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d小调二重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7)
巴赫及其《d小调二重协奏曲》的演奏
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他的特点是将复调织体与丰富的和声织体紧密结合起来。虽然巴赫的作品中声乐占有很大比例,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器乐作曲家。本文着重介绍的是巴赫所创作的《d小调小提琴二重协奏曲》。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器乐合奏乐中产生的一种大型合奏的新体裁,它也是18世纪最重要的体裁。其意义在于可用音乐体现巴洛克时代开始注意的对比、竞争的原则。协奏曲这一体裁中有一个分类为“大协奏曲”,是以一组独奏乐器(一般是两把小提琴或两把小提琴加一把大提琴)与整个乐队相竞奏。在古典乐派时期,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并不少见,这类乐曲有时也叫做“合奏协奏曲”。巴赫所创作的《d小调 37 40019 37 14987 0 0 3483 0 0:00:11 0:00:04 0:00:07 3483小提琴二重协奏曲》创新在于:用以进行“竞奏”的并不在于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之间,而是以两个独奏小提琴之间的竞奏为重点,乐队部分仅起着一种和声伴奏的作用,完美地发挥了两件独奏乐器的歌唱性和表情性。《d小调小提琴二重协奏曲》堪称合奏协奏曲的经典之作。 往期协奏曲主题:协奏曲赏析系列①丨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次听完贝多芬的五首钢琴协奏曲丨 协奏曲赏析系列②;是爱情激发肖邦写下了《第二钢琴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③;莫扎特《第十二钢琴协奏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④;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⑤;聆听海顿《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⑥;如何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⑦;巴托克《第一钢琴协奏曲 》赏析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⑧;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赏析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⑩;《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反映了舒曼性格中最为动人的一面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⑨;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研究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1);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性分析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2);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结构与风格分析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3);鲁宾斯坦版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4);这是最值得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它所具备的思想深度是之前作品所不能企及的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5);莫扎特对协奏曲的贡献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6)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Johann SobastianBach 1685-1750年)。巴赫生活在政治分裂、经济凋敝、文化衰落的德国。宗教对巴赫的创作起到很大的影响,他虽然周旋于贵族宫廷和教堂之间,但不屑于谱写模仿意大利或法国风尚的时髦音乐,即便是用宗教音乐体裁写成的作品,也是着重表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平民思想和情绪。其创作包涵对艰难凌辱的克服,隐含对暴政不义的抗议,还有谐趣欢乐的主题和对幸福理想的希望。巴赫使宗教的形式和世俗的内容达成了矛盾的统一,他的作品成为反映当时德国现实的一幅忠实的画卷,他是中世纪、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几个世纪以来最后的一位杰出教会音乐家。他是按自己的方式去反映德国平民的“理想和计划”,在德国民族处在灾难和分裂的状态中奠立了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石,开创了德国古典音乐的纪元。
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他的特点是将复调织体与丰富的和声织体紧密结合起来,这体现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由复调音乐过渡到主调音乐的特点。
巴赫的作品中声乐占有很火比例,但他更是一位出色的器乐作曲家。在巴赫的器乐创作中,管风琴、钢琴组曲、前奏曲与赋格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和古组曲、大提琴独奏组曲、小提琴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和乐队组曲,在他的器乐创作中都各有其重要地位。巴赫虽然没有创造新的曲体,但是他把当时还不完备和没有定型的一些曲体,如托卡塔、赋格曲、圣咏与幻想曲、圣咏与前奏曲、古典组曲、大协奏曲、序曲、幻想曲等,加以改造使之臻于完美,从而形成了结构壮丽的形式,为近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后人往往把巴赫看做音乐的创始者,有人甚至称他为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的协奏曲创作,是同他在室内乐创作的探索并取得成果紧相联系的。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乐队的规模都很小,只有小提琴、中提琴和羽管键琴等几样乐器,类似器乐重奏。这是因为当时的协奏曲还没有摆脱一般室内乐演奏的“室内”气氛,还因为当时宫廷音乐演奏的条件有限,再则还有复调风格发展的一般传统问题。他的创作在保持和利用有限工具的情况下,巧妙地给自己的协奏曲创作以许多新的东西,这首先是他的协奏曲音乐所具备的戏剧性内容,在这一点上,巴赫超出于他的前辈和同时代人之上。巴赫为了形象地体现作品的内容,他完全依据独奏乐器同协奏(不是伴奏)乐队之间进行“竞奏”的原则,在主题的发展中,他精心采用含有深意的对比和挖掘主题动机的全部可能性等手法,大胆地扩大了室内乐体裁的界限。巴赫作品的占老形式蕴藏着表现纯朴而深刻的生活内容,这是他的协奏曲创作至今还保有其艺术价值的原因所在。
在巴赫形式多样的协奏曲中,《d小调二重协奏曲》完美地发挥了两件独奏乐器的歌唱性和表情性,此曲是巴赫为刻顿小宫廷的十八人乐队而写的,除了两个独奏小提琴之外,乐队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低声部乐器组成;但是现在演奏这首乐曲,一般还加用了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钢琴等乐器。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在古典乐派时期并不少见,这类乐曲有时也叫做“合奏协奏曲”。巴赫的这首小提琴二重协奏曲,用以进行“竞奏”的并不在于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之间。而是以两个独奏小提琴之间的竞奏为重点,因此,乐队部分仅起着一种和声伴奏的作用。全曲采用意大利作曲家常用的原则:快一慢一快三个乐章结构。
第一乐章Vivace基本主题先由第二独奏小提琴奏出,随后第一独奏小提琴把旋律移高五度,按赋格曲的方式以进行竞奏。两位独奏小提琴通过基本主题进行着饶有风趣的对话和追逐;有时候第一独奏小提琴停下,第二独奏小提琴便追赶上来,有时候第二独奏小提琴暂时沉默,第一独奏小提琴奏出另一个新的旋律,于是第二独奏小提琴随即按原型接奏;整个乐章就像这样在主题动机的变化和新旋律的竞奏中进行。
我们必须清楚演奏巴赫的音乐不能过分的演绎谱面的力度记号,讲求演奏中的均衡和分寸是首先要掌握的。演奏这个乐章时候,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的强弱力度变化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乐章开始,第二独奏小提琴奏出旋律,第一独奏小提琴在第五小节进入后,第二独奏小提琴就应该马上从乐章开始的一个f突弱到一个p。同样的,在22小节第一独奏小提琴开始Solo,第二独奏小提琴从26小节带起拍进入后,第一独奏小提琴就要马上从一个f突弱到一个p。这样的对比是为了在主旋律声部进行的时候伴奏和声声部不能掩盖住主旋律,使得听觉效果杂乱无章。这种类型的强弱对比在第一乐章里比比皆是,也只有把这样的强弱对比做得非常完美和无痕迹,才能把这个乐章的风格和精神表现出来。
第二乐章Largo,ma not tanto――广板,它的基本主题先由第二独奏小提琴奏出,两小节后第一独奏小提琴立即按赋格曲形式在五度上出现,这旋律的进行幽丽庄重,有如静静的流水一般。这一乐章仍然是两个独奏小提琴的对答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在这两个小提琴上出现了各种新的动机和调性的转换,而弦乐合奏部分则始终以固定低音的方式舒坦地伴随着。
第二乐章的强弱对比依然重要,但是出现一个更加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右手运弓问题,大家都知道,慢乐章是最考验小提琴演奏者的右手基本功的。运弓时,不要用整个手臂压弓,美好声音的全部实质奥秘在于手腕的轻压,慢慢地、逐渐增强压力,直到发出力度饱满、十分纯净而均匀的声音,从弓尖直拉到马尾箱,然后再反过来拉。这个乐章很多的长音要用到全弓,为了达到全弓声音力度的均匀,应该在弓子力弱的部分附加手腕压力,以均衡力量:因为对于手来说在弓子的马尾箱处压弓力量较大(由于弓子的这部分比其他部位重得多),相反,弓尖处是最弱的部分,则需要压力加强,这种倾向一定要做得很自然。两个独奏小提琴在各自的旋律部分,弓子要尽量在琴马和指板中间略靠近琴马的地方拉奏,因为这个地方拉出的琴音最饱满响亮。而在伴奏部分,你可以在指板附近,甚至在指板上而拉。还有一点重要的,是两个独奏小提琴的左手揉弦(vibrato)一定要相近,也就是说揉弦的快慢和相同音型揉弦的幅度大小甚至个数要基本一致,这样才能给人连贯、一气呵成的流畅感。
第三乐章Allegro具有明快的舞曲风格,它的基本主题由两个独奏小提琴按卡农的形式加以陈述。整个乐章显示了对位法写作的技巧,在乐章的进程中,有时主题动机由弦乐队奏出,而独奏小提琴则改作和声的伴奏。总的来说,由于主题动机不时在独奏与合奏上交替出现,从而加强了合奏在这个乐章中的作用。
第三乐章的演奏一定要想象山间的溪水流动,快速而匀净。强的时候有如瀑布下落,弱的时候又感觉是溪水潺潺,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断。
这里的技术难点在于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在这么快速的节奏下,一定要清楚而干净。个人建议可以先慢练,而且用分弓慢练,直到每个音的时值都是平均的,一样的,再用原谱弓法继续练习。
巴赫的这首《d小调二重协奏曲》是双小提琴的经典之作,我相信也是每个小提琴演奏家必奏的曲目之一。看似简单,实则演绎起来很难,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两个人长时间的磨合练习,才能把这首巴赫伟大作品的真髓演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