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详说越柬战争的爆发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7
前言
就第三次印支战争战略视觉而言,越柬战争为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序战。本文为中越边境战事42年主题文稿之一,主要分析越柬战争爆发原因及影响。本文设置付费阅读,6元,一颗大白菜。多谢您对橡树的支持。 本文开启免费赠送阅读。订阅者可赠读一位同好朋友。 无法看文的朋友,可联微信zhenxiangshutian,说明。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解读朝鲜战争:苏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扩大化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中)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下)

杨虎城囚禁详考(2)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杨虎城被捕详考(1)

中日战事:由山海关事变拐弯(上)

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从南京会战到台江海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从台湾开府,到大员海战

以文拜年。万事大顺:

《从元旦到春节:详说春节来源》

《感谢,同行诸君:橡树为辛丑年寄语》

波尔布特(左一)和其余红色高棉及民柬大佬。


1979年2月17日,是对越自卫还击战暨中越边境战事的爆发日。


我因为长期关注这场战事,写过较为纯粹的关于中越边境战事的文章,因而,我得与多位当年参战的老兵兄长们熟悉,并荣幸得到了他们信任。


此后数年至今,为鼓励我的写作,他们经常给我传来他们在那场战争的亲身境遇、战事资料,等等。


参战当年,他们正值血气方刚之年,大多不过20岁左右,偶尔也有30岁出头,多在战场为班、排、连、营长和参谋,每遇激战,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岁月荏苒,如今,他们已过盛年,大多在60岁左右,偶尔少数已经70余岁,他们在退休之后有了时间,也就不约而同开始重拾40余年前的共同往事。


无疑,对于他们而言,南方边境的1979年至1990年的那场战事,已经铭刻在他们生命和记忆的深处。


岁月沉淀,他们对那场战事的回忆,对那些鲜血与青春的回忆,依旧执着,依旧激情……那段往事,似乎已经成为他们内心深处永远飘扬的青春的旗帜。


每年2月17日将近,他们总会情不自禁相约叙旧,或者寻找战友,或者重回战地,或者研讨那场战争、战术等得失,又或者探究战争爆发原因……


那么,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众说纷纭。


不过,现在随着相关档案解密,我们回望历史不难发现,除却报媒定位解释越南小霸野心勃勃,在越战结束急欲建立印度支那联邦和忘恩负义等等原因之外,越南与柬埔寨在1978年12月全面爆发越柬战争,直接刺激中越边境局势变得更为紧张,确实是诱发这场战事爆发的直接原因之一。


然而,越柬战争相关资料向来云山雾罩,少为人知。


如要相对清晰厘清越柬战争过往,我们就需要从法国殖民印度支那半岛开始说起。


19世纪,东南亚及印度支那地区并没有明确的现代国家概念。


因而,东南亚及印度支那地区诸如柬埔寨、寮国等国家,除却首都、首府等中心城市、军事要塞,国家与地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国境线概念。


随着法国深耕、殖民东南亚及印度支那地区,安南、交趾、寮国及柬埔寨等被揉成一团,被法国国旗覆盖,成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由此,这些国家、地区之间彼此本身就很模糊的边界,也就变得更加模糊。


二战之前,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分划边界,基于经济与交通的考虑,曾将传统上属于柬埔寨王国的位于交趾支那的近7万平方公里的下柬领土,单列成为一个行政单位。


二战结束,法国在结束当地殖民之前,出于分区管理、治安等诸多原因,将这片领土被转划越南南方政府管辖。


也就在这时,法国与胡志明、武元甲领导的越盟矛盾激化,双边在背后的美国、苏联势力影响之下,爆发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1969年胡志明去世,西哈努克前往河内吊唁并与越军总司令武元甲拥抱。


1954年7月,第一次印支战争渐入尾声。


当时,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世界列强与当事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7月21日,包括中、苏、美、英、法和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23个国家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疲于战事的法国人开始着手准备全面撤离印度支那。


临行之前,法国人在乱作一团的下柬领土及越柬南方边界线问题上,既无能力,也无精力,无心情去厘清下柬领土归宿的争端。


于是,粗略划完边界线,法国人匆忙离去。


如此一来,下柬领土的归宿问题悬而未决,也就埋下了柬埔寨与越南的边界分歧的种子。


分歧种子一旦发芽,必然盛开仇恨之花。


最初,在越南南方为越南共和国的时代,柬埔寨与南越尚能相对理性对话,因而两国边境边界分歧尚可通过谈判得到缓冲。


下柬领土的核心矛盾主要集中在海洋分界线和南方岛屿。


其中,地理位置偏向柬埔寨,而实际行政控制权却被越南掌控的富国岛的归宿问题,更是下柬领土的核心矛盾的焦点问题。


可是,第一次印支战争结束不久,两国边界谈判尚无头绪,到了1966年,越南战争及第二次印支战争爆发,南越深陷战争,越柬边界问题只得束之高阁。


越战初期,西哈努克口头推行不结盟政策,因而柬埔寨最初并没有卷入战争。


不过,西哈努克不甘寂寞,春心蠢动,最终被多家邻国外交说动,在1967年大手一挥,以柬埔寨同北越建立外交关系。


仅是外交也就罢了,西哈努克还相当愚蠢地签字同意了北越使用柬埔寨境内领土,开辟胡志明小道,以作为北越的最主要战争基地。


胡志明小道位于南北越南与老挝、柬埔寨边界的老挝、柬埔寨一侧,既是北越向南越输出革命与战争的通勤线,更是北越向南越发起军事攻击的战时总基地。


北越通过第三国领土向南越发起游击战,规避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承诺和约束,使得越南战争得以迅速扩大。


拿自己的领土,去投资邻国战争,柬埔寨就此为西哈努克及柬埔寨王国政府的愚蠢的选择,必然卷入了越南战争。


西哈努克及柬埔寨王国政府为贪小利,以自己国土开辟胡志明小道而卷入战争,本来欲图收取苏联等国物资、北越军队、武器装备等从国土经过的巨额过路费,物资支援等,不料却为此将自己、王室和柬埔寨推入了苦难的深远,却并没有得到友邦、邻国承诺的物资、贷款、军火。


低调藏身柬越边境的波尔布特和红色高棉默默无闻地签收着外援物资、贷款、军火。


其实,当时西哈努克之所以同意开辟胡志明小道,除却物欲之外,还希望能够得到北越等邻国帮助,彻底解决盘踞越柬边境的波尔布特集团对柬埔寨政府的威胁问题。


显然,西哈努克的这一希望无法得到实现。


红色高棉在越柬边境发展壮大,最终在1975年夺得了柬埔寨政权。这段历史是酿成越柬战争的主要线索。


越战期间,在数以千计的越南等国的军事顾问帮助下,寄生在越柬边界线的波尔布特和他的红色高棉集团得到北越庇护,快速繁衍,发展,壮大,成为柬埔寨国内最大的军事集团。


传闻北越以纯粹的游击战击败美国,这是货真价实的吹牛。


不过,当年北越在领土之外的第三国领土开辟胡志明小道开展所谓游击战,频繁由老挝、柬埔寨境内输出军队和革命,而后神兵天降,突袭越南共和国腹地,这样脑洞大开的招数,确实使得美军方面投鼠忌器,尤其头痛欲裂。


这才是越军以游击战苦熬美军的真实情况。


美军无奈,经过申请,这才得到美国总统批准,得以向越南领土之外,柬埔寨领土之内的胡志明小道地域,发起了武装攻击。


由此,进入1970年代中期,越、柬、老挝等印度支那半岛主要国家先后卷入越南战争。


本文为越柬战争爆发原因分析文稿,设置付费阅读,6元,一颗大白菜。

多谢支持。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30%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