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漫谈抗战早期战略格局的演变:从台儿庄会战到武汉会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

周末谈兵:班公湖及中印边境局势分析谈

周末谈兵:远望班公湖,闲谈中印边境问题

军事解读从抗战到内战的五次会战:山海关会战

朝鲜战争爆发七十周年文集

从《傅雷家书》,漫说民国的文人风骨……

九一八事变扩大化和军阀们的应变

第74军往事:抗战前的王耀武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上)

第74军往事:淞沪鏖战,虎贲建军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中)


台儿庄会战是抗战最为关键的主要会战之一。


其战略意义在于国军凭借此战,既重挫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第10师团第33旅团精锐,更取得很不容易的战役方向的胜利,为后续抗战争取到宝贵的战略时间。


台儿庄会战惨败,使得惯于下克上的日本陆军为此极为恼怒。


随即,国军主力大张旗鼓聚集徐州,日军战略目光再次转移到津浦线上,他们集聚华北、华东方面可以机动的兵团,急欲决战徐州,寻求雪耻,速胜。


人们习惯把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徐州突围统称为徐州会战。


然而,除指挥人员、作战地区大致相同之外,三战各有战役目的,基本不是一回事情。


国军在台儿庄会战重挫、激怒日军,再在徐州摆出淞沪决战架势,这时的国军,基本都是自南口会战、淞沪会战一路打下来的部队,粮弹匮缺,部队残缺,精疲力竭。


现在回望国军勉为其难陈兵徐州,和最初淞沪会战、后来的花园口决堤类似,都是国军为缓解平汉路危机不得已的毒蛇啮指、壮士断腕的战略动作。


再次在津浦线方向造势,再次混淆日军的战略视线。


已经是1938年春夏之交了。自南口会战爆发整整8个月,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击武汉的危险并没有发生。


不过,这时的国军已经衰竭至极,几无战力。所以,日军重兵聚集津浦线,徐州会战刚一开始,国军迅疾四散突围。


相对淞沪会战战场,徐州会战战区更为广袤、开阔。由此,日军虽然占据机械化陆、空战力优势,其有限的20余万陆军,投入战场急于围攻,不免捉襟见肘。


急欲决战徐州,以蛇吞象,聚歼国军,日军的徐州会战动作无疑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军事大跃进。


缝隙之间,国军四面突围,较为顺利地转进平汉线南端武汉。


抗战时期,作为人口大国,国军兵源极为匮缺。


豫南、湖北及长江中游腹地,山地、水网交织纵横。


这是中国持久抗战的主战场。


在抗战爆发9个月之后,武汉战区空虚的国防工事终于迎来了徐州撤退下来的精疲力竭的国军。


他们在武汉战区补充粮食,补充新兵,补充军火,准备再战。


现在再看,抗战防御阶段,近代化国军在战略上破解了现代化日军以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攻击,尤其破解了日军可能对平汉线方向致命战略攻击,堪为奠定八年抗战的基石。


至此,日军在抗战初期沿平汉线南下攻占武汉,截断中国向重庆方向的大撤退路线和切割、歼灭东部抗战国军的战略风险,几无存在。


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战略,为中国抗战争取到了宝贵的缓气的机会。


徐州会战前撤退的平民。


当然,抗战初期,日军在津浦、平汉、平绥三线上的战略威胁环环相连。为解决平汉路危机,国军不仅在津浦线上努力,在平绥线上同样也是浴血奋战。


类似淞沪会战把华北危机转移到长江战场类似。


战略策应淞沪会战的南口会战同样也把华北日军带入了平绥线方向。


华北日军精锐第5师团、关东军方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及伪满洲国军等部,就此沿平绥线,把主要作战目标指向山西。


山西以西,晋陕大峡谷自北而南分割莽莽黄土高原。从内蒙古高原夺路而来的黄河声势震天,飞泻而下,驰骋向东,千里不绝。


八百里太行山脉险峻陡峭,宛如屏障,分隔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


表里山河名不虚传。


有太行山阻隔,日军大兵团机动只能由平津沿平绥线向西北机动,再由大同南下攻击太原。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最为惨烈阶段,中国第2战区50余万国军在山西北部、中部至太原一带,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陆空机械化兵团推进。


太原会战爆发。


会战中,八路军115师343旅陈光部在平型关伏击日军一部,八路军120师716团贺炳炎部在雁门关伏击日军一部。


沙飞拍摄的作战中的八路军。


战术性胜利无法逆转战力悬殊导致的战役劣势。


冷兵器时代和近代化战争中,山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然而对拥有坦克、装甲车、重炮和战机的日军而言,顺山西自北向南的宽广走廊南下,直扣太原自然不在话下。


可惜,日军取得了太原会战的全胜,却在整体战略上失算。


如前所述,山西既有黄河天堑,又有太行分隔。境内多山地沟壑,地形极为复杂。


自古北方侵略中原,重在由山西攻击河南,继而攻占武汉、襄樊、淮河流域。又或者过山西北方漠南攻击陕西,由山西境内强渡黄河攻击西安。


日军在取得太原会战全胜后处于两难。


其一,日军大兵团在平绥线机动,激起了蒙古境内的苏俄紧张。


当时,苏俄虽然极力通过外交政略激化中日矛盾,祸水南引。但是,中日战争爆发初期,日本主要战略进攻方向尚不明确。


日俄战争之后,两国为满蒙利益明争暗斗,心机重重。尤其九一八事件到伪满洲国成立,两国矛盾再无缓冲。


抗战期间,满蒙边境日本和苏俄关系紧张。


由此,苏俄昼夜监视日军在平绥线机动,也就在太原会战期间,苏俄与中国频繁接触,磋商援华,并且迅速加强蒙古、伪满洲国边境军事力量。


进入1938年,中日全面战争已经明朗。苏俄在蒙古、伪满洲国边境的军事力量同样掣肘日军专注侵华。


8月,张鼓峰会战意外爆发。日军主力大多侵华背景下,苏军的优势军力在张鼓峰会战中表现非常蹩脚。会战之后,莫斯科为此整肃远东红军。


因张鼓峰会战追责,苏军第一批授衔的五大元帅名列第二的元帅,号称远东军魂,创办黄埔军校的布柳赫尔元帅,及其他责任将领,均遭军法。


布柳赫尔元帅被枪毙,极大震撼苏军上下。畏惧日本,成为当时苏军常态。


正是如此,在后续爆发的诺门坎会战中,现代战争史才爆出了日军以一个三流师团对抗苏军“名将”朱可夫等10万精锐主力的冷笑话。


正如苏俄的祸水南引,中国也寄希望苏俄能够在抗战初期最危险的时刻,稍微动作,掣肘日军。


这是南口会战另外一层战略价值。这也是太原会战于尸山血海中打到底的战略侧因。


其二,日军攻占太原、山西腹地。穿越太行山区的补给线零星、崎岖、危险,由平绥线入晋作为主要后勤线则变得漫长,并且暴露在苏军直接威胁之下。


于此,孤悬山西的日军重兵集群如要战略机动,蓄势自然没有驻军平津那么方便、快捷。要解决这一问题,攻略河南,占据郑州,打通郑州和太原连接,便成为日军战略首选。


太原会战日军坦克部队。


实战证明,山西日军既顾虑苏军威胁平绥后勤线,又被国共两军山地游击破坏穿越太行山区的补给线。抗战八年,山西日军如有稍微规模的动作,几乎都在于郑州的得失。


可见,急欲攻陷郑州,确实是日军经略华北、中原的燃眉之急。这样,日军为打通太原到郑州交通,继而转向武汉的平汉线攻略终于浮出水面。


1938年6月,日军第14师团2万余人为前驱,沿陇海线西攻击开封。此外,日军16师团等徐州方向重兵尾随其后。


郑州,国军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虽然加强了中国唯一的1个轻坦克营,防御豫东方向的国军缺少火炮,主力不过20万步兵。


1938年豫东战事,现在很多研究者最喜欢数人头说话。


他们看来,似乎20万步兵,便可以顺理成章在日军徐州重兵虎视眈眈下,虎口拔牙去歼灭日军一等一的精锐师团第14师团了。


可是,真要是如此,抗战中的会战如果可以用以十打一去做简单算术获胜,日军还有机会可以发起全面侵华吗?


同样,在抗战相持阶段的关家垴战斗,在抗战末期的松山攻坚战,中国均以优势与被包围日军决战,作战非常艰苦。


此外,在1939年的诺门坎会战中,苏军以机械化10万大军对战日军,尚且对一个三流师团几乎无可奈何。


如此,以20万步兵,对战日军精锐之一的第14师团、第16师团,能够逆转当时豫东态势?


这时,由徐州撤往武汉战区的精疲力竭的国军正准备补充、休整待战。


如果日军迅速占领郑州,满洲物资既可迅速补充到位,日军在山西、平津、徐州方向分散主力更可快速在郑州集结。


日军向武汉进攻,不过朝夕之间。


中国抗战的平汉路危机,终于迫在眼睫。


台儿庄会战后,徐州突围国军辗转抵达武汉战区继续抗战。


在中国早在1935年、36年的国防纲要谋划中,鉴于抗战纵深化、持久化的策略研究上,当时援华的德军顾问团总顾问法肯豪森将军即有决黄河阻敌的建议。


由南口会战而淞沪会战、保定会战,由淞沪会战而太原会战、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再到徐州突围,在武汉战区整军备战,若干大战环环相扣,都是为试图在战略上去破解优势日军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的攻势。


日军在平汉路方向最为危险的攻击即将到来,豫东再无可战军力。如此态势下,国军如不决黄河阻敌,继续抗战可能也是空谈。


1938年6月9日,国军第一战区奉命在郑州北郊17公里处黄河南岸花园口,开破堤坝。


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所到之处,一片汪洋。


顷刻,日军自七七事变以来,刚才准备在平汉线进行战略攻击,万丈野心旋即被滔滔洪水吞没。


6月底,被困洪水,日军被迫撤销攻击郑州的作战计划。被黄水袭击的日军第14师团、16师团死伤累累,万分狼狈,悻悻撤往徐州。


同样,中国为持久抗战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黄水冲断陇海铁路向豫东南袭击,在黄淮之间豫、皖、苏等44县形成近3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


在近代化国军完全无法应付的快节奏机动、作战的抗战初期,黄泛区客观上逼日军退向黄泛区东边,其后续战略攻击自然中断。


无法打通太原和郑州的通道,日军山西兵团困守一隅失去了更大的战略价值。日军既不想失去山西,便要为平绥后勤线进出顾虑。


后来实战中,日军虽有获得中条山会战胜利,但是,日军借山西而西犯陕西的作战终究乏力、无效。


最为重要的是日军沿平汉线南下武汉的作战计划成为泡影。


花园口决堤后,日军机动受到很大的影响。


至此,日军在抗战之初拥有的在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方向侵华主动权,便已经彻底失效。


直到这时,日军如要逼迫中国妥协,实现其速战的战略企图,只能南调主力投入到长江战场,逆江仰攻武汉。


此刻,中国国军第一、第五战区已经在洛阳、老河口立足,同时,在长江中游以南的抗战主力第九战区已经整编完成。


沿中国地理第第二棱线,新的抗日战场已经摆开。


武汉,也不再是1938年以前的武汉。


此刻,中国抗战大本营已经迁往重庆。


日本如想速战决胜,即便打下武汉,还得穿越崇山峻岭去打下重庆,才可能打出强迫民国政府和谈的机会。


是时,为第二地理棱线防线失守考虑,中国在1936年开始,为防备万一,即把抗战最后的国防工事修到了西康。


显然,日军可能没有能力将战线拉到西昌。


抗战,不可避免进入了持久战。


传闻公众号改了推送模式,现在只有加了星标置顶、点赞、点了在看、评论,才可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我同时也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您的留言。


遥祝秋安,有空有闲,不妨三点一转。

鸣谢情谊赞,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