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煞开通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3-11-14

吃好中饭继续在故纸堆中漫游。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关注,端午成为国家法定节日,重阳虽然不放假,但作为尊老敬老的象征,特别收到重视。有些日子以前不太讲究,现在也热闹起来,像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七月七七夕节、七月半中元节……至于清明、中秋、冬至……等等,更不必说了。中国传统社会讲究“天人合一”,四季变化、神鬼出没,在在处处都体现慎终追远、祗敬感德的人文精神,其中的奥妙,恐已不是忙忙碌碌用手机看时间的现代人所能完全了解。比方说今天,5月18日,阴历四月十八,传统上就是个要紧日脚:北极紫微大帝的诞辰。在传统时代,这一天上海自有一番热闹,还是很有说头的。后来传统习俗式微,四月十八越来越不受重视,就少有人知道那些讲究了。


四月十八

北极紫微大帝诞辰


北极紫微大帝,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是道教的神仙,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中国的传统时代,紫微大帝极受重视,皇宫叫紫禁城,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他的居所是紫微宫在人间的象征。北极紫微大帝执掌天地经纬,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都归其管辖,是人类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佛教进入中原后逐渐汉化,紫微大帝也成为中国佛教二十四天之一而享受人间烟火。古代官职是九品中正,官员的袍服,青绿二色品级较低,穿朱(红)袍算有一定级别,紫色品级最高。白居易《紫薇花》诗这样写道:“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那时候他虽然也不怎么得志,但起码在天子身边。等到《琵琶行》中写“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已经被贬到“幺二角落”,不受皇帝待见,自然紫微大帝也不眷顾他了。中国成语有云“红得发紫”,意谓红袍换紫袍,相当于副部级以上还要擢升,那确实相当了不起了。还有个成语形容世家,叫“满门朱紫”,县处级在那里都排不上号。


坐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四月十八既然是北极紫微大帝的生日,在老上海原来也有其一番热闹。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的四月十八是公历5月12日,半个月后5月29日出版的《点石斋画报》刊登了一幅何元俊绘制的《婴儿出关》,描述的就是那一年四月十八的盛况。


婴儿过关

1895年四月十八《点石斋画报》

何元俊绘制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于“小儿关煞”的说法。小孩子生命力不强,未出童关之前,尤其10岁不到的儿童,遇到神煞,需要有一定的仪式为其祝祷加持,也体现了传统社会对人生无常的敬畏。“关煞”也写成“关栅”,灾祸、疾病等等,是人生的一道关、一条坎,关在里头出不来,就大高而不妙。如能通过一定的仪式增强人的信心,过了那道关就一帆风顺了。旧时上海的习俗,寺庙会在北极紫微大帝生日这天(俗称星主诞辰)在宝殿里搭起竹桥,上写“关煞开通”四个大字。家里有小孩的,“必抱至各庙,焚香顶礼”,走过那座竹桥,也就寓意着过了那道关,得到神明保佑,紫微大帝看一眼,关煞可以开通了。


清代花钱一枚

正反面分别镌刻

聪明智慧和关煞开通

图片来自网络


“婴儿过关”的习俗在上海早就失传了。今年不知什么路道,全上海的人都在家里关了好久,今天恰逢北极紫微大帝诞辰,写就此文,希望上海人也像旧时代的小孩子那样,早日“关煞开通”。虽然竹桥暂时找不到,心里默念几遍“关煞开通”,“人在做天在看”,想必总有点用吧……


最近我还写了

金山的狠角色“太保阿书”

吃力不讨好|“飞将军”冲冠一怒掴裁判

四月十四谈“喷符”

半夜三更“调查户口”并非滑稽戏凭空创作

首位参加奥运会的上海国脚,正宗“老南市”贾幼良

小滑稽妙侃“生大蒜”

幻成记忆的残垣|纪念邱岳峰先生百年诞辰

百岁“人民艺术家”秦怡是上海南市的女儿

今日四月初八,静安寺本该有庙会

迎勋北路应公祠往事及茶叶公所旧址一瞥

怎能忘记那阳光灿烂的五月

百年前的今日,北四川路教堂内纪念马克思诞辰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