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词 | 可接受性测试 Acceptability Test
新的一周,加油!
新栏目 “今日一词” 开张啦~
欢迎持续关注
“语言学心得”
第 59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可接受性测试
Acceptability Test
1. 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
操本族语者判定的语言数据在本族语中可能存在的程度。“可接受话段”是指其用法被认为是许可或正常的话段。
实际上,判断一个话段的可接受性可能十分困难,影响判断的原因包括地域、社会背景、年龄、个人喜好等造成的直觉或语感的差异。
一个话段在一种方言中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在另一种方言中可能是不可接受的,eg:I ain't,I be,I am等不同说法。此外,语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教育程度,不少人就认为规定性语法所批评的某些句子是不宜接受的,eg:I will go tomorrow代替I shall go
tomorrow,this is the man I spoke to代替this is the man to whom I spoke。
但是对语言学而言,这样的话段都是可接受的,只要有一部分居民在说话或书写时一贯使用它们,更重要的是确定哪些部分的居民在哪些场合使用哪些话段,也就是语境问题。
2. 可接受性测试(Acceptability Test)
主要是指要求操本族语者对一组话段进行评判,这些话段包含对其可接受性有所疑问的语言特征。语言学家的任务在于确定这个话段是说话人一方犯的错误还是属于言语系统的正常特征,如果是后者还需要判断这个特征是属于个人的还是社会群体的,因此对调查规模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大量的被试和实验材料,有一定的难度。被认为不可接受的话段用*标示,如果是勉强可接受的(marginally acceptable)用 ?标示。
eg:* the wall was arrived before“那堵墙过去被到达过”
?the wall was arrived before by the army sent by the king“那堵墙过去被国王派遣的军队达到过”
3. 区分:可接受性 and 合乎语法性
根据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一个句子也许在语法上是正确的,而由于各种原因却是不可接受的。例如,由于反复使用一条规则,一个句子的内部结构会变得过于复杂,超出了说话人的处理能力,如多重嵌套句,eg:this is the malt that the rat that the cat killed ate“这是那只猫咬死的那只老鼠所吃的麦芽”,更高接受的是this is the malt that the rat ate“这是那只老鼠所吃的麦芽”,但实际上两句的语法操作是相同的。在生成语言学理论中,可接受性的差异是按语言运用来分析的;合乎语法性则是语言能力的问题。
4. 研究前沿
题目:英语、韩语母语者汉语否定标记习得研究
(武宏琛,赵杨,《世界汉语教学》2018年02期)
摘要: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如何区分汉语两个常用否定标记"不"和"没",掌握其与体标记的搭配关系以及与述补结构的相互位置,是习得的一大难点。本文就这些问题设计了可接受性判断测试和组句测试,考察了30名母语为英语和29名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的习得情况。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没"的句法位置掌握较好,但是对其在体标记搭配上的差异以及与述补结构的相互位置的掌握都与汉语母语者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中级组,高级组的表现与汉语母语者更为接近;汉语水平相同的被试,英语母语者的表现略优于韩语母语者。我们从语际影响、句法—语义界面、词语复杂度等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本文主要参考《现代语言学词典》(2011),戴维·克里斯特尔著,沈家煊译。
往期精彩——
汉语教学 | 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如何进行“行动研究”?
汉语教学 | 你想成为“反思型国际汉语教师”吗?
语言探微 | 现代二语教学真的应该“摒弃”语法翻译法吗?
汉语教学 | 游戏在教学运用中的几大原则
语言探微 | 过渡语与“自然”发展途径
研究动态 | 论文选题前,先看看这些期刊的研究动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