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告别八十年代:黄植诚起义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06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

日苏博弈阴影下的九·一八事变

印度专题:

从第三次印巴战争,看东巴、锡金、藏南和克什米尔

中印1962年边境战事:详解克节朗河谷之战

最新:新四军往事:在皖南事变之前的叶挺军长和项英副军长。

从七七事变到偷袭珍珠港:漫谈日本民粹往事

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

广岛原子弹事件75年:由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最新:告别八十年代:我们的排球女将

         告别八十年代:追忆1979年流行歌曲与影视的点滴


黄植诚驾机抵达福州。


八十年代,真是一个出故事的年代。


相比现在满大街专业流行政治传说或者明星绯闻不同,八十年代的故事无论典藏在记忆如何的深处,一旦动情打捞,呈放此刻,总是让人不由热泪盈眶。


那么,今天,我们就说说黄植诚起义的故事。


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建交。


那天,随着美、台曾经的《共同防御条约》宣告终止,中国国防部部长徐帅发表《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炮击金门,也就正式划了句号。


停止金门炮战,标志着台海两岸战争态势趋于缓和,然而却并没有在事实上彻底终结台海两岸的战争态势。


台海两岸的守海的壮士们相互刺探情报,彼此宣传策反等等敌对动作,却均未消停。


台海两岸戒备森严,一如以往。


于是,戒备森严的台海两岸在刚刚飘来了邓丽君的歌声的时候,出人预料之间,还是风雷激荡,传出不少的大事。


今天,且说一说1981年8月8日,台军空军第5联队的督察室飞行考核官黄植诚少校驾机起义,震惊台海两岸的往事。


黄植诚在1973年毕业于台空军官校专修班,作为飞行时间已达2100多小时,飞过5种型号战机的王牌飞行员,他是台空军的第5联队飞行考核官。


台军空军联队的飞行考核官直接负责整个联队百余名飞行员和军校见习生的年度例行考核,以及转正、晋级等考核,在空军里面有极大的便利。


早在1981年4、5月间起,黄植诚心生异志,有了驾机飞回大陆想法之后,即以飞行考核官职务之便,精心选择在第5联队飞行任务最频繁的桃园机场驻勤,每日潜心准备,计算飞往福建航程、油量,靠着飞行观察和查阅航拍照片,熟悉台海航线的地标地物。


为此,黄植诚还专门设计了较为完整的应急处理方案和细节等等。


万事俱备,只等机会。


1981年在福州机场外场,福州军区空军张希庸政委欢迎黄植诚。


8日,黄植诚执行考核第5联队中尉飞行员许秋麟的飞行任务,在上午8时20分,考核官黄植诚少校于前座,飞行员许秋麟中尉于后座,驾驶双座的F-5F战斗教练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升空。


按照演练计划,F-5F战斗教练机一路向西飞行,很快就抵近海峡中线。


这时,谋划已久的黄植诚自感驾机飞往福建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心利用这次飞行以践行谋划,于是,便以训练暗舱飞行技术为由,要求许秋麟关闭了后座暗舱罩,交接飞行操控。


——暗舱飞行技术是考核全天候飞行员的主要技术之一。


在八十年代早期,台军一名中尉飞行员即被要求训练暗舱飞行,可见当时的台海两岸的空军技术,确实存在相当的差距。闲话。


当时,黄植诚在接手驾机之后,迅速降低飞行高度,越过海峡中线,径直飞往福建福州方向。


暗舱关上,视窗遮掩,后舱漆黑。


F-5F航速每小时1500公里以上,等到许秋麟在暗舱飞行下,通过观察仪表和飞行体感,隐约感觉不妙,于茫然、懵懂间违令打开暗舱罩之时,他观察发现,飞机已经飞过福州附近的海岸线。


许秋麟大惊失色,惊呼:长官,下面是大陆!


黄植诚平静回答:我就是飞大陆,不回去了。你跟我一起走吧。


许秋麟闻讯之下涕泪聚下:我爸妈未婚妻都在台湾,我一个人怎么走?你得让我回去。


许秋麟情绪失控,飞行经验极为丰富的黄植诚随即考虑许秋麟可能影响降落,犹豫片刻,便果断说到:


我们这是教练机,现在基本没有油了,没法飞回去。


我这人从来都对得起朋友。我飞到东引岛,你跳伞吧


东引岛为台军控制下的马祖列岛的一个仅有2平方公里的小岛,为台军防御前哨核心阵地,密集部署有各式防空武器,一旦开火,黄植诚和许秋麟便在劫难逃。


1981年8月8日抵达福州的黄植诚。


福州机场,黄植诚驾驶的编号为5361的F-5F战斗教练机。


同时,东引岛四周悬崖峭壁,植被茂密,非常不适合跳伞。


最后,出于飞行和跳伞安全考虑,在飞至东引岛附近海面上空,许秋麟冒险跳伞。


许秋麟在东引岛附近海面跳伞,后被台军蛙人部队救起,送回台湾。


——因为有着拒绝投奔大陆而临空跳伞的这段经历,许秋麟在台军空军颇受重用,官至佳山基地基训部上校指挥官。


不过,因为在东引岛这次九死一生的跳伞,多年以后,许秋麟说起往事,对黄植诚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后话。


许秋麟在东引岛附近海面跳伞,因为事发突然,东引岛预备不及,只好速度派出快艇打捞许秋麟,也就无法应变黄植诚驾机往来。


于是,黄植诚驾驶燃油几乎耗尽的F-5F战斗教练机从容转向,飞往福州。


上午9时28分,黄植诚福州上空按照解放军规定动作,飞出驾机投诚信号,而后,在福州南台岛高盖山南侧的福州义序机场安全降落。


福州临海,当时正逢酷暑季节,雾霾迷茫。同时,因为维修主跑道,机场也是处于关闭状态。


是以,在能见度不算理想的气象条件下,在无地面引导下,黄植诚完全靠自己的技术在陌生环境下完成着陆,确实让围观四周的空军同行们交口称赞。


台湾来人了。


这一爆炸性消息,瞬间传遍福州相关军事及军事宣传单位。


在戒备森严的停机坪上,福州空军为黄植诚举办了一个简单却又极为热闹的欢迎仪式。


当时福州军区空军张希庸政委和两位副司令员,政治部主任等空军大佬们参加欢迎仪式,军内外媒体更是神速赶往现场……


黄植诚驾机投奔大陆,受到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亲授嘉奖。


黄植诚和喷涂“中正”字样和台空军徽记,编号为5361的F-5F战斗教练机成为主角。这天,在军队记者、新闻干事们的镜头下,黄植诚数次爬上爬下飞机,专供各路记者拍摄新闻照片,而后又轮流与各位军队首长,军官们合影,一直忙乎到中午。


与此同时,黄植诚驾机飞往福州,激起台湾空军慌乱。


因为许秋麟尚在返回台湾途中,台军方面不明黄植诚驾机投奔大陆真相、细节,只得层层托辞,搪塞,推责。


中午,就在台军空军第5联队等相关部门含糊其辞之间,黄植诚驾机起义的第一篇消息,已经由中新社作了相对温和的报道:


国民党空军第五联队少校飞行考核官黄植诚拥护祖国统一的主张,于8月8日上午9时28分从台湾桃园机场驾驶F-5F型飞机起义回归祖国大陆,在福建前线空军某机场安全降落,受到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黄植诚原籍广西横城,1952年出生在台湾……


次日,全国各地主要报纸转载了这条新闻。


按照台海两岸自1950年后相互宣传战的惯性,这次黄植诚驾机投奔大陆自然是一次舆论战的机会。然而,在后续相关黄植诚驾机起义相关的报道中,北京方面主要强调和平统一,而非传统的解放台湾。


因而,当时黄植诚驾机投奔大陆这一爆炸性新闻之外,内地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也是激起当时极为敏感的港台媒体纷纷评论。


当时,台湾和台军新闻方面,因为解释黄植诚是迷航误入大陆,被中新社报道迎面戳破,陷入被动。


作为台军空军精英,黄植诚少校驾机投奔大陆,对台军更是造成极大震动。


受其影响,黄植诚的多位战友,及他的同为少校飞行员的兄长,台空军第5联队督察室主任、联队长等等相关人员因此被停职,之外,时任台空军总司令乌钺上将,台国防部长高魁元上将等等高级将领均受牵连,或者转职,或者去职。


8月12日,为欢迎黄植诚驾机归来,福州军区召开盛大的军民欢迎大会,欢迎会宣读了军委命令,欢迎黄植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任命黄植诚为位于山西临汾的第十二航校副校长(副师职)。


——相传,临汾十二航校是驾机起义的台军飞行员的主要安置地,这里地处中原腹地,当时配置航校的所有机种、飞机,即便满油,也是飞不出国境。


会上,黄植诚换上解放军空军军装,作了发言。


8月12日,福州军区召开盛大的军民欢迎大会,欢迎黄植诚驾机归来。


此后,黄植诚事件就进入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最为关心的环节,该不该发奖金,发多少奖金?


作为一位普通的少不更事的见证人,我和我的同学都为此陷入激烈、疯狂的争论中。其中,记得一位据说在福州军区有亲叔叔的同学非常肯定地说起,要奖励黄植诚相当于飞机重量的黄金。


当年,我等小朋友居然毫无情操,都是厚颜无耻地相信了这条传闻。


8月8日,也就被我们很多同学当做了发财的神圣日子。


受此事件影响,记得,我有一位小伙伴大言炎炎,居然也有了准备潜泳去台湾,先考飞行员,再驾机飞回来,当英雄赚黄金的理想。


总之,给黄植诚发奖金及怎么发奖金的事情,不仅是1981年的焦点话题。对当时军队而言,福州军区和空军方面也是众说纷纭,难以决定。


早年,福建前线司令部曾在1962年和1964年先后两次发表通告,宣布了对台军起义人员的奖励标准。


其中,有着空军起义人员驾驶P2Y、U-2飞机,即奖励黄金8000两,驾驶F-5E系列的奖励黄金7000两等等具体标准。到了1981年台海两岸关系趋于缓和,这个通告已经不再提起,但也没有宣布取消。


因而,在有人提出象征性发放奖金之时,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则坚持按通告标准发给奖金。


因而,在8月12日的欢迎大会上,万众一心议论纷纷的黄植诚的奖金问题,也就随之揭晓。


大会在宣布黄植诚参军、任职之后,杨成武亲自向黄植诚授予了人民币65万元的奖金支票和奖金证明书。


之所以定为65万元,便是参考福建前线司令部对驾驶F-5E系列飞机的奖励黄金7000两的标准执行。当时,中国人民银行黄金价格为每两90元人民币,折算人民币为63万。


最终,杨成武亲自拍板,奖金随即凑齐了65万整数。


在1981年8月,人民币兑换美元,大约1V1.80元左右,而普通连级军官月薪大约8、90元,地方普通工人不过40元,即便在地方相对殷实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其月薪也不过160元左右。


可以想象,65万元,对1981年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没见过世面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都是一个让人听着、看着都会充分傻眼的数字。


——这一奖金数字在报纸公开报道,广为人知。


而后,我和我的小伙伴在报纸看到相关细节报道,首次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如此具体、经典的收入差距,继而,从小当潘冬子和张嘎子的理想,也就为此感染,得以升华。


当黄植诚,到台湾搞一架飞机,回到祖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居然成为我和小伙伴们越说越亢奋的梦想……


可是,如我等小身板,如何才能趟过台湾海峡,到对面捞得一架飞机啊。想来想去,65万元巨款,终究是水中花,镜中月。想的多了,人也就越发觉得发财这事,确实了无生趣。


现在再看,这是一段如何荒唐、美好的回忆啊。


证婚人钱昌照夫妇和黄植诚夫妇。


黄植诚与马红新婚,与证婚人钱昌照夫妇合影。


后来,各家新闻一路追踪黄植诚,和当年中越边境战事的参战人员一起,黄植诚成为解放军新闻的热点人物之一。


新闻密集报道之下,人们也就知道了他在后来,不仅受到邓老亲自接见、赞扬,而且还在怀揣65万巨款就任临汾十二航校副校长以后,风风光光地迎娶了颜值极高的空姐马红。


空姐,在1981年,简直就是类似七仙女的神仙人物。


当时咖如王朔,同样魂絮空姐,在他的小说《空中小姐》里面,女一号的空姐阿眉,外形气质描叙,几乎完全脱胎马红。可以说,当年的王朔,很大可能也是黄植诚的粉丝。


能够迎娶空姐,这是继巨额奖金之后,黄植诚再接再厉爆出的又一个轰动话题。


报纸三天两头都是黄植诚的英雄、黄金、美女的传奇,看得眼花缭乱,于是,重奖之下的黄植诚不仅成为我们一众小伙伴心里懵懂的偶像,他驾机投奔大陆的梦幻一般的境遇,对当时的台湾空军飞行员,无疑也是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随后,八十年代迎来了台军飞行员驾机投诚大陆的小高潮。


1983年4月22日,台军陆航少校分队长李大维,驾驶U-BA型侦察机,从台湾花莲机场起飞,投奔大陆。


他同样被任命为空军一个航校的副校长职务,并且得到了15万人民币的重奖。


U-BA型侦察机毕竟没有F-5F战斗教练机值钱,因而,李大维奖金比起黄植诚少了很多。


不过,在1983年4月,人民币兑换美元大约为1V1.99,这笔奖金依然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巨款。


1989年2月11日,与黄植诚同为台空军第5联队的同仁,台湾空军中校林贤顺驾驶与黄植诚相同的F-5E战机,从台东志航机场起飞,投奔大陆。


这次,他的运气远比黄植诚和李大维都要逊色。


在飞越台湾海峡之时,他为台军12架战机尾追,九死一生,险被击落。


而后,到了大陆却遇到雾霾连天,燃油耗尽,只得弃机跳伞。


后来,他也被发给了一笔奖金,被授予上校军衔,就任了石家庄4航校副参谋长。


说起来,林贤顺虽然机毁跳伞,也算是非常幸运的台海两岸空军相互“投诚”的最后的踩线人。


1983年4月22日,李大维和他的U一6A型侦察机。


在他驾机投奔大陆之前的1988年9月,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加速,台海两岸关系更是转向缓和。


当时,新华社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福建部队宣布停止执行1962年的两个〈通告〉》的消息:


从即日起停止执行1962年颁布的对驾机、驾艇起义的国民党官兵给予奖励的两个《通告》。


我方主动停止对金、马诸岛的炮击,停止向台湾海漂、空飘宣传品,促进了台湾海峡局势日趋缓和。


我们正式宣布停止执行上述两个《通告》,以期两岸关系出现更为祥和的气氛


作为回应,台湾当局在10月也同步宣布废止了针对解放军的重赏招降办法。


当时,台海两岸持续30年的战机相互“投敌”的历史,正在谢幕。林贤顺踩线过海,在1989年驾机投奔大陆,能够在台军战机追击下逃脱生天,可谓给这30年台海上空的惊心动魄,划上了一个相对释然的句号。


否则,无论台海那边,万一有架飞机被打落,这对两岸通报,必将都是恨事。


一晃经年,往事如烟。


站在2020年的立秋,再看40年前的台海,那些曾经淤积于海峡的怨恨和陌生,早已随着邓丽君的歌声逐年散去。


就像我们很难理喻余光中藏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的乡愁一样,现在,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能够想起,早在40年前,回荡在台海两岸的那些时而迤逦旖旎,时而风雷激荡的往事了。


有些事情,甚至我们自己总会在无意间,以现实,去抹灭。


于是,值得我们珍忆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少。


此刻,想起黄植诚驾机起义这件往事,顺带再想起那些年,我们尚在孩提时候,就曾经狂想过的关于英雄、黄金、空姐等等主题词,嘴角含笑,不免唏嘘。


原来,看似非常平淡、平常的我们的记忆,其实,就是最真实的历史。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