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第74军往事:浴火淞沪,虎贲建军(下)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杨虎城囚禁详考(2)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告别八十年代:黄植诚起义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最新: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徐树铮之死:冯玉祥刺杀徐树铮始末

明清战争的侧面:从“丁卯之役”到“丙子之役”

来路与去路:漫谈我的历史写作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从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漫说黄埔建军

最新:从海禁,漫说明帝国的灭亡


上海北郊阵地上的国军战士。


题记:


原创历史,最怕抄袭。


在一个美女写作、时评写作流行的时代,恳请各位公众号抄手高抬贵手,容我以历史原创文章,赚得一点流量和点赞。


同时,感谢各位挚友一路相伴,问好夏安。


1937年8月29日,在抗战全面爆发的最初的时间段,王耀武率领新建不久的第51师投入了淞沪战场。


这日,夜间,王耀武接到罗卓英军长命令,率第51师与侧翼周碞第6师、阮肇昌第57师相互掩护,进至罗店前线。


王耀武观察战场即认为日军傍晚刚刚抢占罗店阵地,立足未稳,如是夜间作战,短兵相接,日军将无法得到战机、舰炮强大火力支援。


于是,王耀武果断命令邱维达率306团分路突击日军,同时,他命令第151、第153旅修筑防线,准备接应邱维达306团出击。


王耀武本人和第51师作战风格,都是非常重视夜战、突袭和近战等战术,尤其以第51师的营、连近距离突击战术闻名。如此,第51师官兵抗日杀敌决心极强,本身谙熟夜战,更兼第51师从补充部队升格野战军,又在危急之时接替王牌第11师防务。是以,突击发起,急于建功的第51师306团夜袭队初生牛犊,猛冲猛打,应声撕开日军数百米防线。


而后,邱维达按照早已演练熟练的战术,指挥夜袭队撤退,诱导日军尾随追击,然后再集中全团火力急袭追击日军。


日军未及提防,被邱团夜袭、狙击、反击,激战整夜,阵亡200人以上。


第51师初战显威,逼退日军,顺势在罗店顾家宅一线重新组织阵地,站稳脚跟,就此名声大振。


当时,国军为营造新的主力精锐部队抵达上海声势,很快向上海报界披露这次夜袭作战经过。


次日,申报头版登载王耀武照片,撰文盛赞第51师军威:


此次51师拒敌大捷,起勇敢机智,实令国人内心振奋


新建不久的第51师能够面临日军陆海空强大火力,一战而重筑罗店防线,民心、士气为之一振,实属不易。


不过,这样的胜利仅是第51师的一次战术性胜利,无法逆转罗店战局。


淞沪会战期间,第51师按照甲种师编制,然而,因为扩编时间尚短,第51师仅为原补充第1旅为基干部队改编的第151旅之第301、302团,以及第153旅第306团等3团兵力。


西安事变后增编的张灵甫第305团,则是由陕西警备旅1个保安团改编,当时尚留在西安整训,尚未形成战力。


直至10月,张灵甫才率该团赶至上海归建第51师,作为辅助部队参战。


——网络流传张灵甫为王耀武献策,赢得初战胜利等等传闻,实为文人搞扯。


此外,第74军换装苏械师是1939年的事情。


淞沪战场,第51师虽有丰富内战经验,战术灵活,战斗意志极为顽强,也有长期性针对日军的夜战、土工等演练。不过,第51师毕竟是新建队伍,装备简陋,军费匮缺,甚至单兵枪械都没有配齐。


相比第1军、第5军、第18军等王牌部队,51师实际战力明显逊色。


当时,考虑到第51师火力贫弱,罗店战区又暴露在日军强大火力的直接打击之下,王耀武只得指挥各部在2、3平方公里的战区,尽量拉宽第51师防御纵深,督促各部修建工事,用命抗敌。


于是,一线部队在白昼冒着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尽力拖延时间,捍卫阵地,等到夜间,第51师夜袭队便四面出击,争取夺回阵地。


白天黑夜,拉锯鏖战,反复冲杀,周而复始。


正在轰炸上海市区的日军舰载机,冒烟处为遭日军炮弹轰炸的闸北地区。


作为新编部队,第51师在罗店防线与第11师、第67师、第14师等王牌部队并肩作战,官兵敢于夜战,敢于冲出战壕与日军白刃近战,更敢于身绑手榴弹冲向日军坦克……


王耀武及其51师战术灵活,作风刚烈,几番激战、血战之后,给蒋介石和陈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可惜,这段历史,在网络流传最广的,依然是评书历史。


现在说起第74军的抗战战史,网络朋友大多要受非常流行的五大主力和张灵甫传说影响。一旦说起第74军或者第51师,对其战力、战绩,不是尽力诋毁,便是极力夸大。


其中,在网络流行的第51师参战淞沪会战战史,便有多种虚构张灵甫率部突击日军,邱维达率部突击日军,一连击毙2名日军联队长,打出罗店大捷云云。


这种半真半假的历史文字,实属坊传,当不得真。


从日军增兵淞沪战场的8月22日开始,罗店战斗爆发。


中日军队为争夺罗店,累日鏖战至8月29日,国军罗店作战失利,罗店沦陷,战斗结束。


期间,罗店战场国军的主力部队主要还是彭善第11师和李树森第67师。


这2个师可谓罗店阵地磐石,激战之余,数次补充,数次参战,伤亡数字尤其令人惊骇。


营、连、排一级的军官及士兵殉国者数不胜数,第18军67师201旅蔡炳炎旅长和2个团长也在激战中殉国。


打到最后,第67师师长李树森将军也亲率突击队反击,重伤之后,这才由刚从德国赶回国内的黄维在火线接任了第67师师长。


而后,8月29日,黄维亲率第67师敢死队,向罗店发起最后一次反击。


可惜,黄维率领敢死队刚刚夺回罗店阵地,即惨遭日军舰炮、战机覆盖式轰炸。


就此,第67师伤亡惨重,战力枯竭,最终被迫退出罗店阵地。


——第18军确属名不虚传的抗战铁军,可惜第18军相关的抗战战史却少有流传,遗憾,遗憾。


言归正传。


国军重机枪阵地。


淞沪会战期间抓捕的汉奸间谍。


8月29日夜间,就在第51师夜袭日军,在罗店顾家宅一线重筑阵地之时,第51师的兄弟之师第58师也在俞济时将军率领之下,抵达了上海嘉定。


其实,第58师几乎与第51师同时接到驰援上海战事的命令


然而,和第51师在汉中编练,几乎全程铁路东进上海不同,第58师在宜昌编练,由宜昌水路抵达汉口,再由汉口登船进发南京,最后在南京改换铁路进入上海,其间行程大费周章,因而晚于第51师进入淞沪战场。


不过,虽然晚到,俞济时第58军绝对算是第二批次参战国军的主力步兵师。


俞济时早在1932年1月淞沪抗战之时,便是国军精锐第88师师长。


当年,俞济时率部借用第19路军旗号,赴上海参战,曾亲临前敌指挥,取得庙行大捷,自己也在战场身中机枪弹,就此伤重离开第88师。


伤愈后,俞济时出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专注改革地方征兵、训练制度。短短3年,他即在浙江编练了7个地方保安团。


——这些部队虽为地方保安团,但其训练、装备、战力远非其他地方保安团可比。后来抗战爆发,俞济时编练的浙江保安团多被国军主力收用,作为精锐,战功卓著。


在浙江省保安处处长任上,俞济时既着力编练地方保安团,还一度兼任浙赣皖闽边区第2路"追剿纵队"司令,指挥浙江保安部队和王耀武补充第1旅,与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部红军作战,战绩颇优。


1935年2月,直鲁军陈耀汉第58师在湘西陈家河被贺龙、萧克主力红军重创、击溃。


1935年6月,民国政府军政部遣散陈耀汉第58师,并将第58师残部和番号划拨俞济时。


接到第58师残部和番号,离开野战军多年的俞济时当即大喜,旋即按2旅4团甲种师标准,一阵操作如虎,对第58师大动干戈,全面整改。


俞济时遣散原第58师的大批官兵,仅选留精干官兵,混编浙江保安部队,编成了1个团。


此外,俞济时则直接抽掉浙江保安部队精干官兵充实其保安第3、第4、第7团,而后,再将此3团精锐完整地编入第58师。


同时,几乎汰原第58师几乎全部老旧军官,将黄埔及中央军校系列的优秀军官大量安排在第58师各部。


就此,第58师这支老牌的军阀部队脱胎换骨,成为中央军序列精锐。


相比出身农家的王耀武,俞时既得蒋介石信任、器重,更有时任交通部长、民国军委会后方勤务部部长的族叔俞飞鹏的背景。


因而,第58师虽然也是列入第三批次的调整师军改,但其军改雷厉风行,在1937年春季就基本完成全师整改。


是以,第58师作为标准的调整师,在参战淞沪会战之时,其装备、粮秣、补充,自然远非兄弟之师第51师可比。


王耀武第51师在册官兵约1.2万人,除却留下张灵甫团继续编练,所部2旅3团从汉中驰援淞沪战场,仅一个75口径山炮连。


在前敌指挥作战的第51师王耀武师长,及其随员。


俞济时第58师是基本完成军改的标准调整师,在册官兵约1.1万人,下辖第172旅、第174旅,每旅辖2团,师辖补充团,全师装备有重机枪54挺、捷克式轻机枪274挺、掷弹筒243个,迫击炮及战防炮30门。


之外,第58师炮营还装备有10门75口径野炮,6门德式75口径榴弹炮。


这是当年稍微次于中央教导队及第87、88师的国军甲种精锐步兵师的装备。


8月30日,随着国军更多兵力投入淞沪战场,同时,也根据淞沪会战态势,中日军队战力比较悬殊,中国军队以师为单位作战显得过于薄弱等等实际情况,国民政府军委会果断下令,将淞沪战场参战各部改编建成军编制。


其中,国民政府军委会命令以俞济时为军长,王耀武第51师,俞济时第58师编成第74军,该军下辖2师4旅10团。


成军之时,第74军当时在淞沪战场的总兵力2.1万人。


第74军建军之初,远非第1军、第18军等老牌部队那般名声在外。然而,人们难以想象,后来,这支抗日铁军会在未来八年,打完抗战全场而成为中国抗战的第一阵容的王牌军。


这是后话。


在淞沪战场整编建军之后,鉴于第74军各师、团编成较晚,国军第三战区主要还是以第1军、第18军、桂军7军,第87师、第88师等老牌主力为核心部署作战,并没有专门给第74军划拨作战区域。


因而,淞沪会战很长阶段,第74军相当于还是作为第18军、第1军等王牌部队的辅助作战部队,以第51师,第58师为单位,分别部署在罗店、蕰藻浜等关键防线作战。


俞济时与王耀武既是黄埔师兄弟,俞济时对王耀武军事才华、领军能力更是即为欣赏。


因而,第51师虽隶第74军属下,俞济时专门授权王耀武专断第51师在罗店战线的防务。自己则专注指挥在蕰藻浜一线作战的第58军。


俞济时与王耀武的私人友谊、相互欣赏、信任和精诚团结,实为第74军能够打出名气的前提。


当时,第79军兵分两个战场作战,鉴于第51师战力弱于第58师的情况,9月3日,罗店外围战事激烈,俞济时即令第58师第172旅主力出动,协同、策应第51师作战。


这段时间,第74军各部全面接战日军,持续鏖战至9月30日,俞济时专任军长,冯圣法接任第58师师长。


这时,随着战事持续进行,第74军进攻凶悍,防守稳健,战术灵活、土工扎实,在高烈度的激战中,整体作战能力慢慢体现出来。


一支抗战王牌军隐隐成型。


第74军建军时的首任军长俞济时将军。


蕴藻滨一线战场上的日军工事。


到了10月,陈诚在部属蕴藻滨以南陈行、广福、施相公庙、浏河一线防线时,建军刚刚满月的第74军已经为陈诚重视,被列为左翼兵团的主力军之一,整体部署在罗店顾家宅一线,及罗店西北侧阵地。


至此,第74军开始独当一面。


在罗店顾家宅一线主战场,第74军下属2师4旅各部迎面日军陆海空强大火力,毫无怯意,在罗店战场上与日军对攻、对战,反复搏杀。


战事空前惨烈,不过现在的第74军已经被第三战区视为主力,其第51师、58师也就优先得到了少许兵员、物资、军火的补充


11月5日,日军偷袭、登陆金山卫,淞沪危局顿然加剧恶化,参战国军只得全军撤退。


于是,第74军受命指挥第46师、第154师等部,转进青浦、朱阁、章堰、仇河右岸一线阵地,掩护各部国军战略撤退。


这是第74军成军之后,在淞沪会战时期最为艰难、惨烈和危险的一次作战。


青浦、朱阁、章堰、仇河右岸一线防线,关系国军参战淞沪会战各部战略转移成败。一旦有失,中国赖以抗战的几十万大军身处险境,后果不堪设想。


彼时,因为淞沪会战撤退命令匆忙,国军各部被日军战机袭击,日本间谍、汉奸的便衣队潜入破坏通讯、交通设施,骚扰作战,使得国军在撤退之时,建制散乱,混乱。


等到第74军赶到掩护阵地,很多本该担任防守青浦、朱阁、章堰、仇河右岸一线防线的部队,早已远去。


失去友军策应,还得分兵驻防友军遗弃阵地,这使得断后阻敌的第74军陷于险境。


第58师第174旅吴继光旅长亲率334团的前锋部队赶往防区,即发现日军第6师团先头部队已经开始架桥强渡仇江。情急之下,吴继光旅长亲率官兵向日军发起反击。


击退日军后,第174旅驻防仇江右岸防线。


青浦、朱阁、章堰、仇河右岸一线阵地地势低平,尤其仇河右岸防线,一马平川,毫无遮挡不说,防区低洼,完全无法修筑工事,尤其利于远程火力发挥。


是以,日军不急进攻,而是有条不紊升起氢气球,载人眺望、观测、校正,然后引导重炮,远程精准攻击防御国军。


连续猛烈炮击之后,日军判断国军面临炮火直接威胁,不可能在低洼仇江右岸坚持作战,于是趾高气扬派出部队开始进攻。


不料,等到日军强渡仇江,却遭前哨零星官兵报警,隐蔽纵深的第174旅主力则迎着炮火呼啸而来,以突袭、近战,数次击退日军。


数次激战,第174旅伤亡极大。


9日,吴继光旅长挥枪指挥反击,亲临前敌带队反击日军,和营长应扬、童亚仆等人一起,不幸遭日军炮轰,战场殉国。


10日,仇河右岸、白鹤港等一线阵地失守。


这时,在优势日军分路猛烈突破下,第74军防线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


然而,虽然防线被打得千疮百孔,第74军各部不为日军猛烈攻势动摇,各自专注控制阵地,寸土寸血,不到官兵死绝的绝境,各部绝不后退一步。


这一阶段,第74军对日军的这般寸土不让,决不妥协,针锋相对攻作战,自身极为惨重之下也使得素来轻视中国军队的日军为震撼,极为头痛。


这时日军向内陆连续追击,已经脱离了日军舰炮火力支援距离,同时,因为日军连续作战,推进极快,携带弹药、粮秣不足,影响日军进攻。


是以,第74军虽然连续作战消耗极大,但是第74军近乎奇迹般士气高昂,顽强作战,使得尾随追击而来的日军也是无可奈何,不敢肆意靠近。

青浦白鹤镇施相公庙阵地地貌照片。


驻防仇河右岸、白鹤港等一线阵地的第74军某部重机枪阵地。


战至这时,为掩护国军主力战略撤退,第74军独当一面在青浦、朱阁、章堰、仇河右岸一线,持续数日血战日军,全军血战不退,战术灵活,敢打敢拼,俨然间舍我其谁的王牌军气势凛然,成为淞沪会战尾声国军表现最为出色的主力军之一。


仇河右岸、白鹤港等一线阻击战中,第74军在吴继光旅长殉国,主阵地失守,独立抵抗兵力、火力压倒性优势的日军的连续攻击,虽然屡屡吃亏,伤亡惨重,然而,第74军且战且退,阵脚不乱,为蒋介石、陈诚等人留下极深印象。


淞沪会战,国军以近代化步兵为主抵抗日军陆海空现代化军队,使得淞沪战场成为几乎一面倒的人肉熔炉。


为此,冯玉祥评价淞沪会战说到:


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


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


当时,国军最以精锐、善战著名的胡宗南第1军,桂军钢7军,第87师、第88师等王牌部队,便是经过淞沪会战,伤亡惨重,元气大伤久久无法恢复而变为二、三流部队。


相比之下,建军不久的第74军虽然同样伤亡惨重,但是奇迹般熬过严酷的淞沪会战,得以迅速成长。


淞沪会战尾声的青浦、朱阁、章堰、仇河右岸一线的阻击战,实为第74军最早的成名之战。


战至11月13日,第74军奉命转进苏州至吴江公路的二线防区,这才留下邱维达第306团固守青浦掩护,全军向吴江防线转移。


当时,邱维达团自参战淞沪会战已经两次补充兵员,全团不到2000人。


他们在青浦同样秉承第74军战斗精神,在日军围攻之下,逐街、逐巷、逐房与日军血战。


14日,邱维达团完成任务,随即分散突出重围。


最后,邱维达团官兵跳过日军拉网扫荡,回归第51师建制,仅存不过200来人。


这时,伤痕累累的第74军在苏州至吴江公路一线,沿太湖警戒、掩护自淞沪战场向南京撤退部队,直到21日,这才奉命撤往南京,结束了参战淞沪会战。


第74军参战淞沪会战之后,伤亡极大,数次补充,数次参战,最终进驻南京浦口短暂休整、完成补充之后,全师也不过8000余人。


随即,尚未来得及充分休整、补充,第74军即被作为主力军,列入了参战南京会战的南京卫戍区序列,进驻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南京外城防阵地。


南京会战,一触即发。


作为在淞沪战场浴火而生的中国抗战王牌军,第74军即经历一场更为严酷的大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