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十一章)

2017-04-11 作者:徐建忠 知青情缘




第 十一 章

 

   1974年8月1日。

   

    清晨,万里无云。太阳刚从东边山顶上露出半个胖脸,就迫不及待地把耀眼的金纱撒向西双版纳的青山绿水。

  

   南腊河南岸。

   

    从大树脚拦河坝一直到勐捧团结桥的二十多公里人工大沟的沿线,每隔十来米插着一面红旗,每隔十多米插着一面红旗,红旗在东南风轻轻的吹拂下缓缓飘扬着,远远望去,那一长溜的红旗,在西双版纳南腊河畔的清山绿水中,尤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显得格外鲜艳,格外夺目。

   

    今天,是一个令水利B团的全体南腊河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南腊河引水工程竣工通水了。

   

    水利B 团二连。一大早,连长就吩咐伙房杀猪,宰鸡 (鸡呀猪的当然都是连队生产班喂的),准备在今天通水典礼结束以后,全连进行大会餐。为了庆祝引水工程竣工通水,勐腊县委、县革委还专门指示有关部门,在正常的供应指标以外,想尽一切办法给水利B团各个连调运来了不少猪肉、牛肉、鸡蛋、鸭蛋什么的紧缺物品,满足水利B团各连庆祝引水工程竣工大会餐。水利B团的各个连队欢歌笑语,一片喜庆。

  

     因为庆祝场地的限制,不能满足全团参加今天在团结桥举行的主会场通水庆典。所以团里只能遗憾地通知,每个连只派一个班参加庆典活动,其他班排在各连自行组织分会场组织庆祝活动。二连经连部研究决定,派七班代表二连参加。

   

    早饭后,连长、指导员、三排长振安和现任七班长王志刚,带着七班去团结桥参加南腊河引水工程竣工庆典暨通水发电仪式,由副指导员李立正留在连队协助司务长负责连里的庆祝活动和准备晚上会餐的事宜。

 

     在去参加通水仪式的途中,连长、指导员带着七班,特地来到水利B团在南腊河畔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中,安放了十几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幸牺牲的战士。

   

    在原七班长周杰坟前,连长、指导员和七班的十位战士,排成整齐的二列横队,向周杰深深地三鞠躬。连长把随身带的军用水壶捧在手中,扭开壶盖,然后弯着腰,把水壶中的包谷酒慢慢地洒在坟前。

  

     王志刚拿着手绢轻轻地抹去那些落在墓碑上的灰尘,又从衣兜里掏出一包 "春城"牌香烟放在墓碑前的空地上,小声地对老班长说:"班长,这烟是为你给我们讲故事而准备的,今天我给你带来了。班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施工的引水大沟已经胜利完工了,经过县水利部门验收,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验收的技术人员对工程的施工质量给予了很高评价,说这个工程五十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一定还在通水发电灌溉。今天县党委、县革委会在团结桥举行南腊河引水工程竣工通水典礼,我们七班很荣幸,代表全连去参加通水仪式,这可是我们盼望了四年的好日子啊!  班长,我们七班来接你了,来接你,让我们全班一起去团结桥参加引水工程的通水仪式,让我们一起欢享这一天的快乐。班长,咱们一起出发吧……"

        

    水利B 团今天在团结桥举行庆典,正确的说是中共勐腊县委、县革委会和水利B 团今天一同在勐捧的团结桥举行隆重的引水大沟的交接和通水发电仪式,前来参加仪式的有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刀劲东、县水利局革委会主任杨成、生产建设兵团一师C 团团长邱兴武、水利B 团团长虎云山,十八个连每连派出一个班的代表和附近村寨穿着节日盛装的傣族、爱伲族、苦聪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共五、六百人,把本来不大的会场挤得滿满的。

 

    这会场是水利B 团三营十七连专门为了今天的庆典仪式,特地平整出来的一块场地,主席台是借用了场地北边的一块坡地略微加以修整,平出来的。主席台的正中,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彩色画像,台前搭设的彩牌上方悬挂着红底白字的会标:    " 勐腊县南腊河引水工程胜利竣工暨通水发电仪式。"   两边挂着一副对联,写着  "南腊河筑坝引水,流血汗为民造福。"主席台上方,挂着一串没点亮的玻璃灯泡,也不象主席台上的装饰,不知道派什么用场。会场四周插满了红色的旗帜,显得一片喜庆。

    

     " 勐腊县南腊河引水工程胜利竣工暨通水发电仪式现在开始 ! 全体起立, 唱《东方红》!"

   

     南腊河引水工程胜利竣工暨通水发电仪式由B团政委段国昌主持。"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勐捧公社团结桥举行南腊河引水工程胜利竣工暨通水发电仪式。首先由我们老虎团长代表水利B团团党委讲话。"


     " 同志们,"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水利B团团长虎云山站在主席台中央的话筒前,说 : " 全体起立! " 随着虎团长一声今下, "唰" 的一声,全场起立,鸦雀无声。"同志们,在庆祝大会开始前,我们提议,向在引水工程建设中牺牲的战友默哀三分钟! 全体立正! 脱帽,默哀! " 虎云山团长脱下军帽肃立默哀,全场的现役军人纷纷脱下军帽,和地方干部,水利兵团的战士以及来参加通水仪式的各族乡亲,神色肃穆,低头默哀。

   

     " 默哀毕!" 虎团长戴好军帽,双手一插腰,恢复了往日风风火火的样子。

   

     " 同志们,今天,是个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我们在团结桥,隆重庆祝大沟胜利竣工并举行通水发电仪式。现在我宣布,我们水利B团二千六百六十名官兵,其中上海知青二千四百九十九名,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努力,手挖肩挑,日夜奋战,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在极其艰苦的施工环境中,用我们的双手,劈山开沟,筑坝架桥,今天,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竣工通水了,可以发电了。我们勐捧镇从此也彻底地告别了以前那种煤油蜡烛照明的日子,可以用上电灯了!  "

  

     整个会场锣鼓喧天,一片欢腾。  

   

    老虎团长挥了挥手,继续说:  "同志们,在我们中间,除了部队和地方的干部外,全部都是来自于上海的知识青年,刚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还不满十七周岁,这个年龄应该是在父母亲身边撒娇的年龄。但是,这些娃娃们坚决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  "上山下乡" 和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的指示,离开了大城市,来到了边疆。你们以边疆为家,以艰苦为荣,你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惊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用你们钢铁般的双肩和钢铁般的双手,经过四年的努力,在南腊河南岸的山坡石壁上,开凿出了这条为勐捧人民造福的引水大沟。你们为大沟的建设出了力,流了汗,淌过血,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在这里,我代表团党委谢谢你们! "

   

    虎团长向他的战士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右手久久没有放下,老军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

    

    "今天,我们在这儿召开庆功会,我在这里代表团党委,谢谢远在上海的家长,谢谢你们在千里之外的默默付出,是你们,在我们施工最艰苦的阶段,是你们,在我们物资供应最困难的时候,在几千公里外的上海,束紧腰带,咬着牙关,把上海原本就供应十分紧张的计划供应物省下来,支援了我们的战士。同志们,远在上海的父老乡亲们,南腊河引水工程的胜利竣工,离不开你们的支持,这军功章上有我们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我在这儿,向上海的父老乡亲敬礼! "

   

    老虎团长向地处东北的上海方向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继续说道: " 同志们,战友们,我们水利B团,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水利建设任务,也完成了水利B团光荣的历史使命。水利B团这个名称,也将进入勐腊县的历史史册。同志们,现在我宣布,从今天起,水利B团撤销建制,军队干部将要回归原部队,地方干部也将返回地方原单位,水利 B团的知青们,也将从今天起全部归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C 团编制。同志们,我们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了四年,今天,我们就要分手了,我虎云山从心里舍不得你们,舍不得这份战友的情谊啊……但是,同志们,为了祖国边疆的建设,我们必须服从命令。我祝同志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水利兵团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建设再作贡献。"

  

     说着,老虎团长用手抹了抹眼角,向全场,向他手下原来的兵,行了个标准的军礼,敬礼的右手,久久没有放下。

   

    "请杨成局长宣布南腊河引水工程验收结果,大家欢迎!"

   

    "同志们,我宣布,由水利B团施工建设的南腊河引水工程,主干渠全长49.6公里,灌溉渠21公里。修建高4米、底宽7米、顶长74米混凝土拦河坝一座,400千W水电站一座,设计灌概农田3万亩,是引水、发电、灌溉的综合利用工程。经过我们水利局革委会验收,南腊河引水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工程即日起由县水务局接收。"

 

      在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段政委请出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C团团长邱兴武。

  

     "下面,请C团邱团长讲话。大家欢迎!"

   

     " 同志们,你们好!" 邱团长虽然转业多年,但他军人的气质依旧,嗓音宏亮," 首先, 我代表C团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归建于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C团。你们原有连队中,除了少数人员因需要,进行工作上的调动,支援地方建设外,原有三个营的建制不变。原一营为我们C团XX营,原二营为我们C团XX营,原三营为我们C团XX营。同志们哪,我们C团不得了,从今以后,我们C团足足有二十六个营……,不,正确地说,是二十六个加强营,如果按三个营为一个团计算,我们就将近有九个团,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一个军哪! 而且是一个加强军。所以我邱兴武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C团,是天下第一团! " 

   

    邱团长风趣而幽默的话语引起了的全场一片笑声和一阵热烈的掌声。邱团长挥了挥手,继续说:"  同志们,刚才你们的老虎团长说过,你们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是好样的。我们生产建设兵团全体指战员也都知道你们是好样的。如今,你们已经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兴修水利的光荣任务,从明天开始,你们将开始第二次创业,从兴修水利转为种植橡胶。同志们,也就是说,你们刚刚结束一场艰苦的战役,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就要参加另一场战役。种植橡胶树,对于你们这支兴修水利的部队来说,你们就是一支新建连队,一切的一切,都得重头开始,白手起家,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新的艰苦环境下重新创业。同志们,创业是光荣的,也是艰苦的。我们相信你们一定会克服工作上、技术上、生活上的困难,开始新的,适应和原来完全不同环境,参加和原来完全不同的工作。种植橡胶树,强调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这里面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在技术上,我们师里和团里会派出技术人员对各连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同志们,我相信,你们到了我们生产建设兵团以后,还会继续发扬水利兵团的优良传统,为发展我们的橡胶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 下面,请县委刀书记作指示。大家欢迎! " 虎团长带头鼓起掌来,整个会场顿时掌声雷动。

  

      " 同志们," 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刀劲东走到了台前挥了挥手,用傣族特有的口音,说: " 我今天没有什么指示,只说一句,我今天就代表我们勐腊县各族人民说一句,水利B团的同志们,在我们勐腊县的历史上,一定会永远地留下你们浓重的一页,我们全县各族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英利当来(傣语译音:谢谢大家)。"

   

    说完,刀书记走到虎云山面前,两双男人的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 一营一连,一营一连,我是虎云山,我是虎云山。现在我命令,南腊河工程开闸放水! "

  

     虎云山拿起电话机对着话筒下达了开闸命令,这命令,通过二十多公里临时架设的电话线,传到了大树脚南腊河拦河坝工段施工的一营一连。守候在闸口等候开闸命令的、曾经负责建设拦河坝工程的一连连长对着话筒,一个立正: " ,报告团长,我是一连,我是一连。是! 南腊河工程开闸放水! "

  

     守候在闸口的几个战士立刻激动地摇动闸机。大坝沟口的钢筋混凝土闸门被徐徐开启,清澈的南腊河水随着闸门的开启冲过闸口,沿着人工大沟向前滚滚而去。河水流过每一个连队,各个连队都会爆发出阵阵欢呼,大伙儿在沟边叫着,跳着,欢呼着,有的人沿着沟沿追随水流向前奔跑着,二十多公里的大沟沿线,汇成了又一条奔腾激流……

  

     河水通过团结桥钢筋混凝土沟槽,顺着大沟一直流到水电站上方,沿着圆形的管道从几十米高处直泻而下,带动了水力发电机组的涡轮后,水流又流入水渠灌向坝内的片片良田……

  

      " 合闸送电!"

 

      这是县委刀书记的话音。

   

    刀书记的声音通过会场扩音机的传送,在勐捧的上空久久回响。主席台正中上方吊挂着的那一串连着胶皮电线的500W的白炽灯泡,瞬间闪烁出耀眼的光来,顿时,会场欢声雷动,锣鼓喧天,一片欢腾。参加通水发电仪式的傣族、爱伲族老乡敲起了象脚鼓,撞响了铜芒锣,傣族姑娘们跳起了阿娜多姿的孔雀舞," 水、水、水、水 " 的欢呼声响彻了勐捧的坝子和山间。

  

     前来参加仪式的波坎拉在人群中找到了振安、志刚、阿平,他们激动地相拥着,忘情地跳跃着,兴奋地欢呼着。


    大树脚二连。

   

    竣工大会餐还是在操场上进行。今天的大会餐,打乱了班排的建制,大家端着酒碗,相互敬酒,相互祝福。战士们特别围住了连长、指导员、副指导员和司务长,感谢他们四年来对知青们的关爱之情。这次大会餐,既有着引水工程竣工通水后的喜悦,也带有一丝丝即将分别的酸楚。 

   

    后来,原水利B团的好几个连队因种植橡胶树的需要,离开了南腊河畔,搬进了山里,在上级派来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在原始森林里垦荒开地,种植橡胶树。二连也离开了驻扎四年的大树脚南腊河南岸,在当初周杰、志刚、国林他们采摘木耳曾经遇见过野象的后山里,搭了几排茅草房,开始垦荒种植橡胶树。

  

     自从二连搬离后,大树脚又重新恢复了以前的清静。在引水大沟的两边,也慢慢被翠绿色的橡胶林所覆盖。过了没多久,根据上级的指示,撤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成立了云南省农垦总局,驻西双版纳的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也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垦分局,而当初被邱团长誉为天下第一团的一师C团也分开了,组建了勐腊、勐满、勐捧三个农场,原来的建设兵团营一级建制改成农场的下属分场,连一级的单位改成了生产队。

  

     这些年中,有不少在水利兵团时就已经在地下相恋的有情人结婚了,他们在农场成了家。原来二连的卫生员陈颖也终于走出了失去周杰的阴影,和王志刚喜结了良缘。还有英子和小中、振安和刘英、阿平和小娟,都组成了自己的家庭,有的还在农场生下了可爱的娃……。

    

   一九七八年底,随着知青返城潮的到来,原水利B团的知青们和全国各地的知青一样,他们离开了西双版纳,离开了南腊河,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各自原藉的城镇或农村。他们中,有的回到城镇在工厂学技术当上了工人,有的回到老家农村扛起了锄把当了农民,也有的经过努力,当了干部、工程师、教师、医生、作家……水利B团的战友们,在上海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艰苦创业。再后来,他们,迎来了浦东的改革开放……  

(待续)






作者简介


    徐建忠,笔名:海上清风,文学爱好者。1953年出生,1969年12月赴云南水利二团,1970年7月调至云南省政治边防和阶级复查工作队,1975年初调人民银行西双版纳中心支行工作,1979年回沪。在文化系统工作多年,1984年参加了上海市基层创作人员的编剧进修。期间,创作过舞台剧本、小说、故事和歌词。被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联合授于故事家。短篇小说《饭局》《古镇》《酒家》《戏说乾隆下江南》《猫耳洞日记》《小黑》《常回家看看》《寻父》和二十余篇绝句小说散见于《中国电影报》《中国新闻网》《华东文学》《浦东文学》《山东文学》等报刊杂志,故事《为什么不爱她》获上海市第八届故事会串二等奖,散文《拷浜头》获叶辛文学馆首届大型征文用文学留住乡愁二等奖。著有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摇曳的凤尾竹》(合集,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作家书系第四辑)和短篇小说集《酒家》(文汇出版社-长三角文丛)。目前是《华东文学》(小说)编辑,《浦东文学》(小说)编辑,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相关链接



【随笔】写在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摇曳的凤尾竹》出版之际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一章)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二章)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三章)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四章)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五章)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六章)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七章)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八章)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九章)

【长篇小说】南腊河畔的青春(第十章)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宅豆聚惠

点击“阅读原文”

抢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