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不能单靠耳朵来聆听,你必须用上全身的细胞去感受丨协奏曲赏析系列(23)
明亮的俄罗斯忧伤和压抑
——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曼尼诺夫的音乐有一股魔力,就像他冷峻又不苟言笑的外表下所隐藏的热情,有一瞬间你可能抓着了什么,但下一秒又马上失去了,你猜不到也摸不着那稍纵即逝的痕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听它、读它、试着了解它。是《钢琴师》这部电影在世人面前展现了拉赫曼尼诺夫的威力,在澳洲钢琴家David Helfgott演奏完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后,整个人崩溃在舞台上的那一幕前,没有人能理解,这样一首号称世界上最难弹奏的钢琴曲,是怎么令钢琴家们疯狂到出卖自己灵魂的地步。
这么多年来,在听过数百次不同版本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后,一直无法真正抓住那股精髓,然而,在自己精神面临解体的那一刻,一切问号忽然间有了答案,原来拉赫曼尼诺夫的音乐,是不能单靠耳朵来聆听的,你必须用上全身的细胞去感受,让它不知不觉地侵入到你的潜意识,直到它真正与你融为一体后,你才能领会它在说些什么。它说的是忧伤和压抑。它用了最多的音符来弹奏人生的复杂,用速度表现我们所面临不断接踵而来的压力,用强烈的旋律诠释心底那股反抗的情绪,但仔细听,每一个音符都是艺术,都是一种心情,串起来就是一段深沉的内心故事。只是拉赫曼尼诺夫的每一段故事,都是沉重与忧郁的,它尝试去揭开每个人最深的那股悲哀。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也忧郁,却忧郁得如梦似幻,美得让你愿意永远活在那份忧郁中,但拉赫曼尼诺夫的忧郁却带来绝望和黑暗,并且慢慢吞吃你的世界。你一开始见到的是黑白交错的美,而这个“美”却令你不自觉地走入他布下的陷阱,你终于会感觉到呼吸的艰辛,终于感觉到无法逃离,无奈地接受变成一个自虐而承担痛苦的人。
第三号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一开始其实是有阳光的,节奏也在温柔中带点轻松,在三分钟后,远处的乌云用你感受不到的速度与方式,悄悄地向我们飘来,在惬意与满足中,记忆里的某些悲哀渐渐被唤醒,彷佛回到过去的场景,情绪也随着起伏,就在快深入到某一个痛处时,第一段的轻快又跳回来召唤,但这时的自己却开始不受控制地吶喊,在痛苦感愈来愈大之下,理智有时会将你拉回来喘口气,而拉赫曼尼诺夫却总是在那关键的一刻又把你带回悲愤的情绪,我们会在第九分钟时短暂地疯狂且呈现歇斯底里的状态,然后又再度走进心中最阴暗的角落,而在第十二、三分钟时,在那最强烈激昂的乐段,内心的拉锯与痛苦几乎将自己完全分裂,原来的轻快主题此刻却讽刺地用最阴郁的方式诠释,不知所措的心情就像在琴键上不停舞动的双手,想彻底发泄又仍受牵绊,在疯狂与压抑的边缘不断交织着,直到无力与虚脱的来临。
第二乐章一开始就点明了这是一段没有生气的故事,孤独与绝望将你完全笼罩着,我们都被装在一个没有空气的盒子里,没有时间的流动,也没有呼吸。忧郁的音符不断被反复,我们的心不断被提醒:这是个没有希望的世界,所听所见完全没有未来。有时我们又醒了过来,却什么也做不了,无论怎么用力,都无法摆脱这宿命。有时我们忽然有了自我解嘲的力量,用幽默的态度面对这一切,但最终,在节拍愈来愈慢之下,在音量愈来愈小下,无力与孤绝终会使你停止反抗。
第三乐章和第二乐章几乎是没有间断地,拉赫曼尼诺夫极有技巧地将绝望与希望接了起来,也许是挫折期的潜伏发生了作用,找到力量后的心灵反而更强大,乌云渐渐地散去,管弦乐团与钢琴的搭配无可置信地完美,法国号会适时地补充养份,在黑白键上的手指又恢复了元气,用愈来愈快的速度带领我们找到阳光,有时悲伤的旋律仍会回来敲敲门,然而心境已转变,悲伤只得被锁在门外,而我们开始有气力以轻松又诙谐的角度来看待。所有的精神此刻已然回复,我们又找回速度与勇气,并兴奋地表现内心的激动,这一刻,每项乐器都拥有强韧的生命力,也同时找回了自我,整首乐曲在此刻达到了高潮,在钢琴炫技的表演下,音符为拉赫曼尼诺夫留下了尾声的签名,做完美的终结。此时此刻我们都不需要言语,你的每个毛细孔、每个细胞都会来告诉你,「他们」是否听懂了?即使听不懂,你也会清楚知道,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往期协奏曲主题:协奏曲赏析系列①丨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次听完贝多芬的五首钢琴协奏曲丨 协奏曲赏析系列②;是爱情激发肖邦写下了《第二钢琴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③;莫扎特《第十二钢琴协奏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④;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⑤;聆听海顿《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⑥;如何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⑦;巴托克《第一钢琴协奏曲 》赏析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⑧;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赏析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⑩;《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反映了舒曼性格中最为动人的一面丨协奏曲赏析系列⑨;巴赫《d小调二重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7);莫扎特《D大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8);莫扎特钢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的乐思阐述丨协奏曲赏析系列(19);莫扎特《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K.459)丨协奏曲赏析系列(20);布鲁赫的乡愁之《苏格兰幻想曲》 丨协奏曲赏析系列(21)莫扎特具有英雄气概的《C大调钢琴二十五协奏曲》丨协奏曲赏析系列(22)
这首钢琴协奏曲一直以来是钢琴家们视为最高难度的挑战,但在『钢琴师』一片上映后,不知什么原因,全世界的钢琴家忽然都练得起来这首曲子了,它的难度一下子被降低了,而知名度也一下被提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位钢琴家也有自己诠释乐曲的性格,『钢琴师』原声带中的这首曲子是极情绪化的,每种心情都表现得很直接也很强烈,落差极大(这可能是大卫赫夫考发疯的原因);阿胥肯纳吉是极富张力与重视内心深度感受的;阿格丽希则是带着柔情与稳健的;拉赫曼尼诺夫自己的诠释就如他的性格一般,带些神经质与对完美的要求;而被称为拉赫曼尼诺夫的接班人霍洛维兹将这首曲子的技巧带到最佳化,他也是唯一被拉赫曼尼诺夫称赞为弹得较自己好的钢琴大师,只是炫技的成份似乎较感性的层次为重,不过却能真正表现出拉赫曼尼诺夫对这首曲子所赋予的精神。
拉赫曼尼诺夫做了四首钢琴协奏曲,还有一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其中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与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都因带有非常浓厚的浪漫色彩而被许多好莱坞电影当做主题曲,也极受大众欢迎,他能写出这些伟大的作品,除了本身的才华外,也因他实在是天生的钢琴家-他的手指较一般人还长得多,可非常轻松地弹奏八度音,就如一般人弹奏五度音一样,也难怪他能写出这么高难度的曲子。许多的艺术与美都是来自艺术家自身的不幸上,在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的发表受挫后,敏感的拉赫曼尼诺夫经过了三年的时间,接受了心理医生长期的治疗后,才开始回复些许信心,重新提笔作曲,而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大获好评也才算帮他治好了忧郁症,只是终其一生,拉赫曼尼诺夫浓厚的忧郁与敏感个性还是影响了他的生活与多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