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从朝战,到越战:漫说澳大利亚人的越南战争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7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解读朝鲜战争:苏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扩大化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中)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下)

杨虎城囚禁详考(2)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杨虎城被捕详考(1)

中日战事:由山海关事变拐弯(上)

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从南京会战到台江海战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漫谈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事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详说越柬战争的爆发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五代战乱说:鏖战潞州,开启了五代史的序战

五代战乱说:晋梁争霸之柏乡之战(上)

五代战乱说:晋梁争霸之柏乡之战(中)

五代战乱说:晋梁争霸之柏乡之战(下)

张之洞在汉口开启的历史新篇章

决战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


朝鲜战争时期的澳大利亚步兵营。


前言:为写作本篇文章,查比资料以外,自前日陆续开写,直至今日晨起撰稿,全神贯注之下,忘怀午晚两餐。


完稿以后,饥肠辘辘,确实深感写作不易。


还望诸君空闲,看完三点一转。


说起美军在越南战争的盟军,人们通常想起的就是南越军队。


不过,在东、西方阵营冷战大势之下,越南战争是朝鲜战争之后又一次东、西方阵营的热战。


因而,越战时候,世界列强各自组团后援北越、南越,多有赤膊上阵,直接参战的情况。


其中,在美军、南越一方,即有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多国参战。


实战中,美军最为倚重的盟军,不是人数最多的南越军队,而是训练有素的有过朝鲜战争经验的澳大利亚军队和韩国国军。


相比韩军而言,澳大利亚参战越南战争,无论空军作战、特种作战,除却派兵规模较小之外,其火爆程度完全不遑美军多让,成为北越军队最为忌惮的对手。


这是职业放羊、挖矿、晒太阳的澳大利亚人的少为人知的往事。


今天要说澳军参战越南战争往事,就从1951年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了《澳新美协定》说起。


二战期间,日军南下,突然暴起,空袭了澳大利亚本土达尔文港。


而后,日军陆海军重兵陈列新几内亚,作出一副就要跨海作战架势,对历来安心放羊,疏于国防的澳大利亚造成极大威胁。


还好,日本未及进攻,美军已在太平洋发起反攻。


美国人陆海空全套拳打脚踢之下,迫使日军全力招架,也就再无余力威胁澳大利亚了。


回过神来,澳大利亚赶紧借力美国帮扶,快速发展军备。


二战时期的澳军。


很快,澳军走出国门,随同、配合美军参加了南太平洋及东南亚作战……本来人数少得可怜的澳军就此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二战后期盟军在东南亚战区较为重要的武装力量。


二战结束,澳大利亚心有余悸,除却坚持发展军备之外,更在英国势力战后急速萎缩之下,在国防战略层面加速向美国靠拢,欲图推动建成在太平洋区域的合作。


不过,美国在二战之后,志在欧亚,对与澳大利亚合作兴趣不大。


就在这时,1948年柏林危机与1950年朝鲜战争相继爆发,美国遇到新崛起的苏联的正面挑战,苦于在亚、欧及中东等地来回应付,急需帮手。


于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就有了成为美军最可靠的盟军的机会。


澳军和新军都是朝鲜战争的踊跃参战国。


冷战与朝战爆发,使得美国在欧亚各地四面应付、疲于奔命之下,少有精力顾及南太平洋及东南亚,因而更是深刻认识到与澳、新两国构建有效军事同盟的必要性。


朝鲜战争期间,澳军、新军与美军高度合作,协同作战,不仅混编作战序列,共享物资、情报,同时,澳军、新军还要接受上一级美军指挥部的战场指挥。


如此一起扛过枪的交情,使得美国与澳大利亚关系急速升温。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不顾其国力、军力而参战朝鲜战争的举重姿态,使得美国深受感动,同时,澳大利亚在朝鲜战争期间,在包括西新几内亚问题等美、澳外交发生分歧,更是基本心平气和谦让了美国。


如此一来,更使得美国将澳大利亚视作最可靠的盟友。


就此,全新的、稳定的美、澳同盟及军事合作关系得到了最后确认。


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签订《澳新美安全条约》,即ANZUS,三国正式结成军事联盟组织。


朝鲜战争停战之后,1955年,美国主导调整南太平洋及东南亚防务。


于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签订《澳新美安全条约》被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泰国、菲律宾等八国共同签署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替代。


通常,《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被视为美、英、法、澳等国对国际共运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的一次联合反制。


参战朝鲜战争的澳军营长格林(左)与属下。


因此,在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可以根据《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相关条款,找到参与越战的合适理由。


1962年,美国应南越政府要求,独自出兵到南越参与越战。


而后,作为美国最可靠的盟友,澳大利亚以“巩固泰国防务”为由,也向越南战场派出空军参战。


同时,鉴于澳军在二战期间的丛林作战,以及在英属马来亚围剿当地游击队的战绩、经验,澳军受美军和南越邀请,向南越派出军事顾问,指导、训练南越军队进行丛林、游击战。


——可见,越战期间,澳军既是最早配合美军参战,同时也是美军之外唯一派出陆海空军参战越南战争的外军。


和朝鲜战争一样,澳大利亚对美国的越南政策同样也是几乎无条件地支持。


澳军在越南战场严格执行美军的特种作战计划,作战方式与美军高度类似,既派出空军对北越实施轰炸,掩护、支援南越军队作战,更派出相当数量的军事顾问随南越军队营、连规模分队行动,直接执行野战任务。


随着美军等外军介入,北越与南越的越南战争规模迅速升级。


1964年,北越在南方作战屡遭挫折之下,再无掩饰地正式派出了正规军,经过胡志明小道南下17°线,潜伏进入南越作战。


北越指挥下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作战急剧加强。


沿胡志明小道南下的南越战场的大致分划图。其中,第二、三战术区即为美军173空降旅防区。


藏身丛林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武装。


面对北越发起的新的规模化攻势,美军以特种作战应付捉襟见肘,最终制订“37-64行动计划”,以其优势的空、海军力,越过北纬17°线,直接袭击北越。


1965年4月,澳大利亚再次应美国要求,向越南派出地面部队。


6月,澳大利亚派出的澳军首批皇家第1步兵营1500人到达越南,编入美军首批进入南越作战第173空降旅。


当时,与澳军同时到达越南的,还有新西兰皇家炮兵团第161炮队。


这是最早赶到越南战场的美军的盟军。


为此,美军热泪盈眶之下,为澳军、新军补充新式装备,将其与美军第173空降旅混编。旋即,澳军即在美军统一指挥下参加作战。


美军在地面战斗单位进入越南战场之后,即在朝鲜战争得到的多兵种、多军种、多国部队协同作战的经验基础上,专门建设有庞大、高效的指挥体系,负责美军及其盟军多单位的协调作战。


就此,以善战闻名而被冠以皇家名号的澳军开始参与常规的小规模远程侦察巡逻行动。


1965年11月,澳军协同美军,向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总老大阮志清主掌的南方局古芝核心地区发起总攻。


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的正规军对战模式截然不同。


美军介入期间,越南战争的主要作战模式,是北越正规军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军队回避正面与美军作战,迂回借用老挝、柬埔寨领土,潜出第17°线,南下柬埔寨边境线,再向南越发起袭击、游击的作战。


因此,北越领导南越的头号老大阮志清负责的北起林同省、宁顺省、平顺省的第6军区,南到最南端的金瓯省等战区,即为越南战争的核心战场。


当时,阮志清仿照中国战争电影《地道战》,动员数万军民日夜劳作,在古芝地区挖出了长约250公里,部分地段为三层构造的隧道。


整个隧道系统由位于古芝的南方局总部核心,衔接胡志明小道,辐射柬越边界,甚至触及西贡城郊。


这即是越战战史上与胡志明小道齐名的古芝地道群


1965年11月,美军、澳军联合发起的驼峰行动,即是对古芝地道群的首次规模化袭击。


作战中,澳军为独立战术单位,经常参与参加对西贡周边的游击区的扫荡,并且深入古芝地道群,以以爆破、轰炸、碾压、投毒、焚烧等反制手段,对深入地下18米的地道网造成极大的破坏。


北越军队的地道战示意图。



北部湾事件之后,1966年,越南战争继续升级。


当时,为配合美军战略,澳大利亚组建了一支由澳军文森特准将指挥的独立的战役性作战部队。


这支直属驻越美军总司令部指挥的澳军独立部队被编为澳军第1特遣队,由第5、第6步兵营,及2个105榴弹炮营,1个装甲营、1个工兵营,以及1个新西兰军炮兵营组成 。


为使得澳军能够高效执行美军“搜寻和摧毁”战略,美军在为澳军提供情报、火力、后勤等支持之外,还专门调拨8架UH-1“休伊”直升机,组建澳军直升机快速反应队。


加上装甲营、工兵营等辅助部队,以及一个装备8架UH-1“休伊”直升机的直升机支队。


而后,这支装备精良的,有着丰富丛林作战经验的澳军第1特遣队被驻越美军总司令部部署在南越的福绥省的福绥达山地,负责警戒与保护15号公路。


就在美军、澳军增兵越南战场同时,北越也是调拨大量正规军南下,因而北越指挥下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继续加大南方作战力度,而澳军驻防的南越福绥省及15号公路,则正是北越军队进攻的要点。


彼时,北越上校阮绅洪副师长正率由北越主力南下编组的主力第5师的第274团、第275团主力,1个南方游击营,正担负在福绥省展开游击,破坏15号公路任务。


就此,澳军终于与北越军队在15号公路龙新地区正面碰撞。


越南战场上的澳军。


澳军在小心翼翼进入战区,即将营地设在西贡东南方的福绥达山地。


此后,澳军每日监视高地周边的密集的橡胶林、灌木林,保护从头顿港卸下的美军物资运往西贡。


为保安全,日常,澳军都需频繁派出战术分队往来15号公路,侦察、巡逻,搜索并且驱逐可能出现的北越军队。


了解澳军情况之后,北越上校阮绅洪副师长决定利用己方兵力优势,袭击、引诱澳军进入丛林,再以十倍优势兵力围歼澳军。


当时,在经历德朗河谷之战后,北越军屡屡遭到美军以“搜寻和摧毁”战略进行打击,损失惨重,很少采取直接向美军发起攻击的战法。


不过,在北越上校阮绅洪看来,澳军既不是美军,同时,北越军队借有龙新地区茂密植被掩护,兵力更有十倍优势,近距离发起突袭,一举围歼澳军不是难事。


就在北越军对筹划丛林伏击、围歼澳军同时,1966年8月16日,澳军文森特准将得到美军情况通报,得知龙新地区茂密丛林可能潜伏有数千北越军队。


好奇之下,文森特在命令各部做好战斗准备之后,派出第6步兵营前往问题地域,侦察当地是否隐藏有大股北越部队。


澳军第6步兵营A连率先出营,向东北方向搜索前进,沿途偶尔遇到零星北越军队,没有发现越军主力。


此刻,不知道澳军侦察而来的北越军在8月17日凌晨2点过后,也派出一直战术分队,携带60毫米迫击炮抵近并且炮击了澳军营地。


炮击使得澳军24人受伤。


然而,澳军遇到袭击并没有立即出战,而是选择在营地防守,并不出战。


拂晓以后,福绥达山地营地的澳军第6步兵营的B连奉命出营扫荡北越军队。


然而,此时越军在完成诱敌人物之后已经快速退去,B连在营地周围转了一天,数次与丛林中的零星北越军队交火,但始终没有找到北越军主力。


执行丛林搜索任务的澳军。


彼时,澳军在龙新地区集中2个105榴弹炮营,1个新西兰军炮营,美军西贡指挥部则准备了相应的空中火力,预备澳军四面侦察有所发现,旋即实施“搜寻和摧毁”战略,以优势、猛烈火力歼灭当地的北越军队


B连搜索至8月18日,还是没有发现越军。


而后,D连奉命出动接替B连,继续在周边搜索、发现越军。


午后1点,澳军两个连在一片橡胶林前会合,B连与D连的两位连长交流战况,B连连长判断北越军队可能正藏身他们正面的橡胶林。


而后,完成交接,B连踏上返回福绥达山地营地之路,而D连连长则根据B连连长判断,改变了搜索路线,转向橡胶林深处搜索前进。


下午,正在密林中穿行的澳军D连负责前卫的第11排,突然遭到三个方向的火力袭击。


乱枪之后,排长和多名士兵当场阵亡。


在后面约5、600米位置的D连连长见状,急忙展开大约100来人的部队,一面就地还击,一面试图向第11排靠拢。


北越军队兵力何止十倍于澳军,猛烈火力阻挡之下,澳军既无法前进,越军更是向两翼迂回,试图对澳军予以包围。


眼见情形危急,澳军仓促迎战之下,十万火急向西贡的美军总司令部和福绥达山地的澳军特遣队求援。


一番激战,D连随身携带弹药告磬,面临被北越军围歼的危险。


就在这时,忽然又是天降大雨,美军方面无法派出空军支援。


澳军只得凭借自身力量化解危急。


生死存亡之间,文森特当即命令澳军直升机队紧急出动,冒险起飞2架UH-1直升机为D连运送弹药,同时,更命令回返军营途中的B连转向接应D连,留在营地的A连,则搭乘装甲营的M113装甲车,驰援D连。


电影里参战龙新之战的澳军榴弹炮群。


不到30分钟,澳军两架UH-1直升机冒着大雨和北越军射击赶到战场,给D连送去了弹药,运走了部分伤员。


几乎同时,澳军部属福绥达山地周边的3个105榴弹炮营在D连无线电呼唤下,急速向D连周边进行拦阻射击。


在机械化战争常态下,3个105榴弹炮营近40门重炮的猛烈火力,大致超过4个普通步兵团的火力。


何况,澳军、新军派入越南战场的3个炮营,均是经过二战、朝战的精锐,作战极为凶悍。


显然,以轻武器为主的北越军队仅是在人数上,近乎20余倍领先了澳军。


但是,在火力对比上,仅配有60迫击炮的北越军队则远不是澳军的对手。


现代战争,火力基本就决定了战场。


几番轮射之后,密集弹幕当即遏制了北越军队的攻势,战场趋于稳定之后,D连既得到弹药补充,又得到炮火支援,也就抽出人手迅速修筑临时阵地。


D连面临的生死一线的危机,就此得到根本性缓解。


而后,D连官兵守在阵地,开始观察、引导己方远程炮火封锁北越军进攻路线,攻击北越军队进攻阵地。


基本处于稳胜不败的局面下,澳军偶尔以班、排火力迎击,也不过是九死一生穿越火海、弹幕,冲到近前的零星北越士兵。


北越军队虽然以骁勇善战而闻名书本,不过在当年,北越军队纯属一支文化程度极低,对现代化战争认识极浅的类似近代化的军队。


当他们面对一支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的“降维打击”,显得毫无还手之力,其实全在情理之中。


战至下午,北越军队胡乱冲锋,士气低落,越发无望胜利。


在澳军、新军近40门重炮轮番轰炸、压制之下,近3000人的北越军队数次进攻被击败,伤亡惨重,士气沮丧,既难以集结部队组织有效进攻,就只好听任参战各部在无序状态下,冒雨向200来人的澳军发起轮番进攻。


然而,在澳军远程火力有效打击下,北越军队几乎赌博一般的人海攻势,全无胜利希望。


战至傍晚,瓢泼大雨之下,A连乘装甲车最先赶往战场。


电影里参战龙新之战的澳军榴弹炮群。


而后,A连在装甲车掩护下向北越军队发起进攻,而旨在游击,并没有装备破甲武器的北越军队在澳军进攻之下,完全无法抵挡澳军装甲车火力。


在澳军远程重炮火力和近距离装甲车突击之下,越军伤亡惨重之下,又见澳军援军赶到,终于再无斗志,开始四散茂密丛林……


这即是越南战争中著名的龙新之战。


龙新之战可谓是澳军参战越南战争的“德朗河谷之战”。


是役,澳军快速反应,以强大远程火力有效、精确掩护100余人,抵挡北越军队近3000人的多次进攻,并且最终以3个连的兵力,彻底击溃北越军队第5师主力,创造出越南战争一次战术性奇迹。


龙新之战,澳军应急有策,作战有序,仅以包括1名少尉在内的18人阵亡,24人负伤的代价,重创致使越军战场遗尸245具,伤亡超过500人以上。


澳军类似美军的凶悍战力,给越军留下深刻印象。


经过此战,每逢澳军进驻战区,北越军队几乎避而不战……这是北越对澳军战力的一个侧面认证。此后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除却针对澳军有过袭扰、偷袭作战之外,更是再无针对澳军连以上单位主动、正面出击的作战。


越战至1970年5月,澳大利亚爆发反战风潮,总计20万澳大利亚人漫步街头反对介入越南战争,最终导致澳大利亚工党重新上台。


1971年,澳大利亚总理麦克马洪宣布从越南撤军。


至此,澳军从1962年参战到1972年,先后向越南战场派遣有47000人次的澳军参战,出兵规模超过了朝鲜战争。


为此,澳军官兵付出了501人阵亡,3千多人负伤的代价。


然而,澳军参战越战付出的代价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


越战之后,澳大利亚被美国确认为可靠地战略伙伴加以扶持,继而,澳大利亚终于使得其国防战略由澳洲大陆海岸线,向东南亚、太平洋及印度洋扩展、延伸……


如今,澳大利亚长期得到美国支持,隐然成为对东南亚及印度洋、太平洋等地区的安全与和平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


请支持橡树写作,还请随手三点一转。

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ksd1222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