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明清战争的侧面:从“丁卯之役”到“丙子之役”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06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中日战事:由山海关事变拐弯(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漫谈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事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详说越柬战争的爆发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五代战乱说:鏖战潞州,开启了五代史的序战

毛人凤与蒋经国的较量:保密局与毛邦初案

毛人凤与蒋经国的较量:从毛蒋斗法,到台湾戒严

决战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

从朝战,到越战:漫说澳大利亚人的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的转折之战顺化之战始末:除夕夜的杀戮之战

徐树铮之死:武统南征与刺杀陆建章

冯玉祥督军陕西始末

夜袭阳明堡机场始末

2020年度付费阅读文章汇总

从沈醉的总务处长说起:军统机构、人事略考

伏击: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牺牲:军统特工麻克敌北平刺杀天皇特使始末


朝鲜人绘画的丙子胡乱。

本文参考:明清战争:东江军与丁卯援朝之战


满人自其开山肇祖猛哥帖木儿率领斡朵里部走上历史舞台,最早,相比远东大陆的大明帝国、蒙古帝国和朝鲜而言,无非是一个依附于高丽、朝鲜而活跃在远东这三个国家缝隙之间,被朝鲜史书蔑称为野人部族的小角色。


1405年,大明帝国为巩固东北边防对峙蒙古帝国,在朝鲜帮助下,收编了混在冰雪丛林里的猛哥帖木儿,将之封为建州卫指挥使。


然而,作为小弟,满人厮混在大明帝国、蒙古帝国和朝鲜缝隙之间,三方取巧,吃香喝辣,等到200年过去,他们不知不觉已然建成了一个新兴的军国——大金帝国。


史称后金。


这是一个不断崛起,不断让大明帝国、蒙古帝国和朝鲜倍感窒息和头痛的军事帝国。


三国之中,大明帝国国力最为强大,与大金帝国势同水火,态度也是最为强硬。此外,蒙古帝国态度暧昧,国力日渐式微。朝鲜则有小中华之称,为大明帝国天然盟友。因而,后金立国之后,即将主要扩张方向对准了大明帝国。


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金击败大明帝国,横亘大明帝国、蒙古帝国和朝鲜之间,在远东地区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飞跃。


此后,后金对大明帝国转入战略进攻态势。


为全力战略进攻大明帝国,后金便要清除自己战略后方的威胁。


当时,对后金而言,袁可立、毛文龙经营的山东登莱至鸭绿江入海口的皮岛的大明陆海军事集团,以及大明帝国藩属朝鲜,即是最大的威胁。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素有雄心的皇太极继承汗位。


次年,皇太极为清除后方战略威胁,即以大将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率军东征,向朝鲜半岛及依附朝鲜半岛的毛文龙统辖的铁山、皮岛基地发起全面进攻。


从“丁卯之役”到“丙子之役”的明清朝鲜战略位置和态势


后金《满文老档》中记载、解释这一事件,即说明了后金发起这场战争的主要目标时则是毛文龙:


明毛文龙驻近朝鲜海岛,屡收纳逃人。


我遂怒而往征之,若朝鲜可取,顺便取之。”


由此可见,毛文龙和他的皮岛基地,对后金确有极大战略威胁。


当时,毛文龙部既然能够长期寻战后金后方,又得到袁可立和登莱充足军资援助,其军事实力自然强悍。因而,后金主力与退往皮岛的毛文龙主力数次对战,均不得取胜。


于是,同样有着自立门户野心的后金主将阿敏即认为皮岛隔海难攻,强攻伤亡太大,因而决定将主要攻击方向转向朝鲜半岛腹地。


后金大军大举南下,所向之处势同劈竹。


后金军本来暴虐,有着自立门户野心的阿敏为笼络部属,更是着意纵兵四掠,因而后金大军所到之处,肆意屠戮,往往杀绝空城。


如此血腥逼压之下,最终,逃往江华岛避难的朝鲜国主仁祖等待明军援军不成,只得投书求和。


这次入侵,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之役”或者“丁卯虏乱”。


当时,朝鲜慑于后金威压,除却拒绝了“永绝明朝”一条之外,基本答应后金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其他要求。


丁卯年三月初三,仁祖率领群臣和后金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


然而,后金主将阿敏本来就有自立外藩野心,皇太极则全无立阿敏为朝鲜国主心情。眼见朝鲜半岛大势已定,两人勾心斗角更是激烈。


后金君臣矛盾激化之下,后金大军更是全然无视江华盟约,凶悍依然,不仅纵兵烧杀抢掠朝鲜京畿道,使之“尽成空壤”,更是据守平壤不退,声称“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摆出灭亡朝鲜架势。


朝鲜朝野倍尝“野人”之残暴。


最终,朝鲜方面只得忍气吞声再签平壤誓约,答应增加中江、会宁开市,贡金贡物。同时,阿敏既被皇太极严令班师,又被麾下包括其亲弟济尔哈朗在内的其他贝勒、大将们反对,阿敏这才悻悻收兵。


等到后金退兵,眼看狗血鸡毛满地狼藉,朝鲜君臣想起后金在“丁卯虏乱”的烧杀抢掠和毫无顾忌的签约毁约,无不气愤填膺,更将后金视作敌国。


因此,阿敏退军不久,朝鲜即向明朝上疏奏明“被兵情节”。这一上疏得到才登基的崇祯帝答诏谅解。


就此,虽然朝鲜与后金的所谓盟约兄弟关系浮在面上,朝鲜还是瞬间回归大明帝国藩属。


后金发起“丁卯之役”的战略目标极为明确。


韩国电影里面正在生吞活剥的后金武士的野蛮形象。



不过,后金军既无法击破明军登莱至辽东海上交通线,击败退往皮岛等地的毛文龙东江镇主力,同时,后金攻入朝鲜半岛腹地,烧杀抢掠之外,更在签署对朝盟约之后,单向毁约荼毒地方,如此胡来,自然更是激化了朝鲜朝野的敌对情绪。因而,后金在“丁卯之役”作战看似纵横朝鲜半岛,大杀四方,所向无敌,实则在明清战争的战略态势上,却几无军事价值。


后金虽然逼降了朝鲜国主,但是却逼出了朝鲜君臣的怒气,使得朝鲜与毛文龙东江镇的联络更为密切。


是以,“丁卯之役”之后近十年,明军重兵集结在锦州一线正面布防,再有袁可立登莱至辽东海路运输线保障、毛文龙东江镇集团在后金后方战略牵制,以及朝鲜不动声色的暗中帮助,后金在军事上全无进展,明清战争态势也从后金攻击态势逐渐转向相持态势。


然而,非常可惜,1629年7月,随着毛文龙被袁崇焕随手咔嚓冤杀,明清战争格局也就再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毛文龙被冤杀,使得登莱巡抚袁可立苦心经营的登莱、辽海、皮岛海上运输险、防御线彻底崩盘。就此,大明帝国也就在辽东彻底走向了死局。


其中,登莱兵变和丙子之役,便是大明帝国在辽东走向死局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袁崇焕在杀毛文龙后,将东江镇一分为四,分由副将陈继盛,参将刘兴祚、毛承禄、徐敷奏等人统领。于是,东江镇实力遭到削弱不说,诸将争权夺利下也使得皮岛内部急速分化,相继发生兵变。


乱局之下,孔有德为东江镇频繁内战、兵变而心灰意冷,率部投奔孙元化,不久,便再随孙元化去了登莱。


孔有德原名毛永诗,为毛文龙养孙、爱将,自然为毛文龙“无罪横受屠酷”而抱屈。其余随孙元化来到登莱的皮岛诸将耿仲明、 李九成、 李应元等,与孔有德情况大同小异。


他们部队大多都是毛文龙部精锐,因而深受孙元化器重,在驻防登莱期间完成了新式野炮、火炮的装备,成为当时明军序列战力最强单位。


1631年秋,孔有德率部预备北上辽东战场。


不料行进吴桥地面,却因孔有德部一位小卒为吃一只鸡,与地方豪强,东林党名流王象春的一位家仆闹出的纠纷,最终,酿成不可收拾的吴桥兵变。


一只鸡,莫名其妙地改写了历史。


孔有德部战力空前强大,随着孔有德部转战进入大明帝国的重要军事地区登莱半岛,很快,吴桥兵变也就终于激化为登莱兵变。


影视剧中抵抗清军进攻的朝鲜火绳枪手。


彼时,无视后金大军大敌当前,明军与叛军架起数以百计的内地仿造的大将军炮和十余门红夷大炮狂轰滥炸——然而,到底孔有德叛军装备精良,又有莱州府既有体系化的火炮军工企业,更有库存大量的金属炮丸、硝石、火药等等物资。所以,两边激战之下,明军完全无法抵挡叛军进攻。


战事延绵之1632年12月,直到明军调集祖大弼、祖宽、吴襄、吴三桂所部关宁精锐,辅以河北、山东地方军队进入登莱平叛,孔有德这才率部跨海北逃。


这次跨海而逃,孔有德不仅携带所部大量的进口红夷大炮,自产的大将军炮,还挟持大量登莱军工技术工人,以及相应军工设备。


4月,孔有德、耿仲明率部从海路回至旅顺口附近,即遭皮岛明军袭击,损失惨重,走投无路之下,孔有德当即向皇太极上书求降:


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


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


亲历宁远大战的皇太极对明军火炮威力十分清楚,眼见明军序列装备新式火炮最多的孔有德部来降,皇太极当然喜出望外。


因而,他急令朝鲜方面以军粮接济孔有德部,迎接孔有德部进入朝鲜境内躲避明军追击。


然而,朝鲜方面虽然于后金有江华盟誓和平壤誓约,却不愿奉命后金,反而派出军队以保境为名,驱逐持续作战,粮弹耗尽的孔有德部。


最终,孔有德部在皇太极派出军队接应脱险。


后来,皇太极外出十里迎接孔有德,检阅孔有德部装备的精锐火器,精神振奋之余,更为朝鲜不愿从令救援孔有德部而勃然生恨。


明清战争期间,于欧洲引入的火炮成为战场最具威力的终极武器。


1635年,皇太极攻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献传国玉玺投降。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此间,朝鲜国主仁祖不仅拒绝接见后金使臣,不参与皇太极所希望的劝进,在皇太极称帝大典之上,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等人更是拒绝三跪九叩而被清廷驱逐。


就此,随着双边关系日趋紧张,朝鲜也就开始加筑京畿、黄海、平安三道白马等十二城,开始预备清军入侵。


至此,随着毛文龙被杀,东江镇持续分化,内乱、兵变,以及登莱兵变,清军来自战略后方最大威胁,几乎都在己方非战争状态下解决干净。


就此,弱不禁风的朝鲜反而成为清军唯一的战略威胁。


1636年丙子年,皇太极以济尔哈朗守沈阳,以阿济格、阿巴泰守辽河以东以遏明军,自己则亲率10万大军,再度进攻朝鲜。


与前次阿敏率部本来进攻皮岛而转向朝鲜的作战完全不同。


清军这次出兵朝鲜,身后全无皮岛、蒙古诸部威胁,又有极为精良的孔有德部火器加持,精锐蒙古铁骑助战,军势空前强大、雄壮。


是以,战事一开,皇太极即亲自统帅清军主力从镇江大路攻击义州,以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多罗贝勒豪格统帅八旗满洲三旗、八旗蒙古三旗和外藩蒙古军,从宽甸堡突入境内。兵分两路,攻向朝鲜半岛纵深。


此外,皇太极还亲选悍将马福塔率800铁骑,当先突袭朝鲜都城汉城。


如此以多打少,以弱胜强,朝军自然不能抵挡。


当时,皇太极主力军从昌城渡江以后,沿途朝鲜军民眼见清军势大,或者自刎,或者投降,清军几乎兵不血刃而轻松攻占郭山城、定州城等军事要地。


12月15日,皇太极与蒙古诸部在安州会师。


而后,清军近乎如入无人之境,完全视朝军无人,专门选择最方便、最好走的道路,向平壤、汉城等地进攻。


就在朝鲜京畿之内“上下惶惶,罔知所为,都城士大夫,扶老携幼,哭声载路”之时,清军前锋马福塔、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乌拜等各路精锐骑兵已经马踏坚冰飞渡临津江,兵临城下。


在清军闪电进攻和大量使用火炮的犀利进攻之下,朝鲜全无抵抗余地。


眼见局势危急,朝鲜君臣面对强敌,全无良策。


于是,朝鲜国主只得沿袭“丁卯之役”的御敌战略,写信向大明帝国求救,之外,转移朝鲜昭显世子、凤林大君、麟坪大君和后宫妃嫔、朝臣之老弱者从速逃往江华岛避难。


韩国电影里抵抗清军的朝鲜武士和火绳枪手。


而后,等到仁祖撤退之时,他既担心清军骑兵拦截,更不甘避战出走。


于是,他便率领扈从亲军进入汉城以南的南汉山城,欲作长期坚守。


南汉山城建筑山地,冷兵器时代占据地利,实为易守难攻的要塞。


当时,朝军以都监大将申景祺东城,扈卫大将具宏守南城,总戎大将李曙守北城,守御使李时白守西城,李稷为中军体察使策应各方,整顿万余精兵,预备以南汉山城坚城挫败清军进攻。


仁祖本人更是报以一线希望,“亲自巡城,慰抚三军”,激励将士死守,下令各地勤王。


然而,清军朝军战力本来悬殊极大,如今清军既有蒙古铁骑,孔有德火炮助战,朝军各路勤王军马既无法靠拢,南汉山城的朝鲜守军出击更遭终挫,兵力大损。


12月30日,皇太极亲率主力赶到,清军完成了对南汉山城的合围。



自此,清军伐木列栅,绕城驻守,每日只以弓弩守住路口,以火炮进攻。炮声响时,声震山谷,城头被炸,乱砖飞溅。如此消耗多日,山城内粮草断绝,朝军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杀马充饥困境。


到了1637年正月,朝鲜全罗道、忠清道等地援军赶到,与清军发生了丙子之役最激烈的一场激战。是役,朝军奋力出击,阵前击杀了清军大将扬古利、佐领固山、达兰等多人,却付出了几乎全军覆灭代价。


至此,朝鲜精兵折腾干净,再战已无意义。


韩国影视电影《南汉山城 》的攻城搏杀场景。


彼时,朝鲜君臣坐困孤城,眼望城下清军密密麻麻,火炮犀利,不禁长叹。


清军一方看准时机,也在望月峰顶升起了白旗,上书招降二字。同时,皇太极更亲笔书信要求仁祖出城投降。


最终,在仁祖复书“重围未解,帝怒方盛”,提议不出城请降,提议要在南山城头仿效“古人有城上拜天子者”之时,清军不再回话了。他们转身调集孔有德的火炮,密密麻麻再对南山城头一番猛攻。


炮声隆隆,高居险地的南山城头成为红夷大炮的靶子。


就在南汉山城君臣惶恐不安的同时,皇太极派遣多尔衮袭破江华岛,也将俘虏的朝鲜王子、后妃等76人押往南山城下。



正月三十日,仁祖仰天长叹,只得将皇太极点名要的三位反清大臣弘文馆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台谏官洪翼汉缚献清军,上表接受投降。


——他们三人最为皇太极恼恨,后来在沈阳惨遭处死。


不过,在朝鲜民间,他们被人视作民族英雄,被称号“三学士”,深为人们纪念。


而后,自己青衣小帽,亲率文武群臣出了南汉山城,徒步赶往汉江东岸三田渡清军大营,对皇太极伏地请罪,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皇太极降旨赦之。


而后,清帝国与朝鲜在汉江东岸筑坛盟誓,朝鲜奉清朝为正朔,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册封,去除明朝的年号,改为清朝年号,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定时朝贡黄金白银等,并送仁祖长子李溰、次子李淏为质子质押清廷。


而后,双方在三田渡建立“大清皇帝功德碑”以纪念这一事件。


——“大清皇帝功德碑”碑文由汉、满、蒙三种文字构成,无非讴歌皇太极在丙子之役之“恩德”、“功绩”。


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大清皇帝功德碑”被推倒。


1963年复立,2008年被搬到松坡区蚕室洞乐天世界大楼的后面,被列为大韩民国指定史迹之一,编号为第101号,全称为“三田渡清太宗功德碑”。历来韩国人将此碑当作“耻辱碑”看待。



这是后话。


当时,丙子之役可谓清军继萨尔浒之战之后,在明清战争取得的又一次战略性大捷。清军通过“丙子之役”既控制了朝鲜,又削弱了明朝。就军事价值而言,“丙子之役”效果远超“丁卯之役”。


是役,清军不仅完全解除大明帝国和朝鲜的后顾之忧,同时,更使得朝鲜成为清军西进辽西走廊的后方大本营。朝鲜源源不绝为清朝提供的劳务、粮食、牛角、火药等等军资,实为清军赢得明清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


朝鲜仁祖手书。


不过,无论当时的朝鲜,或者甲午战争时期的朝鲜,以及现在的韩国,对“丙子之役”既视为国耻,更是视为野蛮文化征服华夏文化的耻辱。


为此,即便明帝国为清帝国吞并以后,不仅朝鲜王室会对明朝有“正月朔乙丑,上于宫庭设位西向中原哭拜,为皇明也”的传说。在民间,朝鲜士人屈服清朝统治却对清朝极为反感。


彼时,朝鲜士人信奉“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


因而,他们对源出“野人”的清朝的征服、压制,尤为不服。


于是,丙子之役以后,朝鲜无论士人著述或者民间交谈,他们谈起清朝必称“胡虏”,“反清复明”文化更是同样成为了朝鲜民间士人文化的一支主流。


为此,朝鲜士人不仅有人企图游说日本江户幕府,“关白执政辈兴师而来驱逐鞑靼”,同时,朝鲜士人主流对南明反清,三藩反清和明郑台湾反清,都一直予以支持态度。


朝鲜士人这一态度对朝鲜王室影响极深,甚至延续到甲午战争时期。


至于士人尊崇明朝而使用“后崇祯”年号,甚至延至20世纪初期日据朝鲜时期。



望随意点赞,转发、支持橡树写作。

遥问夏安。感谢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