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钱维扬: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先锋(一)
钱维扬
1938年生于江苏宜兴。195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国航运的重点高等学府——大连海运学院,从此他的一生便与海运结缘。
1960年,钱维扬学成毕业,被分配到广东航运交通学院任教师,1962年调入广州海运局运输处任调度员。钱维扬本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不断进取,练就了一股不服输的性格。无论是工作还是为人,他都赢得了同事的赞许,获得领导的肯定。他真正的事业是从1984年开始的。当新一轮改革大潮席卷全国的时候,他走上了领导岗位,就任广州海运局局长。
1. 把握机遇,发展运力
进入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我国特别是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海运也面临着大发展的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往往是同时降临的。地方经济的起飞,对海上交通运输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然而,广州海运局的运输服务却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尽管与新中国一同起航的广州海运局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进入80年代,却要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全局运力明显不足,且船队竟有30% 的运力属于超期服役的老旧船。船队的发展与更新迫在眉睫。
广东省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政策灵活、优惠,有濒临港澳得天独厚的经营条件,这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极为有力的保证。当时,广东省经济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增长,动力先行,运输先行。广东的火力发电生成了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运输需求,而全省的大部分煤炭和接近全部的原油要靠海运运入。海运市场前景是广阔的,只要有运力,就不怕没有货源。
然而,若继续依靠前辈们留下的老旧船来苦苦经营,不但从运力数量上不能满足华南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老旧船修理费用高,燃料消耗大,效率低下,难以创造良好的效益,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实力。
要提高实力,必须发展新运力。可当时的造价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要大量造船,资金怎么筹集?此时造船,贷款债务必然会成倍增加,企业有这么大的承受力吗?造船被企业界认为是“最具投资风险的举动”,这风险又如何规避呢?
实际上,处于8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未正式确立,人们的习惯思维还没有走出计划经济模式。企业要发展,还是习惯于伸手向国家要投资,等着国家给拨款。然而,如果被动等待国家投资,不仅企业船队发展缓慢,且广东省的交通运输问题也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1988年3月1日,广州海运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在沙面礼堂举行
应该说,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作决策,不仅要面对市场风险,还要面对政治责任风险。发展的道路充满曲折。效益与风险的交锋,新观念与旧思想的决战,此时正在钱维扬脑海中进行着。是等待国家下政策、拨资金,守着老本吃保险饭;还是摆脱“国家依赖症”,大胆地走自我发展、自我更新之路?这是对企业家的一次大考,是对改革家的一次检验。
1989年,钱维扬接受电视台采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一个企业,以至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发奋进取,不能抱残守缺。
1989年10月11日,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在广州造船厂出席广州海运局“梅花岭”轮下水典礼
采用建造与购置相结合的方式,加快船队发展。这是钱维扬面对形势挑战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为此,钱维扬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论证。资金缺可以先借,要突破就要打破常规,走负债经营的路子。如一条散货船按正常营运24年来考虑,即使14年还清贷款本息,也还有10年的赚头,何况一条散货船还不止用24年呢。有了船,企业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创利。况且,迅速发展的海上能源运输大市场,不就是还贷的可靠保障吗?至于船价暴涨,造船越早相对越便宜,迟造不如早造。
广州海运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4800吨成品油轮、3.5万吨散货船设计合同签约仪式
账越算越清,越算信心越足,胆子越大。他的想法得到了班子和上级领导的支持。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七五”期间,广州海运果断贷款10亿元,签订了包括8艘3.5万吨级经济型散货船在内的共46万吨造船合同。
1991年3月,广州海运开发的35,000吨级浅吃水经济型散装货轮船型项目被授予“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表彰特别奖”
其后,由于国际海运事业急剧发展,加上国内造船业的竞争,船价成倍增长。而正是这批船舶,日后成为广州海运运输生产的主力军。钱维扬以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在走上领导岗位的第一步,就抓住机遇使企业获得了发展。
“七五”期间,广州海运在运力发展上打了一个漂亮仗,共新增船舶32艘、44万载重吨,占当时船舶保有量的40%,使企业船队一跃成为我国沿海海运企业中最年轻的船队。
机遇从来只是照顾有心人。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钱维扬总是不放过每一个有利的时机。继“七五”之后,钱维扬又在运力发展上采取了一系列大动作。他盯着国际船舶市场,在航运低潮船价下跌时,大胆地借贷一笔外汇,购进13艘、44万载重吨国外二手船扩充船队。针对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他又采取了难度较大的融资租赁方式买进2艘6万吨级散货船,拓宽了运力发展的路子。
1992年7月31日,万里委员长为广州海运局在大连造船厂建造的6万吨级油轮“定河”号下水砍缆
进入90年代,随着航运市场的变化,钱维扬审时度势,及时对船队结构进行调整,处理了经营效益差、4000吨以下的小船和老旧“红旗”型散杂货船24艘、11.35万吨;针对客货船严重亏损的情况,果断决策,于1996年初将全部13艘客货船处理完毕,退出了水上客运市场;为适应南海海洋油运输市场的需求,加大了油轮更新力度,重点增加了13万吨级油轮1艘,6万吨级油轮4艘,3.5万吨级油轮4艘,1.1万吨级成品油轮2艘。同时,他还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组建专门从事远洋运输的南方船务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和规模经营,将船队一半的运力投入外贸运输,为广州海运实施“立足沿海,发展远洋”的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995年6月 钱维扬董事长在港出席南方船务企业有限公司十周年志庆酒会
统计数据表明,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在改革开放以来,运力已从1979年的111.8万吨增至1997年315万吨,增幅达181%。
广州海运“华蓉山”轮,建于1989年9月,38,000载货吨
由于钱维扬以及企业领导层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广州海运船队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船队结构向现代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运力的数量与质量均有很大提升,这不仅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运输保障,也在全国乃至全球航运市场叫响了“广州海运”的品牌。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