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及南昌反击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

周末谈兵:班公湖及中印边境局势分析谈

周末谈兵:远望班公湖,闲谈中印边境问题

军事解读从抗战到内战的五次会战:山海关会战

朝鲜战争爆发七十周年文集

从《傅雷家书》,漫说民国的文人风骨……

九一八事变扩大化和军阀们的应变

第74军往事:抗战前的王耀武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上)

第74军往事:淞沪鏖战,虎贲建军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中)

漫谈抗战早期战略格局的演变:从台儿庄会战到武汉会战

题记:本篇计划写完李天霞的抗战时代,但是,作为第74军仅次于俞济时、王耀武、冯圣法等人的重要人物,李天霞在抗战的经历与第74军的战史实则高度重合。显然,写李天霞即为写第74军。


因而,如要深写,《李天霞的抗战时代》系列文章不得已只得延长。于是,本拟一二篇写完的计划显得极不合适。这就使得本篇围绕李天霞及第74军参战南昌会战进行深度写作,无法按计划结束。


无奈,我将延续并继续写作李天霞往事,还望诸君见谅。



写抗战史涉及方方面面,既要考虑遣词造句,更要尽量查比、核对资料,以求尽量靠近曾经的真实。比如在南昌会战和南昌反击战期间,很多传记、资料均有偏颇、失真记载,诸如王耀武指挥第51师参战、第74军轻松决胜、罗卓英与俞济时派系争斗等等,都需要查找、比较资料,尽量说清。


如此一来,写作变成极不讨好的麻烦事情,于是,不知不觉间,全文已经7000字……


希望诸君支持,助力橡树后来的写作。


1939年3月,进犯南昌的日军。


1939年3月,南昌会战,正在机动的日军炮兵。


苏联较为规模地向中国提供抗战军火,最早大致在1937年11月期间。


苏联军援同时,也派出航空志愿队秘密入驻南昌机场等基地,直接威胁九江、武汉往上海的日军补给交通线。


当时,苏联向中国提供军火,得到美、英等国秘密在贷款、器材、资源、运输等方面的助力。


美、英等国派出技术人员参与了设计、抢修西北公路;为中苏内陆交通线西北公路的运输,提供全副美式道奇卡车;美、英向苏联销售汽油、机械、空军器材等等军工物资,苏联则以部分转运援华抗战等等。


因为援华,一度水火不容的苏、英、美等国相互走近。


这是二战爆发前,苏联外交上的一段少为人知的往事。


——因为本文主要介绍李天霞和第74军战史,因而,在以后的抗战系列文章里面,我或将会抽空专门记述早期苏联援华往事。言归正传。


武汉会战前后,中国抗战处于相对孤立状态,苏联援助实为中国在极端孤立状态下几乎唯一得到的军火支援。对消耗极大的中国抗战国军而言,尤其显得重要且珍贵。


苏援物资主要从西北公路进入中国,在咸阳中国机器打包厂及郊外隐蔽仓储,完成分装,再转运往包括八路军在内的各战区抗战国军。


不过,这期间的苏援物资有限,份额较小,无法面面俱到,因而这些宝贵的苏援军火就只能聊胜于无地针对性调拨给各战区的主要部队。


作为第九战区主力军,第74军即得到包括苏式75mm口径山炮、速射炮、战防炮等重火力的加强。


1939年3月,在李天霞奉调由税警体系的第40师回到正在湖南休整的第51师代理师长之时,第51师已经加强了部分苏援火炮、自动枪械等装备,部队相比之前,装备、战力均是焕然一新。


当时,在淞沪会战匆忙建军的第74军一路血战,自淞沪、南京、武汉等大会战中杀出血路,已经是第五战区序列王牌部队之一。


因而,优先加强装备之外,国军在武汉会战之后调整、编组部队之时,更是计划将第74军扩编为3个师建制。


于是,第九战区将同样自淞沪会战参战抗战的第57师,暂时划归了第74军指挥。


第57师为早年五省联军残部改建,属于纯粹的杂牌部队。因为前任师长阮肇昌与陈诚私交甚笃,第57师得以列入调整师进行军改,与第58师等部队同期换装德械。


此后,第57师参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其战斗意志顽强,战场表现极佳。


1939年3月,突入赣江的日军舰队正在攻击国军阵地。


尤其在武汉会战的田家镇战役,施中诚师长第57师为田家镇要塞核心部队,抵抗日军牛岛支队、今村支队等作战集群轮番强攻,为国军在广济、田家镇沿线阻击日军向武汉推进,赢得极为宝贵的战略时间。


就此,出自杂牌系列的第57师在田家镇战役中一战成名。


第51师、第58师之外,再加上暂时划拨第74军指挥并没有进入第74军序列的第57师,“三五”铁军已经呼之欲出。


然而,就在李天霞上任第51师代理师长,第74军第51师、第58师、第57师等3个师正在休整,尚未进行充分整合之时,又一场严酷的血战,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


这是武汉会战之后中日又一次大决战。


这也是李天霞走马上任第51师师长的首场大战。


武汉会战之后,中日战争自淞沪会战之后持续扩大作战规模,中国牺牲惨烈,日本国力、军力同样为持久战争消耗极大,因而,其最为精锐的第11军盘踞武汉,靠着上海往武汉的补给线,与两湖、豫、皖、赣等地国军第九、第五、第三战区形成相对静态的对峙。


双方养精蓄锐间,对峙态势也就持续到1939年春。


1939年2月,日军方面既苦于第11军由九江、武汉往上海的补给交通线过于漫长,以及补给线两侧极易受到国军威胁和攻击,亟待保障、巩固;同时,日军也希望通过攻略、占领南昌,打通华中出海的南浔线,战略反制第九战区、第三战区。


因而,日军在基本完成物资蓄积、兵员补充之后,制定了突袭作战,攻略南昌的“仁号作战”计划。


日军"华中派遣军"向第11军下达《对南昌作战要领》,企图发起急袭作战,突破国军在南浔路的防线,重创或歼灭国军主力,实现攻占南昌:


“攻占南昌的目的,在于割断浙赣铁路、切断江南的安徽省及浙江省方面敌之主要联络线”……


为准备这场会战,日军以第11军冈村宁次7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作为核心部队参战,同时,日军还调配第3舰队及海军陆战队,战车部队,生化部队,及在杭州的第22师团等部队联合作战。


当时,日本在2、3月期间,即开始佯动牵制第九战区两翼的第三、第五战区。


日军空袭南昌。


日军太希望在武汉会战之后取得一场胜利,因而,为确保这次作战能够取胜,日军不仅组织大量兵力参战,而且撕破底线,将其化学部队第2野战瓦斯队部署战场,并且在战前储备了近5000发野炮、山炮用红弹,2560发榴弹炮用红弹,14900发迫击炮用红弹。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为了保密,包装不作文字标注,仅以颜色区分。


其中,装填催泪性毒剂的为绿弹;装填呕吐性毒剂的为红弹;装填糜烂性毒剂为黄弹。


3月15日,冈村宁次亲率第11军司令部进驻德安。


3月20日,日军以战机稍作火力侦察,即集中近200门火炮,先以猛烈炮火,次以红弹向永修及修水沿线国军防线发起攻击。


南昌会战爆发了。


当时,日军以第3舰队和第116师团登陆偷袭国军吴城防线,第6师团袭击国军武宁防线之外,更以第101师团、第106师团为主力,攻击南昌外围修水防线。


国军在南昌外围部署了两道主要防线,即修水防线、赣江防线。


其中, 外围的修水防线为核心防线,为武汉会战之后中日两军主要对峙战线之一。


因而,第9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在赣江防线部署4个师,而在修水防线,则重点部署了8个步兵师。


1939年3月,准备向国军发起化学战的日军。


看似修水防线的国军人数大致相当日军,但是,国军在装备、火力完全落后日军。


日军计划严谨,行动果断,战端一开,日军即以第101师团、第106师团为主力向修水防线发起突击,除却配备战机、炮群配合,更是在大规模化学弹袭击之后,以60余辆89式坦克,40余辆94式坦克,17辆94式装甲车编组机械化突击群,率先突破国军防线。


日军各部以机械化、摩步化、骡马化分别组织作战群,分批次、波次轮番展开攻击。


——尤其日军以运输机空投燃料,保障其机械化突击群冲锋在前,其技术保障和军事思维,都是非常先进。


因而,日军进展远超重庆、第九战区和第19集团军罗卓英等的预判,国军指挥决策、部队反应等都是迟缓于日军快速机动,使得国军在南昌战场的诸多部队十分被动。


日军在南昌会战实施的机械化突击战,可谓是现代战争史上毫无争议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闪击战。


这次机械化闪击战相比德军入侵波兰的闪电战,要早近5个多月。


仅此一战,即可见当时国军与日军之装备、战力、战法理念等差距之悬殊。


可见,如是了解南昌会战这一细节,即可知道影视剧和网络流传的贬低日军战术、战法非常愚蠢的诸多说法,是如何的无知、无聊。


言归正传。


无疑,南昌会战是一场非常典型的多兵种多军种的现代化军队,与近乎纯粹步兵的近代化军队的对抗作战。


当时,国军官兵大多来自农村,既完全不知化学弹威力,更匮缺防毒器械,因而突然受日军毒气弹袭击,伤亡惨重,幸存者无限惊恐,四面溃逃。


于是,日军以装甲突击群引导,以第101师团、第106师团实施摩步化开进,趁虚而入,轻易突破了国军修水防线,长驱直入,直逼南昌。


修水防线崩溃,赣江防线的国军兵力、火力贫弱,更缺乏反坦克武器,根本无法有效阻挡日军攻击。


(关于南昌会战,我将在后续文章专门写作,本篇仅作有限介绍。)


日军沿安义、奉新一线向西南突破,国军南昌周边防线相继沦陷,日军对南昌形成合围态势。


而后,日军以主力围攻南昌,及在南昌周边寻战国军第三战区和第19集团军主力,同时,日军又以第106师团主力转身向南昌以西奉新、高安一线,发起攻击。


日军意图攻占奉新、高安,控制南昌往长沙西进通道。


这时,在湖南休整的俞济时第74军和高荫槐第1集团军新3军等部奉命驰援第19集团军,正冒连绵春雨向南昌开进。


就此,国军与日军在高安迎面相撞。


3月26日,新3军和第74军前锋第51师第153旅第306团,相继与日军在高安正面激战。


日军第106师团曾在万家岭一役遭国军第74军等部联手围殴,被打得溃不成军,士气低落。因而,冈村宁次在南昌会战启用第106师团,专门为之特别加强坦克、重炮和航空,将之用在高安次要方向,无非意图借此鼓舞部队士气。


是以,两军接战,日军即以战机、重炮和坦克轮番轰炸,抢先开始猛攻。


华中日军的机械化部队。


抗战期间,日军汽车队与征用的骡马运输队。


日军狂轰滥炸之下,高荫槐部的新3军为日军强大火力震慑,旋即怯战溃败。


第153旅张灵甫旅长则亲率前锋第306团在大城、祥符观、白茅岗、杨家坊一线迅速布防,迎战日军。


友军防线崩溃,侧翼已经暴露,第51师尚未开战,便已经陷入被动险境,此刻,可想才任第51师代理师长,正准备施展手脚的李天霞内心如何郁闷。


无奈之下,李天霞只得指挥与督战全师苦守高安。


客观而言,李天霞上任首战高安即是一场败仗。不过,也正是因为第51师苦战不退,不仅客观上掩护了高荫槐部新3军溃军,同时,也为后续赶来的第74军各部展开防御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一战高安,第51师在李天霞指挥、督战之下,打得极有气势。


同样,作为第51师前锋主将,第153旅张灵甫旅长以第306团仅仅2000余人,在极端不利态势下,当机立断抢得且守住了大城、祥符观、白茅岗、杨家坊一线防线,其指挥水平、军事素质即可管见。


——有时候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不懂军事的朋友们动辄奢谈、点评李天霞、张灵甫无能,旁观唯有无言,哑然,随后莞尔而已。


言归正传。


激战持续26日下午。


在全师2旅4团相继赶到战场,李天霞指挥第51师全面展开,拉开与第106师团第111旅团对攻对战架势,针锋相对地与日军进行全攻全守的野战,数次逼退日军攻势。


这次对攻战,实为抗战期间罕见的,国军在兵力不占优势情况下的对攻对战日军的一场血战。


客观而言,作为主将,李天霞临危不乱,挥师苦战,确属将才。同样第51师其余官兵更是血气方刚,上下用命,更是名不虚传的国军主力部队。


当时,日军集中兵力,突袭占领了祥符观阵地。张灵甫闻讯之后,果断集中火力,组织第306团敢死队,亲自率队,数次往返拼杀,最终夺回祥符观阵地。


此后,日军被国军气势所逼,几乎放弃进攻祥符观阵地。


李天霞接到战报大喜之下,索性将师部直属队派出一部支援张灵甫,于是,国军士气高涨,顺势向日军发起反击。


不料,近战血战之下,张灵甫亲临前敌指挥,左腿被日军流弹击中骨折,重伤无法指挥,第153旅因此攻势停顿。


——张灵甫左腿伤残便是因为这次负伤,而非传闻的张古山之战。


日军趁机反扑,大城、祥符观、白茅岗、杨家坊一线防线摇摇欲坠。


南昌会战大致示意图。


南昌会战,驻防一线的中国士兵。


当时,李天霞惊闻张灵甫负伤消息,权衡再三,认为战机不利,当即下令急速抢救张灵甫退出战场,以邱维达代替张灵甫指挥第153旅,掩护全师退出战斗。


——高安初战及李天霞与张灵甫这般战场上的生死交情,可谓是一段几乎湮灭的战史。


至今,在国内相关资料、记载中,唯有高荫槐有着抗日名将的称号。


不过,客观而言,就南昌会战的高安一战看来,说起抗战名将的含金量,高荫槐显然要逊色俞济时、李天霞、张灵甫等人几分了。


此外,高安初战即可侧见李天霞与张灵甫确有战场上的生死交情垫底的关系,知道这点,如再了解抗战结束之后,按照民国国防部计划,将原第74军体系的整编第74师、整编第100师编组相当于兵团的整编军,由李天霞出任军长职的这件往事,便可得出一个结论:


无论出自公、私利益,以李天霞与张灵甫之智商、文化和其他综合素质,大概率是不会出现类似网络上那些非常鸡毛、市井、低端、庸俗的相互勾心斗角的传闻。


闲话。言归正传。


3月27日黎明,日军攻占高安。


李天霞则指挥第151旅与第153旅相互掩护,且战且退,向上高第74军主力靠拢。


当时,王耀武在吉安治病,不在军队。因而,通过李天霞指挥第51师的这场初战,即可清楚看到,李天霞在当时确实有着相当的指挥水平、军事素质、军队威望,同时,也可侧见第51师同样有着相当成熟的军队架构、干部关系。


午后,第51师与第74军主力在高安以西会合。


随后,俞济时军长亲自赶到高安城下观察,分析认为日军立足未稳,日军主力急欲攻占南昌,高安城防空虚,果断下令,以第51师、第57师迅速进攻,钳击高安。


果如俞济时判断,一战之下,国军顺利击退日军,当日复得高安。


不过,就在国军夺得高安之时,在日军围攻之下,罗卓英下令弃守南昌,同日傍晚,日军第101师团率先攻陷南昌。


3月29日拂晓,日军结束南昌周边作战,卷土重来,再攻高安。


日军尝到甜头,再次沿袭南昌会战的战法,在重炮、战机轰炸急袭,发射红弹偷袭之后,再以10余辆坦克、战车掩护地面部队,向第74军高安防区发起猛烈攻势。


第74军和其他国军一样,缺乏对化学战认识,缺乏防毒器械,因而为日军毒气袭击之下同样伤亡惨重。


不过,首当其冲的第51师第153旅第306团上校团长卢醒,第58师第174旅第374团钟学栋各自率部迎战。


第74军官兵并没有为毒气杀伤震慑,反而士气高涨拼死血战,一阵反击,反而将冲锋日军击溃。


1939年3月27日,日军第101师团率先攻陷南昌。


卢醒与妻子,卢醒在南昌会战时期,为第51师306团团长,后来,他在孟良崮战役阵亡。


据史料记载,这两团国军官兵最终以白刃战逼退日军进攻。


第106师团第111旅团自以为胜券在握的首战遭到失利,士气随即低落。


于是,第106师团在占领南昌之后腾出手来,再次给第111旅团派出援军,并且加强了20余辆坦克,向第51师防区发起了全面突击。


日军主力开始向高安集结,频频发起坦克掩护下的大队规模的集群冲锋。战至白热化时,李天霞一如淞沪、南京激战既往,亲率卫队赶往一线指挥、督战,亲自组织炮火,出击,与日军对攻之际,数次重创日军。


当时,第9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对第74军和李天霞颇为熟悉,他在听到第51师在高安野战日军第106师团主力时候,当即要通俞济时军长电话,命令第74军转为预备队,放弃高安,全面脱敌。


罗卓英尤其强调第51师处境孤立,态势不利,转进之时,不得与日军决战。


就此,李天霞奉命率第51师第二次放弃高安。


当时,罗卓英致电重庆,对第74军这一阶段作战评价极高:


“第74军三次转移阵地,井然有序,敌军三次毒攻,奋战夺回阵地,达成阻敌西进任务,请予嘉勉”。


4月10日,蒋介石亲自电令嘉奖第74军:


我军战志蒸蒸日上,余对此捷至属兴奋,全国民情舆论尤深鼓舞,特电嘉奖


高安地方不大,正处于南昌与长沙之间咽喉,战略价值却极为重要。


高安沦陷,日军锋芒得以西逼长沙,使得九战区隐然落入了被武汉、南昌两面日军包围态势。


为改变这个不利态势,重庆方面决意以第3、9两战区联合会战,攻略南昌。


1939年4月,中国各战区部队发动春季攻势,即是武汉会战之后中国军队第一次全面大反攻。


其中,由第9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指挥,集中国军第1、第19、第30集团军,第3战区第32集团军等,约10个师兵力,兵分三路,进行反攻南昌作战,则是这次大反攻的主战场。


而第74军,则是国军东进南昌的这一路部队的主攻部队。


4月21日,已任第19集团军副总司令的俞济时指挥第74军和第49军相机反攻高安。


就此,俞济时派出以第49军掩护,以第74军强攻高安的阵势。


南昌反击作战,正在进行山地战的国军。


在第74军主攻方向上,俞济时以李天霞率第51师主攻高安,以施中诚第57师为右翼在大城、万寿宫一线牵制日军,以冯圣法第58师作预备队,再次攻打高安。


当时,日军以106师团第103联队、157联队防守高安,沿高安内外修建据点,预备长守。


4月21日,李天霞代师长率部由彭家渡渡过锦江,即将第51师所有山炮、迫击炮、战防炮等火炮对准日军主要据点猛轰一气——这是第51师极为难得的以优势火力强攻日军的作战。


不过,就抗战期间八路军强攻关家垴之战,国军强攻松山之战等等攻坚战而言,国军纵算有着兵力优势,要想在对日军的攻坚战中取胜,确属非常困难。


自然,第51师对高安日军的攻击,很快就陷入极为严酷的血战之中……


夜深,就此搁笔,后续请关注更新,感谢诸君支持。


传闻公众号改了推送模式,现在只有加了星标置顶、点赞、点了在看、评论,才可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我同时也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您的留言。

遥祝秋安,有空有闲,不妨三点一转。

鸣谢情谊赞,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