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日子丨37:轻易莫回乡,回乡断人肠

张诺诺 缙云风物
2024-09-05

上周母亲告诉我外公住院了,所以回小城探亲去。我现在所处的北碚离老家不远,高铁只需要半小时,或者坐汽车也只需要2小时,但因为父母及弟弟一家长期在成都,每次大家都行色匆匆在城里小聚,这次倒是难得的回家“清耍”一下的机会。

回到家中,因为疫情,医院严格控制只能一人陪床,禁止其他人探望,本来是回来探望外公,结果竟没能见到本人。见我回家,父母及小侄女都高兴极了,陪了他们一天,就趁着天气尚好,去外婆的老家看看他们。

外婆的家在荣隆镇下面的一个村子,外公外婆及姨公姨婆四个老人平均81岁的老人一起住在那里。以前在《尘世间19丨外婆的田园回不去》写过,四位老人的子女都在城里有房子,但是老人已经习惯了田间地头鸡犬相闻的生活,相继进城又因为不适应城里生活而返乡,一直居住至今。

周一到了镇上,姨婆和外婆已经在车站等我了,匆匆出门来不及给他们买礼物,就在一家点心铺子强行给两位老人买了月光饼。去村里公交车停运了,现在路修好了,赶集的日子是几个面包车在跑,进村方向,一个人四块钱,无论路程远近,送到家门口。面包车是没有发车时间的,都是坐满才走,于是在等车的时间中,我去逛了一下荣隆镇的老街,小时候我们最向往的“大集市”。

入目便是萧瑟,稀稀拉拉的小店还开着,路中间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脚步磨得光滑的青石板都没有了,路面都被挖开了。

高门大户的两层木楼皆成了危房,上个世纪的砖砌小楼也已破败不已。


古老的行当还在,敲纸钱的,补鞋补包,铁器铺子。

定做羽绒服店面招牌上的人物,是二十年前流行的发型。

老年人专用播放设备,这在小镇上算是个适老化的产品。

这两个大约是最佛系的摊子了,万年不坏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要随缘。

这种朴素的衣服店,一直都有人光顾,喜色,保暖,低价,是留住顾客的三大要义。

小镇上的一切都很朴素,连房产代理的广告牌,都是自己手写的。

还看到了一个补牙齿的摊位,看着那落满灰尘的牙齿,想到小时候这样的摊位总有一个穿着脏兮兮白大褂的人,头戴一个头灯和镜子,用工具给人补牙。不知道眼前这个摊位,真的还能招揽到补牙的人吗?

或许因为危房、拆迁与施工,许多店面都是关闭状态,只有这家猪油泡粑店里,难得出现了年轻人的身影。猪油泡粑10元一斤,我买了几个,便接到姨婆的电话,说车来了,于是匆匆走出老街去。

面包车师傅姓刘,也是荣隆本地人,五十来岁的年纪,剃个寸头,和外婆他们在车上闲谈,很耐心。我把猪油泡粑递给外婆和姨婆,也给刘师傅分享了两个,他便打开了话匣子。“你再不来呀,这条老街就拆完喽。以前那些店子都没得了,这些房子都要垮了的嘛,只能拆了。”吃了两口泡粑,他又接着说:“这家店的泡粑卖得多贵的。新市场的要便宜三块一斤,不过他们做的好吃,贵也有人买。”说到小时候在老街口吃过的油炸粑,勾起了我们大家的回忆,连价格都记得清清楚楚,两毛钱一个,糯米粉的外皮,绿豆沙馅儿,咸香扑鼻。可惜做油炸粑的老人已经去世好多年了。

姨公二十年前大寿收到的礼物

下了车,我们到了姨婆家里,大家一起做午饭吃。饭桌上,听到最多的就是邻居去世的消息。外婆隔壁的二爷,不到70岁,摔了一跤,“脑花摔散了”去世了,村里的谁谁谁,60刚出头,得了癌症去世了,我说起老家邻居的大表叔,也是摔了一跤,送去医院救治无效然后去世的事,外婆和姨公姨婆都听得格外认真。顿时明白,他们的年纪在这里了,其实一直在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来为自己面对死亡做着心理准备。

他们说起村里某某恶人有权有势作恶多端,现在瘫在床上要人伺候,也是一边出着恶气,一边唏嘘做人还是要多行善。中国人朴素的因果报应哲学,是一直伴随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的。

午饭后我自去山坡转转,都是我小时候玩过的竹林、水渠和田园。竹林是我们最重要的游戏场所。小时候我们挖洞塑菩萨的土壁,当滑滑梯的沙坡,都已经被经年的雨水冲平。小时候我们几个邻居小孩抢着要背回家的竹叶和捡回家的笋壳,此刻都厚厚的覆盖在地上。小时候在竹林里发现一朵鸡枞菌,就要吐一口口水,再捡一块石头放在旁边,示意被“号”了,是有主的了,别人就不得再来挖,否则会被联合排挤。如今,连长鸡枞的竹子丛都将要死掉了。

这种被错认为青冈的壳斗科植物还在结果,小时候每次来姨婆这里,她都会给我们摘一把,插上洗锅刷上的竹签,一个小陀螺就做好了。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比赛转青冈陀螺,是特别快乐的事情。

田里的水渠上也空无一人,水渠除了干旱的春天需要输水插秧以外,其他时候都是我们的游乐场所。水渠上的地果榕还很茂密,不过已经很多年没有孩子来找过野地瓜了。

园中多荒草,林间尽空屋。

田闲飞白鹭,老妪步踟蹰。我们对视许久,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又各自默默走了。

刺竹,一种枝条互生,长刺的竹子,可以用来做楼梯。

良桑,一种嫁接改良过的桑树,枝条笔直,叶片肥厚,适合养蚕养猪,二十多年前外婆这边乡村曾大力推广过,村妇们养蚕增收。

苎麻仍然可以在房前屋后看到,这种叶子背面有白色绒毛的植物,认识它的方式是外婆一边绩麻,一边给我们说熊家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熊家婆把一片苎麻叶子贴在肩膀上,伪装成小女孩外婆衣服上的白色补丁,骗小女孩开了门,吃了她的弟弟。

这是一种古老而友好的植物,茎可织布,嫩叶可食,我曾在清明时与大家一同做过苎麻青团。

曾经邻里们寸土不让的田地,现在许多都长满了荒草,高压塔这么多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银光闪闪,空气中有微微的呜呜声,那是高压电线在输电的声音。

姨婆的电话把我唤了回去。“外面蚊子多,这些山林都看不得了,都长满草了,竹子也死了。”看完我给四位老人买的帽子,外婆和姨婆又看起早几年我给他们拍的照片来,一边看一边感慨,过去几年自己多笔挺,现在已经老得缩成一团了。姨公去年住过院后,更是口齿都不太清楚了,说自己是要死的人了,突然就让我心酸起来。

又聊了一些往事,多是故去的人,也依稀有些印象。只有做棕毛鞋的故事听起来似天方夜谭。说那时候缺少布料,做鞋子没办法,就用笋壳剪了鞋底样子,然后塞很多做蓑衣的棕树毛进去,用线纳紧,表面再糊一层布料,就是鞋底了,踩上去非常扎人。

现在村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修了水泥路,车可以到门口,装了太阳能路灯,以及收四块钱一个的面包车等等,这些都让外婆和姨婆他们生活便利程度大大提高了,穿棕毛鞋的日子就真的只是外婆他们遥远的回忆了。


一回到家,外婆就像一阵旋风,从屋里到屋外,从鸡舍到菜园子,找回了她的主场感觉。比起78岁的时候要爬树摘狗爪豆,82岁的外婆行动只稍微慢了一点点。

坐下来了又张罗着要包饺子,一边包还要一边吐槽姨婆骗了她,说要一起包的,结果外婆买了饺子皮姨婆不买了,说是包不好,结果只有外婆自己包。

在外婆家翻箱倒柜,找出来她的精神存粮——若干盗版的云南山歌剧碟子,打开了我魔幻现实主义的音乐启蒙回忆。当年外婆看碟子里家长里短的故事,我则对碟子里的曲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陆陆续续学会了《会泽调》《武定二调》《白云调》《喜鹊调》《德宏送郎调》《竹基调》《龙庆调》等等等等。

晚饭十分,外婆一边烧火,一边和我闲话家常。说到我父母在成都带小侄女的事,她低低说到:“两个儿子媳妇,一个在外地打工不回来,一个社保没交满要上班,一个姑娘又要带孙女,谁都没有办法留在家里。”我也无法接话,外公外婆姨公姨婆生活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子女都有给钱,故土难离,唯有陪伴最难满足。

事实上,不止外婆如此,我们都如此。外婆那一代离不了熟悉的乡村,适应不了城里的生活,只能孤零零留在乡下的家园。父母那一代进了城,却因为要帮助子女带孩子,也回不到自己熟悉的小城。而我们这一代,无论是我还是我弟,都在为留在大城市而拼命工作。外婆的家园离不了,父母的家园回不去,我们的家园留不下。

次日,因为工作关系,急匆匆要返程。外婆去菜园里摘了一堆菜,又送我去坐车。外婆背影佝偻了,一路絮絮叮嘱,我只能一一应承。再回来不知道是何时,想起网友曾瑞的一首《回乡》,心中有些惆怅。




《回乡》

作者曾瑞


轻易莫回乡,回乡断人肠

雨侵椽木烂,草蔓庭院荒

邻里尽搬迁,破屋剩空堂

新楼纵然起,种地家难康

背井离乡关,颠沛讨口粮

幼无爹娘亲,老死葬山冈

老幼不相识,漠然立路旁

偶遇一识者,问我谁家郎

细瞧还疑客,笑话忽叹伤

老伴新去世,儿孙在他乡

年高病体衰,余命恐不长

顿觉天地间,人生真悲凉

行行欲何之,丘壑莽苍苍

可叹门前水,亦改昔日浪

青山留不住,日夜奔远方








全文4178字,感谢您耐心阅读。如果觉得有收获,请帮我点个在看,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也欢迎留言讨论赞赏哦!

缙云风物大群每周二会固定主题分享关于自然、教育、读书等内容。有大咖无广告,感兴趣者可以加我微信进群:nuonuo_1125


活动回顾丨借得草木色彩,染得织物缤纷

10月缙云山活动招募丨染料植物手作营,植物认知徒步营

白露秋雨后,再探缙云山

因为缙云山,爱上重庆城

橙香飘上天,中秋共团圆

身边的自然丨15:雨雾缭绕缙云山,来一场色彩的洗礼

身边的自然丨11:三刷缙云山,开花吧,我的堇菜之路!

身边的自然丨08:二刷缙云山,发现一条神奇的路

身边的自然丨05:首刷缙云山,一无所知眼茫茫

跟着豆本游重庆丨day4:重庆的市井生活

跟着豆本游重庆丨day3:探寻大足的世界文化遗产

跟着豆本游重庆丨day2:探寻小城的灵魂

跟着豆本游重庆丨day1:从平和逐渐狂躁的全过程

节气自然豆本营优秀作品赏析(一)

益启野丨北碚马鞍溪夜探(第一期)活动回顾

大婉冲呀丨这里!“竹”够好玩

益启野丨漫步缙云巡山识竹(第五期)活动回顾

益启野丨漫步缙云巡山识竹(第四期)活动回顾

益启野丨漫步缙云巡山护笋活动回顾

缙云风物二十四节气丨夏至物候记事

缙云风物二十四节气丨小满-芒种物候记事

报警救了个投江的人,我却PTSD了,一场惨痛的生命教育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63:孩子阻止不了别人抓蝴蝶怎么办?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62:自然教育活动,如何设置参与者年龄?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60:平等之心最难得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9:活动告知书里的温柔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8:每次认知冲突,都是让人变得开阔的契机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7:实践研修,一条有意思的路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6:自然教育的殊途同归,从重新认识一座山开始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5:情意领域,自然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4: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演练场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丨53:真正做教育的人,终有立足之地



阅读更多请点


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与课程系列过日子二十四节气张念九的专栏冒险教育



慢 慢 写


微信号

nuonuo_1125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缙云风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