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四|一家以青年命名的滑稽剧团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北京东路浙江中路一带,解放前就是五金一条街。我查了相关资料,1948年时这里就有相当多的铁号、五金号。我看到报纸上说北京东路“五金机电一条街”是从五十年代开始兴起,不知是从何说起。改革开放以后记得上海评过十大专业特色街,北京东路是当仁不让的“五金机电一条街”。随着工业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原来的一条街已经风光不再。北京东路浙江中路口有一家好德便利店,店招正在响应号召重新安装,露出它的底色:主营不锈钢制品。“营”字、“锈”字和“钢”字还都是繁体字呢。这幅小小的图片,似乎是北京东路“产业”转型的某种缩影呢。


北京东路浙江中路西北角

好德便利店,原来主营不锈钢制品

民国时代这幢房子是茶楼


来到这里路口只是路过,不过既然路过,浙江中路上的上海青艺滑稽剧团总要去看一看的。注意这家剧团已经有好几年了,也曾经拍过几张照片。但昨天路过,正值“五四青年节”一百年之前,又是黄昏时分,所以感觉相当特别。


浙江中路保康里弄口

上海青艺滑稽剧团的牌子


当你看到“上海青艺滑稽剧团”这块牌子时,你无法不被它吸引。这几个字虽然没有落款,但结体严谨龙飞凤舞,显然出自名家之手。但它却充满了年代感,和旁边的五金机电街一样,旧了,锈了。招牌底下有个箭头,上写“弄内”,不妨进去一看。


过街楼隔壁一幢小楼

青艺滑稽剧团所在地


因为不是工作日又临近黄昏,大门紧锁没有人办公是肯定的。看了一眼,匆匆告别。青艺滑稽剧团竟蜗居在这样的陋巷,出乎我的意料,想想却在情理之中。当年这里的地段还是相当好的,距离以滑稽戏演出为特色的黄浦剧场,也只有一步之遥。但和弄堂外的马路一样,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慢慢旧了下来,近年来滑稽戏又不怎么景气,换房、装修,确实没有那么必要了。


上海青艺滑稽剧团团徽


当年上海的滑稽剧团,规模最大也最出名的当然是姚慕双、周柏春和“双字辈”领衔的上海滑稽剧团,简称“上滑”,记得小时候它还叫过“上海曲艺剧团”。其次是杨华生、笑嘻嘻、绿杨等所在的人民滑稽剧团,简称“人滑”,这是上海乃至江南地区第一家以“滑稽剧团”命名的专业表演团体。青艺滑稽剧团1979年9月成立,最早的名字叫“上海市青年滑稽剧团”,一年后改名上海市青艺滑稽剧团。这家以“青年”命名的剧团,当年云集了不少老艺术家,报报名字:嫩娘、方艳华、蔡剑英、商福生、叶苞蓓、周艺凯、刘福生、沈如春、朱丽芬、张皆兵、郭明敏、傅峰、孙中伟……阵容很强大。


八十年代方艳华、郭明敏演出

《各派越剧》


我查了青艺滑稽剧团的相关资料,到2017年时,剧团还有38人,其中演员15人。从1979年到2017年的三十八年里,共创作演出滑稽大戏72台,独脚戏、小品就更不计其数了。演出场次过万,观众人数近千万。上海观众熟悉的演员姚祺儿、龚仁龙、杨元道(杨一笑)、王蓓、周益伦、许海俐等,都是青艺滑稽剧团的演员,还有青年演员吴爱艺、薛文彬等,近年来也通过电视荧屏让观众熟知。滑稽戏虽然不景气,但青艺滑稽剧团还是每年推出1-2部大戏,近年来我记得的,有《总算认得侬》、《喜从天降》、《哭笑不得》、《骗我没商量》、《一念之差》等,均是质量上乘的佳作。


《稀奇古怪》戏单


《神魂颠倒》戏单


姚祺儿、周益伦在《骗我没商量》中的表演


周益伦、杨一笑表演独脚戏


2016年的佳作《一念之差》


薛文彬的微博头像


去年看到新闻,青艺滑稽剧团已经和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合并成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由王汝刚任艺委会主任,吴爱艺、钱懿任副主任。如此说来,“青艺滑稽剧团”这块招牌,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不知道浙江中路的这幢弄堂房子将来的命运会如何,”青艺滑稽剧团“这块由书法家专门题写的招牌会放在哪里。但我想上海的滑稽观众不会忘记这家以”青年“命名的剧团,曾经带给人们的欢笑。


浙江中路567号

上海青艺滑稽剧团



最近我还写了

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

一位苏州“老克勒”的一生

诸圣堂故事

永平安之谜

盆汤弄的浴室、厕所和电线杆子

海上英雄

南洋医院的生命雕塑

做人家

交好运

我的名字叫解放军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