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文化|古代壁画和石雕中的蜜蜂形象
前情回顾:
源远流长的长白蜜蜂文化(十六)
——古代壁画和石雕中的蜜蜂形象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葛凤晨 历延芳 陈东海
蜜蜂做为吉祥的象征,在长白山人类历史上流传己久,古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接触蜜蜂和蜂蜜,认识了蜜蜂的勤劳勇敢精神,逐渐形成了蜜蜂象征勤劳、象征甘甜、象征吉祥的印象,这种朴素的印象一代一代加深,逐渐演化为民族传统,由一个民族扩展到多个民族,由民间发展到官方,每个民族统治的朝代又各自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这类民间传说较多,但无据考证,迄今为止,己发现的以蜜蜂做为吉祥物,有文字记载或有古遗迹可考证的可以追溯到契丹统治东北时期的辽代(宋朝),此后,女真(金代)、满洲(清朝)时期更有所发展。当前发现的蜜蜂象征吉祥的有壁画、石雕、建筑物等,官方和民间都利用蜜蜂的形象或谐音祝福未来的美好和吉祥。
辽代(宋朝)壁画上的蜜蜂:在内蒙昭乌达盟解放营子出土的辽代古墓中,有一幅绘于木榔西北壁面上“海青对鸣”的壁画,宽152厘米,高159厘米,此画内容是中间一朵大花,周围遍布花草,两只鹤在花下相对而鸣,在鹤和花草的上部有飞行的4只蜂,2只蝴蝶,还有4只小鸟。蜂在花草间飞舞,其翅、足、触角、头、腹等外形器官绘制的比较清晰。很显然,这幅壁画反映了辽代时人己将蜂与蝶、鸟类喻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而且己将蜜蜂的形象用图案表现出来,并将蜜蜂图案绘于富豪的古墓中,用以对墓主的陪,寓意吉祥。可以说,这幅画上的蜂代表着古人对蜜蜂形象的传统认识,是古代长白蜜蜂文化的升华。
金代(宋朝)西龟趺背上的六角形图案;在长春效区石碑岭金代开国元勋完颜娄室墓地,曾于12世纪安葬死者时在墓前立有神道碑,现在神首碑己不存在了,但竖立神道碑的西龟趺还在墓地。西龟趺的背上雕刻的花纹,主要是由很规则的六角形蜂房图案排列而成的,可见,12世纪以前的女真人在采捕蜂蜜和桶养中蜂的生产活动中,不仅经常接触蜜蜂,对蜂巢非常熟悉,而且还将蜂房结构模仿用于工艺图案上。在古代,六角形蜂房图案代表着蜂巢和蜜蜂,象征着甘甜,常常出现在一些雕画,刺绣工艺中,表示吉祥如意。
清代福陵华表上的蜜蜂图案:清朝盛京三陵之一的福陵建于天聪三年(629年),位于沈阳城东天柱山,惯称东陵,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的墓地。在福陵大红门及石兽群附近有三对高大的华表,系圆柱形石雕,每一座华表上都分别雕刻有吉祥图案,如猴、蜂、鹿、虎、鹤、松等,其中有一组寓意“封(蜂)候(猴)挂印”的图案,图中有1只猴用木杆举着一颗官印往山崖的柏树上挂,在柏树枝头有2只蜂扇动着翅膀似乎在帮助猴往树上挂印。现在这组图案虽然经过36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依然存在。在明清时期,“封侯挂印”的吉祥图案流行较多,常常应用于雕刻、刺绣、图画等工艺品和一些官方民间的庆贺,祝福等场面中。
清代十王影壁上的蜜蜂图案:清朝初期十王爷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皇太极继位后封他为“豫亲王”,因他在封王时排行第十,又称“十王”)府中,有一座用本溪地区出产的“红小豆石”雕造的影壁,高200厘米、长333厘 米、厚36.3厘米.影壁两面雕有相同的图案,正中为两只大鹿,右侧为柏树、仙人洞、仙人;左侧为一棵松树,树上挂着蜂巢,两只蜂围着蜂巢飞来飞去,树上树下分别有一只猴子在嬉戏,树上还挂着一方大印,两只蝙蝠在印旁对飞……这些动物、树、人等组成了“封(蜂)侯(猴)挂印”、“福(蝠)禄(鹿)寿(仙人)喜(鹊)”等吉祥图案,寓意万事如意,永为王侯。这是清朝官方又一“封(蜂)侯(猴)挂印”石雕吉祥图案。这块影壁是在解放后从十王府遗址中出土的,现仍然陈列在沈阳故宫大政殿东侧的院角内。
吉林蜂蜜塔:据清末民初文献记载,在当时的吉林八景之一北山药王寺附近曾有一座蜂蜜塔(建于何时不详)蜂蜜塔与八角亭、远照亭、更衣厅、花园茶社等建筑物相对峙,是当时吉林北山药王寺景观的陪衬建筑物。现在虽然蜂蜜塔不复存在,其有关的历史记载较少,难于考证,但可以知道蜂蜜塔做为蜜蜂或蜂蜜、蜂巢的吉祥象征在吉林城必然留下了一段生动的蜜蜂文化史料,有待深入考证。
蜜蜂及蜂巢的形象,自古以来就被东北各民族用于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等范畴,寓意吉祥,祝愿未来,使蜜蜂文化由现实生活扩展到精神生活中,进一步显现出长白蜜蜂文化悠久的历史源头。
原载《蜜蜂杂志》,未完待续
精彩链接: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蜂研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发布蜂业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介绍优良蜂种
推介科研产品
宣传蜂类授粉
进行研发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建设生态产业
蜂研蜂采
文/泽华
吉地松江续长白,
林葱椴黄应香槐。
蜂飞促农提质效,
研发扶贫保生态。
创制良种遍华夏,
新锐熊蜂授粉来。
发掘乌拉蜂文化,
展翼启航百花开。
责任编辑:小蜜 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