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最后一天,不发个圈就没有仪式感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
这一年,中国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并朝着高质量发展。多项教育举措出台并落地实施,“幼小衔接”“双减”“家庭教育”等教育热词一再进入公众视野,新冠疫情仍在影响着学前教育……
值此岁末迎新之际,我们一起来盘点2021年幼教行业的10大关键词,看我们在这一年里一同经历的那些事情,一起走过的那些痕迹。
2021年,最火热的一个词非“双减”莫属。自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印发以来,从家长到教师,从各大中小学到幼儿园,真正全民热议。
“双减”意见指出,要坚持学生为本,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管是严禁超标超前培训,还是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这些指导意见背后,指向的是教育本质的问题。
此次“双减”政策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希望经由一系列改变,让教育回归正常轨道,回归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规律,减轻儿童负担,还儿童快乐、自由童年。
延伸阅读:
@人文幼学:双减后幼儿园老师还有啥可教的?get以下几点,大有作为!
@奕阳教育:『“双减”』政策与幼儿教育
2021年1月,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2021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立法,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积极主动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引。
家庭教育从“家事”变成全社会都关注的“大事”,侧面也说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核心是为家长赋能,通过明确国家、社会等相关主体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帮助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
延伸阅读:
@人文幼学:家庭教育法草案审议,如何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边界
@人文幼学:《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给了学前教育工作者哪些启示?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入学准备指导意见》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强调,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延伸阅读:
@人文幼学:幼小衔接丨不要把入学当做翻山越岭跨过鸿沟,它是童年生活自然延伸
@人文幼学:连续12年保证大班娃娃不流失,这个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做对了什么
@人文幼学:主编探园丨从0-12岁实现无缝链接,东京都这所学校探索幼小衔接新模式
2021年,新冠疫情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仍在继续。为了加快构建人群免疫屏障,根据国家部署,国内多地已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保护儿童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好疫情防控及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才能更好保障幼儿在园的学习与生活。
儿童疫苗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孩子们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老师可以如何来安抚小朋友的情绪?如何将这件事与教育结合起来?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以及相应做法,背后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育观、儿童观。
延伸阅读:
@人文幼学:儿童新冠疫苗开打之后,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
@乔智大叔:给幼儿园小朋友的新冠疫苗接种图鉴
砥砺十年奠基未来。这是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
2021年是第十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十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2021年的宣传月聚焦学前教育十年砥砺奋进之路,系统回顾宣传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重大成果、辉煌成就,以及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的新实践、新经验,全面展现新时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新面貌。通过讲好学前教育故事,突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突出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突出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小见大反映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延伸阅读:
@人文幼学:十年学前丨冯晓霞:片面理解特色,很容易以牺牲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代价
@人文幼学:十年学前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走进大凉山里的“抢救式”学前教育
2021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开了《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这是托育机构关于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科学“指导”(引导),让当下广大托育机构的保育工作有据可循。
《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指出,托育机构保育是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托育机构保育工作应当遵循婴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婴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保育重点应当包括营养与喂养、睡眠、生活与卫生习惯、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
延伸阅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的通知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图解国家卫健委《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
@人文幼学:主编探园丨如何对待生命早期最重要的1000天?不要再空了吹了!
在幼教30年的改革中,随着我国幼教质量的整体性提升及《规程》《纲要》《指南》的落实,幼儿品格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未来取向的幼儿品格教育已经在实践中大量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教师不能够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品格教育就是基础性的,不容易被人看见的,却是影响最为深远与广泛的。
品格作为基础性的教育内容,如地下的树根一般容易被人忽视。正因如此,更需去看见品格、厘清品格教育中的各种难题,一一击破,为教育为儿童做长久之计。
延伸阅读:
@人文幼学:品格教育|教师不仅要当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品格的“大先生”
@人文幼学:李季湄谈教育实践中的6大问题
@人文幼学:当“儿童哲学”遇上“品格教育”,一只蚊子也可成为教育的焦点
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要求完善人口生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儿童发展纲要》是国务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国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等制定而成,它的颁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儿童发展纲要》指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需要进一步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正是全国百万幼教人的历史使命。
延伸阅读:
@人文幼学:被百万幼师刷屏的“儿童发展纲要”到底讲了啥?幼学君给你划重点!
在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委员说到:“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而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正确的评价“指挥棒”,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评价导向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现了“内卷”现象——以考试代替评价、以分数代表能力,唯分数、唯升学情况严重,导致从学生、家长到学校的普遍焦虑。破解“五唯”顽瘴痼疾,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唐江澎表示,“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是我们社会的幸福程度。在我看来,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早识字重要;让孩子多读书,远比做阅读理解题重要。一周七八个补习班,逼到最后孩子没了兴趣,也就没了学习。”
延伸阅读:
@人文幼学:幼儿园评价看不见摸不着没标准?其实无处不在!
@人文幼学:大家说丨鄢超云: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从做好儿童发展评价开始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提到,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说,学前教育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实现了普及普惠目标,但仍是整个教育体系最薄弱的环节,还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科学保教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随着三孩政策实施,普惠性资源区域性、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实施“学前提升计划”,在巩固普及普惠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解制约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延伸阅读:
文字/鲁阳阳
编辑/张小满
设计/郭迎欣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我就知道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