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从南京会战到台江海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7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解读朝鲜战争:苏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扩大化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南京会战83年回望:国军宪兵覆灭记

最新更新:庄户会战,北京西郊少为人知的抗战往事

从三国的英雄,漫说史书上的那些枯燥的数字

秦什么赋谈:驴们踢了历史的点球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中)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下)

杨虎城囚禁详考(2)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杨虎城被捕详考(1)

中日战事:由山海关事变拐弯(下)

中日战事:由山海关事变拐弯(上)

武汉会战系列之波田支队:从台湾杂牌守备队到日军甲等野战师团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完整版

冷看李鸿章,历史更沧桑


现代画作的郑成功平台。


1659年,南明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在厦门自称招讨大元帅,统率所部10余万大军北上至崇明岛一线登陆,与浙东张煌言等抗清诸部会师,水陆并进,沿长江航道攻向南京。


是年,清军大举西犯,与李闯残部夔东十三家军、张献忠残部李定国作战。


同时,清军更派出一部军队应付北方局势。


因而,清军在南京及长江下游沿线布防空虚。


如此态势,明军突袭之下,清军仓猝应战,兵少不支,只得且战且退。


彼时,张煌言等江浙义军深怀扬州、嘉定等屠杀仇恨,以7000精锐为前锋,沿途拼力血战,引领明军攻略南京,相继在定海关、瓜州、镇江等会战中取胜,攻克了南京下游镇江、瓜洲等要地。


6月,张煌言率部奔袭南京上游要塞芜湖,克复芜湖周边十数府县,与郑成功主力遥相呼应。


明军声势大振,南京岌岌可危。


这是满清入关之后,南明方面声势最为浩大的最后一次大反攻。


可惜,如此大好局面,还是被郑成功玩得砸锅了。


当时,郑成功军队以厦门、金门等沿海岛屿为基地北伐南京,沿途消耗极大,郑成功本为儒生,不熟军事,麾下部将则大多出身海商、海盗,人人精打细算,均想以战养战,赚得利润。


同时,郑成功军队组成既有郑家传统的海上商队或者海盗军队,还有包括日本、白人、黑人等外籍佣兵,以及沿途挟裹的当地民众。


如此商业风格化的军队,其军纪、士气,可想而知。


抗清民族英雄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南明儒将、诗人,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长按添加,关注橡树的公众号。


因此,在战争初期连战连胜之下,郑成功纵有儒家忠君情怀,奈何他既对眼前战局判读不清,麾下文武官员大多贪慕江南富庶,沿途忙于算计生意,敛取财富,因而,郑成功军队进军节奏日渐迟缓,最终又为清军以诈降之缓兵计彀算,耽误了进军布防空虚的南京的大好时机。


7月,清军主力快速东进、南下驰援南京。


随着清军兵力很快反超明军,南京战区的局势为此大变。


22日,清军以绿营汉军率先发起突袭,向明军发起全面攻势。


数次激战,郑成功损兵折将依靠战船优势沿长江退兵,摆脱清军追击,沿途“收残卒亡归者什不二、三”,仓惶退往厦门。


明军在南京城下惨败之后,清廷清查南京京畿各地州县,株连杀戮各地无辜军民者不计其数,使得江南士民为之惊悚、恐惧,复明之心摇曳欲熄。


南明在江南的反清势力就此遭到了彻底瓦解。


关于这场战事,张煌言后来在《北征录》总结败因,无限感慨:


延平大军围石头城者已半月,初不闻发一炮姑射城中,而镇守润州将帅亦未曾出兵取旁邑,如句容、丹阳实南畿咽喉地,尚未扼塞。


故苏、松援兵得长驱集石城。


……石头师挫,缘士卒释兵而嬉,樵苏四出,营垒为空,敌谍知,用轻骑袭破前屯。延平仓猝移帐,质明军灶未就,敌倾城出战,兵无斗志,竟大败”。


将恬兵嬉、延误战机,军纪散漫,兵无斗志,不败如何?


可见,郑成功纵算自己有着一番忠君爱国的儒生情怀,但是,郑家大军的本质,终究还是郑家商业集团的武装商队。


此后,郑成功欲图杀子,刘国轩屠村事件,施琅叛投满清等等悲剧,其源头多因为此。


闲话,以后有空继续讲述此节。言归正传。


郑成功的军队的军事行动深为商业投机影响,使得其战略思想、战斗素质围绕商业核心练成,虽然装备颇为精良,但是士气低迷,战训相当有限,并非传说中的那般的精锐之师。


连环画中的郑成功。


不过南京大败之后,清军全面围剿江南反清运动,更是将郑成功集团视为最重要目标。


1660年,清军为斩草除根郑成功集团,大举南下,兵锋直指厦门、金门。


就此,在清军步步紧逼、威压之下,郑成功既率部与清军周旋,更不得不接受文武部属劝说,放下身段,既遣使前去日本请求德川幕府出兵援战,更数次派人前往北京找清廷求和。


然而,德川幕府搪塞、婉拒出兵援战,清廷更是坚决拒绝了求和。


直到这时,因为郑成功尚对台湾黑灯瞎火,又是眼见郑氏集团处在以弹丸小岛抵抗天下大军的危险境地,在求和不得,求战不胜,求退不能的势蹙力孤之间,每日不免焦虑不安。


显然,郑氏集团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转进,以回避清军压制。


于是,就在生死存亡之间,何斌适时出现了。


何斌曾经为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两代服务,往返日本、台湾、福建等地经商,一度投靠占据赤嵌的荷兰人,改信基督教,学习荷兰语,为荷兰人通事,是当时寥寥无几了解台湾情况的华人。


何斌以搜集荷军兵力、炮台分布,及勘测鹿耳门水道资料,以及赤嵌城外要地大员湾地图等重要情报,面呈郑成功并力劝出兵台湾:


“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


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狄,不上千人,攻之可唾手得者”


一线曙光从天而降。


这次,郑成功毫不犹豫,当即决策,出兵台湾。


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世界上第一家国家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贸易所均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荷兰。


17世纪,既是中国陷入明清战争的腥风血雨的时代,也是欧洲殖民主义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更是地球孵化现代文明、政治与科技的时代。


当时,作为新兴的世界海洋霸权大国和资本主义大国,荷兰在政治、军事、资本、商业、航海等方面空前发达,被后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当年,因为荷兰航运、贸易处于世界巅峰,高度发达,既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拥有毫无争议的海上霸权,因而人送外号:海上马车夫。


台湾,即是荷兰将总部设置在爪哇巴达维亚,即现在印尼雅加达的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1660年,荷兰人以台湾为基地在远东开展贸易、海运,即在台湾增加驻军到1500人,修建了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化要塞、堡垒,装备了各式先进的要塞火炮及迫击炮。


就在郑成功兵败南京,退守厦门、金门之时,荷兰人密切关注明清战争动态,对郑成功可能进军台湾早有预判。


因此,荷兰人早早备战郑成功可能的攻台战争。


他们不仅在台湾要塞储存了10个月以上的物资,更由爪哇巴达维亚派出了一支精锐舰队支援台湾,作出了预备在台湾外海截击郑成功舰队的应急方案。


然而,荷兰人还是没有预料到郑成功在走投无路绝境下,迅速决策进军台湾的决心。


当时,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与郑家商业集团同为亚洲最大海运及贸易集团,同行冤家势所难免,更兼荷兰人占据台湾经营几近四十年,与郑家商业集团贴身竞争,郑成功难免就有过攻取台湾想法。


可是,南京惨败以后的郑成功军队,士气低迷,缺炮少弹,既要面对清军威压,轻易也就不敢在黑灯瞎火情况下冒险渡海,进攻实力荷兰据守的台湾要塞。


何斌带来的台湾诸多港湾、航道、潮汐、要塞资料,犹如明灯,将台湾照得清清楚楚。


郑成功翻阅情报,地图,大喜之下,自觉胜利有望,反而倍加小心。因此,他在每日与部属文武官员、幕僚们研讨攻台方案之外,下令全军停止了表面上的所有的攻台准备。


同时,郑成功派出了以仁、义、礼、智、信为序号的海路五商,以及以金、木、水、火、土为号的陆路五商,往返爪哇巴达维亚、台湾、日本等地,假借生意之便,继续搜集情报,散布郑成功无意进军台湾的消息。


——在进攻台湾之前,郑成功利用郑氏商业集团活动大范围展开情报工作,实为后来郑成功得以顺利攻台的前因。


烟雾弹下,荷兰人几度派遣时节前往金、厦探听虚实,而后,荷兰人即为内部人事纷争,也为形势误判,终于在1661年2月,将派往台湾外海驻防的精锐舰队撤回了巴达维亚。


——这支拥有12艘装备有强大火力的战舰的荷兰舰队如是留在台湾外海,郑成功舰队能否顺利跨过台湾海峡,实属难以预测。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地巴达维亚地图,地图下方为海上所见岛上风貌。


荷兰舰队退走之外,郑成功渡海作战计划在高度保密状态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台湾海峡季风鲜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东北风为主, 风浪适宜渡台作战。


也就在这一季风期间,1661年2月,顺治帝驾崩,满清国丧。期间,清军停止对金、厦地区的作战。


满清皇帝的驾崩,为郑成功心无旁骛解决台海战事带来了机会。


1661年3月1日,郑成功亲率麾下文武官员在金门料罗湾祭海誓师,决意东征收复台湾:


本藩矢志恢复,念切中兴。


前者出师北伐,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舻数万还,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等时,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


以明、清二朝“重农抑商”、“重陆轻海”的禁海思维,以当时明、清军队装备、战力而言,明、清军队如要跨海作战,去进攻号称世界头号海洋强国荷兰的军队,夺回其长年经营的台湾,远非现在人们想象那般容易。


幸运的是,当时郑成功军队虽然在明军序列,但是这支军队得益于郑氏商业集团长期的航运、贸易活动,本身谙熟航海,海战,更具有一定的海洋思维。


因此,早在1646年,郑成功即在其延平条陈上疏里,提出了“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的持久抗清战略。


因而,郑成功军队虽然遭到南京惨败,但是郑氏商业集团拥有的财富,商业渠道及各类商业、民用、军事船只,都为郑成功军队跨海远征台湾助力,使得郑成功军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以补充、加强。


郑成功军队一直在秘密状态下备战。


因而,郑成功完全是通过贸易活动快速集结作战需要的粮食、兵员、船只,与荷兰人的欧洲宿敌西班牙人进行贸易,购买了大批红衣大炮及开花炮弹。


郑成功舰队这次跨海作战,其装备火力达到了近乎夸张的程度。


除却舰首重达万斤的铜龙火炮之外,郑成功舰队还配属有连环炮、百子炮、神机铳、千花铳、百子花钎铳、鸟枪、鹿铳、连珠火箭、喷筒、火罐等火器。


郑成功平台示意图。


不过,因为南京惨败和连年作战,郑成功舰队的战船损耗极大,恢复不及,以至于到了跨海作战之时,郑成功舰队不得不使用民、商用帆船改装战船。


这类战船看似高大,但是受载重限制、风浪威胁,每船仅装有2门火炮。


万幸,当时驻防台湾外海的荷兰舰队已经撤退。因而,多由帆船改装的郑成功舰队进军台湾,眼前遇到的,就只是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武装船队。


1661年4月30日,郑成功亲率25000名将士,分乘数百艘战船由鹿耳门航道进入台江内海,在禾寮港完成登陆。

荷兰台湾总督揆一闻讯,对大量装备冷兵器的郑成功军队极为不屑,当即派出200多名火枪手前出要塞,在郑成功军队进军路上排好阵势,预备以排枪轮放,吓阻并击溃郑成功军队。


然而,这股荷兰军赶到战场,天色昏暗间,却遭到郑成功的3000多军队蜂拥围来……


不讲阵势、不讲武德的一番胡乱的拳打脚踢,荷兰人寡不敌众,除却个别及时狂奔逃命之外,全军几乎损折殆尽。


次日,台江海战爆发。


荷兰台湾总督揆一急欲复仇,将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4艘战船“赫克托”号、“格拉弗兰德”号、“白鹭”号、“玛利亚”号全部派出。


荷兰这4艘战船虽然不如荷兰海军的战舰精良,但是每船装备12门以上的红衣大炮,远比郑成功用帆船改装的战船威力更大。


就此,郑成功派出了60艘战船,以120门火炮对抗荷兰战船。


看似郑成功以60艘战船围攻荷兰人4艘战船,实则双方火力不过勉强达到2V1。


此外,荷兰战船制作先进,耐炮、防火、灵活、皮实,更非民用帆船可比。


是以,在台江海战之中,郑成功舰队虽然有着人多、船多、炮多的优势,最终,只得靠着轮番近战、血拼、围攻,用自杀性近战白刃、接舷战、火攻、抵近炮战等战法,在付出阵亡千人,伤者无数的代价之后,这才炸毁了荷兰战船1艘,击伤2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无疑,这是一场惨胜。


现代人画作的荷兰火枪手与郑成功军队的武士对战。


——也就在几乎同期,在台海彼端,负责平台事务的福建总督姚启圣在奏章里面,对郑成功军队予以高度评价:


火器之利,兵舰之强,不亚于荷夷,更非我之所能及……


然而,姚启圣不知道的是,以郑成功军队火器、兵船之精良,在台江海战,郑成功主力与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战船、武装商人对战,居然如此惨烈、勉强。


可见,当时在军事科技方面,明、清与欧洲列强已经有着太大的悬殊。


台江海战为郑成功进军台湾极为重要一战。


是役,郑成功舰队打掉了荷兰人的海上力量,使得荷兰人在失去制海权后,只得收缩防线,退守赤嵌及周边诸多要塞。


在台湾的荷兰人陷入完全被动态势,再无能力完成翻盘。


为此,揆一只得将希望寄托在远方的巴达维亚的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和荷兰舰队身上。


可是,在没有电讯、微信的时代,台湾纵算打得热火朝天,远在近4000公里之外的巴达维亚的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对此却毫不知情。


于是,荷兰台湾总督揆一写了告急文书,派出唯一完好的战船“玛利亚”号,绕过郑成功舰队,驶往巴达维亚……


他只得率残部分守台湾诸多要塞,苦待海的那边,早日有援军到来。


天色已晚,写作辛苦,只好搁笔。


后续郑成功指挥军队架起百门火炮对准乌德勒支堡要塞……郑成功大军再度强攻热兰遮城堡,中西爆发火炮对战,以及荷兰12艘战舰组成的舰队驰援台湾等故事,恳请关注更新。


全文5300字,辛苦写作,看完以后,感谢三点一转支持橡树。多谢。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