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丨论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

王美玲 古典音乐放映厅 2019-06-3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16jlph74&width=500&height=375&auto=0索尔蒂指挥李斯特《前奏曲》




论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

匈牙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弗朗兹・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中心人物,他既是近代标题音乐创设者之一,同时也是新德意志乐派的先驱者。“交响诗”是他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在他创作的13交响诗中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标题音乐”的原则,其中《前奏曲》是这13部交响诗中最著名的一部。在这部交响诗中他不仅运用了主题变形的手法,同时也在他的单乐章交响诗中充分发挥交响性的思维。 ——1、“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丨灯火中的李斯特是怎么练琴的?2、聆听邓泰山演奏会曾经遗失的两首李斯特传奇曲,本文作者王美玲,原载《音乐时空》 ,2016年。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这句话出自被人们称为“钢琴之王”的匈牙利浪漫乐派音乐家――弗朗兹・李斯特。在世界音乐的史册中,他无论是作为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还是音乐社会活动家,都有着重要的艺术贡献。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中心人物,他漫长的一生几乎成为19世纪音乐的一个缩影,并被后来的几个世纪看作是浪漫主义理想的化身。李斯特在他的艺术生涯创作中对浪漫一代的音乐手法进行了创新,其中一些音乐手法也预示了20世纪的音乐思想与技巧。“标题音乐”的创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尤其是李斯特创作的“交响诗”,将文学与绘画的题材融入到音乐的创作中。也正是通过李斯特本人这样最具独具匠心的创作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同时代及后来的作曲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46oglq6g&width=500&height=375&auto=0蒂勒曼指挥李斯特《前奏曲》


一、李斯特的艺术生涯 

交响诗这个名字在浪漫主义时期是非常响亮的,它总是会和李斯特联系在一起。交响诗是李斯特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一种新的音乐理念,是将音乐与诗歌及其它姐妹艺术联系在一起,共同来完成交响诗的构思。而这种音乐体裁既体现了诗意的灵感,也显示了与纯音乐的不同。 

李斯特的作品数量很大,早期创作主要以钢琴作品为主,他发展了新式钢琴的演奏技巧,在演奏和即兴式的创作上,体现了自由而又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魅力。在他任德国的魏玛任宫廷乐长期间,指挥并鼓励许多重要作品的演出及创作,包括1850年上演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同时他还写有大量重要的音乐论文如《罗伯特・舒曼》,表述他对音乐的标题性、音乐与情感等问题的基本概念,因此他也成为“新德意志学派”的带头人。李斯特生前一直是巴黎乃至欧洲舆论所关注的热点,然而他在坚持自己音乐的创新道路上,同样也受到那些保守音乐家们对他音乐无休止的指责……面对着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无不深深刺痛他的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李斯特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并给与其创作思想和实践的原创性与预见性以高度评价。 


二、交响诗简介

李斯特作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管弦乐作曲家,在巴黎的他因受雨果、拉马丁、梅里美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所以他首创了名为“交响诗”的标题音乐。 

交响诗是李斯特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前身是音乐会序曲。在李斯特的交响诗中与所配标题关系不重描绘,而更多地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尤其注重原作的诗意及作曲家的情绪表现。他毫不怀疑“音乐是能再现当代诗歌巨作中的光辉形象的”,认为音乐家选择标题“描绘或说明乐曲所隐含的和它所要引起的感情”,使自己的音乐和标题“文字所表现的思想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他通过交响诗的创作对这种理念进一步深化,深刻的体现了标题音乐的原则与内涵。 

李斯特创作的交响诗题材多是一些诗歌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如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普罗米修士》、雨果的《玛捷帕》以及拉马丁的《前奏》等,他用音乐来融化这些诗歌内容,不仅将交响曲宽阔深厚的思想内涵集中于单乐章的交响诗,又比交响曲精炼集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58sfbyvq&width=500&height=375&auto=0李斯特《交响诗》


三、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概述 

(一)《前奏曲》的创作过程。交响诗《前奏曲》是李斯特13部交响诗中最重要且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在19世纪标题音乐的创作中有重要地位。这部作品的题材选自奥特朗的诗作《四元素》(狂风、海浪、星辰、大地)原是四首男声合唱曲,他于1848年为合唱曲写了管弦乐前奏曲,后将其改编成一部独立的交响诗。并引用了另一位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作《诗的冥想》,同时为作品加上了标题。他将拉马丁的《诗的冥想》中的一篇,刊印在总谱扉页上,作为乐曲的说明,这是他的《诗与宗教的和谐》中的一节。 

“我们的一生,不就是由死神敲出头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之歌的一系列前奏吗?爱情是每一颗心最向往的曙光,暴风雨猛烈的冲击驱散了青春的幻想,它那致命的雷电毁灭了神圣的祭坛,可是,最初感到的愉悦与欢乐、不受到暴风雨的干扰的那种命运在哪里呢?有没有这样一颗遭受过残酷折磨的心灵,当暴风雨一过去,而它却不从田园生活的宁静中去寻找抚慰呢?然而,看来人们很少会长久安于昔日投入大自然怀抱时所获得的那种温柔与平静;一旦号角长鸣,他便急速奔向召唤着他的危险岗位,以便在战斗中完全恢复自信,并充分发挥他的力量”。 

拉马丁认为:“人的一生是死亡的一系列前奏”,持有一种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而李斯特并不是赞同这样的悲观态度,他的作品中体现了暴风雨后人们勇敢顽强的精神及对未来光明的追求,经过挫折最终取得胜利,更为突出人类的伟大力量,肯定了人生的意义通过对生活积极进取的态度,一定能够获得快乐幸福的人生。拉马丁的诗集和李斯特的作品在表达上是相同的,但李斯特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是与拉马丁截然相反的。李斯特的作品更为强调乐观主义精神,而拉马丁的诗集是蕴含悲观色彩的。正是这部作品所表达的丰富意涵,因而也被世人称之为《人生前奏曲》。 

(二)《前奏曲》个案分析。李斯特的交响诗主要为单乐章的形式结构,通常是以多段不同速度和性质的音乐相互冲突,不间断的音乐展开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奏鸣曲式的三部逻辑性结构,对音乐材料间调性的处理是根据内容发展而不断变化;他同时在交响诗中采用主题变形手法:以传统动机发展手法为主集中于单主题的展开和变形处理,将其贯穿于交响诗的创作中。而在交响诗《前奏曲》就对一个主题进行了展开与深化,最后发展为全曲的宏伟篇章。在交响诗中充分利用大型管弦乐队的丰富音响,并突出乐器的特殊色彩。  

在交响诗《前奏曲》这部作品中是采用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乐曲的引子是以三个音的主导动机C-B-E开始。以这个动机为引子发展出全曲的各个主题,随后弦乐的出现带来乐曲的第一个主题。而这个基本主题就像是在寻找“人生是什么”的含义。

紧接着,由弦乐和木管奏出由主导动机发展而来的旋律作为本曲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对前面的疑问做出深思熟虑的延伸,并形成一个逐渐宽广的完整主题句,这个乐句同时也为后面的音乐发展做铺垫。

之后,由长号、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主部主题,以雄伟有力地姿态演奏出来。与此同时,其他弦乐器用分解和弦构成汹涌起伏的音型伴随着它。主部主题在琶音的伴随下显得十分壮阔,就像是人的一生般,从最初的迷茫到找到生活的希望,以一种朝气蓬勃的姿态来迎接人生。紧接着是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间的一段抒情的连接段落,由弦乐声部来演绎流畅的旋律,特别是大提琴那温暖而又柔情的音色,给人以无限的回味。犹如我们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当音乐进入副部时,则转入到E大调上,由四个圆号以二重唱形式奏出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那种真挚的感情在音乐中流淌出来。在这段音乐的基础上,李斯特用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的对答,逐渐平静了这种壮阔的气势,最后以竖琴来结束呈示部。

乐曲的展开部:主导动机一直贯穿到展开部的发展,音乐速度的加快,突出主导动机的半音阶进行。体现了李斯特对和声的大胆尝试,使音乐更加沸腾,充满动力性,其中还夹杂着雄壮的号角声,就犹如作者要冲破这狂风暴雨的枷锁。 

随后,暴风雨慢慢平息,气氛逐渐稳定。通过富于田园风味的音乐段落来体现安静祥和的乡村景色,而这时的主题在弦乐和木管之间来回交替,犹如孩童一般,俏皮活泼。在整个乐曲中,也只有这个主题不是从主导动机中演变出来。同时木管乐器的特殊色彩变换也增添了音乐发展的魅力,也为后面即将出现的爱情主题做了一个深沉而又美丽的铺垫。 

乐曲的再现部:展开部之后进入到象征“胜利”的再现部,那些柔和宁静、动听而又抒情的音乐主题性格已被赋予了英雄性的力量,就像是一首策马奔腾的进行曲,通过铜管乐器最精致的演绎,增加了乐曲再现部的宏伟气势,使音乐更加熠熠生辉,成为全曲的点睛之笔。 

乐曲从再现部进入到尾声,加入了一些打击乐,音乐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从而使得情绪更为激昂,通过力度与速度不断地积累对比将乐曲的尾声推向高潮,这也正是李斯特想要在交响诗中所表达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音乐充满了生命的光辉。最后在光明灿烂的高潮中结束全曲,也正如作者的心情,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四、结语 

交响诗在浪漫主义时期是很辉煌的,而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也是交响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交响诗不仅形式新颖独到,同时也展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所要追求的综合艺术。在《前奏曲》这部作品里通过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将交响乐的发展推向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高峰,虽然在交响诗之前也有艺术歌曲、标题交响曲等将音乐与其他姐妹艺术联系在一起的音乐体裁,但是李斯特在他的作品是真正的将音乐与文学结合在一起,《前奏曲》在这里并不是简单的诗的体裁,而是赋予了诗的含义。在他的交响诗中一方面有着非常清晰的古典逻辑,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艺术形象,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将传统四乐章的交响曲融合为单乐章的交响诗,这也充分显示了李斯特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让我对李斯特的交响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所创作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一种特别的自我的体验,而更多地是对交响乐发展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影响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也对后世交响乐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钢琴家系列:1、“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丨灯火中的李斯特是怎么练琴的?2、内田光子的苦瓜脸与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3、凌晨四点的济南机场有位不会用手机的外国老头,名叫德慕斯,他要转机去天津;4、预示着浪漫主义到来的莫扎特钢琴幻想曲丨吉列尔斯演奏《d小调幻想曲》(K397);5、听贝多芬如何用音乐歌唱永恒的爱情丨齐默尔曼演绎《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6、弗雷迪·肯普夫(Freddy Kempf)演奏肖邦《降A大调“牧笛”》(Op.25 No.1);7、聆听邓泰山演奏会曾经遗失的两首李斯特传奇曲;8、他的音乐生活就一场冒险性极高的比赛丨古尔达演奏莫扎特《第九、第十二钢琴奏鸣曲》(K.311/K.332);9、“这不是一个钢琴家在演奏,而是上帝在演奏!”丨听席夫弹《平均律》(BWV846-893);10、“指挥在这里,钢琴家也在这里,贝多芬在哪里?”丨施纳贝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11、看落魄的灵魂如何用音乐来抚慰世间的一切丨科奇什、布伦德尔、阿凡纳西耶夫演奏舒伯特《第21钢琴奏鸣曲》D.960;12、王羽佳的三首“第一钢琴协奏曲”丨巴托克、门德尔松、肖斯塔科维奇;13、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阿姐一起弹四手联弹;14、阿格里奇的钢琴艺术丨有的钢琴家把活的作品弹死,而她却能把死的作品都弹活;15、游子还乡的悲情演出丨1986年霍洛维茨重回莫斯科视频;16、莫扎特维也纳生涯中的虚假曙光丨波利尼、霍洛维茨、特里福诺夫演绎莫扎特《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K.488;17、来看陈萨最美的照片丨聆听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丨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18、佩拉西亚谈巴赫丨他“给与我们力量,同时赐予我们宁静,因为它在精神上把美妙与神圣结为一体!” 19、万圣节不可怕,李斯特《鬼火》最吓人丨来听基辛、张昊辰、鲁岗斯基的演绎;20、陈萨谈德彪西《雪上足迹》丨“人一进去了,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小节线”丨吉泽金、傅聪、米开兰杰利演奏《德彪西前奏曲》第一册;21、音乐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丨聆听斯科达、李赫特、阿格里奇、傅聪演绎海顿《D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22、旷野的呼唤丨傅聪、沈璐演绎斯卡拉蒂《d小调钢琴奏鸣曲》K.213;23、天凉好个秋丨来看李赫特、基辛、张昊辰演奏肖邦练习曲《冬风》Op.25 No.11;24、纪念斯卡拉蒂丨聆听阿格里奇演绎K.141丨皮尔斯演绎K.208丨王羽佳演绎K.247;25、聆听斯卡拉蒂丨傅聪、朱晓玫、普雷特涅夫的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26、犹太钢琴家古尔达丨一场音乐会结束后,他居然去了夜总会……27、心在告诉他怎样演奏丨13岁基辛演奏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1985);28、钢琴家基辛丨在他漠然外表后面,总隐藏着神秘不可知的东西……;29、一种天赋神技的恩赐丨基辛演奏老柴《第1钢琴协奏曲》丨卡拉扬、小泽征尔指挥;30、卡蒂雅苹果音乐节演奏视频丨“我的美丽不是物质的”;31、春节音乐会丨卡察里斯演奏巴赫BWV 1054 、莫扎特 K. 467音乐会!32、米开朗杰利独奏音乐会丨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丨1981年瑞士卢加诺;33、舒伯特的爱情悲剧丨理想也好,音乐也好,都没有面包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