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解读朝鲜战争:苏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扩大化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前言
本文继续前篇文章《朝鲜战争爆发原因:从第一次柏林危机到朝鲜战争》,分析讲述苏美冷战对朝鲜战争升级的影响。 月底,不得已,本文设置付费阅读。开启免费赠送阅读。订阅者可赠读一位同好朋友。 本文约8200字。见谅以文养文。无法看文的朋友,可联微信zhenxiangshutian,说明。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明清战争:东江军与丁卯援朝之战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

周末谈兵:班公湖及中印边境局势分析谈

周末谈兵:远望班公湖,闲谈中印边境问题

军事解读从抗战到内战的五次会战:山海关会战

朝鲜战争爆发七十周年文集

从《傅雷家书》,漫说民国的文人风骨……

九一八事变扩大化和军阀们的应变

第74军往事:抗战前的王耀武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上)

第74军往事:淞沪鏖战,虎贲建军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中)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及三战高安

漫谈抗战早期战略格局的演变:从台儿庄会战到武汉会战

漫谈双十协定:战争与和谈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入朝首战,鏖战温井

详说越南的游击战与胡志明小道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及南昌反击战


志愿军入朝参战初期大致态势图。


1950年10月,在平壤巷战中的美军。


朝鲜战争爆发原因:从第一次柏林危机到朝鲜战争(上)

朝鲜战争爆发原因:从第一次柏林危机到朝鲜战争(下)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大军不宣而战,跨过三八线,向南韩发起全面攻势,朝鲜战争就此爆发。


9月,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蜂腰仁川登陆,朝鲜战争升级。


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与韩军由釜山、仁川两个方向发起反击作战,北朝鲜大军补给线被截断,两面受敌,一败涂地。


1950年10月1日,南韩共和军(后文简称韩军)大约6个步兵师在东线跨过三八线,在美军航空火力掩护下,继续向北攻击。


彼时,遭受美军及联合国军沉重打击,战前全副苏式装备的朝鲜人民军(后文简称朝军)屡战屡败,建制混乱,缺弹少粮,士气低落,唯有向中朝、苏朝边境方向不断退却。


1950年10月10日,韩军攻陷朝鲜半岛东海岸重要港口元山。


元山西进联络平壤,既是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半岛最为重要的军事支撑线,同时,元山为朝鲜半岛东部重要港口,也是日本海运保障联合国军向北推进的重要支撑点。


可见,就朝鲜半岛地理位置和朝鲜战争态势而言,元山极具战略价值。


就军事而言,联合国军占领平壤,得到元山,打通平壤与元山联系,即得到了继续向北推进的最佳支撑线,有了大兵团向北推进的条件。


战场形势有利,早在欧洲问题和柏林危机期间被媒体诟病的杜鲁门只能默许麦克阿瑟的北进。


同日,在承诺如果苏联或者中国军队出现朝鲜战场即退回三八线的前提下,麦克阿瑟得到杜鲁门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有条件的授权,以韩军前驱,联合国军随后推进,全面跨过了三八线。


这是麦克阿瑟想象中的朝鲜战争最后的感恩节攻势。


不过,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远不是北朝鲜可以跨线打过来,联合国军当然就可以跨线打过去这样简单去推断。


三八线是苏联、美国、英国为二战结束分划势力达成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无论那方,跨越三八线,即是事实上对雅尔塔协定的踩踏。因而,美、英两国对北朝鲜南进反应极为强烈。


不过,北朝鲜跨线之时,苏联没有直接参与,同时,苏联也没有参与联合国对朝鲜战争的票决。


因此,等到以美军、英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配合韩军北上跨越三八线,联合国军事实上已经违背了雅尔塔协定,给苏联留下了极大的话语诠释空间。


雅尔塔协定奠定的不仅是二战后美、英、苏等战胜国的势力分划,同时,雅尔塔协定更是苏联与美国冷战对峙而不至于爆发热战的基石。


正因而这个基石尚在,约束朝鲜战争即便高烈度、高强度,但不至于激化成全球大战或者核战争。


在朝鲜战争期间,成为无论那方胜利、强势,最终战争都得围绕三八线进行拉锯战、消耗战的十分纠结的战争。


因此,联合国军全面跨越三八线,客观上确实是联合国军及美英两国对雅尔塔协定的一次踩线,可谓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的第二次升级。


1951年秋,中朝将领合影。左起:柳京珠、朴一禹、金日成、彭德怀、陈赓、甘泗淇。


联合国军北上三八线之后,为应对朝鲜战争变局,中、苏、朝鲜三方就出军援朝问题进行协商、谈判。


军情十万火急,但是在中、朝、苏三国谈判期间,苏联不慌不忙地托辞空军战前准备需要的2个月半月时间,最终抛出了北朝鲜去东北建立流亡政府的方案。


苏联托辞空军战前准备需要的2个月半月时间,即苏军需要在1950年12月中旬可以参战。这一时间窗口与麦克阿瑟感恩节高度同步。


显然,苏联所谓朝鲜在东北建流亡政府并非本意,同时,就苏联这番矫情作态,也可判读苏联当时并不真的认为美国会将朝鲜战争进行到底。


顺延《朝鲜战争爆发原因:从第一次柏林危机到朝鲜战争》思路。


朝鲜半岛危机和战争爆发,苏联希望借朝鲜半岛测试美国在亚洲及西太平洋底线,同时,美国也需要在距离欧洲遥远的朝鲜半岛,重新判读苏联的实力和国策。


有了第一次柏林危机和谈判分化东德、西德的经验,美、苏两国实则对朝鲜半岛问题早就有着心照不宣的共识。


毫无疑问,在1950年,就博弈地球而言,美国和苏联是量级接近的对手。


鉴于苏联和美国都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恐怖、血腥、惊悚经历,两国全面对峙、竞争,也就有了冷战比热战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共识。


早在联合国军参战之前,北朝鲜大军攻势凌厉,不到2月,便已围城釜山。


为此,北朝鲜大军士气高涨,在8月、9月连续两次发起攻势。


朝军连续发起攻势受美、韩联军的顽强抵抗,伤亡、战损惨重,同时,美军也迅速加大对朝鲜战争的投入,就此,朝军攻击无效,止步于釜山外围的洛东江环形防线


战事进入最为关键时刻。


这时,在釜山及洛东江战区鏖战的朝鲜人得到了苏联人的通报,说是西伯利亚铁路和中长铁路运输问题,致使苏援物资大量囤积中国东北,无法及时运输到位。


——很多资料记载,这一时期,确有苏援物资在中朝边境堆积如山,不及运往朝鲜。


釜山战役及洛东江环形防线态势图。


洛东江防线被击毁的苏式T-34坦克。


后来,10月以后,这批物资主要用作北朝鲜在中朝边境整备新军,小部分加强给首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


后勤保障乏力,尤其北朝鲜军队失去T-34坦克和相应重炮、弹药的正常补充、补给,便只能以步兵为主,对钢铁火网的洛东江环形防线发起人海冲锋。


后来,参战釜山战役的美军军官弗里曼回忆洛东江战场惨烈场景,心有余悸:


……他们一个接一个冲锋而来,人命在这里分文不值。


他们与我们不同,既不依靠武器装备,也不指望通讯设施……


如此冲锋,伤亡极大,朝军攻势自然日愈颓废。


(橡树借此感谢诸君支持,以文养文,还望理解。遥祝冬安。)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31%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