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大黄伟新&张文华&邬宗芳团队:CO2加氢到甲醇和逆水气变换中ZnO-Cu界面催化剂的活性Cu结构

中国科学: 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5-01-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伟新教授、张文华副教授和邬宗芳特任副研究员基于不同形貌的ZnO/Cu纳米晶模型催化剂,研究了ZnO-Cu界面催化CO2加氢到甲醇和逆水气变换(RWGS)反应中的活性Cu结构。实验和DFT计算结果表明,Cu{110}和Cu{100}面分别是ZnO-Cu界面催化CO2加氢到甲醇和RWGS的活性Cu晶面,同时发现在甲醇合成条件下,RWGS主要发生在ZnO/Cu催化剂的Cu表面。这些基本认识将极大地帮助设计CO2加氢制甲醇的高效Cu-ZnO基催化剂。

CO2氢制甲醇是一种有效减少CO2排放的方式,Cu-ZnO基催化剂广泛用于催化CO2加氢制甲醇,同时伴随副反应逆水煤气变换(RWGS)的发生。理解Cu-ZnO催化剂的活性结构对于设计高效催化剂尤为重要,在基于超高真空单晶模型催化体系中,Cu和ZnO/Cu催化剂在CO2加氢制甲醇和RWGS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敏感地依赖于Cu晶面。然而,在基于Cu单晶模型催化剂的反应条件下,测得的RWGS速率比相应的CH3OH合成速率高2到3个数量级,这与Cu-ZnO基粉末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不一致,存在明显的“压力鸿沟”。

基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伟新、邬宗芳和张文华团队开展了具有不同Cu晶面的Cu纳米晶(NCs)和相应ZnO/Cu NCs反相催化剂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证明了Cu{110}晶面是ZnO-Cu界面催化CO2加氢制甲醇活性Cu晶面,表观活化能低至25.3±2.6 kJ/mol,而Cu{100}晶面是ZnO-Cu界面和Cu催化RWGS反应中活性Cu晶面。虽然ZnO-Cu界面在催化RWGS反应中比Cu表面更活跃,但在CO2加氢制甲醇反应条件下,RWGS反应主要发生在ZnO/Cu反相催化剂的铜表面,而不是在ZnO-Cu界面,见下图。这些基本认识将极大地帮助设计CO2加氢制甲醇的高效Cu-ZnO基催化剂。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伟、邬宗芳和陈玄烨,通讯作者邬宗芳特任副研究员、张文华副教授和黄伟新教授。详见:Wei Xiong, Zongfang Wu, Xuanye Chen, Jieqiong Ding, Aiai Ye, Wenhua Zhang, Weixin Huang. Active copper structures in ZnO–Cu interfacial catalysis: CO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and reverse water-gas shift reactions. Sci. China Chem., 2023, DOI: 10.1007/s11426-023-1802-7.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黄伟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长江特聘教授。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在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和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分别从事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研究。2004年12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获得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催化青年奖”和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Humboldt Research Award”.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表界面化学、多相催化作用机制、低碳烃催化反应等。

张文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200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瑞典皇家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效催化剂体系的理性设计和理论模拟。目前,已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邬宗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特任副研究员。201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5到2021年依次在德国弗利茨-哈伯研究所和瑞典皇家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年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集中在模型催化体系的表面科学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

【扩展阅读】

2023年《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化学》2023年上半年最受关注微信文章

Sci. China Chem.最新影响因子9.6

Sci. China Chem.文章精选:热催化

厦大成康&王野团队:具有纳米片层形貌的NiFe合金用于高效光热催化CO2制CH4

西北工业大学张健教授团队综述:用于乙炔半氢化的非贵金属基催化剂——从热催化到可持续催化技术

武汉大学肖巍团队:利用碳掺杂ZnO/Au催化剂实现甲烷光催化转化为乙烯

孙林兵教授课题组报道具有超强碱性的单原子镁催化剂

清华大学王定胜/温州大学孟格课题组综述:针对多步反应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多功能设计

浙江大学肖丰收/王亮课题组综述:新策略构筑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

郑南峰和傅钢课题组: 表面配位修饰多相金属催化剂的非接触式仿酶催化选择性加氢

天津大学罗浪里课题组:沸石分子筛中Pt原子簇与纳米颗粒的精准封装实现低温CO氧化催化

段雪院士团队:碳酸盐共热耦合原位加氢炼制的新技术路线实现CO2减排增效

南工大许岩/梅华课题组合成新颖的V14簇高效促进CO2转化和硫化物的氧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化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