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辑录下篇:纪念海南岛战役前线总指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将军诞辰110周年

寄小文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今年适逢海南岛解放70周年,“四野子弟”特推出系列文章,供回顾和纪念!

4月28日,是海南岛战役前线总指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本文来源于投稿,作者:寄小文(父母十三兵团教导团),原标题:留在历史中的文献——纪念邓华将军诞辰110周年。全文共6万多字(内含大量历史档案信息),超出公众号字数限额,故分为上下两篇。阅读不易,辑录更难,致敬作者!

军队,是成长的大熔炉;

军营,是青春的集散地。

历史不遗忘,青春不散场。

若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

若有故事,欢迎邮件投稿。

记录在,记忆就在;

记录在传播,记忆就在传承。

分享信息,分享观点,只为了一起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启发思维。


二、毛泽东著作中相关邓华内容的文章辑录(因摘录于多种渠道,因此难免存在有缺漏或文字失误的情况,对此类问题由本人承担责任。)

……
编者注:续上篇(辑录上篇:纪念海南岛战役前线总指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将军诞辰110周年)。

45.中央关于志愿军领导机构设置和主要干部配备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十三兵团党委并转各级党委并告东北局:
(一)为了适应目前伟大战斗任务的需要,十三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应即改组为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
(二)彭德怀同志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前已通知),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四同志均为副司令员,邓华、朴一禹二同志均兼副政治委员,解方同志为参谋长,政治部、后勤部及其他机构的负责同志均照旧负责;
(三)党委组织亦照原名单加入彭、朴二同志,以彭德怀同志为书记,邓华、朴一禹二同志为副书记。
中共中央
十月二十五日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46.必须准备与向鸭绿江进攻之敌作战(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彭邓[1]并告高[2]:
(一)据昨(二十四)日情报,此次被美敌驱使向鸭绿江冒险进攻的敌军有下列各部:甲、伪六师,已到熙川及桧木镇[3],拟向楚山;乙、伪八师,已到宁远、德川以北,拟经熙川向江界[4];丙、伪一师,已到宁边、龙山[5],似将向昌城;丁、伪七师,尚在江东、顺川间,拟到熙川为预备队;戊、英二十七旅,已过安州,拟向新义州。
(二)我军第一仗必须准备和上列五部作战,并至少歼灭其中三个师,才能初步解决问题。
(三)四个美国师(骑一师[6]、步二师、二十四师、二十五师)在平壤为中心地区;两个美国师(陆一师、步七师)正在元山登陆中;两个伪军师,在北青、咸兴、元山线(首都师、第三师)。
(四)三八线[7]以南极为空虚,只有一个土耳其旅(新到)及三个残破的伪军师。因此,人民军大活跃。据二十一日伪五师称,仅庆尚南北道一带即有人民军五万六千余,分在各地活动等语。只要北面打一二个胜仗,南面的活动将更高涨。
(五)请令六十六军准备阻击或部署歼灭英二十七旅。
(六)彭前报有敌在新安州登陆,各方均无反映,似不确。(七)请高在鸭绿江中准备多数船只以备桥梁破坏时用。桥梁破坏如不大应随破随修,并调查临江[8]一带船渡是否容易。
毛泽东
十月二十五日六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桧木镇,亦称桧木洞,位于慈江道楚山郡南部。
[4]江界,当时为慈江道道治,位于慈江道中部。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九日,由于美军侵占平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迁至江界。
[5]龙山,亦称龙山洞,位于平安北道宁边郡西南。
[6]骑一师,即美军骑兵第一师,建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虽已改编为机械化部队,仍保留了骑兵第一师的番号。
[7]三八线,见《志愿军入朝参战及参战后的战略方针问题》注[5](本卷第108页)。
[8]临江,镇名,位于吉林浑江市东南。
 
47.第一仗似以打伪军为主为适宜(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彭邓[1]并高[2]:
新得情况如下:
(一)伪六师之第二第七两团经桧木洞 [3]昨日到达接近江边之古场[4],今日当可到楚山城,这就威胁我辑安、长甸河口[5]两处交通线,请速作处置。
(二)八师两个团估计今日可到熙川。
(三)美二十四师和英二十七旅一道已过新安州、清川江。据说美军战斗力比伪军为弱,但第一仗似以打伪军为主为适宜。
(四)美二十五师维持平壤至大田交通线,美骑一师[6]守平壤、镇南浦 [7]一带,以上两师均不能动,美第二师似在平壤南北,情况不明,伪七师主力尚在江东,其一个团附属于伪一师已到宁边。
毛泽东
十月二十五日六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桧木洞,位于慈江道楚山郡南部。
[4]古场,位于慈江道楚山郡中部。
[5]辑安,旧县名,即今吉林集安。长甸河口,位于辽宁宽甸县南部。
[6]美骑一师,即美军骑兵第一师,建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虽已改编为机械化部队,仍保留了骑兵第一师的番号。
[7]镇南浦,即今南浦,位于平安南道西南。 
 
48.关于敌方对我军行动的反映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彭邓:
现在为止收到的一切消息中,只有伪六师谍报参谋称,据难民报告,十九、二十两日夜间有六十辆汽车载有八路军由新义州到昌城郡之新仓等语,此外任何方面尚无我军到达的反映。平壤和东京美军方面均认为几天内就可以到达鸭绿江,此外有些人认为金日成还想在江界组织最后抵抗。
毛泽东
十月廿五日六时半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49.先抓住一两部敌军围攻吸引敌主力增援(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彭邓[1]:
(一)敌已开始发现我军。昨(二十四)日夜伪某部称,敌主要为八路军,企图经云山、温井[2]山路集结北镇[3]。又空军夜间侦察报告称,敌军车辆正自江界[4]络绎南下等语。估计今明两日被敌发现必更多。
(二)请考虑于明(二十六)日或二十七日先抓住一两部敌军围攻不使逃脱,吸引敌主力增援,是否妥当请酌定。
(三)伪一师确到宁边、龙山[5],请告三十九军注意抓住。伪七师主力尚在江东。
毛泽东
十月二十五日十七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温井,位于平安北道云山郡东北。
[3]北镇,位于平安北道云山郡西北。
[4]江界,当时为慈江道道治,位于慈江道中部。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九日,由于美军侵占平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迁至江界。
[5]龙山,即龙山洞,位于平安北道宁边郡西南。
 
50.军委关于六十六军由志愿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六日)
彭邓[1]并告高贺张[2]:
请直接指挥六十六军,给以任务和领导,迅速沟通电台联系,以利保卫新义州铁山一带地区,阻止或歼灭英廿七旅等部的可能进攻。
军委
十月廿六日四时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指贺晋年,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张,指张秀山,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
 
51.关于暂时避开美英军先打伪军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六日)
彭邓并告高[2]:
美廿四师英廿七旅已在新安州一带渡过清川江,请令卅九军勿去龙山[洞][3]宁边[4],暂时避开(如果可能的话)美英军,以免被其胶着,而应由泰川向云山及其以北方向前进寻伪一师作战,与四十军卅八军配合,首先歼灭伪一伪六伪八等师,然后再打美英军。如伪一师与英美军在一起则暂时也不要打伪一师,待伪六伪八歼灭后寻机再打该敌。
如何,请按情况酌定。
毛泽东
十月廿六日五时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龙山,即龙山洞,位于平安北道宁边郡西南。
[4]宁边,位于平安北道东南。
 
52.关于三十九军作战行动问题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六日)
彭邓韩洪[2]并告高[3]:
十月廿六日七时电[4]悉。美廿四师向碧潼英廿七旅向新义州这是过去几天的计划。今后几天则有三种可能:第一是伪一师被我围歼时向北增援伪一师;第二是照原计划进攻碧潼新义州不变;第三是在博川一带观望形势。我应以第一种可能为基点令卅九军迅速进至云山温井[5]线,以有力一部隔断伪一师与美英军的联系,以主力配合四十军一部保证迅速歼灭伪一师(战力较强,且有四个团),然后改向南面防御,待伪六师伪八师均被我歼灭后,看情况再定对美英军作战的部署。以上请酌办。
毛泽东
十月廿六日十六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韩,指韩先楚,洪,指洪学智,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3]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指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六日七时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给高岗、贺晋年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一)美二十四师约一万五千人,英二十七旅约五六千人,伪一师约一万人,共约三万余人,二十五日已进占古城洞、龙山洞、博川地区,上述之敌有沿泰川、龟城及定州铁路向新义州前进模样。(二)我三十九军在龟城、泰川线。(三)二十五日四十军一一八师在北镇伏击伪六师二团一个营歼灭,本拂晓围歼温井之敌约一至两团,是否得手尚未报告。(四)我三十八军、四十军正在部署分途围歼熙川、温井、桧木洞地区之伪六、八师,得手后,集结三个军并六十六军主力围歼向新义州前进之美英军,预定地区在龟城、宣川线。
[5]温井,位于平安北道云山郡东北。
 
53.关于歼灭伪一、六、八师的作战部署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六日)
彭邓[1],并告高[2]:
(一)截至此时所得情报,伪六师正以其第七团主力第十九团全部向温井[3]增援,利于我四十军各个歼击。
(二)伪八师指挥所已到熙川,三个团已到一部,估计明廿七日可全部到熙川,我卅八军如在明廿七日夜发起攻击,须以伪八师全部为目标而分割围歼之。
(三)美廿四师称一师(指伪军)在云山被包围,美廿四师被阻不能前进,但决心歼灭共军等语。请令卅九军以有力一部箝制美廿四师使其暂时不能向北面增援,以利全歼伪一师;卅九军主力并配合四十军一部以全歼伪一师为目标是很必要的,尽可能勿使该敌逃脱。
(四)在伪一、六、八师歼灭后,请令四十二军以一个师占领宁远德川孟山,派出几个支队分路袭扰价川[4](伪二军团指挥所在此)顺川成川等处,威胁美廿四师英廿七旅之后路,并使平壤美军难于北援。
毛泽东
十月廿六日廿三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温井,位于平安北道云山郡东北。
[4]价川,位于平安南道北部。
 
54.关于伪六八两师行动情况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七日)
彭邓并告高[2]:
(一)据此间所收情报均说伪六师之第二团被围并说已被歼,与来电所说不符,望查告。伪六师第十九团向温井[3]增援,其第七团在古场[4]被我切断后路;似此,如打得好,可能全歼伪六师。
(二)伪八师只有一个营在熙川,主力已撤至球场[5]有向温井进攻说,似此,以熙川为攻击目标之部署已不适宜,请按新情况酌定。
毛泽东
十月廿七日廿二时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温井,位于平安北道云山郡东北。
[4]古场,位于慈江道楚山郡中部。
[5]球场,位于平安北道宁边郡东部。
 
55.关于赞同聚歼伪一、六、七、八师的部署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彭邓,并告高[2]:
(一)你们两个新的部署电都是很好的,以一一八师及五十军一部围击伪七团于楚山桧木洞[3]之间(请注意于两三天内包围而不歼灭,让其大唤大叫),吸引一、六、七、八等四个师北援,以便主力聚歼。你们的聚歼部署极为正确。
(二)你们指挥所应速建坚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万勿疏忽。
毛泽东
十月廿八日上午十一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桧木洞,位于慈江道楚山郡南部。

56.关于第一次战役关键之点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彭邓并高[2]:
十月廿八日八时电[3]悉。
(一)庆祝你们的初战胜利。
(二)目前全战役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确实抓住古场[4]楚山之伪七团不使逃脱,如此则伪一、六、八师非增援不可,有仗可打;二是我三个军全部到齐并完成战役展开,如此则我攻击时猛速有力,保证歼敌。
毛泽东
十月廿八日下午四时半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指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八日八时彭德怀给毛泽东的电报。电报说:“伪第二团一个营随七团向楚山,第三营二十五日在温井以西全部歼灭。二十六日拂晓前四时包围于温井以东俘数十人。战斗结束后,因疲劳马虎未打扫战场,至昨(二十七)日才发现该敌遗弃汽车六十余辆及其所有重武器,搜山中获俘数十人。详情清查中。”
[4]古场,位于慈江道楚山郡中部。
 
57.关于赞同诱敌深入定宣泰龟区域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彭邓[1],并告高[2]:
据志司报称,博川敌进占长山面,在泰川以南与我一一五师接触等语。果如此,则极好。请令一一五师北撤,在定州宣川泰川龟城一带之友我部队,兵站人员,一律西撤,让该敌深入泰龟定宣区域以利尔后歼击。此种意图原是你们提出的,极为正确,望令上述各部执行(一一五师尚未执行)。
毛泽东
十月廿八日廿三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58.关于赞同歼敌部署等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月三十日)
彭邓并告高[2]:
(一)庆祝你们歼灭伪八师四个营的胜利。
(二)你们卅日九时的部署[3]是很好的。我方对敌人数量、位置、战斗力和士气等项均已明了,我军已全部到齐展开,士气高涨,而敌人对我方情况则至今不明了(只模糊地知道我军有四万至六万人),因此你们以全部歼灭当面敌人伪一师伪七师英廿七旅美廿四师及美骑一师[4]一部及伪六师伪八师残部为目标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我卅八军全军及四二军一个师能确实切断敌人清川江后路,其他各军师能勇敢穿插至各部分敌人的侧后实行分割敌人而各个歼灭之,则胜利必能取得。
(三)在大作战时请注意使用六十六军,以厚兵力。
毛泽东
十月卅日廿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指一九五〇年十月三十日九时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给各军并报东北军区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为歼灭下杏洞、龙应洞一带之敌,以便我能迅速插至球场以南,切断越过清川江敌之退路,部署如下:一、三十八军应以主力沿公路向下杏洞攻击前进。应以一部由东向西攻击,另以一个团轻装于公路东侧绕路向敌侧后插进,得手后迅速南下,务于三十一日或十一月一日拂晓前进占球场以南院里、军隅里,截断进占云山、泰川敌退路。二、四十军一一九师应于三十一日拂晓前占领新兴洞(球场东北),截击南逃之敌。一二0师主力应歼灭龙应洞之敌。三、我一二五师应于三十日晚至迟三十一日晚行动,经杏川洞插至德岘、长坪,阻击西进或北进之敌,并准备继续向南挺进,占领德川,钳制与调动敌人。
[4] 美骑一师,即美军骑兵第一师,建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虽已改编为机械化部队,仍保留了骑兵第一师的番号。
 
59.九兵团的作战任务(一九五〇年十月三十一日)
宋陶[1],并告陈饶张,彭邓,高贺[2]:
(一)九兵团全部着于十一月一日开始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不要间断。
(二)该兵团到后受志司指挥,以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三师、美军第七师及陆战第一师等四个师为目标。该敌现位于城津[3]、咸兴、元山及以北一带地区,有分路向临江、辑安[4]方向进攻模样。
(三)兵站事务须自设机构办理。
毛泽东
十月三十一日十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宋陶,指宋时轮、陶勇,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2]陈饶张,指陈毅、饶漱石、张震,当时分别任华东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参谋长。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高贺,指高岗、贺晋年,当时分别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3]城津,即今金策市,位于咸镜北道西南。
[4]辑安,旧县名,即今吉林集安。
 
60.关于四十二军一个师的作战部署问题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一日)
彭邓[1],并告高[2]:
请考虑以四十二军现至杏川洞[3]一带的一个师,迅速占领宁远、德川、孟山诸点,并以一个团前出至孟山以南,占领阳德成川间铁路线防止平壤元山两方敌人的可能出援。
毛泽东
十一月一日十九时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杏川洞,位于慈江道熙川郡南部。
 
61.军委关于伪首都师和美二师的行动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日)
彭邓[1]:
(一)首都师主力仍在北青城津[2]线及其以北,其十八团之第一营到咸兴西北之新兴里,请告四十二军注意。
(二)美二师本(二)日从平壤及其以南地区向北移动,请告卅八军注意控制安州军隅里[3],阻止该敌北进,一二五师迅速以一部由德川向顺川成川等处活动,威胁平壤。
军委
十一月二日三时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城津,即今金策市,位于咸镜北道西南。
[3]军隅里,位于平安南道价川郡南部。
 
62.关于三十八军等部的作战部署(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日)
彭邓[1],并告高[2]:
(一)宋陶[3]先头二十七军主力(两个师及军部)照你们意见开辑安[4],其一个师则依高岗同志建议迅开朔州从正面对付大安洞[5]之敌,保障后方交通线,俟任务完成后再开辑安归队。
(二)请注意使用三十八军全军控制安州、军隅里、球场[6]区域,构筑强固工事,置重点于军隅里,确实切断清川江南北敌之联系,歼灭美二师北援兵力及伪六、七、八师余部,并尽可能向南伸出直到平壤附近。只要此着成功,即是战略上的胜利。一二五师,则控制德川据点及顺川、元山间铁路线。我三十九军、四十军、六十六军及五十军主力,则担任逐步地各个地歼灭清川江以北以西之敌伪一师、美骑一师[7]、美二十四师、英二十七旅等部。能于半个月内达成任务,即是很好的。以上请按情酌定。
毛泽东
十一月二日十九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宋陶,指宋时轮、陶勇,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
[4]辑安,旧县名,即今吉林集安。
[5]大安洞,位于平安北道朔州郡南部。
[6]军隅里,位于平安南道价川郡南部。球场,位于平安北道宁边郡东部。
[7]美骑一师,即美军骑兵第一师,建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虽已改编为机械化部队,仍保留了骑兵第一师的番号。
 
63.全局关键在于隔断南北敌人联系歼灭美军第二师(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日)
彭邓[1]并告高[2]:
(一)各电均悉甚慰。全局关键在于我三十八军全军以猛速动作攻占军隅里[3]、价川[4]、安州、新安州一带,隔断南北敌人联系,并坚决歼灭北进的美军第二师,此是第一紧要事,其余都是第二位。
(二)伪八师全部及伪六师之十九团都在清川江北岸之胡沙洞、凤舞洞等处。只有伪七师在清川江以南之军隅里、松亭、价川等处。
毛泽东
十一月二日二十二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邓,指彭德怀、邓华,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军隅里,位于平安南道价川郡南部。
[4]价川,位于平安南道北部。
 
64.关于注意各个歼灭反攻之敌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四日)
彭邓并告高[2]:
(一)据伪总长四日十四时五十分令二军团称,“为适时地夺回德川、熙川,望第二军团担负此次攻击作战,并限五日十二时前提交新作战计划及攻击时间”等语。敌于收集各部略加整理后有向我军举行反攻之可能,请令我军各部注意,于其反攻时各个歼灭之,尤其注意德川方面。
(二)目前敌各部甚混乱。美二师出动两个团,一在顺川以北,一在顺川布防,平壤空虚。美廿五师有一个野炮营在新安州,起掩护作用。请令我卅八军彻底击溃当面之敌,使其组织不成新防线。
毛泽东
十一月四日廿二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65.关于令三十八军寻机歼灭伪七师一两个团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五日)
彭邓[1]并告高[2]:
(一)我卅八军对当面之敌伪七师部队似尚有机会歼灭其一二个团,请令该军尽可能争取之。
(二)敌有可能乘我疲劳组织反攻一点亦请注意,令各部不要松懈。
毛泽东
十一月五日上午三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66.关于九兵团的作战任务和指挥问题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五日)
彭邓[1]并告宋陶[2]及高[3]:
(一)各电均悉,部署甚好。
(二)江界长津方面应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尔后该兵团即由你处直接指挥,我们不遥制。九兵团[4]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
毛泽东
十一月五日廿二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宋,指宋时轮,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指陶勇,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
[3]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4]宋兵团,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
 
67.同意志愿军下一步的作战方针和部署[1](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九日)
彭邓朴并告高[2]:
(一)八日十五时电[3]悉。目前部署及下一步作战意图,均很好,请即照此稳步施行。
(二)苏联汽车不久可到第一批,损车虽多,是可以补充的。以平均每天损车三十辆计,一个月损车九百辆,打一年仗也不过损车一万辆左右。并且损坏之车,有些可以修好,有些可以取回若干零件,又可缴获一部,故汽车是完全有办法的。
(三)要修几条(不止一条)宽大公路通达德川、宁远、孟山区域,这是极重的战略任务,后面各路均须修好修宽,请抓紧办理。
(四)争取在本月内至十二月初的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二个仗,共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间铁路线区域,我军就在根本上胜利了。请高贺[4]用一切可能方法保证东西两线粮弹被服(保障御寒)之供给。
毛泽东
十一月九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方针、部署等问题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和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邓华、朴一禹的电报。第二次战役,于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发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投入九个军的兵力,以西线为重点,分别在西线和东线对敌人发动的总攻势发起反攻。经一个月激战,至十二月二十四日,共歼敌三万六千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地区,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延安两个半岛,迫敌退到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扭转了朝鲜战局。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指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八日十五时彭德怀、邓华、朴一禹给毛泽东并高岗的电报。电报说:敌为牵制我主力,有沿清川江北进,配合其东线迂回江界的企图。我为以逸待劳,便于后方运输,拟仍以诱敌深入,各个歼击方针。西线部署为:以三十八军一个师沿清川江东岸节节抗击,引敌至妙香山地区,坚决扼守之;主力荫蔽集结于下杏洞、球场以东,德川以北之山地。四十二军主力掩护任务,待宋时轮兵团到后,靠一二五师集结德川东北、德岘、杏川洞、校馆里地区;待宋兵团打响后,协同三十八军主力由东北向西南出击,但不放松消灭伪军之一切机会。三十九军、四十军、六十六军主力位温井、云山、泰川、龟城地区,休息七天,搜索散兵,补充粮弹,修路。如敌不进,待宋兵团打响后调动敌人时,拟集中三个军出德川及其以南寻机歼敌,把战场推向前些,以利持久作战。现正准备修熙川经杏川洞至宁远的公路。此役缴汽车近五百辆,大多数为敌机炸毁,所剩约十分之一二。从苏购车何时可到,盼示。
[4]高,指高岗。贺,指贺晋年,当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68.关于围歼美军陆战第一师的部署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彭邓朴[2]:
美军陆战第一师战斗力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我军以四个师围歼其两个团,似乎还不够,应有一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九兵团的廿六军应靠近前线。作战准备必须充分,战役指挥必须是精心组织的,请不断指导宋陶[3]完成任务。
毛泽东
十一月十二日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朴,指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3]宋,指宋时轮,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指陶勇,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
 
69.关于释放俘虏等问题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十八日)
彭邓朴[2]并告高[3]:
(一)你们释放一批俘虏很对,应赶快放走,尔后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
(二)敌方对我实力还认为是六万至七万人,“并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这点对我有利;
(三)美英法对我毫无办法,悲观情绪笼罩各国,只要我军多打几个胜仗,歼灭几万敌军,整个国际局势就会改观。
毛泽东
十一月十八日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朴,指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3]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70.在志愿军入朝十天战情报告上的批语(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周[1]:
这[2]是老报,今天再看,他们的意见是对的,不是换班休整,而是有缺即补,连续作战。请加注意。十二月份,宋兵团[3]须补一批,估计五、六千人,十三兵团也许还要补一点,估计四、五千人,共约万人。明年一月起,大约每月须补一万一、二千人。请按此筹划为要。
毛泽东
十一月廿一日
请电话询高岗[4],对宋兵团所要求的棉帽、棉鞋、棉手套、棉大衣,是否已在前送,送到什么程度?
毛泽东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周,指周恩来。
[2]指彭德怀、邓华等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五日关于志愿军入朝作战十天的情况给军委和东北军区司令部的电报。电报中提出,为使各军能连续作战,建议军委将预定补充之兵员分批拨来,每一战役后立即补充,这样比轮番换班休整有利。
[3]指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
[4]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71.关于准备随时扑灭空降敌人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彭、邓、朴、洪[2],并告高贺[3]:
(一)你们本日七时的作战部署[4]是完全正确的,望坚决照此执行。
(二)请你们充分注意敌人降落伞部队在我后方降落,应控制必要武装力量及汽车在你们及后勤部手里,准备随时扑灭这些空降敌人。敌人已有一组谍报人员在云山以东地区降落,并称正向鸭绿江边移动,请注意扑灭。
(三)请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
(四)此次战役中敌人可能使用汽油弹,请你们研究对策。
(五)你们释放美俘的行动,已在国际上收到极好的效果。请准备于此次战役后再释放一大批,例如三四百人。
毛泽东
十一月廿四日廿二时半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笔录件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朴,指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3]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指贺晋年,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
[4]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七时彭德怀、邓华、朴一禹和洪学智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并中共中央军委等的电报中提出的作战部署是:一、以三十八军、四十二军围歼德川、宁远、孟山地区之敌。四十军插入德川、军隅里之间,首先歼灭伪二军团,对清川江西之敌分别钳制之。二、你们应以一个师于二十六日晚围歼社仓里、黑水里之伪二十六团,得手后即向黄草岭以南之上下通攻击前进,确实占领该线,阻击北援之敌;另以一个师由仓里向黄草岭、堡后庄攻击前进,歼灭美陆一师师指,得手后向古土水攻击前进,协同主力围歼古土水、柳潭里地区之美五七两团全部。三、提议二十六军向图上之长津及其以东集结,准备围歼可能西援之美七师,并准备向利民洞、丰山一带美军进攻。
 
72.关于集中四个军歼灭美军三个师的主力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彭、邓、朴、洪[1],并告高贺[2],宋陶[3]:
(一)庆祝你们歼灭伪二军团主力的大胜利。
(二)目前任务是集中我四十二军三十八军四十军三十九军歼灭美骑一师[4]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等三个师的主力。只要这三个师的主力歼灭了,整个局势就很有利了。
(三)美骑一师(两个团)正向德川顺川成川之间调动,目的在巩固成川顺川地区阻我南进。我四十二军应独力担任歼灭该敌。
(四)美九军团指挥之第二师第二十五师,在球场、院里、军隅[里][5]、价川一带,我三十八军四十军三十九军应担任攻歼该敌。这是很重要的一仗,望令各军努力执行之。
毛泽东
十一月廿八日五时半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笔录件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朴,指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指贺晋年,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
[3]宋,指宋时轮,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指陶勇,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
[4]美骑一师,即美军骑兵第一师,建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虽已改编为机械化部队,仍保留了骑兵第一师的番号。
[5]球场,位于平安北道宁边郡东部。院里,位于平安南道价川郡北部。军隅,即军隅里,位于平安南道价川郡南部。
 
73.关于鼓励士气争取大胜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彭邓朴洪[2],并告宋陶[3],高贺[4]:
你们十一月廿八日午时给西线各军电及同日十五时给九兵团电均是很正确的。此次是我军大举歼敌根本解决朝鲜问题的极好时机,西线争取歼灭五个美英师及四个南[朝]鲜师,东线争取歼灭两个美国师及一个南[朝]鲜师,是完全可能的,整个战役准备打廿天左右,分为许多个大小作战,中间包括几次小休整,每次少者一天二天,多者三天四天,整顿队势,接着再打,这样就全体说来,牺牲反会比较少一些,比较更节省些。望你们鼓励士气,争取大胜。
毛泽东
十一月廿八日廿四时
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朴,指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3]宋,指宋时轮,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指陶勇,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
[4]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指贺晋年,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
 
74.关于部队整训和新兵征训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三十日)
彭邓朴洪[2],并告高贺[3],宋陶[4]:
(一)请不要提出过冬休息的口号,只在两个战役之间作必要的休息整训。此种整训只要情况许可,在一个大战役之后,可以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情况许可则延长,不许可则缩短。部队整训宜在前线适当地点实施。打残破了的部队,可以在较安全的地点,但以在鸭绿江以南朝鲜境内由各军军部直接掌握和监督为有利。以上是否可行,请考虑酌定。
(二)此次作战规模很大,东西两线各军伤亡可能超过四万人,请高岗同志加速对新兵的征集训练工作,争取于十二月中旬有几万人补入部队。新兵征训情形望告。
毛泽东
十一月三十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笔录件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朴,指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3]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指贺晋年,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
[4]宋,指宋时轮,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指陶勇,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
 
75.四十二军应从侧面威胁平壤(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一日)
彭邓朴洪[1],并宋覃[2]:(一)伪二军团向三登[3]集中,美二十四师由平壤开三登一带,伪一师现到肃川,有开顺川、慈山[4]讯,美骑一师[5]在顺川、慈山并未过大同江。因此我四十二军亦不应过大同江,而应在大同江以东向成川、三登一带寻伪二军团残部及美二十五师作战,从侧面威胁平壤。请酌定。(二)美七师主力及伪三师一个团由惠山西犯,企图切断我厚昌、长津间补给线,请宋覃令在厚昌之一个师向东迎阻该敌,务使该敌不能西进。
毛泽东
十二月一日十二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朴,指邓华、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2]宋覃,指宋时轮、覃健,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参谋长。
[3]三登,位于平安南道江东郡南部。
[4]慈山,位于平安南道顺川郡南部。
[5]美骑一师,即美军骑兵第一师,建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虽已改编为机械化部队,仍保留了骑兵第一师的番号。
 
76.西线各主力应准备继续作战(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二日)
彭邓朴洪解[1]并告高贺[2]:
一日电[3]悉。如果安州、新安州[4]一带之敌确已退至肃川以南,则我西线各主力军应在肃川、顺川之线以北地区调整位置,休息四天至五天,整顿队势,补充粮弹,准备继续作战,配合东线,扩大战果。如果安州、新安州一带尚有敌人,则应待歼灭该敌后,再作调整。我四十二军则应待歼灭新仓里[5]之敌后,再行停止。大约再看一两天,再下调整令为宜。
军委
十二月二日五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邓华和朴一禹、副司令员洪学智、参谋长解方的电报。
[2]高贺,指高岗、贺晋年,当时分别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3]指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一日彭德怀、邓华、朴一禹、洪学智和解方给中共中央军委、东北军区司令部的电报。电报说:根据敌退集平壤部署,拟于肃川南北线侧击溃敌时机已失去,着各军停止战役追击,各军照一日十二时电令位置休息两至三天,整理组织,严密侦察警戒,打扫战场,准备继续作战,配合东线,扩大战果。
[4]新安州,位于平安南道安州郡西部。
[5]新仓里,位于平安南道顺川郡东南。
 
77.军委关于庆祝九兵团两次大胜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二日)
彭邓[2]并宋覃[3]:
(一)庆祝我九兵团的两次歼敌大胜利。
(二)据新华社驻通化记者报告,卅日下午,侵占惠山镇之敌军搬运物资,有撤退模样,惠山镇以西之新架坡镇敌军,已于卅日午后撤退,敌军侵入惠山镇兵力约二千五百人等语。美七师似已从惠山镇撤退。我廿六军驻厚昌之一个师,除留一部仍驻该地向东警戒外,主力可以南下作战。
(三)我九兵团除应加紧歼灭被围之敌外,并应准备与必然增援之两个李承晚师和美三师一部作战。
军委
十二月二日廿四时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3]宋,指宋时轮,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覃,指覃健,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
 
78.主力宜在顺川肃川线作战(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二日)
彭邓朴洪[1]并告高[2]:
在调整部署,休息数天,并弄清敌人部署后,请考虑以四个至五个军攻击顺川、肃川线,以必要兵力突破并伸入该线以南钳制大部敌人,集中主力歼灭顺川、慈山[3]地区之一个美国师(现在是骑一师[4]),夺取顺川、肃川一线及其以南一块地区,然后在该线以南构筑防御阵地,以一部兵力(一个军左右)防守之,主力便可移至平壤、元山间作战。为此目的,六十六军似应在此战结束后才能东移。四十二军则可于休息数天后即向平壤以东三登[5]一带寻求小股敌军作战。以上是否可行,请考虑酌定。
毛泽东
十二月二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朴,指邓华、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慈山,位于平安南道顺川郡南部。
[4]骑一师,即美军骑兵第一师,建立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虽已改编为机械化部队,仍保留了骑兵第一师的番号。
[5]三登,位于平安南道江东郡南部。
 
79.围而不歼诱敌来援(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三日)
彭邓朴,宋陶覃[1]并告高贺[2]:
我九兵团数日作战,已取得很大胜利,不但在下碣隅里[3]地区将陆战第一团及其他数部增援队基本歼灭,而且在新兴里地区将美七师一个多团完全消灭。敌方在数日内可能增援的部队,只有两个李承晚师和美七师一个多团。如我军能将这些增援队各个歼灭,在朝鲜战局上将起很大变化。因此,(一)请宋覃考虑,将二十六军迅速南调,执行打援任务。(二)对柳潭里[4]地区之敌,除歼灭其一部外,暂时保留一大部,围而不歼,让其日夜呼援,这样便可吸引援敌一定到来,使我有援可打。如果柳潭里地区之敌被我过早歼灭则援敌一定不来了,他们将集中咸兴一带,阻我南进,对我下一次作战不利。以上意见是否可行,请宋覃就当面情况统筹决定为盼。
毛泽东
十二月三日上午一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朴,指邓华、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宋陶覃,指宋时轮、陶勇、覃健,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和参谋长。
[2]高贺,指高岗、贺晋年,当时分别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3]下碣隅里,位于咸镜南道长津郡南部。
[4]柳潭里,位于咸镜南道长津郡西部。
 
80.应迅速控制飞机场不使被围美军撤走(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四日)
彭邓朴,宋陶覃[1]:
(一)伪首伪三两师因火车甚少其主力由步行撤退,何时到咸兴尚难定。敌已下令由下碣隅里[2]以飞机撤走被围之美军五七两团,望宋陶覃迅速控制下碣隅里飞机场不使敌军撤走,并对五七两团之南退部队予以歼灭,只留下其在柳潭里[3]地区之固守部队围而不歼,以利钓鱼。
(二)请宋陶覃将黄草岭、古土水[4]、下碣隅里、囦水里[5] 至柳潭里一带详细敌我情况,防敌飞走部署及打援部署电告为盼。
毛泽东
十二月四日十三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朴,指邓华、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宋陶覃,指宋时轮、陶勇、覃健,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和参谋长。
[2]下碣隅里,位于咸镜南道长津郡南部。
[3]柳潭里,位于咸镜南道长津郡西部。
[4]黄草岭,位于咸镜南道长津郡南部。古土水,亦称古土里,位于咸镜南道长津郡南部。
[5]囦水里,位于咸镜南道长津郡西南。
 
81.关于相机占领平壤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四日)
彭邓朴洪[2]并告高贺[3]:
大体上可以确定平壤敌人正在撤退,其主力似已撤到平壤至三八线之间,其后卫似尚在平壤以北及东北地区。你们应于明五日派一个师或一个师的主力,向平壤前进,相机占领平壤。
毛泽东
十二月四日二十三时半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笔录件刊印。已编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朴,指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3]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指贺晋年,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
 
82.同意东西两线作战部署(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五日)
彭宋[1],并告高[2]:
(一)彭十二月四日二十四时电[3]所述战役部署甚好,望即照此执行。十二月四日十八时电所述经验总结[4],亦是很好的。此次西线歼敌二万余,是一个大胜利。金日成已回朝鲜,关于方虎山部队[5]的使用问题,请直接向金提出。
(二)宋陶覃[6]十二月四日二十二时五分电[7]部署意见很好,望即执行。除歼灭被围之敌及准备打援外,如能以一个军的主力再歼灭社仓里[8]地区美三师的两个团,则意义极大。
毛泽东
十二月五日七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
注释
[1]彭宋,指彭德怀、宋时轮,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指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四日二十四时彭德怀给毛泽东并高岗、宋时轮、邓华、韩先楚的电报。电报说:东西两战场敌受严重打击,有退平壤、元山线构筑新防线可能,亦有退守三八线旧防线可能。本晚派三个师,一向顺川,一向肃川,一向成川以南推进威胁平壤,试探敌企图。如敌守平壤,拟一个军附人民军一至二个师(待商决)由北而南佯攻平壤,集中五个军首先消灭成川、江东、三登、遂安、谷山、新溪地区之敌。在攻击三登、江东之敌得手后,即以一个军控制江东,保障主力南进后路侧翼之安全,主力南进威胁汉城时,可能调动平壤之敌南撤,乘敌南撤在运动中追击侧击,四个军位置遂安地区机动作战。以人民军第五军团方虎山部队攻占阳德(敌约一个营)后,活动于元山、咸兴(请与金日成商决)间,吸引东北线之敌南退。宋兵团歼击被围之敌后,相机进占咸兴,如敌暂以重兵据守时,以一个军位于咸兴以北,主力进至社仓里东南及校馆里以南地区。我西线主力围攻平壤或南越三八线威胁汉城时,咸兴之敌可能南撤,乘其移动时寻机歼击。如敌放弃平壤、元山线时,我即追越三八线,相机进攻汉城。
[4]指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四日十八时彭德怀给毛泽东、高岗和宋时轮的电报中所述的经验。主要是:一、在敌我技术装备极端悬殊的情况下,力避在固定阵地作战。要使用长期手段调动敌人,乘其立足未稳,火力未展开时,予以猛攻。二、充分利用夜间战斗。战斗发起,力争黄昏开始,拂晓解决。三、要渗入敌后方,首先打掉其火力阵地与指挥所,威胁敌战役供应线。
[5]方虎山部队,指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军团长方虎山。
[6]宋,指宋时轮。陶覃,指陶勇、覃健,当时分别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和参谋长。
[7]指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四日二十二时五分宋时轮、陶勇、覃健给志愿军司令部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等的电报。电报说:二十六军现正接替二十军,担任攻击下碣隅里之任务。拟明晚发起战斗。二十军将下碣隅里攻击任务交待后,其五十八、六十师主力即进入黄草岭及以南地带,准备打击北援之敌。八十九师主力即进到隐峰里、上下通地带(五老里西北)。五十九师今晚仍参加对柳潭里南逃敌之作战。二十七军大部今晚正与柳潭里逃敌作战中。
[8]社仓里,位于平安南道宁远郡东北。
 
83.军委关于查告志愿军伤亡失踪人数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彭邓朴洪[2],并告九兵团:
我志愿军全部从十月十九日入朝鲜境作战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包括西北两战役东北战役[3]战场上的伤亡失踪人数,冻死冻伤、病死及因病离队、在运动中炸死炸伤人数在内,每军数及全军总数,请查明电告为盼。
军委
十二月卅一日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指邓华,朴,指朴一禹,当时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指洪学智,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3]这里的西北两战役和东北战役,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进行的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西北两战役,一指第一次战役,一指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的作战;东北战役,指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的作战。
 
84.为了解敌占金化、铁原后的动态及我军部署给彭德怀[1]的电报(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三日)
德怀同志:
(一)敌占金化铁原后,动态如何,我军能否在该线至金城平康兔山线之间阻住敌人,我军部署如何,极念。
(二)已令邓华[2]同志及其他四同志于十五日动身回前方,中央各项重要决定由邓面告。
毛泽东
六月十三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85.关于准备和谈会议有关问题给彭德怀[1]的电报(一九五一年七月二日)
彭德怀同志,并金日成同志及高岗[2]同志:
(一)同意彭留在联司[3]主持作战及七月十日的干部会议,不去平壤开会。
(二)同意邓华[4]同志代表彭出席和谈会议,请邓即日动身去平壤,务于四日晚上或五日晚上,到达金日成同志那里,彭对和谈的意见即告邓华带去。
(三)李克农[5]率乔冠华[6]及其他助手,于七月二日廿二时由北京乘车去安东[7],于七月四日傍晚由安东动身去平壤(不去联司),大约于五日早上,或五日晚上,可到金日成同志那里,和金日成同志及出席和谈的代表们(人民军的和志愿军的)会商有关和谈会议的一切问题,请金日成同志派人于适当地点接引他们。
(四)请彭德怀同志命令位于开城地区的军队负责首长迅速布置在开城开和谈会议的房屋(如果没有房屋就须使用帐篷)用具和食品等项,布置可靠的警戒,务必保障会议的安全,不许出乱子。敌方代表团的宿舍(可能有几十人,包括新闻记者),我方代表团的宿舍及开会的会场,均须布置得妥当一点。此外,还须为李克农、乔冠华等布置一所宿舍(距会场一二公里)。为此,请联司派一懂事的有能力的负责干部即去开城地区指挥上述布置事宜。开城情况如何,望速查告。
毛泽东
七月二日上午四时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联司,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作战司令部。
[4]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5]李克农,当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
[6]乔冠华,当时任外交部国际新闻局局长。
[7]安东,即今丹东市。
 
86.关于速去开城准备停战谈判事宜给金日成等的电报(一九五一年七月四日)
金日成同志,并李克农乔冠华[1]同志:
(一)金于七月四日十三时的电报,李乔于七月四日十二时由安东[2]发来的报告均收到了。
(二)李乔及邓华[3]均可于七月五日拂晓到金处,请金召集李乔邓及南日、金昌满、金波、柴军武[4]等立即会商一次,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应于七月五日傍晚即由平壤出发于六日早上或晚上到开城地区准备各项事宜,早一点去较好。
(三)如果你们同意早去,则给李奇微[5]的第二个通知就不要发了。但如果你们认为于七日上午我们仍有必要派若干人利用白天乘车去开城帮助会议工作则那个通知仍可于六日上午发表。究竟是否发表那个通知,请金于明(五)日再给我一电。但李乔南邓金金柴等同志,最好于五日夜车即去开城,愈早愈好。
毛泽东
七月四日二十一时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李克农,当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当时任外交部国际新闻局局长。
[2]安东,即今丹东市。
[3]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4]南日,当时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朝鲜停战谈判朝中方面首席代表。金昌满,当时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动员局局长、朝鲜停战谈判朝中方面首席联络官。金波,应为金一波,当时任朝鲜停战谈判朝鲜人民军联络官。柴军武,又名柴成文,当时任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参赞、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联络官。
[5]李奇微,当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接替麦克阿瑟指挥侵朝战争。
 
87.关于对南日、邓华[1]两个发言稿的意见给李克农[2]的电报(一九五一年七月九日)
李克农同志,并告金、彭[3]:
七月八日廿三时电收到。
(一)公报稿[4]可用,已予发表。
(二)南日邓华两个发言稿[5]均可用。惟南日稿内称“愿意接受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先生的提议并准备举行停战谈判”,改为“愿意举行停战谈判”,将“接受苏联”以下二十一个字删去,因为李奇微[6]的声明在文字上并无愿意接受马立克提议的表示,如果南日这样说,可能引起对方的无谓的批评。邓华发言稿中所说马立克提议一段则是好的,不会引起批评的。如果你们认为南日发言稿中应有提到马立克提议的话,应在另外的地方去说。
毛泽东
七月九日十二时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南日,当时任朝鲜停战谈判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部首席代表。邓华,当时任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
[2]李克农,当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
[3]金,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彭,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
[4]指李克农发来的关于朝中方面联络官已到开城地区,为在开城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会议进行布置、准备的报道稿。毛泽东据此改写为朝鲜中央通讯社的电讯稿,并指示胡乔木:“即刻用英语广播,不必登报。”
[5]指南日、邓华分别准备在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上的发言稿。这两个发言稿于一九五一年七月十一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88.为征询对邓华[1]所提作战方案的意见给彭德怀[2]的电报(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德怀同志并告高[3]:
你对邓华同志八月十八日电丙项作战方案的意见如何。邓华说“在军事上我应有所准备,纵目前不进行战役反击,也当尽可能作战术的反击,收复些地方,推前接触线,更好的了解敌人阵地及其坚固程度”。我认为这个意见值得认真考虑,请你计划一下,九月份能否进行此种战术反击,如何进行法,须用多少兵力,胜利把握如何,敌人的反映〈应〉将会如何,请就这几点考虑电告。
毛泽东
八月二十一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89.中央关于由邓华[1]转达中央对志愿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决定的电报(一九五一年十月十四日)
志愿军党委亲爱的同志们:
你们九月二十日的电报[2]早已收到,我们认为你们的总方针是正确的。邓华同志现来北京,中央已将最近关于志愿军战略方针,节约兵力,节约资材,节约经费及两岸迫近敌人可能登陆处筑工事等项决定告诉了他,由他向你们转达。希望你们联系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执行办法,争取朝鲜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央对于志愿军全体同志在志愿军党委和彭德怀[3]同志的领导下进行了一个整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表示欣慰与慰劳。目前的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争取最后胜利。目前国内情况很好,全党及全国人民热烈支援你们。国际形势也于我们有利,敌人困难甚多。我们也有困难,有些是很大的困难,但是可能克服的。
只要同志们继续努力,并和朝鲜同志始终团结一致,最后胜利是可以取得的。
中共中央
十月十四日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2]指中共志愿军委员会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日关于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情况给毛泽东的报告。报告谈到五次战役后部队阻敌的经验教训,整训情况,思想动态与后勤工作,并在持久作战的总的方针指导下对各方面的工作作了具体布置。
[3]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90.关于同意志愿军党委对精简节约的布置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彭邓陈[2]并志愿军党委诸同志:
十一月八日来电[3]收到,我们认为志愿军党委决定各项是正确的,望即照此施行。
如此,你们在朝鲜,我们在国内,一致配合进行大规模的切实可行的精简节约,加上国内的增产运动,明年的一切工作就很好做了,就确有把握完成任务了。我们和敌人进行的谈判能成功固好(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即使不成功,我们也确有把握使战争继续打下去,直到争取胜利为止,同时毫不妨碍国内的国防建设和其他建设,各项工作均可蓬蓬勃勃地发展下去了。
毛泽东
十一月十一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彭,指彭德怀。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指陈赓,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3]指中共志愿军委员会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八日关于精简节约的布置向毛泽东并军委总政的报告。报告说:听了邓华传达中央关于紧缩军队,节约增产,来克服财经困难,以利继续支援朝鲜作战与建设现代化国防和军事工业的决议之后,一致认为中央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并就编制的整理问题、节约问题作了布置:裁并兵团、军、师直属机关;减少机关人员和勤杂人员;严格车、马配备;减少在朝人员,多余民工、徒手炮兵、老弱残疾人员精简回国;严格注意防空,不断改善运输、装卸、保管及分配方法,以减少途中与终点损失;号召全体指战员十分注意爱护物资,节约使用,并尽可能利用缴获物资武器;提高射击技术,精确瞄准,严格纠正浪费弹药的现象。
 
91.关于志愿军第一线部队停止三反、全力对敌的电报(一九五二年二月十三日)
彭邓陈甘[1]并告高贺[2]:
二月九日十二日两电[3]收到,你们的处置是正确的。敌人很有可能乘我三反举行进攻,我军必须立即准备击退敌之进攻,第一线部队应完全停止三反,全力对敌。
毛泽东
二月十三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指陈赓,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甘,指甘泗湛,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2]高,指高岗,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贺,指贺晋年,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司令员。
[3]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一九五二年二月九日关于第一线军之第一线营连部队应加强战争工作给各兵团、各军党委并报毛泽东的电报,和彭德怀、邓华、甘泗淇一九五二年二月十二日关于美伪军企图向我进攻望各部提高警惕给各兵团、各军首长并报军委、东北军区司令部的电报。
 
92.祝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大胜利(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彭邓杨甘[1]各同志,及志愿军各级领导同志;并告各中央局,分局,各大军区,
军委各部门及军事学院各首长:
我志愿军协同人民军从九月十八日开始对全线敌军的战术性的反击作战[2],在一个月内,歼灭和击伤敌军三万人以上,获得重大胜利,中央和军委向你们及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此种作战,在若干个被选定的战术要点上,集中我军优势的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动作,对成排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以全部或大部歼灭的打击;然后在敌人向我军举行反击的时机,又在反复作战中给敌以大量的杀伤;然后依情况,对于被我攻克的据点,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弃之,保持自己的主动,准备以后的反击。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自从去年七月我军采取坚强的阵地作战以来,给予敌军损失的数量,远远地超过去年七月以前在各次运动战中给予敌军的损失数量。而我军的损失则大为减少,其中人员损失,单就志愿军来说,从去年七月以来的十五个月中,比较以前的八个月,平均每月减少三分之二以上(前八个月平均每月为二万五千人,后十五个月平均每月为八千人),这种情况,就是依靠阵地实行上述作战方法的结果。而在九月十八日开始的这一段期间内,则此种作战方法表现为更有组织性和更带全线性,所以特别值得重视。
现当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之际,希望你们总结经验,更加提高组织性,提高战术和节省弹药,更加亲密地团结朝鲜同志和朝鲜人民,在今后的作战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中央及军委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此件可发至师级)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注释
[1]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指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杨,指杨得志,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甘,指甘泗淇,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2]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线各军和朝鲜人民军为粉碎敌人可能的局部进攻和锻炼部队取得经验而进行的对敌连排支撑点的进攻作战。这次作战从一九五二年九月十八日发起,到十月三十一日结束。
 
93.关于志愿军必须火急准备粉碎敌人登陆计划的电报(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九日)
邓华[1]同志:
应估计敌已决策在汉川至清川江线登陆,并在积极准备中,我方必须火急准备对敌,粉碎其登陆计划。
毛泽东
十二月九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
 
94.在邓华关于朝鲜战局形势与明年方针任务的报告上的批语[1]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
一、应肯定敌以五至七个师在汉川鸭绿江线大举登陆,并在我后[方]空降,时间应准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我应十分加强地堡和坑道,部署五个军于这一线,其中要有四个有经验的军,划定防区,坚决阻敌登陆,不可有误。
二、第二个登陆危险区是通川元山线,第三个危险区是镇南浦汉川线。
三、决不能许敌在西海岸登陆,尤其不能许其在汉川鸭绿江线登陆。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毛泽东的这三段批语,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四日报送的关于朝鲜战局形势与明年的方针任务的报告上。前两段批语写在报告中关于美国有可能在我侧后登陆以及分析登陆的几种可能性的话旁边。第三段批语写在报告中以下一段话旁边:“照目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运输供应已有相当保证,而能与敌人进行更持久的斗争了。(如敌在西海岸登陆,则运输会很困难。)”
 
95.准备一切条件坚决粉碎敌人冒险登陆[1](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志愿军党委各同志并告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委各部门首长:
关于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指示:
(一)根据种种情况(艾森豪威尔[2]登台,谈判的中断,联合国通过印度提案[3]),判断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别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七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
(二)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有坚决粉碎敌人登陆进攻、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任务。
(三)为此目的,我军必须:
甲、尽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极大地增强海岸及其纵深的坚固防御工事;同时增强三八线正面的纵深防御工事以为配合。
乙、在对我侧后威胁最大的海岸线及其纵深部署充分的兵力和火力,保证粉碎敌人从海上的进攻及其大量空降部队的进攻。在其他可能遭受敌人登陆进攻的地区(通川、元山地区,瓮津半岛地区,镇南浦[4]、汉川江地区及咸兴以东地区)则部署可能有的兵力和火力,同样要用其全力争取粉碎敌人的进攻。
丙、坚决地迅速地采取加修新铁路线、改善旧铁路线(满浦球场[5]间),加宽许多公路线,加设仓库场站以及预先运储大量粮弹物资等项措施,保证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我正面侧面全军(包括人民军)的运输畅通,供应不缺。
丁、我正面各军过去作战成绩很大,在一九五三年应争取更大的成绩,消灭更多的敌人。
戊、政治工作保证全军指战员都具有粉碎敌人进攻争取更大胜利的坚强斗志和高昂士气。
己、特别注意从目前起到一九五三年四月这一段时间内的准备工作,这是战胜敌人的关键所在。
庚、以代理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邓华同志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以梁兴初同志为西海指副司令员,西海指的其他干部应予加强。
(四)两年多以来,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在对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军的英勇顽强的战斗中,取得了伟大的辉煌的胜利,已经摸清了敌人的底子,克服了很多的困难,积蓄了丰富的经验。美帝国主义采用了很多办法和我们斗争,没有一样不遭到失败。现在剩下从我侧后冒险登陆的一手,它想用这一手来打击我们。只要我们能把它这一手打下去,使它的冒险归于失败,它的最后失败的局面就确定下来了。中央坚决相信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是能够粉碎敌人的冒险计划的。希望同志们小心谨慎,坚忍沉着,动员全力,争取时间,完成一切对敌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只要准备好了,胜利就是我们的了。
中共中央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中共志愿军委员会的电报。
[2]艾森豪威尔,当时已被选为美国第三十四届总统,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日就任。
[3]指一九五二年十二月第七届联合国大会政治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朝鲜战争遣返战俘问题的提案。这个由印度代表团提出的提案,支持美国政府违犯国际公约强迫扣留战俘的立场,允许不把全部战俘遣送回家,规定将没有遣返的战俘交给联合国。
[4]镇南浦,即今南浦,位于平安南道西南。
[5]满浦,位于慈江道江界郡西北。球场,位于平安北道宁边郡东部。
 
96.对邓华[1]关于举行夏季战役反击的几点意见的批语(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彭[2]:
此件[3]似可批准,使他们好作攻击准备。至于停战得早,或不要打以利谈判,可则于五月间适当时机再行决定。
请酌办。
毛泽东
四月廿三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邓华,当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
[2]彭,指彭德怀,当时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指邓华一九五三年四月二十日关于在朝鲜战场举行夏季战役反击的几点意见给杨得志等并报军委的电报。电报说,这次恢复谈判,停下的可能虽比过去要大,但拖的可能还是存在的。即使敌人迫于整个形势不能不停,但真正停下来还需要相当时间。且敌人狡猾,想采用军事压力来配合谈判中的讹诈,多得一点东西;也想争取一点时间,完成某些战略措施。根据这一估计,必须遵照“争取停、准备拖”的方针,加强各种准备,不能麻痹松懈。要继续完成东、西海防工事,能随时粉碎敌人的任何登陆和进攻。同时,必须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以积极行动来配合谈判,目前个别战术反击仍应进行。现东、西海防工事四月底大致可以完成,而举行夏季反击,打击的重点尽量放在美国及其外国仆从军头上。这次反击,口不宜张大,力求全歼,采取集小胜、多胜为大胜的方针。反击时间预定六月初开始到七月上旬结束,一切准备工作必须于五月底完成,而后视情况再定动作。
 
97.中共中央关于动员地方武装配合第四纵队作战致河北省委电(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鸣之①兄:
我军某某及某某②游击支队,已过古北口、石匣一带,将继续前进,请速派人到冀东及冀热边动员党与群众及一切地方武装,援助宋、邓部队,配合作战。
一、号召民团保安队,响应八路军打击日寇。
二、号召地方武装加入八路军及组织游击队。
三、侦察敌情报告八路军。
四、破坏电线、公路、桥梁。
五、帮助八路军筹给养。
六、省委及冀东两特委立即派人到宋、邓部队接头。
上述各项行动不要发动过早,以免被敌消灭,大体要在八路军接近时发动。这须特别注意。
中央
二十一日
注释
①鸣之,当时为中共河北省委的代号。
②指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所属的第11支队(邓支队)、12支队(宋支队)。
(说明:此电文见《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八路军·文献 1》P241,应该是对聂荣臻1938年6月12日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少奇汇报宋、邓支队北进的电报的回复。因落款只有“中央”二字,所以附此备考。)
作者说明:本文在制作过程中,曾得到邓青、邓欣、李昕、陈充等人的帮助,在此特为致谢;并对“四野43军(六纵)后代联谊会”致谢:为表示尊重,我原样引用了该群细心制作的“解放海南岛诸首长留影纪念”图片。

声明:资料来源于子弟投稿,版权归作者及相关方所有。


至德功将,军旅漂泊,自强不息,惟朴惟慈。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欢迎分享故事、感悟。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投稿:siyezidi@126.com


【推荐文章】


历史,总应有不同的角度,有容乃大。毛主席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如果发现不同的观点,敬请理性分析论证,避免感性宣泄攻击。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这,才是自信该有的样子。

  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