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格里奇的弱奏丨“弱的声音也要凝聚,要送得远,能够遍及音乐厅的每个角落。”

2017-04-04 叶子 古典音乐放映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66xtt95z&width=500&height=375&auto=0阿格里奇2009诺贝尔音乐会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听到这张碟


阿格里奇的弱奏

1、纪念斯卡拉蒂丨聆听阿格里奇演绎K.141丨皮尔斯演绎K.208丨王羽佳演绎K.247;2、音乐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丨聆听斯科达、李赫特、阿格里奇、傅聪演绎海顿《D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



小时候学琴,先生要求我:弱的声音也要凝聚,要送得远,能够遍及音乐厅的每个角落。那时的我练琴恨多,手指不听话。再加上时值国内80年代,祭五脏庙的吃食是一点点多起来了,但用来喂耳朵的美乐还真是少。“轻盈而远扬”,这种音色等闲上哪儿去找?每当先生的课堂示范一天天被淡忘,自己弱奏时的琴声也越来越彻底地“没入地缝全不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430f48kj&width=500&height=375&auto=0莫扎特K.501四手联弹,阿格里奇,科瓦塞维奇演奏


隔了二十余载,我象头两眼发直的鱼鹰,躬身在德国汉堡莱茨音乐厅,三楼头一排的角落里。脑袋向着栏杆外,不自觉地越探越出。两只耳朵上仿佛都长出了鼻子,贪婪地吸着,哦不,捕捉着阿格里奇的琴声。多美的弱奏啊!竟有如此银丝一样闪烁,香味一样回绕的声音。这声音从拉赫玛尼诺夫交缠的织体中,藤蔓般地攀伸出来;在“胡桃夹子”两琴四手的音响堡垒中,一溜烟逸出来,轻盈地、自在地荡漾在整个莱茨厅中。


68岁,望七的阿格里奇( Martha Argerich,1941- ),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以琴声为剑,单挑庞大乐队的女武神了。一袭长袍,斑白长发,步履不再轻健,但琴音清澈胜往昔。她的兴趣渐渐转向,越来越多地涉及双钢琴,或有钢琴参与的重奏作品。她曾说道,“与群体的融洽,给予我莫大的宁静感”。在众多如1982年慕尼黑钢琴音乐会和2006年瑞士卢加诺音乐节这样的活动中,她的“阿格里奇与朋友们”系列音乐会受到了听众们极大的欢迎。她的乐风逐渐转变,曲目更趋多样,同时也带出了一批青年演奏家,比如今晚与她合作的奥德萨籍钢琴家亚历山大•莫奇列夫斯基。


莫奇列夫斯基(Mogilevsky)32岁。演奏起来,有着如他一头浓发一样的热情,以及与他的“熊掌”一般坚实的声音。他并不是比赛的专家,唯一得见的得奖经历,是在郎郎1996年第二届少年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获首奖之前,15岁时于1992年首届获同一奖项。但他却是众多乐团和音乐节的座上宾,如以色列爱乐,伦敦皇家爱乐,以及梅纽因、莱比锡门德尔松、圣彼得堡白夜等音乐节,并与普雷特涅夫、麦斯基等名家有过合作。2002年莫奇列夫斯基在EMI出版了由阿格里奇推荐的独奏专辑,同时又频频参与到“阿格里奇与朋友们”系列音乐会中。



今晚在莱茨厅,走路似乎都微微发颤的阿格里奇,被莫奇列夫斯基搀出来,琴前并肩坐下,献上的第一曲:舒伯特的A大调一琴四手回旋曲(Op.107 D.951)。说实话,跑上来听这一曲,被满心的期待吊起来的胃口,远远未得到满足。是因为曲目?非也。A大调回旋曲的旋律出了名地好听。舒伯特的细腻和敏感,在这个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因为配合?亦非也。“名家合奏重灵气,名团演绎看配合”。阿格里奇和小朋友合奏,彼此都是独奏家。短期内即便合练得再勤快,毕竟比不上几十年的老搭子们来得默契,他俩各自的锋芒很明显。我认为,品名家合奏,听的就是合作中的灵光闪现,神来之笔才是趣味所在。两相映照,各擅胜场,得见惊鸿一瞥;那么,小小的速度晃动,出音不齐是可以原谅的。



那这种不满足,是由于音色配搭得不协调吗?莫奇列夫斯基坐右手位,弹高声部。他的声音漂亮,总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不过对于舒伯特来说,这色调稍嫌冷了点儿。而左手位阿格里奇的声音相对更温润些。但这还不是问题所在。俗话说,冷暖自知,这是个人喜好不是?旋律的色调卓尔不群些,也没有错啊。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想来想去,还得怪莫奇列夫斯基。我觉得问题出在旋律线条的演奏上。他处理表情和轻响,喜好夸张。很多次“推进-突弱”,舒伯特带上了点理查•施特劳斯的味道。特别是对旋律中装饰音的处理,莫奇列夫斯基总爱拖:等一下,慢一点儿。阿格里奇也只得跟进。他的回旋音,像本该干净爽利的油爆虾,却勾了太多的芡,湿淋淋粘搭搭的。总的说来,纯真的舒伯特被弄得有点儿“矫饰去天然”了。



头盘差了那么点儿,紧接着的主菜可不赖:普罗科菲耶夫《灰姑娘》交响组曲。普氏的招牌特色:兀立的和弦,跳荡的旋律与斑斓的音色——竟被另一个才华横溢的“普氏”——普雷特涅夫,完美地再现在了双钢琴上。只见台上老少二人两琴对望,比起先前,此时仿佛各自的空间一下子大了许多,音乐显得也不再触手碰脚的了。这时莫奇列夫斯基的音色,配上普罗科菲耶夫那叫正合适。阿格里奇弹俄罗斯作品也是一向地顺风顺水。今晚的演奏,减少了些许普罗科菲耶夫风格中惯常的调侃、怪诞味道,却通过钢琴那较之管弦乐队更为统一的色调,赋予了《灰姑娘》组曲一份如冷抽象画作,或包毫斯建筑一般的简练意味。



丰盛的宴席,主菜向来不只一道。而今天,“本帮菜”的风头完全被“改良菜”给盖了!下半场的第一首——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又是一首改得精妙绝伦,奏得也精妙绝伦的作品。这可是一组让很多改编者垂涎的曲子,鄙人听过的钢琴改编版就不下三个,自己一度也心痒痒想动手。但今天这个由英年早逝的塞浦路斯裔钢琴家、作曲家艾科诺缪改编的版本,真叫我心服了!我那像头呆鸟一样,目光直愣愣的表情,就出现在聆听“糖果仙子的舞蹈”这一片段的时候。我敢打赌,惟妙惟肖、银铃般的钢片琴音色,这是头一回出现在莱茨厅的大斯坦威琴上。这是一介凡夫再怎么小心地踩弱音踏板,都调不出的颜色。



一曲又一曲熟悉无比、亲切无比的《胡桃夹子》旋律,从二位钢琴舞者的手指缝里钻出来,跳着转圈圈的舞步,一个接一个从耳畔行过,消失在脑后。那些从未实现过,但却真真实实有过、却又被长大了的我彻底遗忘的童年幻想,不知道从哪儿一股脑儿涌了出来,活灵活现,洋画片似的在眼前过。我居然鼻子一酸,眼前也渐渐模糊。一曲一曲地过,我心里也默默地念:第五首,第六首……非常清楚,还有几曲,美妙的时光之匣就会重新关上。这感觉就像幼年回家路上的我,非常有经验:那手中的奶油冰棍,只要再舔多少下,就会是一根彻彻底底的扁木棒。此时的巨大满足,被即将到来,无可避免的遗憾感催促着。这根冰棍决计撑不到我回家就会完蛋。就像现在的我,此时此景越是满足,想到结束就愈加遗憾。我忧虑着最美妙的一曲,将随着《胡桃夹子》的最后一个音消失,而不会是音乐会的最后一曲。


当然,我过虑了。最后一首,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双钢琴组曲,作品第17号,还是把整台音乐会推上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音响的高潮。莫奇列夫斯基这条冰封许久的大河,终于等到一泻千里的时候了!肥厚的熊掌蝴蝶般翩舞,同时浑厚的音响,毫不费力地从被掀去了顶盖的第二钢琴中传出来。有时候他的音响让人有仰望滔天巨浪,肃然起敬之感,这也确实契合拉赫玛尼诺夫重峦叠嶂般的音乐构造。但他自始至终演奏得那么驾轻就熟,我坐得那么远,仿佛都能看到挂在他微扬嘴角上,那轻松又陶醉的微笑。有了莫奇列夫斯基的琴声为垫,阿格里奇像在与一整个乐队,而不是单单另一架钢琴在协奏。她完全回复了她年轻时火一般的激情,第一钢琴的旋律仍然坚韧而果断。但或许是莫奇列夫斯基的琴声太过宏伟,阿格里奇毕竟盛年不再,已不复83年与阿巴多以及柏林爱乐合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时的精力和气概。我边听边胡想,若关公能战秦琼,盛年的阿格里奇得逢今日的莫奇列夫斯基,那么两人合奏的拉赫玛尼诺夫此曲,那转折的旋律,就不会像惊涛骇浪中一叶小舟的舞蹈,而是稳坐船头的那一位舵手的欢歌了。


雷声兴许有今夜的掌声一样响,但绝不会持续如许之久。今晚在莱兹音乐厅,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带给大家无比快乐的他俩,被热情的汉堡“娘家人”们,邀出来谢幕。许多年了,每年阿格里奇都像回娘家一样回汉堡,每次带来新的曲目、新的合作者和同样的欢喜。今晚,在一次次的谢幕期间,更是一而再地加演。第二曲加演拉威尔《达芙妮克罗亚》选段之后,阿格里奇带走乐谱,婉转地暗示今宵良辰已毕。但当再次出来谢幕时,莫奇列夫斯基却已完全被听众的热情点燃了!只见他一躬身,在阿格里奇耳畔低言了两句,随后一溜小跑,到对面自己钢琴前拿来自己的乐谱,扶阿格里奇在琴前坐下,把自己的乐谱给她摆上,翻好;又是一溜小跑回到自己的琴前坐定。大家简直不敢相信:第三首加演——格什温的小曲三首之二——开始了!整个过程中,阿格里奇像一个甘受摆布的慈母一样微微摇着头笑着;莫奇列夫斯基则点头晃脑地,一副撒娇得逞的顽皮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565wvqtk&width=500&height=375&auto=0艾克诺姆与阿格里希 钢琴四手联弹


而我,感觉自己像盛宴终了时恋恋不舍的孩子。被看到那一副眼巴巴的表情,因此竟意外地,又得了一块小点心作安慰。于是心满意足地将点心含在口里,一蹦一跳去了。走在夜风中,此时的心境与廿多年前童年的回忆交叠在一起。美妙的琴音不再像条滑溜的泥鳅一样捉摸不定,而被我密密妥妥地,揣进了内心深处,那个承载生命中点滴珍贵时刻的荷包里……

钢琴家系列:1、“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丨灯火中的李斯特是怎么练琴的?2、内田光子的苦瓜脸与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3、凌晨四点的济南机场有位不会用手机的外国老头,名叫德慕斯,他要转机去天津;4、预示着浪漫主义到来的莫扎特钢琴幻想曲丨吉列尔斯演奏《d小调幻想曲》(K397);5、听贝多芬如何用音乐歌唱永恒的爱情丨齐默尔曼演绎《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6、弗雷迪·肯普夫(Freddy Kempf)演奏肖邦《降A大调“牧笛”》(Op.25 No.1);7、聆听邓泰山演奏会曾经遗失的两首李斯特传奇曲;8、他的音乐生活就一场冒险性极高的比赛丨古尔达演奏莫扎特《第九、第十二钢琴奏鸣曲》(K.311/K.332);9、“这不是一个钢琴家在演奏,而是上帝在演奏!”丨听席夫弹《平均律》(BWV846-893);10、“指挥在这里,钢琴家也在这里,贝多芬在哪里?”丨施纳贝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11、看落魄的灵魂如何用音乐来抚慰世间的一切丨科奇什、布伦德尔、阿凡纳西耶夫演奏舒伯特《第21钢琴奏鸣曲》D.960;12、王羽佳的三首“第一钢琴协奏曲”丨巴托克、门德尔松、肖斯塔科维奇;13、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阿姐一起弹四手联弹;14、阿格里奇的钢琴艺术丨有的钢琴家把活的作品弹死,而她却能把死的作品都弹活;15、游子还乡的悲情演出丨1986年霍洛维茨重回莫斯科视频;16、莫扎特维也纳生涯中的虚假曙光丨波利尼、霍洛维茨、特里福诺夫演绎莫扎特《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K.488;17、来看陈萨最美的照片丨聆听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丨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18、佩拉西亚谈巴赫丨他“给与我们力量,同时赐予我们宁静,因为它在精神上把美妙与神圣结为一体!” 19、万圣节不可怕,李斯特《鬼火》最吓人丨来听基辛、张昊辰、鲁岗斯基的演绎;20、陈萨谈德彪西《雪上足迹》丨“人一进去了,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小节线”丨吉泽金、傅聪、米开兰杰利演奏《德彪西前奏曲》第一册;21、音乐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丨聆听斯科达、李赫特、阿格里奇、傅聪演绎海顿《D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22、旷野的呼唤丨傅聪、沈璐演绎斯卡拉蒂《d小调钢琴奏鸣曲》K.213;23、天凉好个秋丨来看李赫特、基辛、张昊辰演奏肖邦练习曲《冬风》Op.25 No.11;24、纪念斯卡拉蒂丨聆听阿格里奇演绎K.141丨皮尔斯演绎K.208丨王羽佳演绎K.247;25、聆听斯卡拉蒂丨傅聪、朱晓玫、普雷特涅夫的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26、犹太钢琴家古尔达丨一场音乐会结束后,他居然去了夜总会……27、心在告诉他怎样演奏丨13岁基辛演奏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1985);28、钢琴家基辛丨在他漠然外表后面,总隐藏着神秘不可知的东西……;29、一种天赋神技的恩赐丨基辛演奏老柴《第1钢琴协奏曲》丨卡拉扬、小泽征尔指挥;30、卡蒂雅苹果音乐节演奏视频丨“我的美丽不是物质的”;31、春节音乐会丨卡察里斯演奏巴赫BWV 1054 、莫扎特 K. 467音乐会!32、米开朗杰利独奏音乐会丨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丨1981年瑞士卢加诺;33、舒伯特的爱情悲剧丨理想也好,音乐也好,都没有面包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