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对日大反攻,苏军到底有多厉害?
荐文:
1979,再看中越谅山战役(橡树中越战争系列)
老规矩,肚子最大的,就是苏军八月风暴行动的最高首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前记:跪在认知地板上,仰视、膜拜苏军战力的军迷,绝不是好军迷。
欧战结束后,苏联红军如铁流滚滚再滚滚,由西向东。
1945年7月,苏军即完成了在中苏、中蒙边境的集结。
此刻,美国,中国等盟国正在并肩作战,进行最后的抗日大反攻。抗日战场,尸山血海。
然而,莫斯科犹如鼻尖冒着油汗的奸商,贪婪、狡猾地对《雅尔塔条约》逐条扣索字眼,漫天要价,迟迟不愿意参与对日作战。
峰回路转。
美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并且很快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
空前的巨大的爆炸震波里,日本摇摇欲坠。
日本投降,指日可待。
闻讯美军在日本完爆两颗原子弹后,苏联军政头目迅速会商,果断决策撕毁了《日苏友好条约》。
1945年8月8日晚11时后。深夜。
苏联正式对已经被美军在太平洋,国军在中国大陆及滇缅,以及美英联军在东南亚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的日本正式宣战。
在莫斯科接到通知后,日本大使涕泪俱下,跺脚喊冤,却又束手无策。
8月9日,零时。
苏军以11个合成集团军、2个战役集群、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军集团和3个防空军集团、4个独立航空兵军,总兵力为157万大军,26137门火炮,5556辆坦克和3446架飞机,开始对中国东北全境展开行动。
这便是苏军军史赫赫有名的八月风暴行动。
后来被四野将帅、官兵们崇拜得不得了苏军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即是这才行动的统帅。
历来,“八月风暴行动”被当作是中苏友好的证明,更被苏军吹嘘为是对中国的解放。
至今,据说东北有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高耸入云的苏军“解放”的纪念碑。
由此,人们大多也愿意认为这是一次“解放”。
东北某地的纪念碑。
然而,考虑当时的日本处境和盟国约定、外交,以及苏军作战进展迟缓,实施对中国东北规模化的掠夺,这个历史,也被更多历史学家和研读者们认定为:
苏联入侵满洲行动(Soviet Invasion of Manchuria 1945)。
当然,是解放,或是入侵,想怎么认为,大可以各抒己见。反正,历史早已过去,这件事根本不会影响今天的房价和股市。
是时,苏军以三个方面军,同时从满洲以东、以西、以北三个方向,对吉林发起了排山倒海的向心战略攻击。
此刻,按照俄粉习惯规定剧情,驻扎中国东北的,曾经不可一世的百万精锐关东军,在苏军席卷下,自然是灰飞烟灭。
然而,当时,中国东北却又确实没多少日本驻军。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为保障涉及战略物资的战区作战,一直源源不断由关东军抽调主力南下。
到1944年初,日军为支援中国大陆、东南亚战场,大量向南调用该军。
关东军战斗兵员总数,则由65万人骤然减至不足50万人。
当豫中会战后,日本再次从关东军抽兵南下,至当年4月中旬,关东军包括后期和非战斗建制的军事单位,总人数仅为40万人。
等到1944年底,曾经辉煌的关东军的武器、兵员都被抽调一空,基本全部由新组建、扩建的部队组成。
1945年初,日军大本营抽调各地军队、物资、武器回调本土,计划“本土决战”。
是时,日本狡猾,模仿空城计,制定了《驻满兵备大纲》。
该大纲对外宣传,关东军拥有2个方面军,齐装满员的3个作战军暨20个主力野战师团。
显然,这是企图以关东军“强大军备威容”,对苏联实施战略吓阻。
吹糠见米,只要揭开光鲜外皮,日军瘦骨嶙峋。
所谓第1方面军不过5个师团,第3方面军不过3个师团。
同时,这些师团战斗兵员,多是1945年春夏,才就地征召入伍日本侨民和老残退役军人。
人不过25万上下,装备匮缺,甚至削竹为枪。
饥肠辘辘,削竹为枪的稻草人关东军。
这些可怜的挂名关东军的日本“皇军”,大多数人每天仅有两个拳头大小的菜团子。
嚼吧嚼吧——垂头丧气着,日军再无抗战爆发时期的骄横。
目的这份凄凉,日军年轻的参谋们摇头叹息,认为关东军现在的一个师团,“实际上与精锐师团相比,战力仅为其30%。”
这便是1945年,被日军自嘲为“稻草人”的关东军。
可悲的是,“稻草人”关东军在当时,除却主要的要塞配置要塞炮之外,其他火炮、战车寥寥无几。
假设,苏军是现在战无不胜的城管,那么,日军关东军此刻,只能是躲在街头巷尾,偷偷摸摸等生意的“火三轮”。
突突,一跺油门。
愣头愣脑,直冒傻气的日本“火三轮”,还真是迎头撞上了苏军战车——第二次在中国土地上分赃的“日俄战争”爆发了。
本来毫无悬念的“车祸”,却撞出了一场笑话。
海拉尔要塞,苏军实施纵深战略轰炸后,这里仅一个加强大队的日军和后方失联,独立抵抗迎面冲锋的苏军机械化军团。
轮番冲锋,却终无建树。不少于三个机械化师的苏军死伤屡屡,打得几乎残废,却无法攻过要塞。
在张家口平原地带,因阿部规秀而被家喻户晓的独立混成第2旅团4个大队,以半永备工事,与苏联蒙古骑兵机械化集团对抗。
这支用于占领区“治安作战”的三流日军,以轻武器挡住了飞机、重炮覆盖轰炸下,苏蒙联军机械化军团发起的一次次攻击。
在空军,重炮,战车绝对领先的绝对优势态势下,苏军同样是束手无策。
东宁要塞群,现在游人如织。
这是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苏军当年描述胜利的素描。
1945年8月,这里是日军一个少佐指挥下的一个加强大队的防区。
同样,在飞机、重炮几无停歇的轰炸下,三个齐装满员的苏联红军机械化师以4万余人对东宁要塞发起攻击。
结果,还是差不多。
在东宁要塞下,苏军裹足难行,轮番攻击战后,这三个师的苏军再无战力。
最后,该要塞在日本签署投降书后,受命投降。
至少,就军事作战而言,苏军对东宁的攻击,可能不太像是军事上的胜利。
瑷珲要塞,为日军当时“第六国境阵地”,驻有混编135旅团。
苏军精锐红旗第二集团军、空军第10集团军、阿穆尔河舰队聚集海陆空近7万大军,自8月9日零时,即开始狂轰滥炸后,发起猛烈攻击。
这一防御区域,地形宽广,地势舒缓,适合机械化部队展开。
幽默。
没有一辆战车的轻装日军,居然以肉蛋敢死队抱着炸药包,一次又一次炸退了苏军机械化集群的攻击。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20日,日军瑷珲要塞指挥官滨田少将随即命令投降。
被日军以炸药包、轻重机枪、小口径速射炮等轻武器压制在要塞前的,拥有飞机、重炮、T34重型坦克的苏军,这才欢呼着,四面八方冲向要塞。
要塞遗址。当年中苏边境密布这类要塞。
自8月9日开始,到8月20日间,苏军和日军伤亡比是3.6比2.6。
为争夺二战后的满蒙利益,苏军实施的所谓八月风暴行动,在8月15日之前,没有攻克任何日本加强大队及联队防御的要塞。
苏军没有歼灭日军完整的联队建制,没有攻克像样的城市。
在日本投降,并且向关东军尚在作战的日军下达投降命令之前,150万余的苏联海陆空大军,基本也就纠缠在中苏边境不到100公里的纵深。
100公里,一般轿车上高速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
100公里,这个距离,便是当年号称世界第一庞大的陆军的精锐,对所谓“稻草人”的关东军的辉煌战绩。
而记载的所有什么大纵深穿插,什么特种兵空降,什么砍瓜切豆腐的勇往直前,细心一查,全部都在8月15日之后。
当然,现在看当年苏军八月风暴行动也不是没有收获。
8月15日,尤其8月20日之后,苏军扬眉吐气进入东北。
当年苏军,无疑是史上空前绝后的强拆大军。
苏军官兵胡作非为,这无碍俄粉的心情,姑且不说。
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名义上的苏联军队成为史上最庞大的强拆队的故事。
进入东北的苏军,虽然打仗不行,但是闯入东北,最能够找到发挥自己水平的事情。那就是按照莫斯科的命令:
强拆东北。
工厂、矿场、公益公共设施,甚至民居建材,但凡值钱的,这支庞大的强拆大军无一不尽兴拆却。
日本产经新闻出版的《蒋总统秘录》记载:
在电力工业方面,相当于东北总发电量百分之六十五的电力供应设备拆运而走,此外,鞍山、宫原(即本溪)、本溪(今本溪湖)等钢铁厂设备的百分之八十被搬走,抚顺、本溪、阜新、北票等处煤矿都被劫掠而受害甚大。
1946年初,美国国务院有一份对东北状况的调查,美国人评估:
估计在苏军占领期间,东北工业蒙受损失约达二十亿美元。
其实,这些记载,不过当时苏军“八月风暴行动”非军事作为的九牛一毛。
其实,这些钱即便放到现在,也不属于你我。
其实,只不过,看到现在粉俄罗斯的军迷比较多了,说出来大家也就知道,这支看似强大的苏军,其实有一段难堪的战史。
更有一段冲进我们的家园,借“解放”的名义,大肆强拆的历史。
朋友鼓励,随心随意。
【防失联橡树微信zhuerduo1222】
汤恩伯及汤军团抗战系列文稿(点击可见)
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文稿(点击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