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与古人谈读书(总第154期)
且与古人谈读书
文|杜骏飞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杜笺:
夫子说说容易,后人做着甚难。今者,一半人学而不思,一半人思而不学。一半时间学而不思,一半时间思而不学。学难,思亦难,学而思难乎其难。
于是难得有几个明白的读书人。明白如您老先生的,就更少了。
也因此,两千年后,我们都还在以此语告诫自己。
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杜笺:
想要认识到生也有涯?看到过生老病死即知;而要认识到知也无涯,却要在知之甚多后才可能真正认识。
庄老师的老朋友惠施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
至大无外的,大概就是未知的世界吧。
我们还可以这样比拟:至大者,为无穷之“知”;头顶上,是需要仰望的“道”;至小者,为“我”;由小向大,割于其间者,为“我知”。这幅图景,或可揭示“我知道”的局限了。
说一声“我知道”真的很难。因为你的知性的圆圈越广,圆周越长,接触到的圆外的未知就越多。
人的一生,都在努力伸展“我知”的圆圈,同时还要努力向着“道”攀行。可惜对你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没有终点的征程。因为你的生命随时会终结,当你在画更大的一个圆圈时。
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前赴后继的宿命。对你来说,则是激动人心的事业,当你能在前人的圆圈上奋力扩展时。不是吗?
这就是读书人往往从读前人之书始、到著书立说止的道理。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杜笺:
荀老师谈的不仅是读书,也是世间所有工作的基本原理。成功的秘诀是,在成功之前,不要停下。
很多人都对方法感兴趣,却没有多少人对忍耐感兴趣。其实,真正的困难在于恒心。
人人都知道,地下水就在地底下,可是有多少人挖到见水而后已?人人都知道,终生坚持健康生活,才能真正健康,可是有多少人能有此毅力?
读书也是如此,都知道读书好,但太多的人把它视为临时任务了,考试前用用功,或在人面前读几页书。那不可能使你成为读书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镂不了金石的原因,不在于你不会,而是你不耐。
有恒心者有恒产。唯有持续的学习者才能成就人的品学修养,这是荀子的本意。
刘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杜笺:
世人之病,不仅仅是愚。还有怯懦、嫉妒、自大、傲慢、残忍、孤僻、害怕、糊涂,林林总总。其实,这都是读书可以治的。
愚昧和明智是对义词,人读书前的状态大多愚昧不明。你在生活里看到这类“无明”人,十之八九,是因不读书、不肯真心读书、不愿意持久读书而来。
按佛理所言,贪、嗔、痴是常见病。到日常生活里观察,则是懒、馋、笨流行。
读书大概不能立即治疗好你的病,但至少你会明白自己有什么病。因为:所谓的“无明”,其要点是你没有觉察自己是无知的。
在这世上,无明的人不知道自己无明。这才是悲剧。
诸葛亮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杜笺:
诸葛老师是个少有的聪明人。他的话,也是给后世聪明人的告诫:有才应该怎么办?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有才而不学,诚如有铁而不制器,最终还是块废铁而已。
学习,怎么学?学须静也,非静无以成学。学习时要沉静,读书要专注。学习读书一味险躁,看似能弄巧,其实始终不得入门。
颜之推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杜笺:
划重点:在最后那一句。未能利于行的,都是假读书。
王阳明给陆澄上的答疑课:“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知是行的起始,知念动,行亦动;行是知的完成,知可行,行行知。
那些饱读圣贤书、通晓东西哲理的读书人里,不是也有昏聩糊涂、甚至不知廉耻的吗?那都是假读书所致。
颜真卿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杜笺:
发奋读书的最优时间是少年时代。后悔了吧?不过,还有机会,因为次优时间就是现在。
现在就开始吧。我看到昨天有同学在留言里说,希望我开书单,我是反对一个人为所有人开书单的,没人能神通到规定所有人应该读什么。不过和大家一起读读书谈谈体会还是可以的,对话和辩驳,是开办杜课的本义。
我也希望你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与我们分享你的体会。自然,如果我读过你所说的,也会附上我的眉批。
我把颜老师的话改一下:黑发正要勤学早,白首不读待何时?所以,就从现在开始吧。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
文字:职场|课堂鬼故事|死亡课|杜课密码|唯一的你|《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知识付费的错觉|你为什么去北上广?又为什么回家乡?|阶层固化了吗?|读书是什么,不是什么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胡园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