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微课视频|知识点|练习

点击蓝字关注我→ 初中微课资源 2021-08-10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更多微课视频,更多的精彩,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微课视频2:


知识点归纳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互会: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影响: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但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模式,取消各国共产党自主权。

2、中苏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措施: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经济上:垦荒运动,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影响: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2)影响: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轻工业与新兴产业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顽疾。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加速经济改革,效果不佳,转到政治体制改革。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2、东欧剧变

(1)原因:各国改革效果不佳,社会矛盾尖锐。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受戈尔巴乔夫政治多元化影响。

(2)措施:政治上,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经济上,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苏联解体

1991年,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控制全局。年底解体。





同步练习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1949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   )A.华约 B .北约C.经互会 D .欧共体2.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这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于(   )A.1949 年 B .1950 年C.1951 年 D .1955 年3.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 ”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B.重点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4.《俄国史》一书中说:“赫鲁晓夫既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A.没有进行改革
B.没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C.最终成为苏联模式的拥护者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5.下列对勃列日涅夫改革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B.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C.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D.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6.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后果是(   )A.苏联经济大滑坡B.党内斗争矛盾尖锐C.民族矛盾日益尖锐D.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7.20 世纪 80 年代末,东欧各国政局发生激烈动荡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B.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C.东欧各国改革成效不大D.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出现严重问题8.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各国发生剧变,其中在经济上的突出变化是(   )A.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B.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C.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D.国家名称发生改变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A.1989 年 B .1991 年C.1992 年 D .1997 年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于 1917 年诞生。他的母亲虚弱不堪,他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他。但是在他 20 岁后, 奇迹般地成为欧洲宠儿; 30 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 40 岁后开始患病,在 1985 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 1991 年,不治身亡。(1) 这个“新生儿”指的是哪个国家? (2)1985 年这场“手术”指的是什么事件? (3)1991 年“不治身亡”指的是什么事件?这对当时的国际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1

参考答案



1.C 2.B 3.D4.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掘墓人”是指赫鲁晓夫认识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进行了一些改革。“守墓人”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5.D 6.D 7.B  8.C9.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1991年。10.(1) 苏俄 ( 联) 。(2) 戈尔巴乔夫改革。(3) 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终结。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3课《美国内战》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往期精彩回顾




部编版七八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沪科版七八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微课人教版七八九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微课部编版7-9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微课部编版初中七八九年级历史下册微课人教版初中八九年级理化下册微课北师大版八九年级物理下册微课视频
微信号:czwkzy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微课视频!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