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从台湾开府,到大员海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解读朝鲜战争:苏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扩大化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南京会战83年回望:国军宪兵覆灭记

最新更新:庄户会战,北京西郊少为人知的抗战往事

从三国的英雄,漫说史书上的那些枯燥的数字

秦什么赋谈:驴们踢了历史的点球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中)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下)

杨虎城囚禁详考(2)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杨虎城被捕详考(1)

中日战事:由山海关事变拐弯(下)

中日战事:由山海关事变拐弯(上)

武汉会战系列之波田支队:从台湾杂牌守备队到日军甲等野战师团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完整版

冷看李鸿章,历史更沧桑


现代神画郑成功收台湾:画面里,荷兰人下跪郑成功马前,实属荒唐。


鉴于我经常与中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公众号读者朋友们在网络上下交流,屡屡见识到读者朋友们的非凡高见,因而,我为提高撰文效率,经常会在常识性的百度可查问题方面,简笔带过。


最近,在《葡萄牙的科技,决定了大明帝国的灭亡》《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从南京会战到台江海战》两篇文章发表之后,忽然有多位新朋友留言,对明帝国在军事科技上的落后表示质疑。


这里,我专门稍微解释个人观点:


逻辑上看,在17世纪,亚欧在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差距,似乎正是亚欧之间相隔重洋的距离。


在航海,贸易,舰队的背后,必需有近、现代开明的政治基础,必须要近、现代天文、海洋、物理、几何、数学、军工、建筑、机械等等科技方面的支撑。


航海,远不是看着北斗星用力划船那么简单。


历史上之所以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强国远渡重洋,来到亚洲,在印度、东南亚及台湾等地建立基地,实施殖民,贸易,战争等活动,而不是亚洲的国家远渡重洋去往欧洲,实则就已经说明了当时亚洲与欧洲的差距了。


其实,当年亚欧存在的这个差距,无论入侵关内气焰嚣张的满清的满汉诸王,或者奄奄一息的南明郑成功、李定国等等,这些当年的高层大员、精英们对此差距均是心如明镜。


他们当年嘴上不说,不过是出于面子。


于是,这段往事就此稀里糊涂写入历史,也就使得很多后来人们天真相信,原来,大明不亡,中国也不会遭受满清那些逢战必败的屈辱了。


然而,历史可能并非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


这里紧接《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从南京会战到台江海战》,言归正传。


1661年4月,郑成功军队赢得台江海战,夺得制海权,迫使荷兰人退守热兰遮城堡、普罗民遮堡等要塞。


荷兰人经营台湾几近四十年,在台湾修建的诸多军事要塞,均是采用最先进工程科技修建的文艺复兴风格的棱堡。


东方人在古代极为陌生的棱堡,实则早在1552年即在梅斯战役大显身手。


当时,神圣罗马皇帝查尔斯五世亲率4.5万大军,以近10倍兵力及强大炮火优势,围攻坚守梅斯棱堡的法国国王亨利二世5000余法军。


神圣罗马帝国大军以200余门火炮组成炮群,密集发射数万炮弹,并以重兵发起强攻。


然而,法军固守工程师圣雷米设计的棱堡却抗住了神圣罗马帝国大军的猛烈攻击,使得查尔斯五世目睹伤亡惨重,却看不到胜利的一线希望。


攻坚战持续到寒冬来临,神圣罗马帝国大军弹尽粮绝,眼见取胜无望,只得仓惶败走。


1568年,尼德兰独立战争爆发。


期间,荷兰前身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执政莫里斯亲王,是战争史上由古代战争向近代化战争过度时期的非常著名的军事家。


       长按添加,关注橡树的公众号。


荷兰修建文艺复兴棱堡的布尔坦赫要塞


他在军事改革、战略、战术、军事工程、后勤等方面具有非凡建树,更对修筑棱堡和配套棱堡战法颇有研究。


因而,经过莫里斯亲王的指挥、推广,尼德兰联省军队在尼德兰地区遍修棱堡,研习棱堡战术,广泛将棱堡用在战争。


经过改革的荷兰人的棱堡相比法国人的棱堡更加先进,更难对付,在整个尼德兰战争中,几乎没有被强势西班牙军队速战攻克的战例。


棱堡战法和遍地棱堡,既迫使火力、兵力都处于领先优势的西班牙军队不得不处于陷入攻坚作战的被动态势,同时,尼德兰联省军队践行体系化的防守战略,在时间与空间上赢得主动,越战越强,直至赢得最后胜利。


独立战争胜利,使得本身有着极高军事工程技术资源的荷兰人对棱堡战法更是情有独钟,推崇备至。


此后,就在明帝国严厉锁国禁海之际,荷兰人跨越重洋,走向世界,所到之处,更是遍修棱堡。


——荷兰人以大量的建筑师、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从军到处修建棱堡,实为近现代组工程兵的雏形。


这种专火炮攻的文艺复兴棱堡区别于传统城堡,除却城墙高大坚固,炮位交错密布之外,棱堡内部更有库、军火库、通讯、瞭望、指挥部等等复杂设计。


最大限度发挥城堡综合火力,实为近代战争要塞雏形,其威力远非亚洲国家古代装备军队可以轻松应付。


因而,在四月的台江海战击退荷兰人战船之后,郑成功等人未与棱堡交战,并不知棱堡的厉害。


赢得惨胜,郑成功指挥军队团团围住普罗民遮要塞,自认胜券在握,随即遣使前往普罗民遮要塞劝降。


躲在普罗民遮棱堡里的小部荷兰人并非真正军人而是武装商人,他们看着郑成功军队大军压进,同样不知郑成功军队虚实,不免哆嗦发憷。


因此,降书一到,他们爽快地开门投降。


可是,等到投降以后,荷兰人扛起白旗进入郑成功军营,尴尬目睹了郑成功军队火炮较少,装备落后,摆出火炮掩护弓箭手、长矛大刀战兵的古代阵势。


荷兰人难免后悔不迭。


荷兰棱堡火力部属示意图。


于是,这些投降的荷兰人满心不服,便零零散散有人跑回热兰遮城堡,向固守要塞的荷兰台湾总督揆一通报了郑成功军队的虚实。


躲在热兰遮城堡要塞,同样心虚、惊悚、哆嗦、发憷的揆一得悉郑成功军队情况,心情大振,当即撕碎了郑成功信史送来的劝降书,招呼1500名男女老少荷兰人架起枪炮,预备坚守迎敌。


同时,揆一还派出唯一完好的小型战船“玛利亚”号,绕过了郑成功舰队,驶往爪哇的巴达维亚,以搬取救兵。


郑成功并不清楚荷兰人的准备,更没有将坚守热兰遮城堡的1500名非正规军的荷兰人放在眼里,因而,他在得知荷兰人拒绝投降之后,随即下令全军向重围之中的热兰遮城堡及周边要塞发起总攻。


可惜,郑成功这次失算了。


热兰遮城堡是典型的荷兰文艺复兴风格的棱堡,这种棱堡完全不同于中国古代方正的城墙,棱堡每个死角都有凸出修建的炮台或者碉堡,使得进攻方无论如何足智多谋去想尽花招攻击城堡,只要出现棱堡面前,都会遭到交叉炮火覆盖袭击。


强大火力面前,所有运筹帷幄均是笑谈。


攻击棱堡一方只有依靠足够强大的火炮进行炮战,通过压制、消耗棱堡,最终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靠耗尽守方资源与意志最终取胜。


——可以说,每一场棱堡攻防战要分出胜负,都需要旷日持久的时间。


因而,有着频繁棱堡攻坚战的尼德兰独立战争被人称为八十年战争。


在尼德兰独立战争期间,以西班牙堪为世界超级军事强国尚且为荷兰的棱堡战法焦头烂额,可想以当时郑成功军队,如要强攻热兰遮城堡,几乎没有胜算。


郑成功军队基本属于典型的东方古代军队,虽然也有少数火炮列装,但是,经过台江海战,郑成功军队有限火力消耗极大,未及补充。


因而在进攻热兰遮城堡的实战之中,郑成功军队只得沿袭传统战法,以寥寥炮火掩护,组织以弓箭手等冷兵器步兵发起冲锋。


郑成功军队这般冲锋,毫无悬念地被荷兰人棱堡的犀利火炮击溃。


一战之下,郑成功眼见棱堡坚固,己方伤亡惨重,毫无胜算,只得下令停战,然后派兵据守周边要隘,对热兰遮城堡作出围困态势。


14世纪中期,用于围攻的大炮首次亮相于欧洲,并在随后几个世纪里彻底地改变了战争,特别是围城战的形式。为了应对火炮,各种具有复杂系统的棱堡与外围工事应运而生。


郑成功远征台湾之战既然无法速战速决,陷入僵局,便只得作长久之计。


如此一来,计划速战速胜的郑成功大军随军携带给养、军火本就有限,经过数次激战消耗,粮弹均是捉襟见肘,已然进退两难之势。


就此,郑成功基于长期立足、经营台湾,便作出开府台湾,将普罗民遮要塞改名为东都明京,设立承天府,辖天兴县、万年县二县,同时,更派出麾下诸将率部进军台湾西南部平原腹地。


郑成功要求各部将军按镇分地,各自选择合适地盘修建城堡,并且在各自城堡周边相隔大约二十或者四十里地,辅以修建城寨、哨位,以便相互联络、策应。


而后,各镇兵马即郑成功要求,跑马圈地,按地开垦,开始军屯。


这次向台湾腹地的进军,郑成功军队与台湾的土著部落联盟大肚番国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大肚番国在台湾中部大约台中市大肚区附近,是由台湾土著巴布拉族、猫雾捒族、巴泽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等民族结成的部落、乡村联盟。


因而,如同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领168名士兵征服庞大的印加帝国一样,郑成功军队虽然相比西班牙、荷兰军队装备逊色,但是如要对付部落状态下的大肚番国,确实有着绝对优势。


当时,大肚番国与占据台湾的荷兰人、西班牙人均有往来,在1661年郑成功渡海进军台湾,与荷兰人全面开战之后,大肚番国本属部落、乡社联盟性质,因而本身对交战双方也无敌对之意。


可是,他们在骑墙观望之下,惊觉台中领地已经遭郑成功军队进驻、开垦,因而激烈反击,冲突难免。


双方军力、科技的差距悬殊,使得这样的冲突、战争往往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其中,尤以郑成功死后,郑氏治理台湾期间,明郑大将刘国轩为拓展其私人领地,派兵镇压大肚番国的沙辘社的“番变”,以先抚后杀手段,将沙辘社数千人几乎全部屠戮干净。


这一事件,惨烈血腥,少为人知,史称刘国轩屠村事件。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原沙辘社旧址,台中市沙鹿区李卿云先生修建私立沙鹿高工,即现国立沙鹿高工校舍,即在施工现场挖掘、发现了当年被屠杀、坑葬的男女老少遗骨数百具,并一枚郑明授发的番王印。


此后,李卿云先生走访、收集当地番人后裔的口述史,台湾的土著部落联盟大肚番国这段隐藏在历史幽暗深渊的冤屈、悲惨往事,这才零零星星浮出水面,渐为后人知晓,深为后人同情。


相传,李卿云先生后来筹资建立百姓公庙,收敛原大肚番国番民遇难者遗骨,集中祭祀。


言归正传。


19世纪中后期的台湾土著。


当时,郑成功以东都明京为中心,高效率草创了台湾郑氏王国的基本行政体系。派出商团,向位于台北的荷兰人的欧洲敌人西班牙人、澳门的葡萄牙商人手里购买枪炮弹药,勉强恢复战力。


可是,郑成功却无法立竿见影解决明郑台湾大军的粮食问题。


1661年春夏两季,台海遭遇台风。


当时,荷兰人发明了复杂的帆索体系,其风帆船甚至能够逆风行驶。因而,荷兰人凭借其优势航海技术,保证了其小型战船“玛利亚”号在穿越风暴,远航近4000公里,前往爪哇的巴达维亚搬取救兵。


可是,同样受到风暴威胁,郑成功舰队受制航海技术,终究无法完成穿越海峡,输送给养。


既无法得到金、厦地区后勤支持,孤悬台湾的郑成功军队也就陷入饥荒,全军不得不依靠渔猎、野菜、瓜果为生。


当然,躲进热兰遮城堡的荷兰人也是遇到了类似麻烦。


荷兰人战前准备充分了粮食军火,但是百密一疏,却没有相应的维生素补给,同时,热兰遮城堡是军事堡垒,空间极为紧凑,既没有太多的人口入驻空间,更没有丝毫种植空间。


因而,当荷兰人挤入远超过棱堡容量的人数之后,排污、卫生和维生素成为热兰遮城堡最大的问题。


夏秋之际,荷兰人不断有人为此患病死去。


这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使得郑成功与揆一都是极为疲倦、头痛。


可是,就在这时,战局出现了转机。


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出现在台湾外海。


这是得到“玛利亚”传讯,从爪哇巴达维亚赶来的,由12艘标准荷兰战舰组成的,由荷兰海军上将卡宇督率的悬挂有海军上将、中将、少将帅旗的强大舰队。


在蒸汽机尚未发明的时代,荷兰战舰虽然类似欧洲当时二层甲板的三级风帆战舰,比起排水动辄1、2千吨的一、二级风帆战列舰较小,但是,荷兰战舰设计先进,制工精细,性能优良,能够在两层甲板装备大口径42磅炮和32磅炮共计约60门左右。


荷兰战舰火力之强大,与其他欧洲列强的一、二级风帆战列舰几无区别。


因而,在荷兰人的海上马车夫时代,他们经常凭借其精良的战舰和海战战术,以三级战舰多次完虐击败西班牙、法国、英国等海上强国的庞大的一、二级风帆战列舰。


显然,以荷兰战舰船坚炮利,对郑成功的每艘战舰仅仅装备2门火炮的舰队,无疑是占尽了优势。


这是郑成功军队几乎无法战胜武装力量。


——说到这里,难免想起网络经常看到关于当年郑成功拥有南洋最强大海军或舰队的文章,确属不太了解历史而随心设想的笑谈。


须知,在跨海攻台的台江海战之时,郑成功舰队集中大小战船60余艘,围攻在荷兰战舰处于中档水准,装备50余门火炮的的战舰“赫克托”号。是役,郑成功舰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以付出数十艘各式战船被击沉,伤亡近千人之惨重代价,这才靠着自杀性的车轮战攻击,引发了“赫克托”号军火仓库燃爆,沉船。


荷兰博物馆复制的“赫克托”号。


何况,这次气势汹汹赶来台湾外海,正是荷兰海军的舰队。


荷兰战舰出现,更给投降并为郑成功军队台湾服务的荷兰及欧洲人战俘带来了希望。


他们纷纷冒险逃亡热兰遮城堡,向荷兰台湾总督揆一通报了郑成功军队情况。


这时的郑成功军队分散台南各地屯垦,围困热兰遮城堡的军队不过千人,因而混乱之下,郑成功为避敌锋芒,甚至一度计划率部转移台中山地。


然而,就在郑成功迟迟无法决策间,意想不到的运气来了。


台海持续风暴使得荷兰舰队无法航向热兰遮城堡近海参战,只得转向澎湖列岛躲避风暴。


其中,1艘荷兰战舰退避不及搁浅,船员皆遭俘虏之外,舰载数十门大炮更被郑明军队拆卸运走。


荷兰人的突袭就此失效,郑成功既探明虚实,得到数十门荷兰火炮,更是利用了这一档期,调集水陆人马作好了迎战准备。


荷兰人的运气不只限于天灾。


可能被困在热兰遮城堡日子太长,荷兰台湾总督揆一满腔郁闷之外,脑子转速迟钝。


因而,他眼见己方军力大增,果断否决派出舰队封锁作战的方案,派出信史到舰队免除了海军上将卡宇的指挥权,传达了他的神光闪现的作战计划。


揆一决定,将荷兰舰队最大的装备有60余门火炮的5艘战舰开进大员湾到热兰遮城堡旁边的热兰遮城镇水面,用优势炮火消灭郑成功部署包围热兰遮城堡的军队。


同时,再将剩余的7艘战舰开往东都明京附近,用优势炮火消灭郑成功水陆目标。


在近代战争时期,海军是专业性、科技性要求最高的军种。


因而,近代海战决策也绝不是外行拍大腿决策那么简单。


揆一既不是海军专业人才,他的无畏决策,均是建立在他对荷兰战舰的性能、炮火、以及战区周边的水文、气候等等无知的前提之下。


更为戏剧性的是,虽然揆一决策荒唐,作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荷兰舰队,既有着严明的纪律,其舰队官兵、专家更是严格服从命令。


揆一荒唐的命令被荷兰舰队喜剧性地不打折扣地完全服从了。


从由外海进入热兰遮城镇的水道之浅,郑成功大帆船可以通过,相比之下庞大太多的荷兰战舰完全无法通行。


1661年9月16日,荷兰战舰为执行揆一的命令,只得丢弃舰载辎重、拆除多余结构,甚至拆卸了舰载大炮,这才勉强驶往大员湾台江内海。


然而,经过台风涤荡,热兰遮城镇外海域水文发生极大变化,使得荷兰战舰在费力、勉强驶入之后,却如驶入池塘。


水域狭窄,荷兰战舰处处搁浅,机动相当不便,只得放出小船向前进攻。


荷兰战舰炮火无从发挥之下,郑成功军队部属周边高地的火炮居高临下,一起轰击,荷兰小船与荷兰舰队当先2艘战舰如是靶船,纷纷被火炮击沉、击伤。


这一路的荷兰舰队遭到重挫。


欧洲列强的风帆战舰对战画作。


同样,进攻东都明京的荷兰战舰也是不熟战区水文。


当他们按照揆一命令,以庞大的海洋战舰驶入北线尾狭窄水面,当即遭到郑成功麾下战将陈泽指挥小船小艇四面游击、火攻、近战肉搏。


荷兰战舰驶入狭窄海面,舰载大口径火炮射程更远,一旦遭遇陈泽率部近战,完全无从发挥火力,因而很快也被击沉1艘战舰。


海军上将卡宇旁观之下,对揆一极为恼怒。


这时,虽然荷兰舰队对郑成功军队依旧占据绝对的装备、技术、火力的优势,但是,莫名其妙两战皆败,使得荷兰人士气由此低迷起来。


荷兰人士气低迷,郑成功军队同样也是困难重重。


失去大陆后勤,长期缺粮,本就靠渔猎瓜果度日。如今大敌当前,军队必须集中作战,食物更是求之难得,饥肠辘辘之下,同样也是并无斗志。


双方疲于战事,都是深藏棱堡、要隘,均无进攻意愿。


台湾战局再度变得沉闷起来。


然而,台湾战局就在沉闷之中,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转机……


后续郑成功集中炮群猛轰热兰遮城堡,逼降揆一及英年早逝的往事,敬请诸君期待更新。


橡树长期致力文史写作,眼见春节将近,借此向诸君拜年!


谨祝诸君安康,顺心,阖家快乐。


全文5300字,辛苦写作,看完以后,感谢三点一转支持橡树。多谢。

请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