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可亮——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对古联今 2023-04-08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评选活动得到了联友们的广泛关注,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联杂志推荐平台将陆续展示应征联家风采,截稿(6.30)后将组织专家组进行评选,最终选出5人上报,同时接受大家的监督,欢迎参与。


刘可亮


刘可亮,1969年生,湖南双峰人,现就职于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湘潭市楹联家协会学术委主任。著有对联理论集《对偶破缺论》《无情对论》等。有诸多作品在全国各地刻挂。



作品欣赏





1.题湘潭出征黄冈主管护师严波严城愁玉笛,大勇出征,南丁格尔灯长照;波路步濒湖,丹心纾难,东璧堂人德不孤。 2.题湘潭援鄂护师周美芝美行播荆楚,一笑晴川还历历;芝草数湘潭,三春香阵复泠泠。 3.金融时代悯农畎亩声喧,哪个良心被割痛?粮仓谷满,无形妙手可掏空! 4.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大道之行玄又玄,终教蛮触休争,盗跖英雄归远棹;中华之愿美其美,殷望文明互鉴,茅庐天地尽闲人。 5.题谦恕堂内圣首推谦,德之柄也;里仁一以恕,道有源哉。 6.贺楠溪先生“服装辅料新店”开业辅客壮龙程,事业起于针线;料君跨虎步,王侯崛自布衣。 7.贺余德泉艺术馆揭牌开馆 小序:余德泉艺术馆设揽月楼,思及先生长沙居所曰“卧云斋”,是为绝配,乃有所题。揽月入冰壶,明德乃馨,非唯书艺联艺;卧云斟玉斝,高风所被,岂止泸州潭州。 8.贺双峰女子诗苑公众号创办残荷清影稀,咏絮声中,塘边重启艺芳馆;秋雨愁吟远,含香句外,天下犹期剑气歌。 9.贺好友彭中文父亲八十大寿遐龄超八百有余,彭祖原为乐道者;逆旅近十分之一,寿翁可望吉尼斯。 10.恭贺母校湖南师大化学系老主任林立炟先生百岁大寿悉人生化变,知天命两轮,流光莫漫催,犹凭萜类察之万象;奉春酒觞觥,呈华封三祝,岳麓其恒寿,宜奏雅歌颂以九如。


11.挽韶山诗联学会副会长谢自强先生嗣响继风流,椽笔雕今,沁园春后犹吟雪;闻韶知雅意,斯人作古,卜算子前谁咏梅。 12.挽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埋廿年姓字,令原子开花,不教海国轻华夏;以百岁人生,证须弥藏芥,会向天河射斗牛。 13.学校开设劳动课有题 小序:近思各分句皆用借对,亦能为成联,故牛刀小试耳。孩儿宜五育,莫服务过头,三观须向田间塑;姑息毁半生,忌衣来伸手,一屋可窥天下襟。 14.参观任弼时同志故居有题民悬未解心安懈?革命效驼行,足迹始岳阳楼畔;国事为难手不摊!平生遵马列,仪型在天下望中。 15.题杨度湖海僧归,霸笔幸而栖上苑;洞庭木落,逸才总是错东风。 16.纪念曾纪泽诞辰一百八十周年有题震睡起先声,华祝破空,九州抑塞凭初拔;回澜诠大勇,冰轮摇海,万里扶犁保永耕。 17.题湘潭王门三匠艺苑久为凡胎所据,如琢如磨,泥腿亦成瑚琏器;田园恒隐大匠之门,惟精惟一,天心自向杞楠开。 18.题八指头陀身寄佛前,一呈燃指供龛下;僧来波上,始证诗心在字先。 19.题手机慨芥子纳须弥,悟须弥藏芥子;喜天涯成咫尺,忧咫尺复天涯。 20.题天问一号厝疑何夥,叩在结绳前,对天岂止三闾问;荧惑焉存?释从求索始,跃步犹怀万户心。 21.题湘潭万楼万之寓大副其实,立地拄神州,九域飞檐皆下伏;楼岂以高壮彼雄,补天招俊杰,百年击楫在中流。 22.题白石公园诗之亭诗逸何妨赊月弄;亭虚不碍借山吟。 23.题虎门销烟池一炬明睛,怒腾水气三千丈;两池呈鉴,敢忘道光十九年! 24.瞻中山大学陈寅恪故居 小序:寅恪先生晚年著《柳如是传》,开《唐代乐府》一课仅胡守为一人选修,有感于是,乃有题焉。忍死无余事,如是传,如是传!学生唯一人,胡守为,胡守为? 25.题二赋堂风骚当各领百年,立苏子赋前,毋须客气;气概固不输当日,叹周郎计后,难借东风。


《对联》杂志

海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对联艺术期刊

投稿:13269221296(微信同号)

征订:13269221236(微信同号)

邮箱:duilian2008@sina.com


更多精彩,敬请扫码订阅《对联》杂志

邮局微信订阅

客户端中华联墨

对联杂志官微

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订阅《对联》杂志的三种方式

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文化奖 推荐及评奖工作实施细则

孙则鸣——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理论奖应征联家风采

严海燕——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理论奖应征联家风采

林鑫——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理论奖应征联家风采

卜用可——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任鸿——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杨怀胜——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毛竹——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孙凤山——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发现《对联》之美 ——王永江先生做客对联杂志社小记

端午节对联

“文学类”对联陷入“联八股”泥潭

古典之美是对联发展的主要方向

联须称境 文质彬彬

“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以对联为例浅析古典诗学在当下的价值

《对联》:百万联友的心灵家园

两行文字 品读中华 ——《对联》杂志35年峥嵘岁月速写

“六把尺子”量对联(一)—— 文体的韵与散

“六把尺子”量对联(二)——对偶的工与宽

“六把尺子”量对联(三)——声律的细与粗

“六把尺子”量对联(四)——立意的切与泛

“六把尺子”量对联(五)——语言的生与熟

移精变气 妙语疗疾 ——枚乘作品《七发》探微

卅五年来催少壮 二三代后尽芳华 ——专访《对联》创刊人、第一任主编郭华荣先生

看,龚鹏程这样为对联点穴

甲骨文集联书法 引导国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著名学者朱彦民先生专访

对课 是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 ——对话文化大家楼宇烈先生

名人联话|我来添尔一峰青——话说一代文宗傅山及其对联

“对联学”:曾经的关注与当下的问题

撰联:从情趣类到严肃类

回眸 2019中国对联事业的高光时刻 ——《对联》推出2019年度“十大热点”关注

2019年《对联》杂志·卷首语评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