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长沙都不一定知道,烈士公园的桥原来有这么多知识点

蒋响元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湖南烈士公园是长沙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年嘉湖、跃进湖,以及垅坑溪、维寨溪、叠水溪、海棠坞、荷池、柳塘滨湖五条沟池,分布着大小桥梁20余座。包括磴步桥6座、石拱桥4座、石梁桥2座、栈道桥2座、踏水桥3座,廊桥、侗族风雨桥、亭桥、铁索桥、木-混凝土组合梁桥各1座。这些造型别致、风格各异的桥梁,基本涵盖了湖南古桥的结构类型。


2009年至2010年,在笔者倡导和主持下,湖南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跨部门、全方位的交通文化遗产普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遗存文献(含碑记)记载的民国以前古桥近2000座,其中石拱桥800余座,石梁桥600余座,风雨桥(廊桥)300余座,磴步、吊桥、浮桥等其他桥梁65座。

1

跃进湖侗族风雨桥



位于烈士公园东北角,横跨跃进湖。


湖南境内遗存的风雨桥主要分布在侗族、土家族聚居的湘西南地区。其中,始建于明代的芷江龙津风雨桥是国内最大的侗族风雨桥,全长146.7米;始建于清代的通道普济桥是省境单孔跨径(19.8米)最大的风雨桥。


这些木石结构的廊桥及风雨桥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湖南地域民俗文化及侗族建筑文化融合的结晶,构成了当地美丽乡村文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在桥亭避雨乘凉、聚会交流、载歌载舞、举行祭拜仪式,传承着当地的民俗民风等传统社会文化。

2

垅坑溪亭桥



烈士公园民俗文化村。垅坑溪铁索桥,下方为垅坑溪亭桥。


亭桥集桥、亭于一体,既可供游人遮阳避雨,又增加桥的景观效果。桥与亭台楼阁的结合运用,可追溯到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


省境尚存的这种组合包括通道独亭桥、兵书阁以及蓝山望嶷亭、郴州塔桥等。


其中,宜章白沙观音阁桥(清)是现存最早的塔桥,通道兵书阁(清)是集桥、亭、阁、殿为一体的复合结构。

3

垅坑溪铁索桥



位于湖南民俗风情园内。


铁索桥是索桥的一种,索桥也是古老的桥型之一。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先生的研究,世界上最早的悬索桥起源于中国西南部地区,彼时的悬索桥用竹或藤编成。


铁索桥源于西汉初期,传说大将樊哙在陕西褒县(今汉中)马道驿的寒溪上建了一座铁索桥。省境现存最早的铁索桥是1938年修建的泸溪能滩吊桥。该桥也是国内第一座公路悬索桥,2011年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年嘉湖廊桥


摄影/洪哥警影


年嘉湖廊桥又称迎丰桥,连接湖岛和堤岸,建于1982年9月。该桥全长254.5米,主桥为仿木结构廊桥,桥中低栏高廊,曲折有致,桥的两端各建一亭,以供游人休息,观赏公园景致。


在我国,廊桥已经有了约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2009年3月,成都盐市口出土的汉代廊桥遗存,进一步确认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


廊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集桥、亭、廊三者为一体的特殊桥梁,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按梁的结构划分,有木梁、木拱、石梁、石拱之分。唐人杜牧作《阿房宫赋》,其中提到“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即有廊桥的身影。


廊桥现存于我国西南、西北、华东的部分地区,其中,规模宏大、形式独特,首推西南地区的侗族风雨桥。

5

年嘉湖上三拱桥



烈士公园的三座石拱桥,分别是年嘉湖三拱桥、湖堤桥和叠水溪桥。三拱桥连接春岛与夏岛,湖堤桥为单孔石拱桥,叠水溪桥连接滨湖大道。


石拱桥是湖南现存数量最多的古桥,形制多样,有单拱与多拱、敞肩与直肩、桥面平直与弧形,有无桥亭、引桥、桥墩分水锥、台阶、人力车道、护栏(沿)和桥额等;拱券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半圆拱、圆弧拱、椭圆拱、抛物线拱等;用材因地域而异,主要有石灰石、花岗石、红砂岩、灰页岩、砖或砖石混合结构等,湘中以北地区以花岗石居多,湘东地区常用红砂岩。


年嘉湖三拱桥系用建设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的望城丁字湾麻石(花岗石)砌筑。

6

木-混凝土组合梁桥



连接年嘉湖秋、冬两岛。


国内木-石组合梁桥中,建于宋代的太原晋祠鱼沼飞梁最为典型。沼内石柱上置木斗拱与梁枋,承托十字形石质桥面,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


梁思成先生曾称:“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孤例,洵属可贵。”湖南唯一一座托木上置石梁的木-石组合梁桥,是明代建造的邵阳谭俊桥。

7

维寨溪磴步桥



磴步是在水面较窄、水不太深的小溪及浅河,用大小砾石或较整齐的条石在水中筑起一个接一个石磴,形成一座堤梁式的石桥。


湖南境内沟谷纵横、溪流罗布,垒石为磴源远流长。石磴一般0.3~0.5米见方,高出水面0.5~1.5米不等,每磴相距最大不超过0.6米,行人踏磴而过,俗称“磴步桥”,湘南地区称“步磴”,湘中地区称“跳石”,湘西地区则称“跳岩”。位于双峰的永丰磴步,被认为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磴步桥。

8

跃进湖临湖栈道桥



栈道沿悬崖峭壁修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桥,最早见于秦岭地区。《战国策·秦策》称“栈道千里,通于巴蜀,使天下皆畏秦”。明万历年间修建的新邵顺水桥栈道,虽“长不及千尺”,但近百名石工辛勤开凿,“经年乃通”,可惜1997年修筑乡道时被覆盖。

9

维寨溪三孔石梁桥



这座石梁桥不大,不注意很容易忽略。烈士公园的两座石梁桥,分布于维寨溪及苗寨磨坊旁。


2009年出版的《中国桥梁史纲》断言,国内现存最早的石梁桥是唐天复元年(901年)建造的福建福州沈公桥。同年开始的湖南交通文化遗产普查显示,保持这一记录的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建造的桃江牛剑桥。


与石墩石梁桥比较,石柱石梁桥跨径较少,留存至今的也不多。湘南地区有一种国内罕见的石柱石梁桥,如位于江永上甘棠村、建于北宋末年的寿隆桥。寿隆桥采用的石榫卯结构,对研究中国桥梁构造方式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实物价值。

10

海棠坞踏水桥



海棠坞踏水桥位于汉白玉雕《芙蓉女》旁,驻足桥上,湖山胜景尽收眼底。柳塘踏水桥曲径悠长,是游人赏石观鱼的好处所。


省境最大的踏水桥位于新邵县小塘镇渡头桥村,修建于明代,桥长128米,跨石马江。该桥采用的木石组合排架墩,是中国桥梁史上最早的轻型墩,也是湖南现存最早的木桩基础桥梁。


  • 本文作者 | 蒋响元,城市记忆CityMemory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本文编辑 | 城小忆(微信号:chengshijiyiwh),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来源于红网论坛。

往期精选

陶国俊:西长街今昔 | 沈小丁:老地图中的长沙

贺大明:话说展览馆 | 梁小进:通泰街半个世纪

九如斋与长沙南货 | 陈先枢:文夕大火前的长沙

为修五一路,新中国首任长沙市长被批冒进

80万人次的共同奋战,筑起长沙第一座大桥

垒土:印象西园 | 文化宫——儿时的乐园

消失的北正街 | 领骚近代长沙的中山路

何立伟:出入都正街 | 刘三爹:乱弹天心阁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