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上)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

周末谈兵:班公湖及中印边境局势分析谈

周末谈兵:远望班公湖,闲谈中印边境问题

军事解读从抗战到内战的五次会战:山海关会战

朝鲜战争爆发七十周年文集

从《傅雷家书》,漫说民国的文人风骨……

九一八事变扩大化和军阀们的应变

第74军往事:抗战前的王耀武

庐山军官团时期,蒋介石和李天霞。


这段往事,还是从1941年3月说起吧。


当时,日本与美国、英国等关系日趋紧张,陆海军均有下南洋搅混水的意图。


为准备实施这个意图,日军开始调整兵力,拟从侵华战场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打通南昌往长沙交通线,抢夺湘赣战略主动,决意以日军第33师团、第34师团及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攻略上高。


就此,5万日军在其海航、陆航飞行队协同下,向国军第九战区防区及第19集团军发起了扫荡作战。欲图在上高一线实施短距离截断作战,合围、歼灭国军第19集团军之第70军、第72军、第74军及第49军。


日军以南昌为作战发起地,兵分三路,凭借向上高突击。


彼时,第19集团军分析、解读通过军统提供和部队侦查的情报,极为准确地预判了日军作战意图及作战方向、战法,针对性制定了以上高为核心,拉大前敌第一、二防线纵深,组织各部修筑工事,凭借有利地形,次序抵抗,节节防御,退后决战。


最后,国军集中4个军主力,利用上高外围修筑坚固工事体系,对连续攻击国军第一、二防线疲奔而来的日军第34师团予以迎头痛击。


一战之下,国军击退、顿挫了第34师团攻势,毙伤日军包括一名联队长以下近2000人,缴获6门联队山炮,取得了上高会战的胜利。


上高会战规模、战场、双方投入兵力都很有限,攻防转换极快。然而,国军在机动、火力等方面远远落后日军的情况下,各部能够坚定战前部属,相互配合,作战用命,充分利用地形、阵地,在每个关键环节抢敌机先,环环相扣,实为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次会战,中国军队以弱胜强胜得极为精彩,消息传到重庆,军民振奋。


《重庆大公报》报道赞誉“此役俘虏之多,为八一三以来所未有”;蒋介石则誉之为“空前胜利”,称为“胜利之年开胜利之先河”;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则评论上高战役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战后,第九战区为第19集团军叙功,罗卓英、王耀武、李天霞得到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嘉奖。


参战上高会战的第74军获奖军队最高荣誉的“飞虎旗”,第74军李天霞第51师、第49军川军将领王克俊第26师在参战各师战绩最佳,分获第一、第二号“陆海空军武功状”。


抗战时期,国军主力部队的重机枪阵地。


获得第二号“陆海空军武功状”的王克俊第26师,为川军郭汝栋旧部。


鏖战上高之时,日军坂本赣江支队主力取道张家山,企图偷渡陈家坊以袭击临江。


关键时刻,王克俊第26师先头团几乎与日军同步赶到张家山,旋即抢占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


——第26师为川军郭汝栋旧部,在淞沪会战中,第26师4个团长战死2个,14个营长战死13个,其余连、排长伤亡200余人,全师官兵仅剩600余人。淞沪会战之后,第26师被编入国军中央军体系,得以按甲种师得到重庆方面的兵员、枪弹等补充方面。


第26师官兵多为川人,擅长山地机动,山地作战,因而被罗卓英总司令视为集团军第一支快速应变部队。


在上高战事危机之时,第26师轻装赶往张家山截击日军。


是役,两军在张家山短兵相接,第26师多名团长、副团长阵亡,阵线一度动摇。危急时刻,王克俊带领卫队赶到一线阵地,挥枪督战,带队冲锋,就此击退日军。


战后,第26师官兵传言“撼日军易,撼杰夫难”。杰夫,即为王克俊之字。


为此,罗卓英在战后赋诗褒奖王克俊和第26师战功:


清江无恙石头雄,拔险支危见尽忠。

忍吃当前十日苦,须争最后一分功!

敖峰大树遵时绿,锦水长波落照红。

信我明朝终取胜,遥闻鼓角振天风。


至于获得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的第51师,则是第74军王耀武军长以补充第1旅编练出来,最早参战淞沪会战的基本部队。


在上高会战最后决战的3月22日至24日期间,正值战事关键时刻。


当时,第74军王耀武军长命令李天霞率部穿插、切入至日军第34师团与第33师团之间,阻挡日军战场会师,为国军两翼主力钳击、决战日军第34师团争取时间。


是以,李天霞率第51师迎战加强了航空兵和重炮的日军第33师团进攻。


此次激战,事关上高会战成败,中日两军数日血战,在相近不过数米、十米的阵地上,相互抵近射击、白刃、扔手榴弹对炸……


阵地三次易手,国军伤亡惨重,然而第51师士气不堕,官兵用命,无人后退一步。


最后,第51师官兵不为气势嚣张的日军撼动,越战越强,反而杀气腾腾对攻日军,屡屡夺回阵地,使得日军第33师团无法实现战场会师。


相传,截止1941年,上高会战为抗战以来国军俘虏日军人数最多的一场会战。


第51师的激战,极为有力保障了第19集团军主力对日军第34师团的发起最后的总攻。


——在上高会战中,第51师处于位置最为重要、关键和危险。


如是第51师稍微动摇,国军主力的总攻也就无从说起。


同时,如是国军总攻稍微失误,处在日军两个主力师团夹击位置的第51师无疑身陷绝境,转眼便有被日军全歼之风险。


罗卓英对此看得最为清楚。


因而,他深感李天霞率第51师阻击日军,敢于全师冒险,不惜牺牲保障大局之勇气,以及会战后期反攻,第51师连续作战,灵动穿插,多有战功之果毅。在战后视察第74军时对官兵训话之时,将第74军称为抗战铁军。


在上高会战叙功之时,罗卓英为第51师请领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并且赋诗赞誉王耀武、李天霞及第51师:


一夜春雷起怒涛,健儿十万剑横磨。

铁枪在手吾无敌,神箭当风尔奈何。

不再转移新阵地,还须收复旧山河。

捷书共期花争发,伫听欢声奏凯歌


说到这里,诸君可能遥望历史,不禁唏嘘:


原来,影视剧里、网络文章里流传的那位贪污腐化,坐视张灵甫及整编第74师全军覆灭,有着“李天虾”绰号,靠金条贿赂买命,形象极为负面的李天霞,当年还真是名不虚传的抗战英雄。


历史调侃历史,让人不免为此深度尴尬。


尴尬之余,我们不妨再换个角度看看那位抗战名将李天霞。


影视剧里,形象被猥琐化的李军长与张军长喊话。


李天霞,字耀宗,1907年生人,江苏宝山人氏,出身富裕商户,纯属豪爽、勇悍、心高气傲之富二代脾气。不过,李天霞自幼侠义情怀,随哥们兄弟忽悠一起闯荡江湖,往往一言不合,不是借钱赠钱,便是打架斗殴。


而后,李天霞得到多位热衷政治的老大哥的点化,革命情绪日趋高涨,报效国家的热血与情怀更是沸腾不歇,于是,1925年,他索性不辞而别,与方先觉、毛邦初等人搭伴,南下考进了黄埔军校第三期。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天遥地远的差距。


李天霞与王耀武是同期同学,但是两人家境全然不同,更兼李天霞进入黄埔军校之时不过18岁富二代,少有社会阅历,讲究吃喝之外,为人处世自然不如出身农家,淳朴、厚实的王耀武。


因而,不仅王耀武与李天霞少有共同语言,当时黄埔军校的校官、同学们同样对李天霞不甚重视。


不过,李天霞既自小舞枪弄棒爱好街坊斗殴,更接受过私塾、新学和江南大学教育,有着极佳的文化基础,因而在黄埔军校专业学习、考核上,李天霞无论最初的入学考试,或者后来军事专业考试,都在千余名学员里面名列前茅。


后来,李天霞毕业困顿,傲气顿挫,几乎就在准备托病辞职回上海做生意之时,靠着他在黄埔军校出类拔萃的优秀学业和军事素养垫底,最终还是打开了自己在军队的前程之路。


1932年,李天霞调任贺国光担任厅长的“南昌行营”第一厅中校参谋。


南昌行营,即为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南昌行营,类似民国第二军政中央。其中,第一厅为行营核心机关,辖2处6科,精选青年俊才200多人充当参谋,分别处理军令、军政、后勤、军械、编练等等民国军事事务。


这部分参谋经过行营历练,大多外放各地中央军和新编部队,作为部队长培养。


1933年,国民政府在河北练兵预备华北对日本防务,在军队没有背景、靠山的李天霞自然与中央军无缘,因而被抽调保定编练处第6团中校团副。


而后,保定编练的补充团编成补充第1旅,李天霞也因为王耀武举荐,出任了补充第1旅3团团长,就此,抗战王牌劲旅第74军建军帷幕徐徐拉开。


——这段往事,请参考《第74军往事:抗战前的王耀武》,这里不再赘述。


淞沪会战期间中央军某部的重迫击炮阵地。


在补充第1旅扩编为乙种第51师,再升格为甲种第51师的整个过程中,李天霞作为第51师少将副师长,及兼任第153旅旅长,一直是师长王耀武的主要助手。


其中,在第74军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张灵甫当时担任团长的第153旅第305团,即是李天霞亲手整编的陕西警备旅的保安团。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第51师奉命东进参战。9月,第51师与第58师在淞沪战场合并为国军第74军。


李天霞第153旅即为第51师先锋。


当时李天霞麾下张灵甫第305团尚在西安进行最后的整编,邱维达第306团即为在罗店最早反击日军的部队。


大约在10月25日,张灵甫率第305团赶到上海归建,然而,该团碍于装备匮缺,训练不足,并没有形成一定整体战力。


为此,王耀武在为该团申请补充之时,极为苦恼指出:


原有武器极感不敷应用。



今新成立305团,遂至有兵无枪,甚为焦虑。


现该团已参加前线构筑工事及在枪炮声下练习胆量


淞沪会战期间,不仅是新成立的第305团,其实整个第74军都是新建部队。


因而,会战初期,第74军尚不是王牌部队,各部大多作为第11师等主力部队的辅助部队,担负次要方向的作战。


然而,第74军在战场上迅速成熟,越战越勇,到了淞沪会战后期,第74军便成为了掩护国军自上海向南京战略转移的主力。


这时,第74军承担在青浦、朱阁、章堰、仇河右岸一线的阻击日军。


战至11月13日,第74军完成任务,奉命全军转进苏州至吴江公路的二线防区。


抗战时期,第74军参谋部。


这时,留下坚守青浦,担负阻敌掩护第74军主力撤退的部队,依然是数次补充之后的第153旅邱维达第306团。


邱维达第306团自罗店初战,数次补充兵员,等到退向南京,全团不过200来人幸存。


说来,李天霞看似文静、儒雅,决策行事却是干练果断,远不如王耀武温和。


李天霞自补充第1旅开始带兵就极为强调军纪严明,为执行军纪,他以卫队充当执法队,每逢战事危急,他本人身先士卒奔赴一线督战,更会以卫队督战、执法,官兵如有差错、抗命,当即阵前处决。


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战乱时代,其实,几乎任何军队都有执法队督战、严明军纪,在阵前处决官兵的事情。


然而,很多军队并不因此而变成主力、精锐、王牌,唯独第74军却作为新编部队,抗战数年,即跻身国军顶尖的王牌军。


何故?


很大程度,便是王耀武、李天霞这对黄金搭档的原因。


可以说,无论补充旅或者第51师,如无李天霞整顿军纪,仅仅凭借王耀武的宽厚、才干,也无法使得补充旅或者第51师成为战场上的虎狼之师。


坊传,这二位将军能者无所不能,既善于带兵,也善于理财、生意,因而,在严肃军纪之下,二位将军既有财政拨款,又有兼营盈利,资金宽松,自然从来不吝对部下的奖励。


军纪与奖励,可谓第51师由补充旅走向王牌军的原动力。


——想来,战乱时代,对平民百姓而言,非要慕名去追随高智商的名将出入战场,大致遭遇伤亡的概率,必然也会极大的提高吧。


闲话。


从淞沪战场退下来之后,第74军一部进入南京补充,一部沿南京向东次序布防,阻敌西犯。


其中,第153旅首当其冲,奉命扼守京沪铁路及太湖水陆枢纽望亭。


当时,第153旅连续作战,极度疲倦,官兵伤亡和物资消耗极大,客观上已经无力再战。


然而,李天霞军纪极严,他本人军事素养极高,为部下敬重。此刻,他又以副师长之尊亲临一线,激励官兵士气,最终使得第153旅官兵在望亭防线上稳定下来。


李天霞在亲临勘察战场之后,他果断命令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布防京沪铁路137号大桥,围绕大桥周边的永备工事,部署体系化防御。


1937年11月,日军第3舰队逆江进犯南京。


这期间,在太湖周边同样担负阻敌作战的国军里面,被日军猛烈攻击,被日军击溃的部队不在少数。


然而,以第153旅这支疲惫之旅,却以有限的主力,坚守在京沪铁路137号大桥,与日军对战,血战。


——第153旅对日军猛攻毫不示弱,凭借有利地形,坚持防守3日,实属当时非常罕见的战例。


此后,第153旅牢牢控制137号大桥阵地,最后在得到王耀武下达撤退命令之后,李天霞这才亲率卫队,于夜色中当先开路,引导残部退出阵地,向南京撤退。


由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期间,战事节奏极快。


第74军退向南京,完全没有休息时间,没有休整时间,旋即划归南京卫戍司令部序列,参战了震惊中外的南京保卫战。


12月4日,第74军进入南京外围,以第51师驻防淳化镇一线国防工事,第58师驻防牛首山一线国防工事,开始战前准备。


12月7日开始,第74军各部与日军全面接战。


当时,第51师在淳化镇一线与优势日军接战、搏杀,在激战一天一夜之后,第74军各部连续作战,虽然兵员、军火、甚至干粮都是极度匮缺,然而部队锐气不减,奇迹般地抵挡住了日军的猛烈攻势。


当时,守在淳化镇核心阵地的第153旅兵力更为缺乏。


在连续担任断后掩护,第153旅主力团邱维达第306团不过1、200人,几乎打空,于是,李天霞只能将装备简单、枪支匮缺的张灵甫第305团调上前线。


进犯南京城垣的日军。


张灵甫第305团完全以地方保安团新兵为主,基层军官大多出自保安队,作战经验极为缺乏。


战事紧急之下,李天霞亲自坐镇第305团指挥部,张灵甫团长则前出营、连阵地亲自作战。


情急之下,张灵甫团长更是赤膊挥枪,亲自带队逆袭、反击日军。


彼时,日军依仗重炮、战机等强大火力,很多时候轮番进行远程攻击,是以,第305团首当其冲,为日军炮火杀伤,遗尸累累,甚至张灵甫团长也是身负重伤。


不过,尽管战事险恶,第305团虽为地方保安团新编部队,却秉承第51师顽强作战风格,毫无退意。


9日夜间,国军在南京外围阵地相续被日军击破,战事往南京城垣发展。


第74军奉命由淳化镇、牛首山防线收缩往南京水西门城垣集结。


按照王耀武师长命令,李天霞率第153旅前出水西门城墙,担负第51师与第88师结合部的防务。


这时,经过邱维达第306团的青浦阻击战,张灵甫第305团的淳化镇阻击战,第153旅连续作战,兵员、物资消耗极大,几乎打空。


他们将如何迎接南京会战最后的决战?


今天写到这里,欲知后事,请关注更新。


对比、查找、核实资料不易,因而拉慢写作节奏。相关李天霞在抗战及孟良崮战役的后续往事,将在下次更新。问好诸君。


传闻公众号改了推送模式,现在只有加了星标置顶、点赞、点了在看、评论,才可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橡树同时也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您的留言。


有空有闲,不妨点转,鸣谢情谊赞,支持橡树写作,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