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财务管理前沿】集团型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司库管理探析

国网能源院 中国电力 2023-07-06


编者按基于财务管理理论前沿与技术演化趋势,国网能源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以能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为特色,长期致力于集团财务、管理会计、财税政策、电力投资、绩效评价、审计与风险管理等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本专栏将围绕财务管理理论前沿、管理技术创新、典型案例与国际先进经验等,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

文章导读:司库管理作为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模式,是以集团资金资源统一配置为核心,以资金风险集中管控为保障的资金管理方式。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企业资金管理方式受到剧烈冲击,本文基于集团型企业司库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企业司库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动因;对其管理模式的优势进行系统分析;分别从构建与实施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从技术应用、发展空间和侧重因素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推动集团型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司库的科学发展。


集团型企业数字化、
智能化司库管理探析

执笔人:刘粮、王刚

国网能源院

财会与审计研究所



1

数字化、智能化司库发展动因分析

     (1)信息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客观条件

      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现有资金管理手段,实时支付技术以及开放的银行环境使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更具时效性和便利性,传统数据独立、不关联、不宜获取、数据享有者的专业排他性等弊端逐渐消失,转而发展为新技术支撑下供相关方对开放性访问的综合数据池,客观上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司库管理模式提供了现实基础。

     (2)资金风险防范需求提供了现实压力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公司司库管理,对内包含企业集团司库管理体系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外能够更好地实现企、财、银合作关系管理,并且能够建立坚强的防火墙避免网络风险积聚,提高投融资管理、金融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战略制定及决策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改变司库管理模式,推动司库管理向创造更多企业价值的职能转变。

     (3)效率效益持续提升的管理需求提供了内部驱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企业集团司库管理的理念并不仅仅是局限于资金的高度集中和归集,而是基于企业集团多种模式的协同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时间、空间等原因导致的信息滞后对资源利用有利窗口期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企业集团在资金、资产、资本等各类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快速流转和有效利用,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成为跨国企业集团企业提高效率效益的重要抓手和内在需求。

2

数字化、智能化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优势分析

     (1)对内可实现更高级的财务资金管理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趋势,更多是向职能财务的高级阶段——智能财务过渡,体现出智能自主的决策支持。在财务数据最大限度共享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智能的方式让流程控制和财务管理更加个性化,使业务数据和经济数据成为“智能决策者”的脑细胞,使财务预测更准确、财务决策更科学、财务预算更贴近实际、财务控制更到位、财务分析更透彻、财务管理更全面。

     (2)技术能够将外部市场数据平台、交易中心平台、银行合作伙伴平台以及金融科技合作伙伴平台等多方利益主体和数据来源,与企业集团内部核心资金管理系统、ERP系统、共享服务中心等多个数据中心联系起来,确保各系统之间数据能够实现无障碍对接,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数字化生态环境。在此技术平台上运行的集团司库管理,能够在实现与外部市场数据平台、交易平台的开放,确保企业集团内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的企财银合作关系管理。

     (3)可实现更立体、更多维的资金风险管理

      一是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数据融合,对核心领域数据进行优化管理,对其他数据进行外包。二是在网络安全风险加大的过程中,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端口对接以及实时支付模块能够验证主数据更改,人工智能学习能够进行异常值监测,外部安全服务供应商提供多重保障,从而可加强风险管理的相关性和风险敞口管理。三是在交易对手风险管理过程中,真实数据的使用将更加方便,人工智能也可实现信用评分,从而对供需链上的交易对手进行实时监控。

3

数字化、智能化集团司库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与实施路径

     (1)框架设计

      数字化、智能化集团司库管理需要系统保障、政策保障、技术保障和人力保障等保障机制的协同配合,将数据整合的资金池与各系统智能对接,以开放共赢的思路实现集团资金管理业务高度协同融合,进而系统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集团司库管理框架(详见图1)。

图1  数字化、智能化集团司库管理框架愿景

      该管理框架需要建立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应用以及7×24小时全年无休、全球实时支付等高标准管理要求基础上,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业务处理自动化。与传统集团司库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化、智能化的集团司库管理的特征首先体现在业务处理的效率和信息反映的及时性方面。因此,对于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集团司库管理的企业而言,每一类司库管理业务均应通过程序开发将非常繁琐的业务流程开发成系统可执行指令,进而实现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处理、数字化管理。

      二是分析决策智能化。自动化的资金业务处理方式能够使业务处理过程数据系统化存储,大大丰富了获取数据的维度和质量,进而为定位于优化集团全球资源配置的智能化司库管理提供数字化基础。通过将用于决策分析的模型、阈值等逻辑规则内嵌于信息系统之中,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环境变化持续更新迭代,有利于集团及时规避风险、把握机遇,从而实现汇率、利率套保等决策的智能化处理,推动集团公司司库管理水平的升级。

      三是过程监控可视化。集团司库一般通过依托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国际组织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银企直联,实现企业集团不同层面均可获得及时、完整、真实的全球范围内资金流入、流出和存量信息,并契合多种主体对数据信息的多维度、立体化需求,设计可视化的过程监控功能界面,发掘资金数据的价值,防范异常资金交易风险。

     (2)实施路径

      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集团司库运行模式实施基础是数字化管理,技术支撑是智能化运行规则。具体而言,跨国企业集团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未来企业集团司库管理,主要实施路径包括:

      一是全面应用数字化支付。全面实施数字支付是未来数字化、智能化集团司库管理的前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手机等智能终端支付功能的不断创新以及交易电子结算效率和安全保障的提高,企业资金收支更多向数字化、无纸化方向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推动企业资金流动和管理模式的升级。

      二是资金相关业务自动化处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软件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手段。通过对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机构、标准化流程等的甄别及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设计进行机器学习,同时通过对RPA的重复迭代和巩固联系,RPA机器人可以将企业内部繁琐、固化的流程利用机器学习实现企业资金集团账户头寸调整、交易后路径和结算的自动化,为银行实时存款的可视化以及实施流动性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础。

      三是信息传递API端口全面对接。通过API数据端口对接重新整合工作流程,是贯通业务数据链条、实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首先应用程序端口对接实现日间收支头寸、交易指令、交易确认等信息实时转移,再通过更换不同工作场景以及固定的工作流程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API端口工作流程的整合。同时,API端口的对接,还能实现在业务流、商务流、资金流的7×24×365跨境实时支付,数据全球无休实时反馈。对于境内业务主体,可通过开发与银行之间的API应用程序接口,实现银企直连;对于境外业务主体,可通过加入SWIFT做好中转信息接入,间接实现境外银行内部系统与企业的财务系统直接连接,使企业可通过自身财务系统的界面直接对其银行账户资金进行管理,彻底打破信息传递过程中时滞和断点,为集团司库业务数字化管理信息实时归集、下达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决策支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集团司库智能化管理落地的主要技术支撑。功能实施路径方面,首先通过处理大型数据集进行现金流预测,然后结合货币政策、资金市场供求以及利率、汇率政策的变化,形成自我完善算法交易策略,进而实现小型交易的自动化智能决策,通过对交易异常值以及支付异常值进行机器学习和实时监控实现安全控制,并通过对市场环境进行数据分析支持及时融资决策。此外,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以及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的应用,推进交易信息无纸化和交易记录实时化,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虽然该技术在公司资金管理应用的具体时间仍旧难以预测,但其应用会对企业集团司库管理带来巨大的技术变革已形成共识。

4

集团资金管理模式转型应注意的事项

      在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下,实施智能化、数字化司库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贯通资金管理的全流程,因此往往也会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一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

    (1)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进程为司库管理转型带来挑战

      不同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对司库管理的转型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一是当前阶段金融科技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得RPA技术能够实现标准化流程的解决方案,因而业务流程标准化是司库管理部署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挑战。二是云端式数据基础的关键在于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的应用将会对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和数据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三是APIs能够促使银行及软件供应商之间协作,通过标准化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开放的数据平台是构建数字化生态环境的关键。四是基于DLT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商业化案例仍在演变,许多关键技术仍旧悬而未决。五是由于不同企业集团层面技术应用的差距以及全球货币和外汇市场的差异性,使得全球24×7实时支付的应用存在不同步性。

     (2)企业集团商业模式转型情况决定司库管理发展空间

      数字化、智能技术的应用对经济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企业集团商业模式的转型,进而带来司库管理模式的转变。具体而言,一是对内要匹配集团内部发展状况,企业资金管理需求派生于企业的日常生产营运需求,因此资金管理应服务于业务,不可能脱离业务发展的内部实际而独立发展。二是对外要顺应外部环境变动需求,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企业集团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发展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经营规模、组织机构和业务类型的复杂程度、资金结算币种的多元化程度、业务范围所处国家的金融政策等密切相关,司库管理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外部需求而自由发展。

     (3)数字化、智能化集团司库运行规则需要动态迭代调整

      数字化、智能化集团资金管理建立在业务模式的规范化、标准化基础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内外部环境形势的变化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非范式的业务类型将层出不穷,因此,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流程和业务处理模式也应做出适应性调整,相应地,企业集团司库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规则即固化在信息系统中的“智能指令”也需动态迭代、及时调整。

     (4)数字化、智能化集团资金管理对管理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数字化、智能化资金管理在依靠数据、智能机器人、计算机等进行数据搜集、清洗、分析、决策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大减少了业务人员基础工作量,另一方面则要求集团资金管理人员要能够突破已有人工智能规则的限制,用战略性、前瞻性思维对智能决策进行及时纠偏。



专家介绍


刘粮,经济学博士,国网能源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利率汇率风险防控、资金管理、绿色金融等方面研究工作。承担并参与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重大管理咨询项目、战略课题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王刚,会计学博士,国网能源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高级专家,高级会计师,金融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集团资金管理、央企产融结合、投融资管理、资本运营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并参与国家电网公司的重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核心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和主流报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优秀调研成果奖,软科学奖等多项。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以下简称财审所)成立于2009年10月,主要负责能源电力价格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和监管研究、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研究、资本运营管理机制研究、金融发展研究等。财审所积极推动开放、共享的研究交流活动,先后与英国监管机构OFGEM、英国国家电网公司、英国巴斯大学、剑桥大学、国家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和专家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

      财审所下设财会与审计研究室、电力与能源价格研究室、金融研究室,现有员工29名,专业覆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经济、财务、金融、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平均年龄35岁,其中博士19人,具有高级职称16人,公司领军专家人才1人,专家人才2人,是一只新老结合、富有朝气、勇于创新的团队。财审所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其中,中国电力科学奖技术奖及电力创新奖10项、能源创新奖3项、薛暮桥价格研究奖5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24项等;发表内参专报近百篇,获得公司领导肯定;研究团队曾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先锋党支部”、“国网能源院先进党支部”、“课题攻关党员先锋团队”等称号。




 往期回顾 


【电力市场价格】核电价格形成机制国际经验及启示

【管制电价理论与实务】集团财务公司角色承担与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

【管制电价理论与实务】电力普遍服务: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管资本”下的混改与资本运营】诚通集团、中国国新资本运营典型经验分析

【产融结合与金融科技】企业产融结合风险传导路径研究

【“管资本”下的混改与资本运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的逻辑分析

【管制电价理论与实务】基于需求价格弹性的电价交叉补贴理论问题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前沿】国有集团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前沿】全面预算标准成本的应用研究——以输电企业为例


编辑:杨彪

审核:许晓艳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   010-66603802(编辑)                      010-66603801(发行)                      010-66603587(传真)        邮    箱:  zgdl@sgeri.sgcc.com.cn        网    址:www.chinapower.org


     官方微信号:ELECTRIC-POWER

        主办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