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改版 ‖ 华应龙:家长怎么当老师?

华应龙 华应龙化错化人 2022-03-28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本文于2020年3月30日下午3点,由“华应龙化错化人”公众号推出,到晚上10点,阅读量已经超过1.6万。我十分感动,感谢大家的信任!因为平台所限,没法再修改了,所以今天我修改后,只能再次推出。期待您的批评!


家长怎么当老师?

华应龙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昨天,我收到一则求助的微信:“华校,请问正方体的这道题,怎么才能给孩子讲明白?” 


有朋友可能要说:“一年级的小孩,怎么能做这样的题?”这确实是一个可以慢慢讨论的问题。

家长怎样当一个好老师?这,估计是战“疫”期间,不少家长的困惑。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家长辅导孩子做数学题,简直就是“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因为境外疫情暴发,北京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还是很大,中小学开学日期尚未可知,因此,我打开电脑,和家长们分享一些心得,有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心得。

就拿这道题来说,家长们当年上小学的时候,是学不到这个内容的。现代的教材编写者普遍认同“形在体上”,“先具体,再抽象”的编排逻辑,也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因此,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上都是通过正方体来认识正方形,通过长方体来认识长方形,通过圆柱体来认识圆的。“可能”“一定”“不可能”等与概率相关的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已是屡见不鲜。


所以,家长怎样当一个好老师?首先,要阅读孩子所学的教材。否则,有可能要重演“刻舟求剑”的故事了。

家长朋友们,明白人明白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明白的人却各有各的困惑。“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我们不知晓孩子的错误原因,是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的。

所以,家长怎样当一个好老师?要耐心地听孩子讲,他是怎么想的。

还拿这道题来说,可以这样问孩子——“这道题你能选‘可能相同’,真不简单!我很好奇,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啊?还可能画出不同的正方形?”家长朋友,你一定不能以为只有自己的答案才一定是对的。其实,每个人都是可错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中的名言。当我们不执着的时候,才可能生机勃勃,才可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小孩子都是哲学家。有可能孩子认为,用一个正方体画出两个正方形的时间是不同的;也有可能孩子认为,用一个正方体画出两个正方形的位置是不同的。我们成人锈迹斑斑了,可是小孩是“干将发硎”。他,是不知道现在数学上研究图形的就是大小和形状。

还有可能孩子会说,我用铅笔的笔尖沿着正方体的边(其实是“棱”,这时是不用纠正的),画出了一个正方形;我再用铅笔的笔管贴着正方体的面,又画出了一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大小是不同的。

长朋友,如果您的孩子真是这样告诉您,那您赶紧找个正方体积木,让他实际画一画。当他真的画出了两个不同的正方形,您就应该毫不吝惜地夸他,使劲地夸他——“将来你会成为一位数学家!”

家长朋友,儿童的智慧长在手指尖上,小孩是喜欢在动手中动脑的。先动手做,然后才能在脑子里“做”,也就是才会借助表象去“想”。


所以,家长怎样当一个好老师?要提供“玩具”,给出时间,让孩子先动手做,再动脑想。前面的这道题,孩子之所以能用一个正方体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就是因为他有做的经验,有不听大人的话,自己玩的经验,也就是创造的经验。让孩子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动手摆一摆、搭一搭、拼一拼、画一画、数一数、连一连,非常有必要。肯下笨功夫,才会有真功夫,才会有真理解。

其实,这道题还可以利用正方体的一个面,画出4个拼在一起的正方形,这样就画出了一个大正方形。进而,还可以画出9、16、25……个正方形拼在一起的大正方形。这样说来,孩子选“可能相同”,那是一个相当相当智慧的回答!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深有感触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家长朋友们,数学是抽象的,但学数学需要想象。我不止一次地和老师们说:“数学是和自己想象力玩耍的玩具。”现在,您同意了吗?我教中小学数学快40年了,发现了一个规律:数学学得不好的学生,往往都习惯于死记硬背。其实,数学的题目,无非就是个例子。关键是明白其中的道理,提升思考力。前面的这道题,就是个例子。

所以,家长怎样当一个好老师?我想说三点——

第一,不要刻舟求剑,而要先学后教。

第二,不要固执己见,而要先听后讲。

第三,不要高谈阔论,而要先做后想。

这,好像还没有说到点子上。

家长当老师,最头痛的可能就是孩子的错,错了还错。

家长怎么当老师呢?这,首先是个认识的问题。

请问,生病后,看医生,吃了药,不见好。这是什么回事?能责怪病人吗?

再请问,孩子的作业全对,就是好事吗?恐怕未必。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当听到孩子说“我不能错一道题”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该笑还是该哭?家长朋友,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参见2019年7月21日《人民日报》上《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一文)

当然,我不是鼓励孩子在作业中出错,而是说出错是正常的现象,人生自古谁无“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家长怎么当老师呢?这,也是个技术的问题。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下也没有白错的题。错过了,我们就要错得有收获,“错若化开,成长自来”(参见2017年第10期《人民教育》上《错若化开,成长自来》一文)。当我们把差错化开,那个错可能根本就不是错。“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那个“错”,就是攻玉的磨刀石。我生命中的贵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烈校长早就提出了“无错原则”。

怎么“化错”呢?不要盯着差错中的错,而是要去发现差错中的对,发现差错中的正确方向。比如前面的那道题,想到用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的过程了,思路就对了,方向就对了。至于画出的正方形相同还是不同,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葆有孔老夫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就好。

家长朋友,如果您在单位把一件工作做砸了,但老板看到的是,您策划中的创新,您过程中的努力……您是不是特想下次把工作做好?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如果没有与他人的互动经验,长大后就很难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化错”的过程,就是在互动。所以,家长朋友一定要耐心地蹲下来,和孩子慢慢对话。

家长怎么当老师呢?这,还是个考察有没有耐心的问题。

学习,不是为了做对一道题,而是为了做对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做对一道题,给个正确答案就好。如果为了做对一个人,孩子从差错中学到的会更多。我曾说过:“唯有教师有教的耐心,学生才会有学的信心”(参见2019年8月13日《光明日报》上《我相信,教育的伟力》一文),我想,这句话对家长当老师也是适用的。

战“疫”时期,家长要当老师,是无奈之举,也真是不容易。但“养不教,父之过”,家长不能图省事。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费心教了;孩子长大了,家长就省心了,就幸福了。反之,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省心,不用教了;孩子长大了,家长就闹心了,就郁闷了。小时了了,大时不了,大概不是个别现象。

家长朋友,我们都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您辛苦了!






※  李烈校长“参事”的境界

  叶澜:读华应龙

  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

※  心到功自成

※  阅兵中的数学故事

  华应龙再讲阅兵数学课  厚植爱国心

  数说战“疫”

  战疫一:数学阅读是会思想的游戏

  战疫二:阅读数学,没读懂也有收获

  战疫三:在停停走走中流连忘返
  战疫四:请打开生活这本书

  战疫五:带着数学思考去阅读
  战疫六:数学阅读,读什么,不好说

  战疫七: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战疫八:数学也有西游记

  战疫九:读贵有“疑”    有“探”    有“行” 

  战疫十:魔法数学故事屋之巨人披布被

扫码关注

原创文章

欢迎留言申请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