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领导为什么总惦记重用林总?

四野子弟 四野子弟 2020-09-13

编者 为什么林彪屡次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被放到关键的地方?例如红一军团,例如抗大,例如东北,例如庐山。本文对此进行解读,同时提供林彪的文章“怎样当好一名师长”供感兴趣的读者品味。


世界名剧《哈姆雷特》有一句经典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如果将来有一部称为《林彪》的戏剧,也许会有这么一句独白:成事,还是成人?这是个问题。

林彪,19岁任排长,不满4年后,23岁任军长,29岁任抗大校长兼政委,31岁病退,35岁一恢复工作就主持中共中央党校的军事教育工作,38岁开始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兼东北军政大学校长,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等要职。这份履历表非常漂亮,不仅年轻有为,而且位高权重,全部都是一把手或者主持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军党学一肩挑。这只能说明,上级非常信任林彪的忠诚度,非常欣赏他的能力和人品。即使是在他病退4年之后仍然荣宠不减,给足了适应的时间,时机一来立马委以重任、大任。那么,林彪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林彪,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毕业后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起步,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师长、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开始一层层历练而上,经验全面、丰富。战场上是用战绩说话的,说漂亮话、熬经历和阿谀奉承是不管用的。正是由于他在每个岗位上都创造了出色的业绩,显现了超人的综合才能,让上级赏识、放心,才有了后面的不断提擢。

其实林彪不是没有打过败仗,也不是没有犯过低级错误,例如,他在井冈山时期就因为经验不足打了两次大败仗,连负责保护的军部都被敌人冲散了,毛泽东、朱德、陈毅差点被敌人一锅端,牺牲了不少骨干,包括朱德的妻子。但是,林彪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他悟性高,爱琢磨,头脑灵活,抓问题抓得准,特别是不厌其烦,归纳能力强,文字通俗易懂,非常注重培养各级下属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用现在的话来说,林彪不仅善于自我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而且非常善于写教材、带团队。用通俗点的话来说,林彪能文能武,能改能教。所有的经验教训都被他精心地加以总结提炼,然后,好的发扬,错的不再犯!

四野部队扩张这么快,每次大战后补充的新兵这么多,却仍然能够保持较强较稳定的战斗力,这与林彪作为领导既能指挥又能育人的才能是密不可分的。林彪实属我军拔尖的“聚精会神打胜仗”的复合型将帅人才,这也是他一直深受上级重用且屡屡委以关键岗位重任的核心原因。

林彪于1936年12月写下了“怎样当好一名师长”的文章(见附件),这对那时候的我军将领(其中大多数厚重少文)的成长和成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这个时期他出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的校长兼政委。

林彪对育人的重视简直达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他育人的视野仍然能够从各级指挥员一直延伸到士兵的层面。这固然与他思维缜密、为人慎重的个性有关,更应该是他在多年残酷的战争生涯中无数血的教训所带来的沉痛反思的结果。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失败了将帅还有重来的机会,而无数前线官兵的生命则是一去不复返了,战机也是错失了难以再来。相比之下,有的将帅勇则勇矣,有的将帅智则智矣,可是在这方面下的功夫都远不如林彪,因此在这方面的贡献也远不如他。林彪不仅早早就思虑如何将争取战争胜利和体恤将士生命进行优化平衡,而且在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原则和操作规程后,就广泛而强力地推行到平时的训练和战时的战术上。他亲自组织、总结、推广了很多战术,例如:

三猛:猛冲、猛打、猛追。

一点两面:集中兵力于一点作为主要突击方向,而兵力部署两面甚至多面。

三三制:以三人为一个战斗小组,三个战斗小组形成一个战斗班。战斗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战士为组长,带领经验较少的战士训练、作战,冲击时以倒三角队形展开,避免人员集中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四组一队: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掩护组、救护队。

三快一慢:战前了解敌情要快,冲击时突破要快,突破后扩大战果要快。发起进攻一定要慢,即指进攻前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充分,观察必须要仔细,判断必须要全面,目的是必须避免敌情不明或者准备不充分时就仓促进攻。

以上战术,简单,实用,对农民出身的绝大多数将士很管用,上手很快,效果很明显,因此,不仅在四野部队成为必修课,全员熟知,后来也推广到全军,应用到抗美援朝战场。而“怎样当好一名师长”的文章提到的九条原则,就是放到现在,放到其他行业,对于管理者而言,也不过时。

可以说,林彪的管理意识是非常强的,他针对各级指战员的岗位培训是非常细致周到的,同时,他的领导态度也非常高明、无私,真正地做到了以大局为重,对事不对人,善于激发下属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正因为如此,他带出的队伍的执行力和爆发力都很强。例如,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的钟伟,敢于“以小博大”“腰斩七军”的丁盛,敢于“一意孤行”“犯上求战”的韩先楚。相比之下,有的心胸狭窄的领导,对于面子的维护超过了对于大局的重视,真的令人无语,他们的手下,是出不来这样的人才的。换句话说,什么样的领导带出什么样的队伍。或者说,跟对了领导,人生从此开挂,跟错了领导,只好埋没一生。

会打仗的人很多,既会打仗又会带人就很少了。以前关于林彪指挥打仗的讨论多,而关于他带人成长的讨论少,应该说,他的育人贡献的重要性被低估了。

高明的领导,不仅自己不断成长,还应该帮助整个团队成长。因为,只有整个团队成长了,事业才能大发展。

而且,林彪的个性让上级非常放心。第一,他为人淡泊,不喜欢娱乐,不喜欢交际,没有不良嗜好,对物质享受不感兴趣,反而对工作兴趣极大,可以不眠不休地长时间沉浸在工作之中,以工作为乐,妥妥的一枚工作狂,不需要上级督促,自我激励自我实现。第二,他喜欢“搞科研,一门心思琢磨打仗和带人的技术,出了“科研成果后就立即推广应用。例如,他总结推广了上面提到的四野战术;令人敬佩的是,他竟然“开发出大数据技术,这个理念非常先进,在此,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心思缜密、反应快的优点,人脑当电脑用,从枯燥无味的大数据中抽取出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在疲惫之余,仍能从海量的缴获数据中敏锐地发掘胡家窝棚,准确判断出廖耀湘的司令部位置。第三,他做事务求成功,是一名典型的成事强迫症“患者”,在事情没有成功把握之前绝对不莽撞,为了做事成功可以殚精竭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可以忍受一切繁琐,不达“万无一失”的目的绝不罢休,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

毫无疑问,林彪是一名极高明的事务型领导,一名通才,他对全军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成功来得非常扎实,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让上级最放心,既然是“你办事,我放心”,那么,上级每有非胜不可之事,自然就第一个想到他了。

既然做成事是目标,是强项,眼里心里满满的都是考虑如何做好事情,那么,做人就自然被放到一边了。因此,在井冈山时期他向上级坦率地提出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困惑,这才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名篇;在长征途中他大胆地提议“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汇合”;在东北大战意见不一致时他竟然发出让上级“须清醒地考虑之”的电文;他在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面对苏联的核威胁紧急发布了“一号命令”,令一号首长非常不快。

他做出如此种种“不会做人”之事,用“唯做事是瞻”来分析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如此聪慧之人,想必不是不会做人,而是不愿意因为考虑做人而影响做事罢了——性格使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就事论事,敢于担当,有独立思想,主观能动性强(这些都是独当一面的必要条件),对工作有不同观点时不藏着掖着,勇于提出来供上级审视,供大家探讨,真理不辩不明嘛,事情办不好,心里实在急啊。这绝对比那些有话不讲,心中小算盘噼里啪啦响的人的人品强多了。还是那句话,成事强迫症啊!

不过,只谋事,不谋人,有的时候可以,有的时候就行不通了。

有的人,不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对自己有利,而是心中的底线较高,有的时候,真的不愿意,或者说不屑于去做那些事。仅此而已。

林彪,一个做事的人,一个为做事而不是为做人而生的人。历史证明,事务型的领导,还是留在事务型的岗位比较好。

选择,真的很重要。人生的轨迹,关键的也就那么几步。

致敬林总!惋惜林总!


林彪:怎样当好一名师长

(部分删节)


一、要勤快

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因此,不论大小指挥员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劳累,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事情没有做好以前,不能贪闲。贪闲就隐伏着犯错误的根子。什么事都要心中有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雷打不动的干部,牛皮糖式的干部,不管有多大本事,都不是好干部。

 

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

对上级的意图要真正理解,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认识自己所受领的任务在战役、战斗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有敢于和善于在新情况中找到新办法的创造性;才能有大勇,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和雄心。指挥员的勇敢,集中表现在歼敌决心的坚定顽强上面;指挥员的大勇,建立在革命的最高自觉性和正确理解上级意图的基础上面。

 

三、要调查研究

对于敌情、地形、部队的情况和社会情况,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这样做,不能看作是重复,实际上这不是重复,而是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只要摸清了敌情、我情、地形的底,决心就快、就硬、就坚定,就不会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住。如果情况不清,就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坐失良机,或者勉强下了决心,一遇风吹草动,听到畏难叫苦和不正确的建议,就容易动摇,可能一念之差,前功尽弃。

 

四、要有个活地图

指挥员和参谋必须熟悉地图,要经常读地图。熟读地图可以产生见解,产生智慧,产生办法,产生信心……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影,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这样,在你死我活、瞬息万变的战斗情况下,可以比敌人来得快,争取先机,先敌一着,掌握主动,稳操胜券。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每一次战役、战斗的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要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来找答案。把所有提出来的问题都回答了,再没有问题没有回答的了,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误,万一犯了错误,也比较容易纠正……有时脑子很疲劳,有的问题可能立即回答不了。这时除了好好地和别人商量以外,就好好地睡一觉,睡好了,睡醒了,头脑清醒了,再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就可能开窍,可能想通了,回答了,解决了。总之,对每一个问题不能含糊了事。问题回答完了,战役、战斗的组织才算完成。

 

六、要及时下达决心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指挥员必须以最大努力组织战役、战斗的准备工作,力求确有把握才动手,不打无把握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般说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把握,就很不错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不足的条件,要通过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上的优势,充分发挥指战员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来弥补,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要一致,行动要协调、合拍,要雷厉风行,要有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都要勤快,都千方百计地办好事情,完成任务。不互相扯皮,不互相干扰,不抱旁观者的态度。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八、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

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去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猛追,特别是要勇于穷追……做工作也要有好的作风,说了就要做,说到那里做到那里,要做得干脆利索,要一竿子插到底,一点不含糊,不做好不撒手。好的作风的养成,关键在于干部。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的作风怎么样,部队的作风就会怎么样。因此,首先要抓好干部,要干部做出样子,影响带动部队。只要干部作风好,指挥好战斗,多打胜仗,即使是新建的部队,或者原来基础较弱的部队,也会很快打出好作风来,像铁锤一样,砸到那里,那里就碎。

 

九、要重视政治,亲自做政治工作

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战术、技术也要练好,特别是技术,如果枪打不准,战场上就不能消灭敌人,就不能解决战斗。因此,军事训练不能马虎,党政工作要领导好训练。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部队有了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有了好的战斗作风,再加上过硬的作战本领,就如虎添翼,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相关文章】

时光匆匆,往事渐渐模糊……

大时代下,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小历史。

欢迎推荐资料,分享自己或前辈的记忆或人生感悟。

投稿:siyezidi@126.com


想看留言的,可以往下拉拉,如果看不到或者看不过瘾,欢迎留言。


【原创文章】


倾听音乐,感受时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