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重回身体

竹临心舍 竹临心舍
2024-11-25





幸福的陷阱(新版)


第十七章·重回身体






我们在与他人互动时,

如果切断和自身感觉的联结,

就和看无声电影差不多。

我们很容易误会他人的意图和感觉,

也就很难看到自身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影响。




领读心声




领读&练习@周立春
16-17章精华@杨丽艳






手绘抒心




绘制老师@艳滨





书友谈心


懋媛说


周末两日,我跟随孤星、李利、阿如和周立春老师学习了第16、17章,明白了活在当下、与身体连接的意义和价值,试着操练了书中与当下和身体连接的方法,还围观了群里书友们对于上两章如何实践为情绪创造空间的讨论,收获满满。


学习过半月,我对书中对「正念」的释义深有共鸣:正念即开放、好奇、灵活地使用注意力。在实践本书方法的过程中中,我发现注意力也是一种资源,它是有限的,它可以由我们分配目标、范围、强度,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高效地达成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书中的练习,提升它的量、精准度和我们对它控制力。我很喜欢书中提供的方法:好奇专注地体验自己喜欢或者觉得枯燥的事物,我简直迫不及待地想要用这个方法开启新的生活,发现生活中以往被我忽略的美好。


这两日在学习前两章的基础上,群里@曹琼和@tran分别提出「如何在感觉周围扩展空间」和「如何为他人的情绪创造空间」两个讨论题,启发了大家和我的思考。我练习了两日,有一些自己的感悟,想与大家分享。


关于「如何在感觉/想法周围创造空间」,我结合了「友善的自我抚触」的方法,围绕身体创造出一个小空间。


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可以仔细体验这种感觉/想法让我身体的哪个部位紧张或不适,第二步友善地用手抚触这个部分的身体部位,感受它具体的范围、内容、变化规律(冲浪),第三步让手离开目标身体部位一定距离,创造出一个让我感觉可以容纳这些感觉和信息的空间,把感觉到信息放进去,赋予这个空间我觉得符合的颜色和质地,然后就可以带着它进行当下的行动啦。


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我也找到了适合我的「如何为他人的情绪创造空间」的方法,即围绕他人的身体创造他人情绪的空间。


他人的情绪和想法是他人的事,我们要注意把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区分开,不能由我们承载他人的情绪,还要注意把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和他人整体区分开。


具体方法是:第一步观察他人在表达时,他人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紧张,(有条件时可选,非必需)第二步友善地用目光、语言或者肢体去抚触他人的这个身体部位,第三步在头脑中围绕他人的目标身体部位想象出一个空间,可以容纳我们识别出的他人的感觉和信息,赋予这个空间我们认为符合信息的颜色和质地,然后就可以让他人在我们的头脑中带着这个空间活动啦。


示意图,左边是「如果某件事让我头疼」,可以在我头疼的区域创造空间容纳感受和想法;右边是「如果某个人因为不满朝我大吼大叫」,我可以想象在他的喉咙周围创造空间容纳他的情绪和信息。



@Tranquility回应


我放到情境中试试看:


应对孩子不肯写作业,我生起愤怒时的“容器创造”图式:左边的火柴人代表“我”:孩子不写作业让我头疼、生气!可以在我头疼的区域创造空间容纳这种感受和想法:我觉得孩子不写作业很严重,但现在,是不是有比催着他写作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先处理好?比如,他此刻的情绪?


右边的火柴人代表“我眼中的孩子”:我看到我一催孩子写作业,孩子就朝我大吼大叫,我可以想象在孩子的喉咙周围创造空间容纳他的情绪和信息。


我友善地用目光、温和地语言说:“孩子,我感觉到你的喉咙特别紧张。来放松点试试,说出你的想法。现在我想……”


曹琼回应


我原来操作是感受情绪在身体的部位:首先是把呼吸带到身体,然后会想象自己是一个管道是一个通道,让那些情绪自然的流动,然后放松身体,基本上如果身体的肩膀是低垂的,整个人放松地去感受,一般就不会被卡住。然后现在昨天听了竹子老师今天看了张老师的分享,可以想象一个“大别墅”或者用手的移开,把空间继续变大,我觉得对情绪的涵容力就更强了。


竹子回应


创造空间,是创造友善的空间!这样操作起来更顺利。

留意我们用这些方法不是为了驱赶紧张,是为了接纳。

缺了慈悲,正念容易成为“折磨”,很容易引向回避。

所以自我关怀是ACT的一个核心价值,否则很多工作做不下去,包括脱钩,抛锚等。


2024年1月1日开启新团

详情扫二维码或点击海报

以平静献礼“童年逆境”的你(Gifting Yourself Peace After Childhood Adversity)

《儿童自我关怀手册》作者致家长和专业工作者的信:向小学生介绍正念和自我关怀!

《儿童自我关怀手册》Kristin Neff, PhD作序:家长、老师、教育工作者,请人手一本!

《儿童自我关怀手册》作者致孩子们的信:保持好奇,与己为友!



【更多精彩】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活在当下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友善地“驯服”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练习创造空间”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搏斗开关”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被感觉钩住”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友善的价值”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离开舒适区”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生活的舞台秀”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可怕的画面和痛苦的回忆”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脱钩”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如何抛锚”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放下搏斗”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控制的黑洞”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选择点”

新版《幸福的陷阱》公益共读 | “人生艰难”



本文编辑:大昕子&小竹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竹临心舍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