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争是个系统工程:如何发动老百姓解放海南?

陈充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今年适逢海南岛解放70周年,“四野子弟”特推出系列文章,供回顾和纪念!

本文来源于投稿,作者陈充,原标题《南路人民全力支援解放海南岛》。

军队,是成长的大熔炉;

军营,是青春的集散地。

历史不遗忘,青春不散场。

若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

若有故事,欢迎邮件投稿。

记录在,记忆就在;

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

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粤桂边战役结束和湛江解放后,国民党军队的部分残余势力,纷纷从大陆逃往海南岛,与原守备海南的兵力合并,成立“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由薛岳任总司令。薛岳指挥岛上的国民党陆、海、空三军,修订防御计划,加紧构筑工事,组成所谓“伯陵”(薛岳字伯陵)立体防线,企图凭借琼州海峡天险,长期固守海南岛。

为迅速解放海南岛,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1949年12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以第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准备攻琼崖。除两军6个师之外,还配置高炮第一师一个加农炮团、一个高射炮团,以及部分工兵、通讯兵,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会同在海南岛担任接应的琼崖纵队三个总队1.6万人,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和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统一领导。当时广东军区和十五兵团合并。合并后十五兵团并未撤销,仍是原班人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从北京带回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由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具体指挥海南岛战役,组成解放海南岛指挥所(简称“前指”),具体负责海南岛战役计划的实施。毛泽东命令邓华、赖传珠(十五兵团政治委员)、洪学智“应速到雷州半岛前线亲自指挥一切准备工作,并且不要希望空军帮助。[①]”广东成立了支前司令部,尹林平任司令员,方方任政治委员[②]。12月底,渡海兵团奉命全部集结于雷州半岛及其两侧数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厉兵秣马,准备渡海作战。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又指示渡海作战兵团“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③]。华南分局决定把支援解放海南岛、解放全广东作为1950年广东省中心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必须以全力支援并迅速集结大量船只、船工、器材、经费和进行各种应有的充分准备”[④]

为落实中央和华南分局的指示,南路地委对支前工作做了部署。早在1949年12月粤桂边区党委扩大会议上,刘田夫代表新成立的中共南路地委作报告时就强调,南路当前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南下野战军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支援解放海南岛。1950年1月3日,成立了南路支前司令部,由专员李进阶任司令员,地委书记刘田夫任政治委员,副书记温焯华任副政治委员,陈开濂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主持日常工作。司令部下设参谋处、供给处、船舶处、运输处,分管各项支前工作事宜。在港口、交通要道成立供应站、仓库等。同时,南路各县(市)支前司令部也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司令员和政委,以加强对支前工作的领导。“南路支前委员会动员各级党政机关全力以赴,同时抽调800多名干部组成支前工作队,深入渔港、农村、街道,宣传发动群众,扎扎实实地开展支前工作”[⑤]

(一)征集船只,招募船工。为征集到船只招募到船工,南路地委指示沿海各县党政机关以2/3的力量与四十军、四十三军派出的干部组成支前工作队、组,深入渔村、海港开展工作,向渔民宣传解放海南岛的重要意义,动员渔民把船只租借给政府。在雷州半岛,工作队逐家挨户宣传发动,使渔民认识到只有解放海南岛雷州人民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渔民纷纷把藏起来的船只献出来。支前司令部还组织人员到信宜等山区采购优质木材来修造船艇。经过短短的4个多月的努力,南路共征集到大小船只2666艘,还筹集了救生圈、泅水用具等大批渡海器材[⑥]。在征集船只的同时,工作队又动员广大渔民踊跃报名参加支前行列,在雷州半岛共招募船工舵手1.2万余人。军民密切配合,组成了一支坚强有力,不畏艰险的渡海队伍。

(二)筹集经费粮草。渡海作战兵团10万大军云集雷州半岛,供需之困难可想而知。干旱贫穷的南路地区人民刚刚为粤桂边战役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现为渡海作战部队的给养而倾尽全力。渡海部队未进入南路之前,各地已按照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关于支前工作的指示,及早动手备款、备粮、备物。人民群众以翻身解放所焕发出的主人翁精神支援渡海大军。在各地支前司令部的发动下,南路人民省吃俭用支援前线,共征集粮食7000万余斤和各种物资[⑦],千方百计地满足了渡海大军的供给需要。

(三)修筑公路,建立补给线。南路支前司令部动员了数以十万计的民工,在山岭起伏、树木丛生、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赶修公路,架设桥梁,并扩建公路沿线的库竹、黄坡、南渡等渡口,派出专业技术队伍勘察加固。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就修筑了数十条总长达800多公里的公路,从粤西沿着雷州半岛形成一条绵长的运输供给线,完成了一万吨以上物资的运输与分发,有力地保障两个军的海上训练和渡海登陆作战的顺利进行。南路人民还组织了许多担架队、医疗队,奔赴前线、码头、港口,运送伤病员,支援了渡海部队的作战行动[⑧]

(四)协助海上练兵。由于渡海作战部队多是北方人,对驾船航海很陌生,而且在船上遇到一点风浪就晕船呕吐。为了适应渡海作战,部队开展了海上大练兵运动。南路支前司令部深入发动群众,动员和组织了舵手、船工、渔民1.8万多人,按每船5人的要求协助部队进行海上练兵。船工舵手们编成班组和解放军战士一起在海上摸、打、滚、泅。如第43军指战员,响应军党委“绝不向大海屈服,绝不向大风大浪屈服”号召,秉持“日日夜夜练海战,水陆双全敌完蛋”的信念,在船工舵手的指导下,刻苦练习打秋千,滑木板、转迷罗,再登船入海练习,苦练启航靠岸、破浪踏涌、扬帆摇橹、看风识流、修船堵漏、船上射击、海上联络等技能[⑨]。两军指战员经过三个月的海上练兵,广大战士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水性,掌握了航海技术。“全军共培训了像老舵手一样能掌握海潮涨落、风向、方向,熟练驾驶船只,在风浪中作长距离航行的舵手”[⑩],共1.2万多名。

(五)帮助大军了解敌情,掌握海情南路支前司令部先后派出干部奉命携带电台、密码偷渡过海,建立渡海作战兵团与琼崖纵队的联系。有委派干部、渔民协助解放军潜入海南岛、涠洲岛,侦察敌情,了解海底的情况、海水的深度、航线走向、登陆地点、潮汐规律、敌船进出规律等,并查清了海南北部沿海口地段敌防御部署和工事设施,为解放海南岛和涠洲岛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渡海兵团及琼崖纵队侦察人员海南海北的往来也是由雷州半岛渔民船工的掩护接应。

为帮助解放军掌握风向、风力、水文气象情况,雷州半岛各地均建立了由解放军、气象专家及老船工组成的气象监测站或气象水文组,设置了简单的试风、测潮水和海水流向等设备,地方的气象部门积极与这些站、组协调配合,具体分析研究,千方百计地搜集历史的和现实的气象情况资料,调查了解潮汐风向和水流等变化规律。每日测试分析结果都报两军军部及兵团前线指挥部,基本上保障了海练和渡海作战的需要,减少或避免了由于天上、海上气象情况变化而造成的事故损失。

(六)支援渡海作战。1950年3月,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开始。解放军在雷州半岛船工舵手、民兵的帮助下,从3月5日到4月中旬,分四批七次渡海登陆作战,摧毁了国民党吹嘘的“固若金汤”的“伯陵立体防线”,之后向南挺进追歼残敌,4月30 日胜利结束解放海南岛战役,5月1日,海南岛宣告解放。

雷州半岛广大的船工舵手和民兵为渡海作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渡海部队每次登陆作战船工、舵手都非常沉着勇敢。在参与部队的几次渡海作战的船工中,雷州半岛共有115个船工、舵手英勇牺牲,共有400多名船工、舵手被评为“渡海功臣”,受到政务院和中南军政委员会的嘉奖,有200多人被记大功。其中“渡海特等功臣”王祥英、“渡海作战功臣”李富卿两人还光荣出席了1950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海康、徐闻两县举行的庆功会上,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分别向徐闻和海康赠送了“解放海南,功在徐闻”、“解放海南,功在海康”和“有力支前 胜利保证”的大锦[⑪]

海南岛解放后,南路地委、支前司令部切实做好战役善后赔偿工作。原来支前机构的干部调到善后委员会工作,深入乡村渔户家,展开政策解释、调查登记、组织修理损坏船只、发放救济金、抚恤牺牲者、医治受伤者、立即救济生活无着落者等工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南路专员公署调拨了大批资金粮食抚恤参战的船工群众。渔民船工对政府的善后工作普遍感到满意。


[①]毛泽东《关于同意争取在旧历年前进攻海南岛的方针的电报》,1949年12月31日。

[②]《支前工作会议记录》,1950年1月30日、1950年3月22日。

[③]毛泽东《关于海南岛作战问题给林彪的电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28页。

[④]《刘田夫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1页。

[⑤]《刘田夫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页。

[⑥]《刘田夫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4页。

[⑦]《刘田夫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3页;《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四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0页。

[⑧]《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四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0页;杨迪《创造渡海作战的奇迹》,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第111页。

[⑨]见《李作鹏回忆录》,香港北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341页

[⑩]《南路人民报》1950年第66号。

[⑪]《刘田夫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5—196页。

[]《关于大力进行支前善后工作的指示》,广东省档案馆档案204—1—168—203。《关于海南战役善后工作的补充指示》,湛档3—1—3。

声明:资料来源于投稿,版权归作者所有。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