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袁望章课题组综述:非典型发光化合物的簇聚诱导磷光
有机发光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典型有机发光材料,无论是聚集诱导猝灭(ACQ)型,还是聚集诱导发光(AIE)型,其分子结构中往往含有大共轭芳(杂)环或交替出现的单键-重键结构。与之不同,近年来一些不含上述典型生色团,而仅含一些小的富电子单元(如N、O、P、S等杂原子、C=C、C≡C等重键及其他功能团)的非典型发光化合物因其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前景,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尽管非典型发光材料正快速发展,由于其独特结构和不同发光种的存在,其发光机理仍未达成统一。特别地,目前,人们对非典型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荧光,对磷光则鲜有涉及。而事实上,磷光发射是非典型发光材料体系的普遍特征。
鉴于此,上海交通大学袁望章课题组近日在Sci. China Chem.发表综述文章,对非典型发光材料的磷光发射现象进行了总结(见下图)。作者详细介绍了非典型发光化合物的簇聚诱导磷光(CTP)机理。非典型发光化合物可形成不同种类的富电子单元簇聚体,从而使体系离域扩展。与单独富电子单元相比,簇生色团能级下降且振动能级更为丰富,激发单线态与三线态能隙变小,因此有利于系间窜越(ISC)。同时,非典型发光化合物中广泛存在的杂原子、羰基(C=O)及其他杂环结构等有助于促进自旋-轨道耦合(SOC),从而也有利于ISC。上述因素使非典型发光材料易于产生三线态激子。在各种分子内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外部环境影响下,当簇生色团构象足够刚硬化时,体系即可产生显著的磷光发射。不同簇生色团的形成也有利于单一化合物体系产生多发射中心,从而实现单一组分的多色发射。
非典型发光化合物光物理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及聚集态结构密切相关,因此,作者进一步讨论了其磷光发射的高度可调性。如通过合理分子设计、改变激发波长与聚集状态等调节体系的磷光发射波长与量子效率。此外,由于非典型发光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磷光可调性及易于制备等特点,作者对其结构设计与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最后,作者对该领域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概述。
详见:Tianjia Yang, Yuxuan Li, Zihao Zhao, Wang Zhang Yuan*. Clustering-triggered phosphorescence of nonconventional luminophores. Sci. China Chem., https://doi.org/10.1007/s11426-022-1378-4.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免费阅读和下载全文。
【扩展阅读】
南京工业大学安众福教授团队:光诱导自由基可逆转化实现动态室温磷光
华东理工大学马骧课题组:一种从天然木质素中获得有机室温磷光的简单绿色策略
华东理工大学马骧课题组:具有室温磷光和圆偏振发光的手性螺旋超分子聚合物
唐本忠院士/秦安军教授团队:利用商品化的主客体分子构筑高效室温磷光体系
武汉大学杨楚罗/龚少龙团队:砜基桥连杂螺烯结构同时实现窄峰宽紫外热活化延迟荧光、圆偏振发光和有机室温磷光
华中科技大学罗亮教授团队:基于聚二炔的聚离子复合物用于针对致病菌的聚集诱导发光检测和按需光动力杀菌
清华大学寇会忠课题组实现氰基桥联Fe(II)自旋交叉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发射调制
清华大学危岩教授团队:热驱动ACQ-AIE荧光分子动态可逆转变实现动态Diels-Alder反应的超灵敏原位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