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念当年弄堂里的吆喝声(作者:齐子林)

齐子林 上海老底子 2021-04-03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怀念

当年弄堂里的吆喝声


齐子林



多年以前,观看根据作家林海音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非常喜欢。浓浓的北京味,浓浓的怀旧情结。深深地感动了我。


《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

人生本就是一场送别,

相聚分离总是一种缘


其实上海以前也有很浓的地方特色。小时候常常听到穿街走巷的流动小贩很有特色很有韵味的吆喝声,现在回想起来令人陶醉,还是回味无穷。



那时候每一种行当都有自己特定的吆喝声。



印象最深的有:棕绷(上海话念成bang)藤绷修伐?还有啥格棕绷藤绷修伐?悠悠然,飘然而至,使迷迷糊糊昏睡的小时候的我,非常享受。



收购旧东西,烂垃圾的吆喝声是,易(念成ye的音)货也,买(ma)烂东西。音调拖得很长。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收购烂东西的来了。连忙从家里拿出旧的牙膏皮,废铜烂铁,给他。或换钱,或换麦芽糖吃。



还有修鞋修洋伞的,吆喝声是,还(念成ai)有啥格坏洋伞修伐?还有啥格坏套鞋(念成ha的音)坏皮鞋修伐?也很好听。


也有一些是不吆喝的,例如卖糖粥的,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时,他会挑着担子,一头是煮得又香又稠的百米粥,另一头是甜甜的诱人口水的赤豆汤。粥上浇一点。好吃得不得了。那时候,根本不知道糖不能多吃。吃了是有害的。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每天下午盼着吃一碗赤豆糖粥,是小时候的一种享受。并不是每天都能吃到。




卖炸臭豆腐的,挑着担子,也不用吆喝。它的香味就把大家吸引过来了。滚烫的油锅里放进一块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用竹签串起来,再蘸一点辣糊浆,味道好极了。



还有补锅的,不知怎么吆喝?忘了。小朋友最喜欢看他操作,用一个微型的小炉子,把铁块烧化了,立即倒到坏的铁锅的缺口上,冒烟,用抹布把它快速地涂匀,再过一时,锅就补好了。太神奇了。还有补碗的呢。瓷器不慎摔坏了,只要不是太零散,就可以请补碗的把它修复,重新使用。也很神奇。小孩子也很感兴趣。


爆炒米花,也许很多人都看过。不光大米可以爆。玉米,年糕片都可以爆。很受欢迎。有时候还要排队呢。那时候大部分人家零食少,炒米花是最便宜最受欢迎的零食。家家都吃得起。爆炒米花的在开闸的那一瞬间,大家又期待,又害怕,用手捂着耳朵,躲得远远的,生怕炸到自己。回想起来也很有趣。



卖榔(晾)衣裳杆。扛着一长串的竹竿,在弄堂里吆喝。也是一道风景线。那时候家家户户晾衣服都是用竹竿。用晒台的晾在晒台上。没晒台的,就晾在弄堂的铁架子上。上午晒出去,下午收回来。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秋天或冬天,有卖白切羊肉的。也有特殊的吆喝声。蘸点甜面酱。也很好吃。但不常买。上海人一般不太喜欢吃羊肉。



到了深夜,有挑担子卖馄饨的,敲着竹梆子。就知道他来了。担子的一头是一口锅,下面用柴板烧的火,烧得很旺,很温暖人心。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小馄饨,浑身舒坦。味道也很好。佐料配得很齐,很讲究。不像现在,淡刮刮的。



最令人荡气回肠的是冬天深夜里卖檀香橄榄的。冬天的夜又黑又冷,到了将近十点钟左右,在静悄悄的弄堂里,传出一声又凄凉又悠长的叫唤声,檀——香——橄——榄,卖橄-榄。那声音听过一次,我相信你就会永远不会忘怀。我至今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到深夜才出来卖?有多少人会买?檀香橄榄小时候不太喜欢吃,觉得没味,不如拷扁橄榄好吃。不过檀香橄榄吃到后来确实是回味无穷的。



现在再也听不到这些吆喝声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吆喝声都早已成为历史了。只存在我的记忆中。


 (写于2021年2月15日,大年初四下午)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齐子林先生赐稿分享!


齐子林先生热文

小辰光的味道

妈妈做的饭菜

如厕的变化

燃具的变化

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趣

回忆我的初中生活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回忆西安路和师善里

孙女为我们做的第一顿饭

忆说商丘路

出行的变化

六十学钢琴,圆了我小时候的梦

听音乐的器材变化

从写信、发电报、挂长途到微信——通信的变化

寻找老同学给我带来的欢乐

追忆我的中学老师

最难忘齐祺两三事

大学一年级的生活回忆

忆说老底子看电影

回忆我70年前的小学生活

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带孩子的意外收获

忆说东长治路

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平等待人

我与老同学杜汉兴

段鼻子

我记忆中的提篮桥这一片

固镇的小吃

王瘸子的羊肉汤

癞子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回忆西安路和师善里(增补版)

大华农场

庄源大、马厂路、醴陵路印象

联义山庄

养成惜物的好习惯

虬江路东段

在民办耀光中学当代课老师

回忆90年代初的北京西路江宁路街景

角色转换

追忆老同学陶鸿桃

回忆在上海培训的生活

大城市与小县城的差异

热心的同事

上海对全国小化肥工业发展的贡献

无意中打听到了老同学

老赵

求人难,人求我也难

抛锚的尴尬

小车的故事

殷队长

夸刘宝

夸菜鸟驿站

一次生动的党课,令人印象深刻,受教育

老年人也能上网课啦

61年前一起从上海到合肥去上大学的同学又相聚在一堂

打车有感

第一次做按摩的经过和体会

冬日逛豫园

第二次去海防路郑远元修脚店

老底子的城隍庙

手机里的通讯录突然没有了

昆山路上的旧书摊

看变戏法

我是怎么会喜欢上看书的?

小学生活的补充回忆

回忆市东中学实行的三班两部制

我对中介的认识和理解

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课

记我的两位少先队辅导员

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