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澄观察|从印度反卫星试验看太空安全形势
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 黄志澄
3月27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印度完成了反卫星武器试验,成功击落了1颗高度在300公里的低轨卫星。此次试验标志着印度成为继美俄中外,第4个掌握反卫星技术的国家。
印度此次反卫星试验的代号为“女神力量行动”,但并未透露此次反卫星试验使用的导弹型号。根据印度方媒体报道,估计承担此次反卫星试验的导弹是由K4固体潜射导弹改装而成,除原有的两级外,其顶部装有动能杀伤器。导弹直径1.4米,总长约13米,总重量约18吨。印度方面将其命名为“A-SAT”反卫星导弹。根据《航天评论》4月1日发表的印度的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Ajey Lele的文章《印度反卫星试验的含义(The implications of India’s ASAT test)》证实,这次试验的目标是Microsat-R卫星。这颗卫星是印度在1月24日刚发射的,重约740公斤。从该卫星发射的时间推断,此卫星很可能是专门为这次反卫星试验而发射的。进行反卫星试验还需要目标探测与指示系统,印度能够承担这任务的有两型雷达,一型为印度从以色列引进的“箭”式反导系统的“青松”雷达,该型雷达工作在L波段,探测距离为500公里;另一型为印度自研的LRTR远程跟踪雷达,探测距离可达800公里。
一般来说,与导弹相比,卫星轨道相对固定,容易被发现和跟踪,因此更易打击。目前,“美国的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 ”和“标准-3”拦截弹,都具备攻击低轨道卫星的能力。2008年,美国在代号为“燃烧冰霜”的试验中,使用“标准-3”导弹击毁了一颗在250公里上的失控卫星,展示了其反卫星潜力。事实上,美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反卫星能力,既拥有能够打击低轨卫星的动能武器,也拥有针对军用和民用卫星的电子战和网络战的能力。
反卫星试验必然会产生许多太空碎片。4月1日美国宇航局(NASA)对印度反卫星试验所带来的后果发出警告:该试验制造了400枚轨道碎片,将会给国际空间站(ISS)构成危险。其中24块碎片目前漂浮在国际空间站远地点的上方,在10天内撞上国际太空站的风险增加了44%。不过,碰撞风险会随着时间减少,因为很多碎片进入大气层时会燃烧殆尽。
自2008年后,为保证太空安全和和平利用太空的愿景,世界各国就没有再开展过任何反卫星试验。那么,这次印度大张旗鼓地宣传反卫星试验,其目的究竟何在?一是莫迪为大选进行宣传,炫耀政绩。2019年2月,巴基斯坦击落了两架印度战机,这使得印度政府十分丢脸。因此,莫迪在此时宣扬其反卫星能力,是为即将到来的大选进行造势。二是展示太空军事实力,形成战略威慑。印度舆论普遍认为政府通过此举,向其他大国发出了警告,不要再试图干预南亚局势,更不要再插手印巴冲突。三是在美国加速太空武器化的背景下,谋求未来战略竞争优势。
无疑,印度的这次反卫星试验,不仅其产生的碎片对在轨航天器造成严重威胁,更重要的是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再次开展反卫星试验,激化各国在太空领域的军事竞争,并为美国推进太空武器化找到借口,从而破坏了目前的太空的战咯稳定,破坏未来的太空安全环境。
1967年生效的《外层空间条约》,确定了太空作为“全球公地”(Global Commons)的法律地位。《外层空间条约》规定,太空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任何国家不得提出主权主张,不得通过使用或占领,或者以任何其他方式据为己有。随着太空活动的日益频繁,相应的太空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当前,众多太空碎片让太空环境日益恶化、轨道和频率资源十分稀缺,特别是人类社会正在面临太空武器化的严重威胁,因此,急需国际社会进行太空安全的治理。为此,国际社会也提出了多项治理倡议,并进行了相当的努力,也取得了部分成效,但离实现全面太空安全治理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由于太空技术具有军民两用性质,航天大国都希望利用太空技术提升本国的军事实力。实际上,由于维护太空霸权的国家和反对太空霸权的国家,双方无法就太空安全治理达成有关共识,从而在太空出现了“公地悲剧”现象。1968年,哈丁(Garret Hardi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他设想: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以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草场将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这就是所谓的“公地悲剧”。
目前,太空公地上的“草原”,正在出现“沙化”,具体表现为:一是太空碎片增多,太空环境恶化,影响航天器进出太空和在轨运行。二是由于随着在轨航天器增多,它们受干扰而产生的事故也会增多。由于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紧张,各国为此而竞争加剧。最后,为了争夺太空优势,航天强国企图将太空军事化和武器化,发展了各种陆、海、空、天的各种反卫星武器,甚至要发展各种天基对地武器,这必然成为世界太空安全的最大隐患。总之,太空将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具有“竞争性”,越来越产生太空“对抗”,从而使世界太空安全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这次,印度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贸然进行反卫星试验并形成大量碎片,就是这种太空安全治理困境的一种表现。
解决太空“公地悲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进行广泛合作。通过合作与协商,促进联合国尽快制定太空行为准则,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真正有效落实。
近年来,美国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将成立太空军和试验天基武器等,加剧了太空对抗的形势,严重威胁世界太空安全。这让外太空的国际法律体系面临更大挑战。其挑战包括:第一,关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没有明确界定其含义,法律上对“其他种类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也无定论。第二,没有明文禁止其他形式的外空军事利用。例如在外空或天体上部署常规武器和进行反卫星试验。第三,没有明确行使外太空自卫权的前提与限制。例如,外空预先自卫是否合法?太空中的网络攻击如何界定?武力攻击又如何界定?可能采取的反措施或自卫权有无特别限制?第四,关于透明度要求,更多的是通过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来体现,缺乏权威的核查机制和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国际社会为此进行了各种努力,尤其是2008年中俄联合向裁军谈判大会提交了《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简称PPWT)。此后,中俄两国做了大量外交努力,与有关国家进行了反复磋商,就一些界定问题与国际社会达成了一定的共识。2014年6月,中俄再度向裁军谈判大会提交了PPWT的修正文本。但是,由于美国等国家的反对,PPWT在裁军谈判大会上仍然陷于僵局,而使禁止太空武器化的目标至今仍未能实现。在缺乏保障太空安全的政治共识和有效的法律约束和执行机制的情况下,反对太空霸权的国家又不得不采用“备战止战”的途径,这也使世界太空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印度的这次反卫星试验之后,我们有幸看到了上述Ajey Lele的比较理性的文章。文章说:印度全力支持2014年12月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题为"不首先在外层空间放置武器" 的第69号决议。然而,印度认为,有必要再向前走一步,制定和发布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在这方面,印度准备考虑中俄在裁军谈判大会上提出的经修订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目前,一些大国完全反对这项建议。然而,印度认为, 这些意见可以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进行讨论。文章最后说:“印度认为,将太空武器化,并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现在的需要是发展一个以规则为基础和透明的保护太空的机制。”
为此,我们面对太空安全日益复杂的严峻形势,我们应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发展原则,坚决反对太空武器化,以保证太空战略环境的稳定。我们呼吁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出发,在协商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太空军控条约,以实现共同和平利用太空来造福于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志澄观察 |特朗普“新版星球大战计划”或是影响世界的“灰犀牛”
《信中国》钱学森给黄志澄的信中提及的文章《发展载人航天的经验教训》
新时代 新航天 | 评黄志澄老师新书《新航天——创新驱动的商业航天》
太空就是诗和远方 ——黄志澄新书《新航天:创新驱动的商业航天》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