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4 青年导演覃飞凯专访 | 影像创作如何与观众保持距离
👁
「建议在浅色模式下阅读」
通过寻找与发掘创意影像作品,我们希望探索影像表达在今天的更多可能。扶持、发掘和协助更多优秀的青年影像创作者。本期访谈,我们聚焦于青年创作者覃飞凯和他入选「AME影像行动十一月八佳片单」的短片作品《越南公婆上巴黎》。
▲《越南公婆上巴黎》海报
一对生活在中越边陲小镇的越南夫妇渴望去到巴黎,追逐梦想的生活,在两人翻山越岭即将奔赴海港之际,却意外遭到一群人的围追堵截,一场追逐战在月色下的芭蕉林里展开......
编剧、导演:覃飞凯
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17级电影制作,生长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学生时期执导过多部短片,同时也为多部影片担任摄影指导。
▲《越南公婆上巴黎》预告片
以下为导演自诉:
这个故事的原型是2019年的英国集装箱藏尸案,当时在英国埃塞克斯郡一个工业园里,有一辆货车的冷冻货柜内惊现39具尸体(31名男性和8名女性),刚开始以为他们都是中国人,后来警方通过对牙齿、指纹和DNA等方式核实比对,确认了遇难者身份全部为越南公民,且绝大多数受害者来自河静省和义安省的偏远农村,因非法偷渡而遇害。
其中有一位遇难者叫范氏茶嵋(Pham Thi Tra My),家住越南河静省干禄县,为帮家里还债寄希望于偷渡去英国当美甲师,她曾经在推特上发过这样一条消息:“在越南的时候,我以为欧洲的天空是粉色的,而到了欧洲以后,我发现这里的天空是黑色的。”
就是这样一句话打动了我——关于「欧洲的粉色天空」这句话的描述让我觉得非常有力量,然后我就想拍一对生活在中越边境的越南夫妇,准备以中国作为中转国,然后出发(偷渡)去巴黎的这么一个故事,而他们在出发之前还保留的这种对于粉色天空的幻想。
我觉得我们拍摄的第一天还挺累的,但其实每一天都很累,只是在我印象中最累的大概就是这一天了。
这一天我们先是去拍了他们坐三轮车出发的镜头,可是没有抓拍到高铁,又因为当天只有这一班,所以说我们抓拍失败了以后就赶紧转场,去把老六家的办公室给全都拍掉了。我们从早上11点左右的时候开始拍,拍到晚上七八点把老六的办公室部分拍完,之后我们就去拍摄工地里的场景。
▲《越南公婆上巴黎》剧照
在工地里的拍摄因为是在晚上,大家就会觉得比较冷,然后那边的灰尘特别大,所以所有人都灰头土脸的,然后吃的饭也都凉了,我们就在那种烟尘比较大的一个环境里工作到了第二天早上8点——相当于连轴转了24个小时。
然后饰演越南佬的那位演员,他有一个动作就是在片头的时候,他跟另外一个工友有一场纠缠对打的戏,然后倒在了腻子粉里面,就要在里面四处滚,弄得全身都是腻子粉,非常难受,我在旁边闻到那个气味就已经觉得很糟糕了,所以说在拍摄过程中我感觉更多的就是辛苦以及心疼,还有对于组员的这种辛苦的一种抱歉吧。
最后一天在码头的时候,我们因为没有跟广西那边的器材商谈好价格,就导致我们当时在码头拍摄戏很紧张的情况下被停了两个小时的电——我们就不能用他们的灯,也不能用他们的任何器材,以至于让我们的进度拖慢了两个小时。
而我们拍完那场戏以后,紧接着就是要去拍粉色天空,但粉色天空的那个时刻是需要等的,我们要留足够的时间,而且凌晨三四点的时候,码头上有渔民要上货,所以很多方面都在催,当时就感觉要爆炸,本来最后上船、开船那几幕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调度或者说更多的准备的,但是后面就简单的直接开出去就完了。
▲《越南公婆上巴黎》剧照
因为我自己是广西人,可能就真的是跟我的生活环境,和我自己的习惯有关系。我算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南方人——我每天至少要洗两次澡,夏天的话可能要洗三次澡——我很喜欢那种潮湿的感觉。
相对地,我自己可能不太适应北京或者北方的气候,因为去那拍过几次戏,我就会觉得真的是太干了,所以说这个(亚热带的感觉)大概就是带有自己的一种习惯以及跟从小的生活记忆有关系。
▲《越南公婆上巴黎》剧照
复古的感觉其实一方面是跟我个人喜好有关系,我自己比较喜欢老派一点的风格,喜欢杜琪峰那样的感觉的,然后比较喜欢胶片的质感。
至于光线的话,其实是想要刻意做出一些间离感的,就是希望做出来的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的画面都不完全真实,通过美术、演员、表演以及灯光来综合地形成这种跟人比较疏离的感觉,这样大家看的时候可能情绪就不会走得太深入,也不会跟两公婆(这两个人物)有那么的亲密的感觉。
▲《越南公婆上巴黎》剧照
当时我们在拍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家里的那场戏,房顶上我们是自己预先装了很多条那种支架的,就类似于影棚一样,另外我们也加了非常多的小的聚光灯在支架上,想在拍摄的过程中拍出仿胶片的效果。
因为我们预算不够,肯定不可能真的拍胶片了。我们就在用数字摄影机的情况下,买了一套老的复古镜头,然后把摄影机的感光参数都调到200~500之间,这就是我们摄影机的感光的区间。
这样一来,在拍的过程中就会非常直观能感受到一点胶片的效果——它越是吃光我们就越好模拟以前在拍胶片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灯具小灯具来进行点缀修饰的这种光感,这也是参考了一些复古的片子。但其实拍完了以后我跟摄影都觉得这一次做得相对来说还是粗糙了一些,把人拍的不够漂亮,那种直射光的感觉可以再细腻一些,希望在以后的拍片经历中能有所改善。
因为我喜欢远一点看事情。
当然我首先希望我的故事是可爱的,虽然说我的剧本在写的时候,我的导师都会觉得这个故事太黑暗了——这种题材加上最后的结局——老师会觉得这个故事好像让人看不到希望,但是我屡次的跟老师强调说,我拍的其实是个有喜剧元素的影片,但我的喜剧元素只能在视听上呈现,于是就有了这种以悲剧的故事为内核,同时以喜剧的外壳来包裹的这么一个作品。
▲《越南公婆上巴黎》剧照
虽然说人物的命运现实在外人看来可能是不如人意的、是悲惨的,但从主观上来说——也就是我的对于这个故事的叙述方法来说,我用了一种喜剧并且克制的方式试图让观众抽离出这种悲哀的情绪,我希望观众能够以乐观的方式去看待这样一个悲剧,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呈现方式——是一种既带有自嘲性质又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仍然能让人看到希望的这样一种表现方法。
首先我想的是一定要让观众看到粉色天空——这是我们全片都在追求的一个核心元素。
然后基于从一个特写突然到一个大远景的手法,可能是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教的。我是浙江传媒学院的,我的班主任李骏老师以前给我们讲《无间道》里梁朝伟和刘德华天台那场戏,梁朝伟对刘德华说:“对不起,我是警察。”然后刘德华说:“谁知道。”然后这个时候梁朝伟就怒火中烧把枪指着他了。这个时候景别突然从一个中景变成了一个大远景的俯拍——这样的技法我们其实一直在用。他也给我们举了很多种类似于这样的例子(从一个特写到一个大远景的这种感觉),这在我看来是有点潜移默化的。
当时我们在调的时候,越南佬的手在演那会儿我没发现自己一开始是让他把手完全握紧了以后才切的大远景。虽然说节奏点卡的都一样,但是好像感觉差这么点意思,有个朋友就给我们提建议说让他还没有握上就切大远景。我们尝试了一下,我觉得这个感觉会让人更加保留这种幻想,也更有韵味,我还挺喜欢这个剪辑点。
我觉得短片不是缩小版的长片。
短片是有一些可以说是讨巧之处的——在一开始就可以给观众规定一个情节,或者是框定一些比较硬的设定,其实有时候拍着拍着会有点像一个广告。我觉得短片拍摄的重点就是要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留住观众。
对我来说,尤其在流媒体平台上的短片,我比较喜欢看成熟的、所有的流程都制作完成的一些片子;我不喜欢看那些太生涩的东西。所以我自己做作品也是希望尽可能地把片子的完成度提高,让他全方面地看起来都像是一个能达到院线水平的片子。
我完全不介意,因为我自己在一些映后交流听到这类评价的时候我每次都会笑一下,很惭愧地说,我其实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想说要拍一个亚热带版的考里斯马基。因为当时在我看来,国内很少有人会拍这样的风格,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大家都拍一些太写实的东西了,而且我个人不喜欢手持镜头,这是我的一个毛病,我自己很不喜欢手持,(就像前面说的)我喜欢间离感一些的东西,希望离人远一点。
当然我不排斥自己一开始去做模仿,但我下一部片子也就不会是阿基(考里斯马基)了。我下一部片子想要做一些别的风格,但目前还在摸索阶段。
首先对我有影响的就是我的浙江传媒学院的老师,李骏老师——他可以算是我电影上的父亲一般的角色,他教会我们如何去看一部电影,体会电影的节奏,景别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包括很多方面其实都是一个节奏的问题。虽然现在已经很久不上他的课了,但其实他说的很多话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在我的创作里了。
当然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有很多我喜欢的导演,我刚上大学的第一部短片模仿的就是侯孝贤导演,但是因为用的是2.35:1这种宽荧幕的比例,其实也有点不太像,也是那种比较远的比较间离感的东西。
后来到大二上的时候,我拍了个地下室,是模仿杜琪峰的。杜琪峰有个风格是他喜欢用那种老的宽荧幕的畸变非常严重的镜头,但我们当时是用普通的数字摄影机拍的,就是在后期做了那种鱼眼效果,就显得画面畸变得特别厉害。某些程度上是学了一下杜琪峰,但也没有学得很像。
所以说我的每一次尝试可能都在学习不同的导演,然后在我喜欢的这些导演的身上,慢慢地总结成我自己的风格,希望是这样。
我认为「影像创作」其实就是每一段时间对于自己的一次总结——当你有话想说的时候,自然会有东西想拍的。
对我来说,拍片这件事情我一定要做得非常周全,非常仔细,才会往下走。
我需要倾注自己的情感。之前我也拍过两次类型化的尝试,但那两个东西是我在写的时候就不是很确定自己是否想要的这种东西,以至于我在拍的时候,大家好像都是在陪我一起玩,然后我也没有给大家发工资,我心里怪不好意思的,拍的过程中就更加动摇了。所以之后拍片我一定要确保自己有非常大的热情,非常想拍这个片子,我才会去拍短片,而且因为我还很注重美术,所以我每次成本可能都会比较高,然后又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要是没有出来一点成绩和好的作品的话,我会觉得很对不起大家,对不起我自己了。
欧洲的粉色天空是许许多多偷渡者的一场美梦,不过是天光渐亮时黎明前的朝霞。他们期待着欧洲会是他们的救赎,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现实,是海浪翻滚之下的那片漆黑。
👇扫码观看海量新锐导演短片作品👇
更有机会获得院线电影免费观影名额
>>> 征片链接 >>>
AME 影像行动2.0 征片开启
>>> 往期回顾 >>>
VOL.37青年导演炎冬专访 | 一镜到底的谋杀案?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