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娄湘棣:记忆织机街

娄湘棣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图为本文作者娄湘棣


织机街是我长大的摇篮,在摇啊摇的年轮中,我慢慢懂得一些事情,从入织机街完小到手捧毕业证书,我从一个孩童成长为少年。岁月在这条街上流淌我的一段童年、少年时光。


多年以后,我又留连在织机街上,亲近它,更深的认知它。日子久了,我内心滋生出一种对长沙老街小巷历史文化的喜好和眷恋。


织机街是长沙原城东区一条著名的历史街巷,位于老城腹地,它西起黄兴南路,东止都正街。清光绪年间《善化县志》所载省城图内标名为织机巷。


建国前,这里曾有慈善堂(又叫三元宫)、黄金戏院、唯善救济院和一些商号。我住在这里的那些年中,街上有长沙大信织布厂、市劳动局、财贸工人俱乐部、黄金戏院、省商品检验局、市二木工厂、织机街小学和粮、煤、肉、菜等商店。


织机街上串连着众多小巷,由这些小巷再通向其它街巷,纵橫交错,四通八达,出行十分便利。新世纪初,建设人民西路,以织机街为主干,向南北两厢拓展,织机街从此消失。它的繁华已成历史,然而往昔鲜活的市井情景却一直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织机街老照片  陈先枢供图

唯善里



从丰盈里到织机街,有一条小巷,名"唯善里",因小巷出口即是前私立唯善救济院而得名。


唯善救济院创办于1947年,前身为"私立慈善事业总会"。该会是一个由民间乡绅捐资兴办的慈善机构,办有织布厂,开展救灾、施药、丧葬等业务。


解放前夕,该院与官办省区救济院合并。解放后,原救济院由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市生产教养院,以后与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长沙市分会合并。原院址一度成为市人委机关宿舍。


我们家在我上小学前一年搬到了这里。这是一座四周高墙围着的大宅院,坐北朝南,高大的石库门往里退进许多,可以避风雨。我们孩童在这门洞"打弹子"、玩"洋菩萨"。


大门里面分有前院和后院,前栋是排平房,中栋是两层楼的马蹄型走廊式建筑,房间大。后栋是两层楼的住宅,上楼处挨着一口水井,麻石护边,光泽清亮,井水长年不断。


我们家住在后栋的二楼,我在家里从窗口可以眺望丰盈里和小瀛洲。窗口下北边有一幼儿园,我弟弟曾在那里白托,我一同学的妈妈任护理员。


东文庙坪



唯善里南口有一自来水站,附近四方居民都在水站买水过日子。向南穿过织机街,有一条细细的巷道,巷顶大部分被青瓦覆盖,日照不进,居民每天从水站挑水经过,巷道常年湿漉漉的,穿过巷道别有洞天,这里是东文庙坪。



东文庙坪南起出入是门,北止织机街,它是古善化县学宫留下的街名,与之有关的街名还有出入是门和化龙池。


文庙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庙宇,唐代以后文庙与官学结合,明嘉靖1563年迁建善化学宫于此地。经历三百多年后,1938年"文夕"大火被焚。后来居民在废墟建屋,形成巷道,因在城东,取名东文庙坪。文革时期七十年代初改称文化坪,十年后复称原名。


我的好几个同学住在东文庙坪。八十年代后期,省人民医院建职工宿舍,征用了东文庙坪部分土地,一些安静的小院、低矮的民房被拆除。开工的那一天,我早早地去了那,见证了新旧即将更替的那一刻。两年后,同学汉哥、娃娃等,在原地搬进了面貌一新的多层住宅,开启新的生活。


化龙池



化龙池南起大古道巷,北止织机街,是长沙十条历史街巷之一,其古老的麻石路面记录着沧桑历史。



化龙池原名玉带街。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明万历九年(1581)学宫前横路一条,曰玉带街,外渠曰玉带沟。这条外渠即是古长沙城"八大公沟"之一。


化龙池东侧便是古善化县学宫所在地,它建于明嘉靖年间,按长沙府学宫规制仿建,规模宏大。化龙池东侧至今还残存一段学宫青砖照墙,长约五米,高约三米。明万历四十年(1612)善化县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桥曰三元,街曰鳌背,池曰化龙。街在池子西边,遂改名为化龙池。



旧时化龙池为繁华的商业街,有"长沙秦淮河"之称,油鞋、木屐店多集中此地。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故居"蹯石山房"位于此,民国政要、曾任福建省省长、著名抗日将领刘建绪的公馆也在此街。


到了我上小学时期,我的好多男女同学住在化龙池,同桌的萍同学住在那里,曾经的学习小组也设在梅同学家,是我学习、玩耍的地方。



文革期间化龙池改名新春街,十年后复名。如今化龙池虽被拆除一段,但在市区支持下形成了长沙市有名的清吧一条街,延续了昔日的繁华。



白果园



从化龙池往北穿过织机街便是白果园,长沙排名前列的历史街巷,旧名"老泉别径"。很多年前,循着别径便进入一片白果树林,故名白果园。


这条巷道弯曲向北,止于苏家巷。巷中有几条细细的小巷也住着一些人家。白果园的麻石路面保留至今,据考证未经过大的修整,是最原始的古道,历史文物价值不可估量。



这里公馆密集,是民国时期长沙"富人区",原省政府主席程潜公馆就建于此巷。



还有清末翰林、著名书法家郑家溉的公馆也在此地,始建于1916年的《湘江评论》印刷处也保留在这里。白果园一度改名光复里,以后复称原名。



我经常到白果园漫步,走一走,找一点少年时的印记。如今入口处栽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果树;新建了"解放亭"供游人留连歇息;仿建了"八大公沟"遗址;建了长沙和平解放纪念墙,程潜公馆已成为"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供世人参观。



我有四、五个同学曾住在这里,都已搬走,只有一个同学家的老公馆保存完好,很大,有四百平方米,现在成了一家高档饭馆。


每当夜幕降临,白果园巷内的四、五家饭馆热闹起来,各家门前的大红"许愿灯"格外醒目,在招揽宾客的同时,洋溢着太平盛世的祥和景象。


耕耘圃



耕耘圃位于织机街中部的北侧,西学巷对面,一条不宽但幽深弯曲的小巷。路面铺着石板,巷内多为石库门的公馆私宅,织机街往昔市声喧闹,满街繁华,身处此巷闹中取静。


我上小学期间,五位同学住在耕耘圃,其中一同学家的二楼厅堂宽大,设有一张标准乒乓球台,那时的我们既惊讶又羡慕,经常去他家打球玩。


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我家要搬离织机街了,同学邀我去耕耘圃玩,那是一座深门大户的宅子,厅堂挂有"耕读传家"的匾额,院子里长一些闲花细草,种有一颗高大的栾树,夏天开着黄花。



耕耘圃是幸运的,没有在文夕大火中被焚毁,清末民初的建筑传承了几代人,真好。我喜欢"耕耘圃"这个名字,我喜欢小巷的中式建筑和幽静,长大后更觉意境深深。


修建人民西路将耕耘圃截去了一半,靠织机街的那些公馆院落都没有了,地名牌立在巷口的树丛中,里面那一段好几个院子面目全非,修建了多层住宅楼。同学们都已搬离此巷,留给我的是少年和往日的回忆。


观音井



从耕耘圃往东行二十余步即是观音井,观音井是一条小巷,南起织机街,北止丰盈里。此巷靠织机街口有一古井,旧时因井旁原有一座"观音寺",故将此井起名观音井,后来成了巷名。



这口古井的井台约三米见方,用特长条形花岗石铺砌,实为罕见。古井南边是立同学家,正在巷口。到了九十年代,不知何因古井慢慢被废弃,井口被长条形麻石封盖,不再使用。


新世纪初修建人民西路观音古井被拆除。观音井巷截短了,北接丰盈里的那一段还在,"观音井巷"地名牌仍立在巷口。住在观音井的四、五个同学早已搬走,只有坤同学家的几间老屋还在巷中。



桃花井



桃花井位于织机街东部北侧,织机街小学旁的"铁铺巷"对面。古《善化县志》有文为证:桃花井,织机巷尾,都司署右。足见其历史久远。进入小巷,往东经过几个拐弯通向都正街。巷中有硕大的桃花古井而得名。

 

桃花井虽为幽深小巷,有几栋老公馆;有普通民居;有竹篱笆围的小院;还有些空地,住在这里的居民种点蔬菜自得其乐。


桃花井是旧时戏班荟集之区。据民国《长沙市指南》载,民国元年徐辛园先生组织"豫园"于桃花井,延聘沪汉名伶优等者,排演迎合湘人心理之戏剧,其营业之盛,殊是惊人。民国七年(1918年),又有李先生组织"潇湘第一台"于桃花井。可见桃花井旧时是梨园之地,很是热闹。


我的三、四个同学住在这古井旁边。2003年修建人民西路,桃花井巷被拆除。



小瀛洲 



从我家出大院门往东行几十步,过竹篱笆围合的市二木工厂,织机街北侧一条小道通向小瀛洲。


小瀛洲西起丰盈里,东止马王街,往东穿过马王街即古稻田。其实,很久很久以前,小瀛洲属于古稻田的一部分,这两条街巷历史源远流长。


据《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载,相传小瀛洲为五代马氏园林,与马王宫相连。马王宫在原桂花井小学校址。清道光年间,历任永顺、沅陵知县的王璋,因以眼疾告退,定居省城稻田,置造园亭。园内有水塘一口,广约数亩,清流如镜,可以通舟。花草树竹,交相掩映,一时称为胜境,自谓居此如神仙中人,遂称小瀛洲。


后此处归清湘军将领席宝田所有。1902年,善化县官立小学设在这里。民国时期,小瀛洲设有酒家、游戏场等,是青楼女子聚集之区。又建有长沙大戏院,有两千多坐席,1937年3月,梅兰芳应经理肖石朋之邀在此演出,连演十天,场场爆满,长沙城一度"万人空巷看梅郎"。1938年文夕大火,这些胜景毁于一旦。


后来小瀛洲成了居住区,大火以后建了一些小公馆和民宅。我住织机街那些年,省人民银行宿舍有一大院在小瀛洲,同学万哥和另两人住在里面,那时联系较多。



古稻田



西起马王街,东止天心路,据《天心阁志》记载,此地过去是一片稻田,因而得名。古稻田有着光辉的历史。


1909年(清宣统元年),湖南提学使吴庆坻以"省城无官立女子师范及保姆讲习所"为由,呈请建立湖南省立女子师范学堂,"以立振兴女学,保育儿童之基"。旋即获抚院批准,在天心阁附近的古稻田拨官地200余亩修建校舍。


历经三年于1912年5月开学,由民国政府定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中国近代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出任首任校长。1915年更名湖南省女子师范学校(俗称稻田师范)。该校群英荟萃,徐特立任过校长;周谷城、周士钊、田汉等任过教师;学生中有杨开慧、李淑一、向警予等。


稻田师范在湖湘文化教育长廊里占据重要的地位。1938年全部校舍毁于"文夕大火"。抗战胜利后,1946年冬,省教育厅筹备复校工作,筹备处设古稻田旧址内。长沙和平解放,筹备处所建教室及办公用房等全部移交新省教育厅,作职工宿舍。我一好友的父亲那时在省教育厅任职,一家子五十年代住在那里,好友在都正街小学上学。



古稻田早已成为居住区,名称沿用为街巷名。除了有些小公馆都是普通民居,织机街小学很多同学住在古稻田。


那时我在学校少先队兼有职责,受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之托,常去同学们家中通知传信,一女同学家住房给我印象很深:她家住在去天心阁的路边上,二层楼的小洋房,坐北朝南。二楼东西两厢房间是大圆柱形的建筑设计,伸出的窗子是多边形,有几个角,十分别致。院子很大,种有一颗好大的枇杷树,两扇高大合起的大铁门给人神秘感。


时光飞逝,古稻田东南段因修人民西路不复存在。那片土地上的小洋房、公馆和民房被拆除,建起了高架桥。改建后的古稻田耸立起一栋栋多层住宅楼,那里的老住户,及我两个同学的父母亲都搬进了南北通透的新楼房。古稻田变样了。

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织机街住了七年。新世纪伊始,城市筹建人民西路。如今我住在侯家塘南的狮子山上,时常要到人民西路那一带去散步。我经常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早晨,我站在人民西路与蔡锷南路的十字路口旁,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我昔日住过的那个大院位置。看着眼前人民西路上流光溢彩的车流、人流,我仿佛看到小时,我和好多同学迎着东升的太阳,密密地疾走于织机街上赶去上学的壮景!


我仍在憧憬着朝阳和希望。想到这,我心中充满着快乐。


参考资料:1、《长沙市地名录》(长沙市人民政府编);2、《长沙古井遗韵》(陈先枢著)。


相关阅读:

探幽白果园巷

奇迹!化龙池19号有4层是空斗墙


END

  • 本文作者 | 娄湘棣,未注明出处图片均为作者拍摄,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本文编辑 | 城小忆(微信号:chengshijiyiwh),欢迎添加好友,邀您入群交流。

往期精选


北二马路的市井琐事  |  走近“天符宫”的前世

深度长文:长沙简史 | 湖南湖北为何要分家?

长沙数字街巷百样风情 | 湘江外滩民国老照片

纪实:长沙老铺街掠影 | 明德校友永远的记忆

老街坊回忆西长街 | 沈小丁:老地图中的长沙

贺大明话说展览馆 | 梁小进:通泰街半个世纪

首任长沙市长被批冒进 | 垒土:印象中的西园

领骚近代长沙的中山路 | 消失的老街:北正街

九如斋与长沙南货业 | 文夕大火前的长沙街景

烈士公园里桥知识如此多? | 画里画外老长沙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