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9:活动告知书里的温柔
在我前几年的活动中,几乎没有使用过活动告知书——这不是活动前的温馨提示,而是一份涵盖活动规则、风险告知、知识产权和肖像权等责权划分的书面材料,其字句严谨,不带一丝感情色彩,读起来甚至有点冷漠。以前不用它的原因也很简单,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自然教育是服务行业”的念头,客户是不能得罪的,连温馨提示都要再三修改,加委婉语加可爱表情,生怕读到的人有一点点不愉快就不来了,哪里还敢用《活动告知书》这种看起来就像劝退文书的东西。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个机构要生存是真的不容易。
活动告知书,一份明确边界的材料
今年当我从原创活动设计到执行复盘全流程操刀时,我想到了这份被冷落在电脑角落里的《活动告知书》,打算把它用起来。这一来是我原创的活动,还是想在知识版权上给到一个提示,二来也是希望参与者更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权利,我们都对自己负责,这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这第三嘛,我都独自操刀活动了,没有外在阻力,没有KPI压力,此时不把这些看起来严格的规则效果测试一下,还等何时?
这份《活动告知书》是盖娅的老师们在实践研修营发给我们的资料,经过许多次实践后,内容已经十分清晰稳定了,以前老师们说过可以改成自己的,我也就真的照做了,直接把盖娅替换成了我活动场地方的名字。第一次活动前发给负责场地运营的满天星老师,她还有些担心是不是太严厉了,毕竟读起来就像给人甩冷脸,这实在有点让人不安。我认真的给她解释了告知书的作用和价值,又写了一份适合当场活动的,风格明显不同的温馨提示,她才放心下来。
还好有了这份告知书,第一场活动就遇到了挑战第一条规则的人,对方想让没有报名的家属带着不足年龄的孩子到场围观,被我们拒绝后立刻觉得我们太刻板了她的体验感不好了而心生不悦,也幸好我和满天星老师沟通过这个事情,我们都明白告知书里每一条规则背后的逻辑,这让我们的解释有了依凭,也就平息了那位参与者的愤怒。
到此时我还觉得告知书只是为了让双方更清楚自己的职责,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当我在后面几场活动中观察到了不同参与者的状态后,我才发现,《活动告知书》绝不是一份冷冰冰的东西。
羞怯的人怕惊扰
每一场活动都会有害羞和特别紧张的参与者出现,其中大部分是孩子。有的孩子是有一点点害羞的,会照做但是不是放得太开。有的孩子的放松过程会更慢一些,一开始甚至不太愿意摘下口罩,所有的任务都认真做了,但是需要表达的环节是决不敢主动表达的,只有留意到他们眼睛里的渴望,把他们点出来,才会听到他们想表达的内容。还有一些更难放松的孩子,在蒙眼毛毛虫环节甚至不敢直起腰来,直到我把她换到第一个,牵住她的手走,她才慢慢安定下来。
这些孩子也都有共性,那就是在活动进程到直接体验环节,基本上都放松下来了,然后会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时候会看到各种神奇的表现,比如自发和小组合作,自发演奏乐器,自发观察等等。这种状态很美好也很脆弱,一旦发现有人在盯着他们看,比如助教摄影的时候要求摆拍,或者家长跑过来提醒一下什么,总之,打破了他们自如的状态,这些孩子会立刻退缩到比较拘谨的状态中去。
当然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奇怪,毕竟当初我参加初级体验师培训的时候,大风吹不敢做风神,就用策略躲避。到中级体验师培训的时候我也不敢跟着冬青老师做“啊!失败了”的动作,一直绞尽脑汁不让游戏在自己这里出错。这就是一个害羞的成年人的防御策略。所以我很能理解害羞的人是什么样一种状态。
营造自如的氛围,《活动告知书》里的温柔
但是在盖娅参加培训的氛围是非常包容和愉快的,可以自如的出错,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基本上除了相互尊重和照顾好自己这种基本规则之外,没有任何别的规则,而老师们也很特别,不会和我们有太多互动,更没有太多热情的交流与共情,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是“稳定”,稳定的执行活动,稳定的不苟言笑,稳定的包容,在这种稳定之中,所有焦虑不安会不自觉的放下来。这种稳定的感觉是我无数次在遇到各种崩溃时刻,鬼喊鬼叫着想回盖娅的原因,又是我无数次在各种崩溃时刻重新振作仔细反思的动力来源。
如今我自己在做活动的时候,也是想要营造这样的氛围的。我仔细观察过在没有围观情况下孩子们的反应,那种自如的状态,就是我希望活动能够提供给参与者的。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是活泼开朗的孩子可以发挥优势,害羞怯弱的孩子也能舒展自己。那份冷冰冰的《活动告知书》为营造这样的氛围做了第一步工作,让无关人员不出现在活动现场,这就不会对参与者形成干扰,也同时减少了参与者潜在的心理压力。这是对活动参与者的保护和关爱,也是藏在活动告知书里的温柔。
还有第二步,我记得在初级培训时,某个电视台的来现场采访,结果直接冲到学员围成的圈里来怼着拍特写,被老师生气的赶走了。然后小麦老师额外给我们增加了一课,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拍摄和助教,要有眼色是第一步,决不能对参与者形成干扰。这在我的活动中也用到了,满天星老师和我配合十分默契,拍照全部都是抓拍,绝不摆拍。
为了营造这样的氛围,让家长也变成真正的活动参与者,而非陪孩子玩的角色扮演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要求摆拍也好,惊扰孩子投入状态也好,基本上是家长想要留影纪念或者担心孩子不能投入参加活动,所以想要叮嘱一下。那么作为活动引导者,增加家长的安全感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这样一套组合流程下来,我发现一起参加活动的家长往往玩得比孩子还开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有了不焦虑的家长,才有自由生长的孩子。而且最开始我所担心的《活动告知书》是否会太难让人接受的问题也不复存在了,这也很大地增加了我的信心。而且让我特别又感动的是,哪怕遇到了各种问题和阻力,满天星老师都真的一丝不苟按照我们最初制定的规则来执行,要修正也是在活动结束之后才深度复盘,这超强的执行力和理解力,真的让人敬佩。
原则与人情味,从来不冲突
几年前,我曾在特别困惑的时候问过老师,自然教育是一个需要感情的行业,所以要牺牲一些原则是必须的吗?老师回答我说,有原则和有人情味是不冲突的。几年之后经历了许多事后,我发现这二者不但不冲突,反而有原则是有人情味的护栏,只有边界能被尊重,我们才不会陷入防御状态,才有精力用有人情味的方式处理各种事情。
活动中的原则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活动目标达到的关键。而我以前一直担心的引导者风格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一个活动的原则能够被遵守,活动设计的逻辑是OK的,那么活动目标的呈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引导者本身的人格魅力,是热情俏皮的,还是严肃认真的,对活动目标的达成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反而一个“诚”字是更好的修为。我见过热情开朗的老师,也见过不苟言笑的老师,从活动目标的达成上来说,与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有关,与性格特点、是否有孩子关系都不大,毕竟好医生不是因为吃药多啊。
能力有限,止于至善
做活动总是离不开目标的,我也会时常问自己,做这场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做这一系列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做自然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深知自己的力量并不足够强大到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自然教育在我看来也并不适合快速而迅猛地变成一个大事业来做。它反而像那小河里的一叶孤舟,一次只能渡那么几个人而已。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它就像我十几岁时的心愿:“做一盏小桔灯,温暖身边几个人,照亮自己脚下的路。”能力有限,止于至善,让自己和周围几个人一起使生命变得更广阔吧。
回想惊蛰活动,一个细节非常触动我。当时我布好场地,静静站在那里等满天星带着参与者们穿过树林走过来。那感觉恍然让我回到了体验师培训的现场,老师们也是这样站在活动场地,静静等我们穿过木槿花篱和柿子树林而来。当初培训的内容早已忘却,这种淡淡的温暖的感觉,却一直留在我心里,并在我的活动中呈现出来。
我感受到了自然教育中的人情味、温暖、和力量的传递。你呢?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8:每次认知冲突,都是让人变得开阔的契机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6:自然教育的殊途同归,从重新认识一座山开始
阅读更多请点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系列丨身边的自然系列丨读书如行路系列丨视频系列丨猫咪张念九的专栏丨过日子系列丨尘世间系列丨在自然里玩系列丨浮生偷闲系列丨游学记系列
慢 慢 写
微信号
nuonuo_1125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