7]之五十八军在我主力威胁面前,不敢过早分散其主力。李品仙[8]防御柳州一带之兵力必不甚多。我军(两个军)可能在柳州以西以北区域即融县[9]、罗城、天河[10]、宜山、思恩、宜北[11]区域建立根据地,并切断柳州通贵州的铁道线。陈赓兵团则于占领广州后,即经梧州向宾阳、南宁地区前进,位于广西南部。我在宝庆之三个军(主力)则于白匪向桂林撤退时,尾敌南进。
(五)以上三路我军(共八个军),在进入广西后,第一步不是急于寻找白匪主力作战,而是立稳脚跟,查明情况,联系群众和结合我在广西境内的游击部队(桂南、桂北均有)。第二步,再各个歼灭白匪主力。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我们认为非用上述方法,不能消灭他。
(六)白崇禧的最后一条退路是云南。他以回云南的口号拉住了鲁道源,故在白、鲁退入广西后,可能即令鲁道源军或再配以一部桂军入云南。如果是这样,那时我们应考虑从陈赓兵团先抽一部(例如一个军)出云南,配合我在云南的游击队在云南先建立根据地。
军委
九月九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林彪和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的电报。
[2]陈赓邓华两兵团,指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兵团司令员分别为陈赓和邓华。
[3]白崇禧,当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4]程子华兵团,指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兵团司令员程子华。
[5]宝庆,即湖南邵阳。
[6]黄杰,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官。
[7]鲁道源,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兼第五十八军军长。
[8]李品仙,当时任国民党军桂林绥靖公署主任。
[9]融县,旧县名,即今广西融安县。
[10]天河,旧县名,一九五二年并入广西罗城县。
[11]思恩、宜北,均旧县名,一九五一年合并为广西环江县。
 
13.军委关于聚歼白崇禧[1]主力给林彪[2]等的电报(一九四九年十月十日)
林邓谭肖赵[3],并告叶陈[4]:
十日七时电悉。
(一)你们已抓住桂军四个师于祁阳以北,其余敌军亦正回援,我军有在湘桂边区歼白主力之可能。闻之甚慰。
(二)完全同意你们的提议,陈赓兵团即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桂林柳州,断敌后路,协同主力聚歼白匪。此计划如能实现可以大大缩短作战时间,请即径令施行。
(三)邓华[5]兵团及曾生林平[6]等部独力相机夺取广州。如何部署,由叶方邓赖[7]筹商电告。
(四)现至湘潭之二野部队,必要时可令参加祁阳地区之歼白作战。
军 委
十日廿三时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白崇禧,一九四九年四月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2]林彪,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华中军区司令员。
[3]邓,指邓子恢,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华中军区第二政治委员。谭,指谭政,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肖,指肖克,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
赵,指赵尔陆,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二参谋长、华中军区第二参谋长。
[4]叶,指叶剑英,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指陈赓,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5]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
[6]曾生,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司令员。林平,即尹林平,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湘赣边纵队司令员。
[7]叶,指叶剑英。方,指方方,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邓,指邓华。赖,指赖传珠,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
 
14.军委关于十五兵团暂不进攻广州的电报(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一日)
林邓谭萧赵,并告叶陈[2]:
十一日十时电[3]悉。
(一)关于调陈赓兵团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接入桂一点,已于今晨答复你们同意这样做,请径令陈兵团执行。
(二)关于不要迫使广东之敌退入广西一点,我们认为也是对的,因此十五兵团暂时不应进攻广州。除以一部位于韶关、英德一带外,主力似应由英德以北向西南攻占德庆、高要一带,割断两广联系,使广州处于孤立地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广州一带之敌在我十五兵团与曾生林平[4]等部东西威迫之下,有可能发生内变,向我接洽投降或改编。如果是这样,则我仍可能早日解放广州,这对于以干部及某些物资接济广西是有利的。
(三)关于十五兵团是否可以早日去占领德庆、高要一点,请叶方[5]与邓赖[6]商酌电告。
(四)曾生林平等部似宜进至新丰、龙门、佛冈一带,不要去惠州以南。
军委
十一日二十四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林彪、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政、第一参谋长萧克和第二参谋长赵尔陆的电报。
[2]叶,指叶剑英,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指陈赓,当时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指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一日十时林彪、邓子恢、谭政、萧克、赵尔陆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为使广东之敌不退回广西,则我应暂不继续进攻广东,而以广东的大城市与重要地区作为吸引广东敌人的工具。同时,能使我集中更优势的兵力与广西之敌作战,首先达到歼灭广西之敌,然后在军政配合下,以四野部队解决广东之敌。因此,我们建议陈赓邓华两兵团皆不要继续南进,而以邓华之两个军监视广东敌人,并集中兵力经常歼敌之分散部队。陈赓部则西进,参加广西作战。只要广西敌被歼,很多敌人皆可争取和平解决。故歼灭广西之敌,已成为全战局的中心环节。
[4]曾生,当时任第四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员。林平,当时任第四野战军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5]叶,指叶剑英。方,指方方,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
[6]邓赖,指邓华、赖传珠,当时分别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5.相机占领广州和围歼白崇禧部(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二日)
林彪[1]同志,并告叶陈方邓赖[2],及刘邓张李[3]:
(一)你们十一日二十一时电[4]的意见很好,即如敌守广州或我军有可能在广州或广州以外求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时,则陈邓两兵团[5]仍继续向广州前进。但请陈邓注意先以必要力量直出广州、梧州之间,切断西江一段,断敌西逃之路,不使广州敌向广西集中。如查明广州一带之敌向广西逃窜时,陈赓兵团即不停留地跟踪入桂。如广州一带之敌并不向广西逃跑,则陈邓两兵团仍执行原计划占领广州不变。
(二)祁阳以北被歼之七军、四十八军四个师,是桂系精锐。桂系正规军虽尚有四十六军三个师,四十八军一个师,及五十六军两个师(此军位于桂林、全州间),但都不是精锐。桂系以外各军更差。因此,四野以主力由祁阳、武冈之线向桂林、柳州之线前进兵力已很充足。但如何进法,值得考虑。数日内可以看清白崇禧[6]的部署。如果白崇禧集中全力守零陵[7]、全州一带,你们可以集中兵力南进,试行抓住该敌。如白崇禧鉴于此次精锐被歼的教训(此次被歼是出于白崇禧意料的)向桂林、柳州之线大规模撤退,则我军似不宜集中前进,而宜分两路并列前进,以一路出柳州以北,以一路出桂林,两路互相策应,仍可随时集中作战,使白匪不能向贵州退却。
(三)二野五兵团请令其迅向贵州前进,并令十八军先出贵阳。
毛泽东
十月十二日六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林彪,当时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
[2]叶,指叶剑英,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指陈赓,当时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方,指方方,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邓,指邓华,当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赖,指赖传珠,当时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
[3]刘邓张李,指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当时分别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
[4]指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一日二十一时林彪、邓子恢、谭政、萧克、赵尔陆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在广东敌人不与我作正面战斗的情况下,我们仍主张暂不夺取广州,以免促成粤桂敌人之集中。目前只以邓华兵团留广东打运动战,歼灭敌之有生力量。但如敌守广州或我军有可能在广州或广州以外求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时,则陈赓邓华两兵团仍继续向广州前进,达到歼敌目的。在对粤敌企图未判明前和我军能否抓住敌人未证实以前,陈赓邓华两兵团目前仍继续照原计划向广州前进。
[5]陈邓两兵团,指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兵团司令员分别为陈赓和邓华。
[6]白崇禧,当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7]零陵,旧县名,一九八四年并入湖南永州市。
 
16.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在西北西南地区的作战部署(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
德怀[1]同志:
(一)关于由陕入川兵力,已与贺龙伯承小平一起确定为十八兵团,不牵动其他部队。
(二)刘金轩[2]部及七军配合作战。战后七军位于陇南工作。刘金轩部除守卫陕南外,是否抽一部入川,那时再酌定。
(三)歼胡[3]作战时间,不应太早,应待二野进至叙、泸[4]、重庆之线,然后发起攻击,时间大约在十二月上旬或中旬,由军委确定。
(四)二野主力两个兵团,现到常德、湘潭之线,大约十二月可到川南。二野陈赓兵团[5]本月可协同邓华兵团[6]占广州,下月入桂协同四野主力歼白[7],大约明年一二月可入云南。
(五)担负西北任务的三个兵团,以两个兵团(即第一第二兵团)担任地方工作,另一个兵团(即十九兵团)待宁夏工作结束后,不担任地方工作,开至天水、宝鸡、潼关之线专门整训,作为国防机动兵力,以备不虞(此点在数月前已电告)。请准备适当兵力,于数月后,接任宁夏地方工作。
(六)经营云、贵、川、康[8]及西藏的总兵力为二野全军及十八兵团,共约六十万人。西南局的分工是邓刘贺[9]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贺为军区司令员,邓为政治委员,刘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任。
毛泽东
十月十三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德怀,即彭德怀,当时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刘金轩,当时任陕南军区司令员兼第十九军军长。
[3]胡,指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4]叙,指叙州,即四川宜宾。泸,指四川泸州。
[5]陈赓兵团,指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
[6]邓华兵团,指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兵团司令员邓华。
[7]白,指白崇禧,当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8]康,指西康,旧省名,辖今四川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一九五五年撤销。
[9]邓刘贺,指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
 
17.关于兵力部署的意见给林彪[1]的电报(一九四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林彪同志,并告子恢,剑英,陈赓[2]及刘邓[3]:
关于兵力部署的几点意见:
(一)我们已占领广州及广东的大部,广州香港澳门之间的海上残敌尚未肃清,陈赓兵团即将入桂作战,内外敌人可能窥伺广州。白崇禧[4]匪部如被程子华[5]陈赓切断逃往云南安南[6]的道路,有东窜入粤可能。因此在广西问题彻底解决以前,邓华[7]兵团(两个军)必须全力镇守广州(主力)韶州(一部)之线,不要进攻雷州半岛,更不要攻海南岛。华南分局决定邓华兵团迅速离开广州南进的计划是不妥当的。必须等候广西问题解决以后,从广西调出四野一个至两个军到广州韶州线,邓华兵团方能南进。
(二)全国国防重点是以天津上海广州三点为中心的三个区域。二野入云贵川康后,三野只能防守华东,置重点于沪杭宁区域,以有力一部准备取台湾,没有余力兼顾华北。现在华北只有杨成武[8]三个军及其他六个二等师位于京津山海关一线,一旦有事,颇感兵力不足。除令一野以杨得志[9]兵团(三个军十万人)位于宝鸡天水平凉区域,有事可随时调动外,四野在广西问题解决后,拟以五个军位于两广,担任广州为中心之两广国防;以三个军位于河南,准备随时增援华北;其余各军,位于湘鄂赣三省并以主力位于铁道线上,可以向南北机动。在目前三个月至五个月内,四野除完成各省剿匪任务外,如能做到(甲)解决广西问题,(乙)修通粤汉湘桂两路(这是极重要的),(丙)利用铁路运输完成上述国防部署,就是完美无缺的。请你们十分注意粤汉湘桂两路的修复和守备。
(三)陈赓程子华须同时向柳州南宁动作,方能完成围歼白匪任务。现敌鲁道源[10]兵团似正准备由桂林以南转入柳州地区,估计是准备去云南的。而我陈赓部刚才解决粤敌,须休息若干天方能行动。程陈两部何时可以开始入桂作战,望告。
(四)据有经验者称:由百色入云南的道路上瘴气(恶性疟疾)为害,不利行军。因此,陈赓部在解决广西问题后应准备循柳州贵阳道路入滇,不一定走百色。
(五)你们意见如何望告。
毛泽东
十月卅一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林彪,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华中军区司令员。
[2]子恢,即邓子恢,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华中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剑英,即叶剑英,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刘,指刘伯承,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邓,指邓小平,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
[4]白崇禧,一九四九年四月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5]程子华,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6]安南,即越南。
[7]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
[8]杨成武,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
[9]杨得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
[10]鲁道源是国民党政府军第十一兵团司令。

18.关于邓华[1]兵团协同肃清南路敌军的电报(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九日)
林彪[2]同志,华南分局,并告陈赓[3]:
据广东南路区党委六日电称,湛江只有敌四千余人,我有一个主力师配合南路纵队,即可歼灭湛江之敌全面解放雷州半岛,可以加强南路支援解放广西及琼崖的基地等语。我曾告诉你们,在广西问题解决以前,邓兵团主力的任务在于保卫广州区域及广韶线而不要去南路,这是正确的,你们亦已同意这样做。但如果去一个师,即可解决南路问题,则是可以的和必须的。由邓兵团(不是由四兵团)分出一个师(可以是一个最强的师)去南路,协同梁广[4]纵队肃清南路之敌,有很多好处。如果你们亦同意,即可作此部署。
毛泽东
十一月九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
[2]林彪,当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3]陈赓,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梁广,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关于渡海作战等问题给林彪[1]的电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林彪同志(中央转):
十日十四时电[2]悉。
(一)庆贺你们歼灭白崇禧[3]的伟大胜利。
(二)同意你的部署,即陈赓[4]略作休整即入云南,四野入桂各军休息廿天,大部分散剿匪,另以四十三军及四十军准备攻琼崖。
(三)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力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因为潮水需十二小时后第一次载运船只方能返回运第二次,而敌可用海空军切断我之运输,故非选择时机一次载运一个军渡海登陆,并能独力攻进,建立基地,取得粮食,便有后援不继,遭受重大损失之危险。三野叶飞[5]兵团,于占领厦门后,不明上述情况,以三个半团九千人进攻金门岛上之敌三万人,无援无粮,被敌围攻,全军覆灭。你们必须研究这一教训。海南岛之敌,可能较金门敌人战力差些,但仍不可轻敌。请告邓赖[6]及四十军四十三军注意,并望你向粟裕[7]调查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
(四)湖南省政府可于中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改组。但程潜[8]除任中南副主席外,其湖南军政委员会仍应存在,即使无具体工作,留一招牌亦有作用。此点程在京时,我已向他当面谈过,请加注意。
(五)关于城乡、公私、工商、劳资等相互关系,比重问题,已托邓子恢[9]同志向你转达,有何意见,望告。关于军队参加生产问题,请回汉口后统筹办理。
(六)整个中南六省的工作重心,已由军事转到经济与土改,希望你们于明年一月间成立中南军政委员会,集中力量领导全区经济工作,并积极准备土改条件。
毛泽东
十二月十八日于远方[10]。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林彪,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华中军区司令员。
[2]指林彪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关于广西战役情况和部队行动等问题给毛泽东的电报。
[3]白崇禧,一九四九年四月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4]陈赓,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5]叶飞,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员。
[6]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赖,指赖传珠,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
[7]粟裕,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
[8]程潜,原国民党政府军将领,一九四九年八月与陈明仁率部在长沙起义。当时任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主任。
[9]邓子恢,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华中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10]指苏联。
 
20.关于同意争取在旧历年前进攻海南岛的方针的电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林彪[1]同志(中央转):
转来邓赖洪[2]廿七日电已悉。同意该电所取方针,即努力争取在旧历年前进攻海南岛,但以充分准备确有把握而后动作为原则,避免仓卒莽撞造成过失。为此,邓赖洪应速到雷州半岛前线亲自指挥一切准备工作,并且不要希望空军帮助。
毛泽东
十二月卅一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林彪,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南军区司令员。
[2]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
赖,指赖传珠,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21.关于海南岛作战问题给林彪[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一月十日)
中央转林彪同志:
(一)一月六日电及转来邓、赖、洪一月五日电[2]均悉。
(二)既然在旧历年前准备工作来不及,则不要勉强,请令邓、赖、洪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由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用大力于几个月内装置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此事是否可能,请询问华南分局电告),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三)海南岛与金门岛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3]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能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金门岛是三个不同建制的团又无一个统一的指挥官,由三个团长各自为战),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继进。
(四)请要十五兵团与冯白驹建立直接电台联系,并令冯白驹受邓、赖、洪指挥,把琼山、澄迈、临高、文昌诸县敌军配备及敌海军情况弄得充分清楚,并经常注视其变化。
(五)同时由雷州半岛及海南岛两方面派人(经过训练)向上述诸县敌军进行秘密的策反工作,勾引几部敌军于作战时起义,如能得到这个条件,则渡海问题就容易得多了。在目前条件下,策动几部敌军起义应该是很可能的。此事应请剑英、方方[4]、冯白驹诸同志特别注意用力。华南分局应加以讨论,定出具体的策反办法,并于三四个月内获得成绩。
毛泽东
一月十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林彪,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
[2]指一九五〇年一月五日十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和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给林彪、邓子恢、谭政、萧克、赵尔陆并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琼崖敌总数估计十万至十五万,且有海空军配合,故我第一批必须使用一个军的兵力同时登陆,每船按乘三十人计,需一千只以上。但现船只很少,必须将一部帆船改装机器(至少突击一个团),以使操纵。部队无渡海作战经验,北方人不惯乘船,只经短时间教育训练,难收实效。根据上情,旧历年前要完成此次大规模渡海作战之准备工作,事实上来不及,必须向后推迟。但过旧历年后风向改变,帆船不能使用,如全部改装机器,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且耗费很大,如只装部分则又非利用下一个冬季北风不可。
[3]冯白驹,当时任第四野战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剑英,即叶剑英,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方方,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三书记。


22.毛泽东关于解放海南岛战役经费问题的批示1950329
陈云、林彪二同志:
(一)请陈云同志拨发必要的军费及战费;
(二)请林彪同志根据陈云同志已批准的经费情况告知邓华。
毛泽东
3月29日
(说明:此条是本人根据手稿抄录。)
 
23.毛主席在邓华[1]关于帆船对敌舰作战情况报告上的批语(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九日)
转三野并抄送海司:
这[2]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绩,应予学习和表扬。
毛泽东
五月十九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
[2]指邓华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七日给军委并四野司令部的报告中所说的第十五兵团四十三军某部的三只小帆船(四五十人)同三四艘敌舰作战的英勇事迹。

24.东北边防军应在月内完成一切作战准备[1](一九五〇年八月五日)
高岗同志:
八月四日电悉。
(一)边防军[2]各部现已集中,八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九月上旬能作战。请高岗同志负主责,于八月中旬召集各军师干部开会一次,指示作战的目的意义和大略方向,叫各部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务使士气旺盛,准备充分,部队中的思想问题必须予以解答。我们当令萧劲光、邓华、萧华[3]参加这次会议。
(二)在上述方针下,部队的集结部署由你按情况酌定。三十八军如以调驻四平铁路沿线为有利,可即照这样调动。
军委
八月五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的电报。
[2]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鲜内战爆发。二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宣布武装入侵朝鲜,武装侵占中国领土台湾。七月七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以美国军队为主组成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略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军委于一九五〇年七月十三日决定,以原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为主,组建东北边防军,下辖四个军、三个炮兵师、一个高射炮团、一个工兵团,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安全的任务。后来,东北边防军的指挥机构没有正式建立,其部队统归东北军区直接指挥。
[3]萧劲光,当时任海军司令员,一九五〇年七月兼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邓华,当时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员。萧华,当时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五〇年七月兼任东北边防军副政治委员。后来东北边防军司令部没有正式成立。
 
25.军委关于边防军随时待命出动问题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日)
高岗[1],邓华[2]同志:
(一)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
(二)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
(三)请邓将准备情况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军委
十月二日二时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6.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一九五〇年十月八日)
彭高贺[1],邓洪解[2]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级领导同志们: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十三兵团及所属之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五)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六)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十月八日于北京
根据修改件刊印。已节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注释
[1]彭,指彭德怀。高,指高岗。贺,指贺晋年,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
[2]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解,指解方,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
 
27.同意四个军三个炮兵师全部出动待机歼敌(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一日)
彭[1],并告高邓[2]:
十月九日十日各电[3]均悉。
(一)同意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全部出动集结于你所预定的位置,待机歼敌;
(二)已电华东调一个高射炮团于十月十四日从上海开动赴沈阳转赴前线,请高注意接转;
(三)其他各项已另复。惟空军暂时无法出动。
毛泽东
十月十一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十月九日电,指一九五〇年十月九日彭德怀、高岗给毛泽东的电报。电报说:高射武器全军仅有一个团共三十六门,不能掩护数百门重炮放列,请由广州或其他军区再抽调一个团速来东北应用。我军出动作战时,军委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及轰炸机配合,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负责指挥,盼速示。十月十日电,指一九五〇年十月十日彭德怀给毛泽东的电报。电报说:志愿军各项出动准备不充分,对美帝坦克尤其空军顾虑很大。炮兵进入阵地运动时无空军和高射武器掩护,顾虑更大。请设法速调一至两个高射炮团。安东、辑安两铁桥无任何高射设置,战斗开始两桥将完全毁坏,交通亦将发生困难。按你预定指示十五日出动,二十日至迟二十二日四个军、三个炮兵师集结下述地区,相机适时歼敌一部。四十军集结云山,四十二军在孟山、德川,三十九军在熙川,三十八军在江界,炮兵司令部率两个师集结前川,另一师集结北镇、温井。原拟先出两个军、两个炮兵师,恐鸭绿江铁桥被炸毁时不易集中优势兵力,失去战机,故决全部集结江南,改变原定计划。
 
28.关于十三兵团仍在原地训练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二日)
彭高[2],邓洪韩解[3]:
(一)十月九日命令暂不实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毛泽东
十月十二日廿时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韩,指韩先楚,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解,指解方,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

29.关于立即前运志愿军粮食给高岗[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五日)
高岗同志,并邓洪韩解[2]:
(一)我人民志愿军决于十月十八日至迟十九日开始渡江前进,粮食等项则应立即前运勿延为要。
(二)彭德怀[3]同志本日或明日返安东[4]。
毛泽东
十月十五日上午一时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韩,指韩先楚,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解,指解方,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
[3]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安东,即今丹东市。
 
30.志愿军参战部队出动的时间(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五日)
高岗、德怀[1]同志并告邓华[2]:
(一)三八线上之美英伪军十三日已占金川,准备继续向平壤进攻,美陆战师准备从镇南浦[3]登陆协攻平壤,由中路前进原拟向元山集结之伪第六第八两师有转向平壤攻击的消息。
(二)我军先头军最好能于十七日出动[4],二十三日到德川地区。休息一天,二十五日开始筑工事制敌先机。第二个军可于十八日出动,其余可在尔后陆续出动,十天内外渡江完毕,请酌办。
(三)粮弹是否已开始渡江输送,请高电告。
毛泽东
十月十五日上午五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德怀,即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镇南浦,即今南浦,位于平安南道西南。
[4]一九五〇年十月十八日二十一时彭德怀在北京以毛泽东的名义发电报给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并告贺晋年说,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日)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十九日晚)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余由高岗彭德怀面告。
 
31.关于志愿军先头部队出动时间给彭德怀、高岗[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七日)
彭高,并告邓洪韩解[2]:
(一)先头两个军请准备于十九日出动,明(十八)日当再有正式命令;
(二)请彭高二同志于明(十八)日乘飞机来京一谈。
毛泽东
十月十七日下午五时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韩,指韩先楚,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解,指解方,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
 
32.关于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入朝作战给邓华[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十八日)
邓洪韩解[2]并告贺副司令[3]:
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晚从安东[4]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十九晚)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余由高岗德怀[5]面告。
毛泽东
十月十八日廿一时
根据审定的原件刊印。
注释
[1]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洪,指洪学智,韩,指韩先楚,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解,指解方,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
[3]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
[4]安东,即今丹东市。
[5]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德怀,即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3.关于志愿军出动目前只做不说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九日)
邓谭[1],并告饶陈[2],刘邓贺[3],习马[4]:
十月十三日电悉。
(一)为了保卫中国支援朝鲜,志愿军决于本日出动,先在朝鲜北部尚未丧失的一部分地方站稳脚,寻机打些运动战,支持朝鲜人民继续奋斗。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仅使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知道此事,以便在工作布置上有所准备,此点请各中央局加以注意。
(二)四十八军可以在明年三月再行集中,如有特别情况需要提早集中时再通知你们。
毛泽东
十月十九日
根据手稿刊印。已节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邓,指邓子恢,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谭,指谭政,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务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
[2]饶,指饶漱石,当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陈,指陈毅,当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
[3]刘,指刘伯承,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邓,指邓小平,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贺,指贺龙,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
[4]习,指习仲勋,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马,指马明方,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三书记。
 
34.志愿军打好出国第一仗[1](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一日)
倪柴[2],即转彭德怀同志,并告邓洪韩解[3]及高贺[4]:
(一)伪首都师由咸兴向长津前进。伪三师似将进至咸兴。伪六师改由破邑[5]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伪七八两师第一步向顺川、军隅[6]、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龟城。以上五个师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义州一线。截至此刻为止,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
(二)估计伪首伪三两师要七天左右才能进到长津,然后折向江界。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该两师,则以四十二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四十二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六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
(三)如伪六师(较强)由破邑(在铁路线上)至德川的路上能有朝鲜人民军一部作有力的阻击,则该敌可能要到十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才能占领德川,如果我四十军(全部)能于二十三日赶至德川、宁远地区,则可以绕至伪六师的后方(由东面绕至南面铁路线附近),让出正面给他军使用(三十八军或三十九军),如果太迟,则敌将先占德川。
(四)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7]精心计划实施之。
(五)这一仗可能要打七天至十天时间(包括追击)才能结束,我军是否带有干粮?望鼓励全军,不惜牺牲,不怕艰苦,争取全胜。(六)彭邓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
毛泽东
十月二十一日二时半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关于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部署给中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倪志亮、一等参赞柴军武(后改名柴成文)转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中六个军兵力发起了第一次战役,以一部在东线阻击敌人,主力集中于西线,在清川江以北歼灭运动之敌。经十二昼夜激战,歼敌一万五千八百余人,将敌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粉碎敌迅速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开始稳定了朝鲜战局。
[2]倪,指倪志亮,当时任中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柴,指柴军武,现名柴成文,当时任中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一等参赞。
[3]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洪韩,指洪学智、韩先楚,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解,指解方,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
[4]高贺,指高岗、贺晋年,当时分别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5]破邑,位于平安南道东南。
[6]军隅,即军隅里,位于平安南道价川郡南部。
[7]彭邓,指彭德怀和邓华。
 
35.关于十三兵团部改组为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一日)
邓华[1]同志并告彭[2]及高[3]:
(一)你们是否已前进,我意十三兵团部应即去彭德怀同志所在之地点和彭住在一起并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便部署作战。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二)如部队渡河须有机构在安东[4]指挥,则可留适当同志率一部机构留在安东,你和其余同志率必要机构即往彭处为宜,望酌定。
毛泽东
十月廿一日三时半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安东,即今丹东市。
 
36.关于注意控制妙香山等制高点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一日)
彭邓:
(一)请注意控制平安[南][平]安北咸镜三道交界之妙香山小白山[2]等制高点,隔断东西两敌,勿让敌人占去为要。
(二)敌人测向颇准,请加注意。
(三)熙川或其他适当地点应速筑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们司令部的安全。
毛泽东
十月廿一日四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妙香山,位于慈江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交界处。小白山,属狼林山脉,位于慈江道、平安南道交界处。
 
37.关于四十军行动部署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一日)
彭邓:
(一)现得悉伪六八两师廿日经德川向熙川推进。
(二)我四十军欲先敌赶至德川时间上是否来得及,如不可能则似以在熙川附近地区部署伏击为宜,请酌定。
(三)四二军亦照你们原来部署为好。
毛泽东
十月廿一日廿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8.在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围歼伪第六第八两师(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二日)
彭邓[1]:
(一)彭二十一日十六时电[2]悉。
(二)据伪二军团长二十日十六时三十分称,第六师正集结顺川、新仓里[3]间,拟命其进抵新义州。第八师正集结江东、成川间,拟命其进抵满浦镇[4]。该军团参谋长同日命第七师主力集结成川、顺川间休整,但严禁进抵顺川。伪二军团指挥所在三登[5]。据此判断,如数日内,敌机尚未发现我军开进,则伪六师将经新安州进至博川及其以西地区,伪八师将进至军隅里[6]及其以北地区,伪七师则在顺川地区作预备队。如二十一日六八两师继续前进,则本(二十二)日六师可能进到新安州,八师可能进到军隅里。因此我军行进路线必须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二十公里地区不走,而走以北路线,否则,就会过早被敌人发觉,敌将停止前进,或竟缩回去。而此次作战,则以在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围歼该敌为最有利。请按此意图,速定部署,迟则恐来不及。
(三)另据伪一军团长二十日十时称,美十军团长命令该军团之首都师,即由咸兴向北青、城津[7]推进,第三师集结咸兴。并谓美十军团部正向咸兴移动,其任务为指挥伪一军团作战(按美十军团由原在汉城之美陆战第一师及原在大邱[8]之美第七师组成,海运元山登陆)。据此,似敌暂不去长津,于我有利。但彭电派一个师占领长津及派必要兵力控制妙香山、杏川洞[9],仍甚必要,请速实行。还有小白山,也应派兵控制,确实隔断东西两敌。因我军在西面发起战斗后,东面伪军可能回援。
(四)如果我军能同时包围伪六八两师,则于战局最为有利,我四十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三十九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当战斗紧急时,除伪七师必然增援,我可继歼该敌外,现在平壤之伪一师,亦应估计可能增援,你们也要准备对付该师。东面伪军虽亦可能回援,因路远,难于赶到。平壤美军则增援可能性更少。
毛泽东
十月二十二日七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指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一日十六时彭德怀给邓华并报毛泽东和高岗的电报。电报说:目前应迅速控制妙香山、杏川洞线及其以南,构筑工事,保证熙川枢纽。隔断东西敌人联络,是异常重要的。请设法集中部分汽车,速运一个师,以两个团至熙川以南之妙香山,一个团至杏川、五岭线,先机构筑工事。另以一个师迅速进至长津及其以南,以德实里、旧津里线构筑纵深工事,保障翼侧安全和江界后方交通。我能确实控制熙川、长津两要点,主力即可自由调动,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东面或西面一路。
[3]新仓里,位于平安南道顺川郡东南。
[4]满浦镇,位于慈江道江界郡西北。
[5]三登,位于平安南道江东郡南部。
[6]军隅里,位于平安南道价川郡南部。
[7]城津,即今金策市,位于咸镜北道西南。
[8]大邱,位于庆尚北道南部。
[9]妙香山,位于慈江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交界处。杏川洞,位于慈江道熙川郡南部。
 
39.立即占领妙香山杏川洞(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二日)
邓洪韩解[1]并告彭高[2]:
(一)二十一日二十一时电[3]悉。
(二)敌进甚速,请照彭电立即用汽车运一部兵力去占领妙香山、杏川洞[4],先运几个营去也好。
(三)无论用汽车运兵运物及步行的人马武器都不要再走宣川、定州、博川、军隅[5]线及龟城、泰川、球场线,上述地区,几天之后都可能被敌占,而应取该线北面的道路前进。
(四)新义州、铁山、宣川地区应由你们派一部兵力固守。
(五)调一个军至安东[6]问题,待商定后再告。
毛泽东
十月二十二日上午九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洪韩,指洪学智、韩先楚,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解,指解方,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
[2]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指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一日二十一时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给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电报。电报说:据悉敌一部已于二十日夜九时在新安州登陆,并悉敌还有在铁山登陆企图。为了钳制向长津方向前进之敌及可能由元山、平壤增援之敌,集中三个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师。第一步计划拟以四十二军一个师附一个炮兵团坚守长津地区。该军主力首先控制小白山地区,视情况向孟山以南地区挺进。四十军全部进到德川、宁远地区。三十八军全部进到熙川地区。三十九军全部进到泰川、龟城地区。尔后视敌前进情况而各个歼灭之。三十九军全部东进后,新义州、定州地段空虚,为了保证交通运输,防敌登陆,建议调一个军到安东地区。
[4]妙香山,位于慈江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交界处。杏川洞,位于慈江道熙川郡南部。
[5]军隅,即军隅里,位于平安南道价川郡南部。
[6]安东,旧市名,即今辽宁丹东。
 
40.对第一次战役的部署(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三日)
彭邓[1],并告高[2]:
(一)彭邓高二十二日各电均收到。
(二)据所收最后情报,伪二军团指挥所二十二日由江东折返成川,伪六师、八师二十二日进至顺川、成川铁路线以北之北仓里、新仓里[3]地区,有两师并列经德川向熙川集中攻击的意图,如无阻碍,估计该两师明(二十四)日可能到德川或德川附近。因此,我车运控制杏川洞、妙香山[4]一带之部队,务须争取于二十四日拂晓,至迟于二十五日拂晓以前,到达上述地点,否则将失去先机。
(三)作战部署,以四十军位于熙川正面及温井[5]、云山地区,三十九军位于云山、泰川地区,三十八军位于熙川东南地区,待敌向熙川攻击之时,然后分数路出发包围攻击之,这即是彭二十二日十时电及邓洪韩解[6]二十二日十二时电的意见,我认为是适宜的。总以利于以主力插到敌人的后面和侧面,全歼六八两师为原则。
(四)敌首都师已确实向北青、城津[7]东进,暂时不去长津,而平壤之伪一师及英二十七旅均将向新安州前进。一个美军降落伞团(大约有二三千人)已在顺川降落。故我对伪六八两师的战斗发起后,第一步伪七师会增援,第二步伪一师及英二十七旅亦可能增援(美军已令英二十七旅向新安州)。如果把这一切敌人的主力各个歼灭,而举行追击时,在顺川地区可能遇到美伞兵团。此次作战,如能将上述一切敌人逐一歼灭,并控制新安州、顺川、成川、新邑[8]、阳德线铁路及其以南一带地区,并以一部伸出至谷山、遂安、伊川、新溪地区,使平壤、元山两敌互相孤立,不能联系,则我将处于主动,敌将处于被动。因此,此次战役必须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准备连续打几个仗。四十二军去长津者似以一个师附一个炮兵团即够,而以该军主力位于小白山作战役预备队似较适宜。是否可行,请彭酌定。
(五)已令杨成武[9]抽调六十六军开安东[10],先头师今日从天津出发,主力明日出发。到后,一个师担任维持新义州、定州线交通,主力在安东为彭邓的预备队。该军到后受彭邓指挥,请邓留人指示该军,将一切有关志愿军的誓词口号及其他办法交给他们,并与该军沟通电台联系。
(六)三十九军在新义州、铁山一带可以不留兵。
(七)我各部派遣远出之侦察队均要伪装朝鲜人民军,而不要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借以迷惑敌人。
毛泽东
十月二十三日上午七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北仓里,位于平安南道顺川郡东北。新仓里,位于平安南道顺川郡东南。
[4]杏川洞,位于慈江道熙川郡南部。妙香山,位于慈江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交界处。
[5]温井,位于平安北道云山郡东北。
[6]邓,指邓华。洪韩,指洪学智、韩先楚,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解,指解方,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
[7]城津,即今金策市,位于咸镜北道南部。
[8]新邑,亦称破邑,位于平安南道东南。
[9]杨成武,当时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员。
[10]安东,旧市名,即今辽宁丹东。
 
41.诱敌深入利于歼击(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三日)
彭邓[1]并告高[2]:
(一)敌进甚速,伪六师二十二日已到价川[3],小部到宁边,伪一师有一个团到军隅里[4]。估计此两部今(二十三)日均可到宁边,明(二十四)日可更前进若干里。请速令四十军主力即在温井[5]地区荫蔽集结,以一部控制熙川,不要去云山、宁边与敌过早接触。三十九军即在龟城地区集结,亦不要去泰川。该两军侦察部队不要到定州、博川、宁边、球场去了,要注意避免和敌打响,要将熙川、温井、龟城一线以南地区让给敌人,诱敌深入,利于歼击。三十八军应迅速前进。
(二)伪八师二十二日尚在德川以南之大坪里、北仓里[6],走得较慢,但今(二十三)日可能到德川,或其附近。
毛泽东
十月二十三日十四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价川,位于平安南道北部。
[4]军隅里,位于平安南道价川郡南部。
[5]温井,位于平安北道云山郡东北。
[6]大坪里,位于平安南道德川郡南部。北仓里,位于平安南道顺川郡东北。
 
42.捕捉战机最关紧要(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三日)
邓洪韩[1]并告彭[2]:
敌进甚急,捕捉战机最关紧要。两三天内敌即可能发觉是我军而有所处置,此时如我尚无统一全军动作的处置,即将丧失战机。因此,你们应迅速乘车至彭处,与彭会合,在彭领导下决定战役计划,并指挥作战。何日动身,何日可到,望即告。
毛泽东
十月二十三日十七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洪韩,指洪学智、韩先楚,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2]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3.关于六十六军赴朝作战问题给高岗[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四日)
高岗同志并告彭邓[2]:
六十六军先头师到安东[3]后,请即令其前进控制新义州铁山线(暂不去宣川),如敌来攻则阻击之,巩固该线于我手中。该军主力位于安东,在该军未与彭邓沟通电台通讯以前请你予以指挥。该军应即编入志愿军序列,请你将志愿军的各种办法指示他们。
毛泽东
十月廿四日八时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安东,即今丹东市。
 
44.诱敌深入山地然后围歼之(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四日)
彭邓[1]并告高[2]:
今日情报,伪六师向楚山、北镇[3]方向进攻,伪八师经宁远到熙川后向江界[4]进攻,伪一师(战力颇强)已到宁边,似将向泰川、龟城进攻。请你们注意诱敌深入山地然后围歼之,敌人至今还不知道我情况。(请注意白头山制高点)
毛泽东
十月二十四日十七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北镇,位于平安北道云山郡北部。
[4]江界,当时为慈江道道治,位于慈江道中部。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九日,由于美军侵占平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迁至江界。 

……
编者注:由于资料字数超出公众号文章限额,故本节编号45-97的内容放入下篇。
 
三、邓华将军在各类文献中的记载摘录

01.《国民党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 ()》“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二十四年一月份剿匪工作军事报告书(一九三五年一月)”
[1935年1月]十六日我章旅①(缺周团),由赤水向土城前进,以第一团陈、任两营为前卫,并令第三团周营为右侧卫。由复兴场,取捷径到重盘附近马路归还本队。午前九时,前卫陈营,在三义店马路,即与伪一军团第一师,南坪山东峡西约一千余之匪遭遇。该匪即用密集部队,向我猛冲,我前卫沉着应战,迎头扫射,毙匪甚众。该匪仍猛攻不已。同时,右侧卫周营,亦进至杨提山、平桥附近,与伪一军团第二师山南南乡南广等匪部约千人接触,该营即占领鸡公岩右翼高地,展开攻击。彼众我寡,往复冲突数次,匪我伤亡均大。激战约一小时许,始得与我前卫陈营联络。此时,匪占黄皮洞高地,居高制下,向我施行猛烈瞰射。我前卫继续仰攻,伤亡甚众,几不能支。乃增加枪炮各二门,前进助战。该旅长即亲到前线视察,见匪向我左翼抄袭,即令潘营跑步抢占三块石高地,向抄我之匪攻击。至午后二时三十分,该匪在三块石死抗不退。并用密集部队向我潘营猛冲不已。该营极力抵抗,双方伤亡甚大,遂令机枪营占领月亮田高地,向匪轰击。匪我炮弹,均势如雨下,我炮弹迭中匪密集部队,毙匪甚多。匪因抄击我左翼不能突破,复转而攻我右翼,用数层密集部队,采波状形式,向我右翼猛冲,势甚凶勇。即以任营增加于该方面,当向鸡公坳、黄皮洞高地之匪攻击,肉搏冲锋十余次。官兵前仆后继,奋勇激战,始将伪团长龙振文、政委邓华等击毙。匪遂不支,纷纷溃退。同时,我左翼部队,亦奋勇攻击,始将重盘、黄皮洞高地完全占领。当派第三团胡营为追击队,向匪跟追至七里坎北端山脚,时已入暮。该旅即就现地彻夜。当击毙匪约三四百名,俘虏四十余名,夺获步枪六十四枝。该旅亦伤亡官兵二百余名。
注释
①四川南岸剿匪军第一路教导师第一旅(章安平)
 
02.1军团政治部《战士》报第186期(193563日)“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摘录
右路军在瓦狗坝击溃敌一团
敌一团扼守瓦狗坝河边隘路,被我勇不可当的“决”部①全部击溃,缴枪百余枝,俘护[获]四十余名,开辟了左岸顺利北进的道路。
龙八布击溃敌一团
敌人一团在依河边隘路死守高不可登的大山,“决”部勇猛强攻,卒将敌全部击溃,缴枪百余枝,俘护[获]五六十名,获子弹手榴弹甚多,这更有力的促成了“勇”部夺取泸定桥的胜利,保证我全部安全的渡河。
注释
①“决”部,即红军第1军团第1师第2团的代号,该团团长龙振文,政治委员邓华。

03.《红色中国杂记 1936-1945(斯诺)
邓华
  邓华1910年出生于湖南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任红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师是红军最早建立起来的师。自从在井冈山加入毛泽东的部队起,他就一直在红军部队里。他的大部分教育是在红军中获得的,他所了解的所有军事科学知识,都是来自红军的培养。
 
04.《八路军参考资料(1)》(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卫立煌关于宋时轮、邓华两支队活动情形致蒋介石等电(1938年3月25日)”
特急。WC  委员长蒋、部长何、XGZN 司令长官程:
(中密)。
朱德部宋支队②筱袭朔县,将附近桥梁、电线均破毁。又,北出挺进支队邓赢[华]一部③,皓占蒲圻堡、桑园镇,续分向宣化、怀来、宛平活动。
职  卫立煌。2514地。(印)。
注释
①此电共4项,选用l项。
②宋支队,指第120师雁北支队,支队长宋时轮。
③1938年2月,晋察冀军区以第1支队第3大队组成邓华支队进入平西地区。邓华一部,指邓华支队之一部。
 
05.《八路军参考资料(1)》(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卫立煌关于邓华支队强袭卢沟桥等情致蒋介石电(1938年5月7日)”:
特急。委员长蒋:
(岱密)。
据朱德鱼酉电:
(一)邓华支队微拂晓强袭卢沟桥,并以骑兵进袭宛平以东地区,向丰台活动,破坏铁路多段。旋,丰台、北平敌千余,由飞机数架掩护之下向我反攻,激战至申,我向西移,伺机再举。
(二)宣化敌四百余、浑源敌一部分犯小石口、凌云口,与我赵支队①正激战中。
(三)据北平逃出难民称,敌近将城门堆集沙包,形势紧张,伪政府汉奸均避入交民巷逞内②。
卫立煌。0726。地(印)。
注释
①赵支队,指晋察冀军区第2支队,支队长赵尔陆。
②交民巷,为北平市外国驻华使馆区。
 
06.《八路军参考资料(2)》(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卫立煌关于第115师独立支队等部战况致蒋介石、何应钦电①(1939年3月13日)”
特急。重庆。委员长蒋、部长何:
(稔密)。
(甲)晋南:(一)佳日,两渡镇敌约百余通过平泉村、雷家庄(灵石西北)进扰,被我十八集团军陈支队②一部击毙廿余,余敌回窜。……
(乙)冀中:(一)涿州北长沟敌七百余,感日西犯,被我邓纵队③一部击溃,毙敌卅余。(二)宥日,吕纵队一部袭击安次,毙敌甚众,获步枪四十余支、机枪二挺。
卫立煌。元亥。天(印)。
注释
①此电分甲、乙项,选用甲项第一条和乙项。
②陈支队,指第115师独立支队,支队长陈士榘。
③邓纵队,指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1支队,司令员邓华。

07.《晋察冀日报》(19410611)周而复“邓华断片”
一幅清秀白皙的面孔,颧骨很高,而且有些突出,两眼奕奕有神,嘴上微微有这么一抹的稀疏胡须,。身裁■长(编者注:原文如此,估计是文献原稿字迹模糊不清),走起路来斯斯文文,没有什么膂力,看上去简直是一个文人;但在火线上却狮子一样的勇猛、睿智,望见从他双眼睛里发出具有摧毁一切力量的光芒,指战员就好像有了依靠,得到胜利的保证。文人和武士在他身上得到谐和的统一。
这就是×分区司令员:邓华同志。
由于他勇猛,和具有一付钢铁样的硬朗的性格,平常脸上更少浮起微笑,有时会使一个初见他面的人,感觉得那张面孔有点冰冷、森严,于是不敢接近他。假如你一接近他,却又觉得初次印象不确切,而且得到相反的结论:在那幅严肃的脸庞下却蕴藏着无限的燃烧着的■满的热情(编者注:原文如此,估计是文献原稿字迹模糊不清),你越接近他,就越会感到一种温暖。别单看他工作时那么严肃、认真、不苟且、不马虎,彻底、坚韧;在篮球场上,和小鬼一块打球,游戏时则又如同小鬼一样的活泼、随便、和蔼,他爱和小鬼逗的玩,也常被小鬼所逗弄。这时又会使人觉得他不像司令员,然而小鬼在球场上却随随便便嚷道:“司令员,派司一个。”
游戏时随随便便,到了工作的时候可不含糊,事务人员办事不够踏实,个别的不够勤快和认真,当时就给予严厉的指出和批评,手续不清的事则彻底追究。他虽然是一个分区的最高首长,可是他注意和关心到某一件小事和小事上的某一个环节。什么事到他手里,好像总有办法。即使敌人已经离司令部很近了,他也是不慌不忙。比如去年反扫荡,敌人只离司令部十多里了,他还是若无其事,命令非战斗部队向指定的方向移去,他和几个警备员和作战参谋留在后面,得到最后情形以后,就这么几个人从敌人侧翼插过去。跟着走的人一点也不怕,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前面,那还有什么问题和意外吗!这是过虑。敌人来到时,只剩下空洞的村落:扑空。
但是他要是打击敌人,任敌人怎样狡黠也逃脱不了他的机谋。当他领导×纵队向冀热察进军时,在沙峪安排了一个伏击战,过了预定的时间,敌人还没有来,有的人提意见走吧,以为敌人不一定从这一路来。他不走,断定敌人一定来,他坐在山头上,确切不移。终于敌人来了,而且完全被歼在那里。这就是有名的东征的第一个歼灭战。
在这样的场合,使你暗暗惊佩他底深谋远虑。走下战场,回到宿营地,又是一个文人,没事的样子,轻松而又潇洒。假如你也会谈,和他在一块,那上下古今就谈个不尽,你又想像不到,即使在文化上他也那样渊博,连一些著名的古文,拿滕王阁序来说吧,他可以一字不遗的背诵出来;而新文艺作品呢,他也爱读。
平时战时他都和指战员生活在一起。×分区是著名的贫穷的地区,指战员吃至玉茭时就算好的粮食,他也吃玉茭。冀热察进军时,由于不断的行动,战斗员走的后来连鞋子都没有了,他也赤着脚和战斗员在一起走。
邓司令员便是这样一位文雅、然而勇猛;严肃,然而活泼;冷峻,然而热情;沉着,而且坚韧;平凡,然而伟大的人物。
 
附录:《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3卷)》“邓华”(罗印文)摘录

邓华,原名邓多华,字实秋,湖南省郴县永宁区陂副邓家(现为郴县鲁塘乡陂副村)人,1910年4月28日(农历3月19日)出于于一个书香世家。
[1927年]3月,经由易蕴、查夷平的介绍,邓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1月,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后转任第四军第11师第33团3营6连党代表;31团1营党委干事、组织干事。
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出击赣西南,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党委组织干事、军士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
1930年任红12军教导队政治委员、一纵队三支队政治委员、红36师政治委员。
1932年6月任红一军团1师第3团政治委员。
1934年1月任红一军团1师第2团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起参加长征,初任一军团1师第2团的团政委,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时先后任红一军团2师政治部主任、1师政治委员、2师政治委员。
1937年9月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训处主任(同年10月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制度,改任该团政治委员);1937年10至1938年2月,先后担任独立团、独立师和第一军分区政委。
1938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的司令兼政委,5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委兼营党委书记,8月任冀察热宁军区副司令。
1939年秋奉调晋察冀军区筹备建立第五军分区。
1940年3月任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8月任涞灵战役左翼队司令兼政委。
1941年任第四分区司令员。
1944年任八路军机动旅(后改称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
1945年11月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12月任辽西军区(后称辽吉军区)司令员。
1947年4月任辽吉纵队司令员、第七纵队司令员
1949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司令员,11月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
1950年4、5月间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3军驾驭木船一举解放海南岛,开创了我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海作战的先例,创造用木船战胜兵舰的奇迹。
1950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司令员,1950年8月31日在给上级的报告中提出美军在朝鲜人民军主力侧后大举登陆的估计(美军麦克阿瑟仁川登陆计划性950年8月29日获得批准,1950年9月15日实施)。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
1952年4月彭德怀因病回国就医后,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2月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953年7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4年4月任东北军区党委书记、代理司令员。
1955年3月任东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长。
1977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8073日,邓华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终年70岁。

声明:资料来源于投稿,版权归作者及相关方所有。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