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文/怀念
1978年的春天,一个崭新的春天。严冬过后,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从北京传来信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的时代宣告结束,中国文艺复兴的春天也已来临。5月的长沙,暖意融融,鲜花盛开。一支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团体——湘江业余合唱团(以下简称为“湘团”)应运而生,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南分会和长沙市文化馆联合主管。湘团设在湘春路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内长沙市文化馆。市文化馆专职干部单成文任湘团团长,毛文毓、蔡廷瑞(长沙市一中音乐教师)任合唱团指导老师,张芳瑞 (长沙市文化局局长)、刘振球(省歌舞团作曲、指挥)、陈寿楠(长沙市歌剧团指挥)分别兼任合唱团及管弦乐队指挥,汪健民(原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歌队队长)为管理老师。
湘团按照择优、业余、自愿的原则组织,面向全市各机关、团体、学校、 厂矿企业招收文艺尖子。报考者须持所在单位推荐介绍信,省音乐家协会专家老师任评委,他们是:邹启炎、张自华(女)、蔡廷瑞、廖文伟、单成文,经严格考试择优录取。如考生初试有疑问,再加试;如2名以上评分相同,而只取1名,也须加试择优。考场设在市文化馆湘团团部。这是1978年初夏,考场外面热闹异常,踊跃应考的青年男女紧张又兴奋地等着老师按序叫号。而我则以一曲小提琴曲《新疆之春》获好评,被顺利录取。考试连续了好几天,期间发生的一件趣事令我记忆犹新。那天中午,市工人文化宫院内各个角落都有待考者,有的在吊嗓子,有的在一遍一遍地重复练歌,有的在练习管乐。其中有几位是来自长沙市副食品公司的青年,一人报考,一人陪同,还有一位年龄稍大的背着手风琴,是来伴奏的。 那位手风琴手对陪同的小伙子说:“你的嗓音有特色,适合唱中低音,你也报个名试一下嘛!” 这个小伙子谦虚地说:“我不行,上不了正板。”手风琴手又说:“《月飞山》你唱得还可以,来两句吧。” 手风琴响起,小伙子随着琴声唱了起来:“月飞山,英雄山,俯瞰着千里南海……”浑厚金属般的中低音吸引了一位戴眼镜老师,他走过来,手里端着一个茶杯,问:“小伙子,你是来应试的吗!”“不是,是他!"小伙子指着他的同事。那位老师说:“等会儿你来试试,我们缺的就是你这样的中低音。”当日下午,这位小伙陪同他同事应试完后正准备离去,那位老师又指着他说,“小伙子你来试试!”他硬着头皮颤颤地走到钢琴旁边,伴奏老师问:“唱什么歌?什么调?”手风琴手快步上前对伴奏老师说:“《月飞山》,降E调。” 音乐响起,小伙子振作精神唱了起来:“月飞山,英雄山,俯瞰着千里南海……”刚唱完一段,老师就说可以了,要工作人员拿张登记表给他。这位唱《月飞山》的小伙子就是湘团男低声部的李剑锋。那位慧眼识才的老师是我省大名鼎鼎的作曲家邹启炎,他作的《手捧鲜果献亲人》在当年响誉全国。若干年后,邹启炎老师获评国家一级作曲,荣任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1978年5至6月,湘团面向全市招录合唱队员65人,其中女高声部22人,女低声部9人,男高声部16人,男低声部 18人,乐队36人,共101人。录取的团员除了各个单位的文艺尖子外,还有在省内各地县以上专业剧团工作过的青年演员:小提琴手黄文力来自黔阳地区京剧团;扬琴演奏员杨晓琴来自会同县文工团;手风琴演奏员龚贵祥来自常德县某剧团。 湘团开展活动后,又吸引了不少优秀文艺青年加入,如长沙盲聋哑学校音乐教师李晓玲(女高音);原益阳花鼓剧团舞美张英仕(男高音);湖南师院艺术系储声鸿教授的在校学生熊虎,还补招了多名乐手。湘团团员扩大为120人,设有合唱团、管弦乐队、民乐队。湘团规定每周星期三晚上和星期天上午为集中排练学习时间,并要求每个团员在家抽出时间复习熟练已排节目,预习新曲目。合唱队排练合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曲目时,声乐指导兼指挥蔡廷瑞老师确定由女高声部的唐若珠担任领唱。排练中她的音量不大,激情也不够,蔡老师指出她的气息和发声位置没把握好,情绪没跟进,随即指导唐若珠练唱一首苗歌。通过练唱,她张口就有,放得开了,找到了蔡老师要求的那种感觉。再回到合唱中领唱时,“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音量强,充满深情。
盛夏的长沙酷暑难耐,又没有空调。湘团管弦乐队的排练厅内,刘振球老师穿着白短袖汗衫,坐在高高的指挥椅上,不停地用手帕擦汗,仍一丝不苟地指导我们排练。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小节,刘老师要求我们必须逐一过关,一遍不行就来两遍。刘振球老师1966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在省京剧团、省歌舞团任职,系国家一级作曲、指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张芳瑞老师领着几个湖南第一师范音乐科的殷士林等几个女学生来到合唱团排练厅,叫了唐若珠等几个女生一起组成小组唱,排练《小杜鹃》,这是一首波兰帕龙斯卡民歌。张老师意在指导学生和团员感受欧洲民族音乐,领略其风格特点,掌握方法运用到歌曲中。女声小合唱,左起:瞿湘晶、刘维佳、顾建平、谌向昱、黄灿、刘红兵。王春安供图张老师训练方法独具一格,现在看来,他是将音乐院校的教学方法用来指导业余合唱团。他要求:小组唱的每一个人从唱谱开始就按照歌曲情绪来排练,开始要唱得很轻,“小杜鹃叫咕咕,少年把新娘挑……”,后面的两句一下把声音放开,拉长,要唱出俏皮、活泼、轻巧、富有弹性的快乐感觉。参与排练的这些女学生和合唱团的女青年第一次这么唱,感觉比原来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演唱效果和排练效率。湘团自成立后,很快推出了一系列艺术水准高的节目,在社会公演。在解放剧院、长沙剧院、工人文化宫剧场、青少年宫、市体育馆、湘江宾馆、长沙炮兵学校等,都有他们的精彩亮相。湘团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七周年,精心编排了一组音乐节目献礼:大合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领唱:唐若珠;《天上太阳红彤彤》,领唱:邹建安;
小提琴齐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演奏者:李琮、陈小波、黄文力、娄湘棣、周重山、方五一、陈思建、蒋信泽;合唱《游击队歌》、《青春献给新长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男声独唱《牧马人之歌》、《台湾岛》,演唱者:王春安;女声独唱《蝶恋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演唱者:《孙鸣凤》;
男中音独唱《献给北京的歌》、《我和班长》,演唱者:谢竞知;
女声独唱:《金达莱献给周总理》、《海鸥》,演唱者:唐若珠;
男高音独唱《金水桥的泉水永远在我们心上流》、《祝酒歌》,演唱者:张怀德;
女高音独唱《我的太阳》、 《蓝天里有一颗会唱歌的星》,演唱者:郭玉中;
女声小组唱《密林深处的歌声》、《小杜鹃》,演唱者:唐若珠等;
弦乐四重奏:《翻身道情》,演奏者:李琮、陈小波、黄文力、李公放;
男声小组唱《哎哟妈妈》、《巡航走天涯》,演唱者:王春安、周苏联、 张八一、石伯祥、张泽希、张武星、谢竞知、张北川。
节目伴奏:管弦乐队;民乐小组;手风琴:龚贵祥、龙跃华。
这组节目连续献演多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市民好评如潮。1979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周年,人民扬眉吐气,心情舒畅。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南分会、市总工会、市文化局等部门联合举办长沙国庆音乐会。湘团作为群众文艺主力团队被点名参加国庆音乐会系列演出活动。参加演出的还有长沙内四区和学校、下辖县选送的文艺团队。
男女声二重唱《祖国一片新面貌》、《藏族人民纵情歌唱》,演唱者:徐经伦、张怀德;
女高音独唱《湘江我的母亲》、《幸福在明朝》,演唱者:孙鸣凤;男高音独唱《牡丹之歌》、《他把青春献给亲爱的祖国》,演者:王春安;
女高音独唱《唱支山歌丢下崖》、《洞洞歌》,演唱者:刘红兵;
男声三重唱《你好!峡江》、《送别》,演唱者:张武星、张八一、余湘生;
女声二重唱《啊!春风》、《美丽的大海》,演唱者:瞿湘晶、王洁;
女声二重唱《医疗队员在坦桑》,演唱者:唐若珠、吴一兵;
小提琴齐奏《新春乐》、《G大调小步舞曲》,演奏者:陈小波、李琮、黄文力、娄湘棣、周重山、方五一、陈思建、温清阳;
管弦乐《森吉德玛》、《瑶族舞曲》;演奏者:管弦乐队;
女高音独唱《小夜曲》、《歌声是我心里话》,演唱者:李晓玲;
女高音独唱《小河》、《可爱的杜鹃花》、《鸽子》,演唱者:郭玉中;
男声四重唱《啊!朋友再见》,演唱者:周苏联、王春安、赵一平、谢竞知。
演奏、伴奏:湘团管弦乐队;民乐队;手风琴:龚贵祥、李荣杰、刘国平。
我们的演出都是无偿奉献。由于节目贴近大众,深受市民喜爱,在长沙市各项文艺汇演、赛事活动中多次荣获最优奖和一等奖,如:1980年长沙市职工业余文艺汇演:女声独唱:《乡里妹子进城来》、《我们的工厂像花园》(左承德曲)、《脸黑一点怕什么》(山西民歌),演唱者:徐经伦,荣获一等奖。1980年“长沙之夏”文艺晚会:男声三重唱《你好!峡江》、《远航》,演唱者:张八一、余湘生、张武星,荣获一等奖。男声三重唱:左起:张八一、余湘生、张武星(一等奖),张武星提供1981年,共青团长沙市委,中国音协湖南分会,长沙市文化局在青少年宫联合举办五四青年萤火晚会。参演单位有长沙市歌剧团、湘团、工人合唱团、 长沙纺织厂文艺宣传队、湖南橡胶厂文艺宣传队等大型厂矿文艺队伍。湘团女高音刘红兵以一首由话剧改编的《万水千山》电影插曲(江西民歌)获极大成功,荣获晚会“最优节目”殊荣。湘团首开先河,请来了学院派知名教授为我们开设音乐欣赏课。这是一个审美训练过程,它是将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团员们的音乐素养。
湖南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杜光亲临湘团,他从创作背景、乐曲结构、作品鉴赏等方面精辟分析,其中核心内容深刻在我心底,如:《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一部情趣盎然、诗意浓郁的作品。贝多芬将自己追求自甶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希望融入其中,并强调作品中侧重的不是风景,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引起的感受。
这部作品是最早的标题交响曲,贝多芬给每个乐章加上了标题: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第二乐章,溪边景色。很快的快板,降B大调;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集会。快板,F大调;第四乐章,雷电——暴风雨。快板,F小调;第五乐章,牧人的歌。小快板,F大调,暴风雨过后愉快和感激的心情。
省歌舞团作曲、指挥刘振球老师给我们授课。刘老师讲了鲜为人知的“创作背景”故事: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海政歌舞团词曲作家付林写下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这首歌词,交给了本团的曲作家王锡仁。
当时正是唐山大地震刚发生不久,王锡仁住在地震棚里,他拿着歌词走出了没有电灯的地震棚,冒着余震的危险来到空无一人的歌舞团大楼,打开电灯,看着歌词很快进入了角色。
王锡仁除了悲痛更是思念,一定要把这种思念、感怀的意境表现出来,他决定拋弃文化大革命以来歌曲作品高、硬、尖的束缚,要特别表现出一种柔情,绝不能是呐喊、狂呼。
他觉得歌词太合自己的意,自然平和,他忘了随时让楼塌地陷的余震,旋律随着眼泪流淌出来。
第二天早晨,王锡仁走出大楼,迎着满天的朝霞,向人们捧出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动人旋律。
上海合唱团团长、指挥,上海乐团团长、指挥司徒汉也曾来湘团讲课。
《澧水船夫号子》是首富有鲜明湖南地方风格和劳动气息的船工号子。上世纪五十年代,省歌舞团的创作员营震在湘西澧水流域采风时,把丰富多彩的船工号子编成一首男声无伴奏合唱曲,全国不少合唱团把它作为必备保留曲目,并在国外演出。司徒汉老师将它改编成混声合唱加领唱的合唱曲,扩大了音域,丰富了和声,增强了气势,形成了一整套旋律、节奏变化多端和声部丰富的多声部音乐作品。司徒汉老师就合唱曲描绘船夫们划船的四个场景,作了精彩分析讲解:全曲甶节奏平缓、曲调悠扬动听到节奏明快;曲调紧张急促再到恢复平缓,生动表现了船夫们战胜险滩的过程,展现了船夫勇敢坚强的性格。司徒汉老师当年从百忙中来长沙给湘团团员讲课,感动之余,我们受益匪浅,终身受用。来湘团上艺术欣赏课和声乐课的老师还有: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北京歌舞团艺术指导、声乐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苏民。这些老师有着为艺术奉献的高尚情怀,他们的倾情讲课,对湘团团员音乐美学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的启迪, 特别是帮助我们领会每一首歌曲,每一首乐曲的“情”和“画面”帮助很大。老师们的艺术情操激励我们到永久,同时,老师们对发现苗子,选拔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983年改革开放进入大发展时期,全面恢复了剧团并新成立了一些业余文艺团体,湘江合唱团完成了长沙市群众文艺青黄不接的历史使命。
湘团培养、锤炼了一批在省市声乐、器乐界具有一定水准的文艺中坚力量,长期活跃在音乐艺术领域,代表人物有:徐经伦,女高音,1980年考入湖南广播电视艺术团,1984年到北京金铁霖教授处进修,1985年考入湖南师大音乐系,师从梁镜如教授。先后担任省声乐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协全国声乐考级高级考官,中国金钟奖湖南选拔总决赛评委。1995年创建湖南广播电视少儿合唱团,任团长、声乐指导。2003年选调入长沙市儿童活动中心任副主任,小天使艺术团团长。培养学生2012年以声乐第一名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另一学生2015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在湖南唯一录取。多年来为各类音乐院校输送大批人才,获文化部、教育部“最佳辅导老师奖”、“优秀园丁奖”等荣誉称号。张怀德,男高音,1980年考入铁道兵文工团,任独唱演员,师从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后任铁道兵文工团团长。李晓玲,女高音,师从湖南师大音乐系梁镜如教授。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张权来长沙讲课;来湘团指导声乐时,慧眼识珠,发现其是棵好苗子极力推荐,1982年招入湖南省歌舞团任独唱演员。陶石磊,女高音,若干年后考入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任独唱演员。 黄文力,小提琴演奏员,若干年后考入省歌舞团管弦乐队任中提琴演奏员。1987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专修班,毕业后回省歌舞团管弦乐队。业余兼职市青少年宫小提琴教师,培养一大批青少年儿童。 郑民余,扬琴演奏员,1978年底考入省曲艺团任乐队队长兼扬琴演奏员、创作员。若干年后去曰本留学、文化交流6年,回国后调入省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扬琴教育家,其音乐作品多部获文化部、湖南省创作奖。培养众多学生,其中有在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任副教授,一批学生考入各文艺团体。湖南省群文学会演艺演奏家工作委员会会长,湖南省群文艺术大型活动的组织者、策划人。娄湘棣,小提琴演奏员,若干年后报名全国成人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从音乐符号到情感表现》评为年级优秀毕业论文,获本科毕业。业余授课育人,培养弟子音乐学专业考取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声乐和乐理学生2名考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小提琴学生参加长沙市、区各类赛事,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 三等奖多名。省直大中型厂矿企业文艺汇演舞台监督,省直大中专院校文艺调演评委, 省直机关歌咏比赛评委。娄湘棣(左)和李琮在排练厅 娄湘棣供图
陈小波,小提琴首席,入湘团管弦乐队之前,曾借调至省京剧团乐队,任小提琴演奏员一年半工作经历。若干年后考入湖南省交响乐团任中提琴演奏员。业余教小提琴,培养了一批青少年儿童。 李琮,管弦乐队首席,青年时期曾多次报考总政、海政歌舞团和省内著名艺术团体,专业出色,甶于种种原因被挡在艺术殿堂门外。以后出国创业,为澳籍旅美华人。1999年回国组建民间乐团,短时间召集原湘团管弦乐队老队员和业余乐手90人,经筛选定下27人组成管弦乐队,活动了两个月。2004年夏天,李琮自筹资金几十万, 回到长沙再次重组管弦乐团,他凭着当年的记忆,头顶烈日不辞辛劳,奔走在坡子街、铜铺街、东牌楼等市内的大街小巷,寻找那些熟悉的乐手。 经过两个多月的重组,一支以湘团原管弦乐队中坚队员为班底,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双簧管、圆号等乐手;还聘入专业文艺团体和音乐院校毕业生等共50人的乐团组成了,定名“D大调管弦乐团”。李琮任团长、乐团首席。D大调一是它为调式,音名;二是“D”有谦虚的意思,与“低”诣音,指乐团来自民间,低调出台;“大”指大气,乐团大部分演奏员的技艺都达到了专业水平。D大调管弦乐团排练大型交响乐《红旗颂》、《红色娘子军组曲》、《白毛女组曲》等,还排练了一组欧洲古典乐曲,为大专院校、工厂企事业单位、城市公园义演;为各类歌咏、合唱比赛担任管弦乐伴奏,引起省交响乐团、市音协、琴行和教育集团的关注和物力支持,对活跃群众文化,为社会服务起到积极作用。“D大调”团员与省交响乐团、省市音协领导欢聚一堂,李琮致欢迎词 娄湘棣提供
湘团女高音唐若珠1983年考入省广播电视业余合唱团,一直热心群文声乐。退休后在省、市、区4所老干大学教声乐,获省级老年教学优秀教师,至今仍在湘雅老干大学、长沙市老干大学任声乐教师,乐此不疲,评为市老干大学优秀教师,2019年评为市老干大学明星教师。
抒情男高音周苏联,1981年考入省广播电视业余合唱团,1980年代末至 1990年代末转向歌厅文化,成为职业歌手和主持,唱响“省娱乐中心、枫林宾馆、银天歌舞厅”等舞台,获长沙市文化局演出优秀歌手。2001年考入省歌舞剧院合唱团,2007年考入湖南知青艺术团,歌唱不止。男高音陆小华,男中音张武星,热爱歌唱,坚持不懈,多年来放声歌唱在“省歌舞剧院合唱团、湖南知青艺术团、湖南十二律合唱团”,是长沙市合唱领域的资深团员。女高音谌向昱,女中音卢凤英,1990年代末先后考入省歌舞剧院合唱团,至今二十多年,分别担任女高音和女低音声部长。 男低音陈有八追求声乐不放弃,曾到中央音乐学院沈湘教授处拜师学艺,开办声乐教学班,培训青年学生和中老年声乐爱好者,培养子弟以声乐特长生被北京大学录取。曾任湖南大学合唱团声乐指导。男低音彭伟成痴迷合唱,先后在北正街基督堂唱诗班、省歌舞剧院合唱团、湖南知青艺术团歌唱,每年业务考核名列前茅,其浑厚、磁性、低沉有力的声音,得到长沙市音协专家的赞誉。男高音张英仕,男中音李剑锋,参加合唱活动以外,长期活跃在大众文化歌厅,其一高一低金属般、浑厚的音色极具穿透力和磁性,获得广大歌友的喝彩。湘江合唱团的活动经历,和团员们的相关信息,几乎没有资料留存。
我在撰写此文的调研走访中得知:老师们有的调往北京;有的年事已高;有些老师已故去:蔡廷瑞老师以后调入市文化馆,任馆长。不久更名为长沙市群众艺术馆,单成文老师任办公室主任;汪健民老师任文艺部主任;还有老馆长方功一,毛文毓老师也先后离去,我很怀念他们。只有曾和我们一起在烈士公园活动,参与女声小组唱的欧阳好龄老师,后任副馆长, 她退休以后长住广州。女声小组唱,左一:欧阳好龄老师,左三起:陈炎、瞿湘晶、卢凤英、余亚平、张建华、彭柳、等,手风琴伴奏:李云杰 卢风英供图本文素材仅在有限的老团员之间和个别老师的亲属中疏理成文。采集、写作过程中得到原副团长王春安,以及李剑锋、唐若珠、周苏联、徐经伦、张武星、陆小华、卢凤英、熊虎等老团员的支持,在此一并鸣谢!本纪实回忆文所述历史故事和演出情节真实,绝无杜撰虚构。但恐难全面记清写到,不尽之处诚望团员们见谅,并请补遗完善。如今,我们依托现代通讯网络,原副团长王春安把四面八方的老团员逐步连在一起,组织起“老湘江合唱团”微信联谊会,继续着我们的友情,赞颂这多彩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