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从沈醉的总务处长说起:军统机构、人事略考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7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上)

盛世才的麻将与主义(中)

黄显声将军和他的义勇军

中日战事:由山海关事变拐弯(上)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漫谈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事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详说越柬战争的爆发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五代战乱说:鏖战潞州,开启了五代史的序战

毛人凤与蒋经国的较量:保密局与毛邦初案

毛人凤与蒋经国的较量:从毛蒋斗法,到台湾戒严

决战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

从朝战,到越战:漫说澳大利亚人的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的转折之战顺化之战始末:除夕夜的杀戮之战

徐树铮之死:武统南征与刺杀陆建章

冯玉祥督军陕西始末

夜袭阳明堡机场始末

2020年度付费阅读文章汇总


军统局政治处处长王新衡和蒋经国。


写作中的沈醉。


演技,不限于娱乐圈无数的戏子们必须要专研的混饭混前程的技术,其实,很多历史人物同样擅长演技。


他们因为演技精湛,使得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同样出彩。


比如,沈醉,即是其中佼佼者。


沈醉在八十年代之后相继写成了《沈醉讲述高墙内的战俘生活》《我的特务生涯》《人鬼之间》《我这三十年》《蒋介石》等等回忆文本。


不过,稍微了解沈醉其人、其文,不难发现沈醉的回忆文章于自吹自擂间,内容大多信口而说,多重历史人物的裤裆八卦糗事……


其文艺想象痕迹极为显眼。


相传,沈醉为捏造戴笠在娱乐圈胡来,不惜在其《我所知道的戴笠》,胡扯作家杨沫的妹妹,当年上海滩明星白杨。


最终,这一本书传为笑谈。


此外,沈醉尤其喜欢夸大自己,并在夸大自己之间,创作故事,讨好历史上的当事人物或者其后人。


除却创作戴笠和胡宗南互换女伴等色情故事之外,沈醉在遇到丁玲、周海婴,甚至在遇到刘晓庆自认她是重庆地下党后裔之时,他都会热情约谈,满脸殷切回忆自己当年没有犯迷糊,幸好没有而痛下杀手而酿成大错等等往事。


云云之外,他几乎见证了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


沈醉确为军统资深特务,身份特殊,因而他写成的故事纵算口沫飞溅,却往往又让普通读者特别愿意信以为真。


就此,原本在军统历史上跑龙套的配角,陡然风光无二。


此前,我在写作相关军统回忆文章之时,即多次听到、看到朋友们说起沈醉,就有沈醉与军统特务陈恭澍,赵理君,王天木并称四大金刚,与军统大特务周养浩,徐远举并称军统三剑客等等传说……


这类东邪西毒北丐南僧的传说广泛流行,使得真实的军统往事不免过于儿戏。


这里,既要看清楚沈醉的儿戏般的回忆文章,首先就介绍一下抗战爆发之后组建的民国情报机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1927年,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设置了专门为他负责的,由戴笠、张炎元、黄雍等“十人团”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


这个密查组,即为军统前身。


1932年3月,在国共矛盾加剧,中日矛盾加剧之大势下,随着黄埔军校毕业生渐成气候,经康泽、刘健群、曾扩情、贺衷寒等人策动、发起,国党、国军的少壮势力在南京成立“中华复兴社”,简称“复兴社”。


复兴社也被称为“力行社”、“蓝衣社”,职责包括调查、行动、组训、筹款等四项内容,带有极为强烈的政治色彩。


1932年4月,复兴社在密查组基础上,以戴笠、郑介民、张炎元、黄雍、徐亮、唐纵、郑锡麟、马策、胡天秋、刘培初等10位黄埔毕业生组建特务处,正式纳入国防部及国军序列。


这十人号称十人团,军统局雏形出现。


1937年,抗战前夜,蒋介石及国防部以国党系统的中组部调查处为第一处,以国军系统的复兴社特务处为第二处,组建了以陈立夫为局长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其中,徐恩曾为第一处处长,戴笠为第二处处长。


抗战期间的戴笠与美军顾问梅乐思。


抗战爆发之后,1938年,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被扩编、改组为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原第一处处长徐恩曾升任局长。


把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


军统局通常由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任局长。第二处处长戴笠因而长期仅以副局长身份主持工作。


故而,军统局上下为此避嫌称呼局座,对戴笠也就有了戴老板之称。


——不过,与戴笠从未就任军统局局长的传闻稍微区别,抗战后期,钱大钧曾建议让戴笠直接就任军统局长。


于是,经过蒋介石批准,戴笠为军统局代局长。


1945年抗战胜利之时,戴笠为军统局代局长之代字是否取消不得而知,不过,那时戴笠出入,即以少将加佩了中将军衔。


1946年,戴笠遭遇空难死去。


为戴笠公祭之时,国民政府方面即有“该故局长戴笠……着追赠陆军中将”等语,侧证了戴笠当时可能已为军统局局长的。


1946年,军统局改组为保密局。


1955年,蒋经国对败退台湾的各大党政军情报单位进行整合改革,保密局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张大千和军统局政治处处长王新衡


纵观军统局、保密局的历史,其自1938年成立,在鼎盛时期设有十处,分别是:


第一处为军事处,负责对日作战军事情报工作及国际情报工作,负责军统外围军事部队发展、编练工作。


军事处设有情报科、军运科、策反科,及负责军队谍报参谋工作的谍参科,负责中国战场的军事科,负责国际情报的国际科,负责考核、督战军队的考核科等。 


军事处为军统局作为军队编制单位的主要的、标志性招牌。


军事处处长鲍志鸿为戴笠同期黄埔军校第六期同学。后来在陆大第十三期毕业。算得上是职业的军事专家。


后来,保密局时期军事处长何芝园同样不俗,他既为数学教授,多有著述,更为毛人凤引为亲信。


显然,军事处涉及国际、军事、战略等,论资排辈之外,在学问、专业、见识方面,如沈醉这样小特务出身,靠着打打杀杀、吃吃喝喝的本事混在军统的平常人,断难有跻身其间可能。


第二处为政治处,设有国际科、侦防科、航检科等科室,负责对日、对汪、及对包括延安、各民主党派、民间团体等在内的情报工作。


其中,为镇压国内革命,政治处设有以著名特务叶翔之为科长,专门针对延安的中共科。以王方南为科长,专门针对民主党派的党政科。


叶翔之暂且不提。


王方南此人,早年就读于侧重政治的民国的首家国立劳动大学。与沈醉自吹他受任监视张学良和与张学良关系往事不同,张学良在南京被扣,王方南即负责带队监视张学良。


抗战爆发之后,王方南在上海尤其活跃,策划、参与了刺杀汉奸唐绍仪、周风岐等人的活动,曾经被日军以重金悬赏人头,也在被英国巡捕拘押后,为军统不惜重金买出,为军统抗战影响极大的抗日英雄。



处长王新衡为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同学。溃逃台湾之后,与蒋经国颇有私交的王新衡完全转入政界、商界。


政治处这样的部门,既要资格,关系,更要基本学历和政治头脑。


如小特务、小跟班出身,混迹其间,显然是非常困难。


戴笠和梅乐思检阅忠义救国军。


第三处为行动处。


行动处负责根据第一处、第二处情报,策划、部署、指挥军统系统执行暗杀、密捕等任务。


行动处下设行动科、警稽科等。为军统最具神秘和演义色彩的部门。


首任行动处长徐业道在北京法政学堂毕业,为军统在密查组和复兴社时期的老资格人员。


此后,在1942年续任处长的阮清源,早年于浙江警官学校毕业,1933年进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


抗战爆发后,他为军统忠义救国军代总指挥,多次率部袭击上海市内日军,功勋卓著。


在行动处处长任上,阮清源还兼任军统华东区区长、军委会东南挺进军司令。多次在上海及华东地区指挥对日作战,可谓军统抗战第一人。


1945年8月18日,日本刚刚投降,阮清源即率在上海近郊坚持游击八年的忠义救国军2个团进入上海市,为国军最早光复、进入上海的部队。


另外,在军统时期任过行动处长的沈维翰、程一鸣等人,也有学习政法及在苏联留学特工等经历。


小说《红岩》里面的徐鹏飞原型徐远举,在军统时期即为行动处副处长。


保密局时期的行动处处长叶翔之与沈醉年龄相当,但是,与沈醉跟班出身不同,叶翔之为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是军统局出名的全才"克什米尔公主号",


行动处玩的是真刀真枪,如阮清源、叶翔之等人的本事、影响,可能也绝非自吹百发百中和擅长武术的跑腿特务可以比较。


第四处为电讯处,负责电台设立和电讯监听、侦察、破译、特种电台制造、军统电讯人员培训等等工作。


二十世纪,随着电讯科技飞跃发展,电讯及其侦察与反制成为世界性情报高地。


因而,经过抗战对日作战和得到美国支援,军统电讯发展极快,从而使得军统局或保密局得以跻身为世界最具实力的情报机构。


电讯处既是当时科技含量最高的部门,可能也是军统局当年的最庞大的部门。


除却设有业务科、工务科、电检科、材料科、考核股、文书股、档案股、事务室、译电室、特技室等内勤部门,电讯处还设有重庆总台、息烽总台、兰州总台、监察台、侦察台及遍布全国,密布东南亚等海外地区的300多个秘密电台。


电讯天才,曾被人称作戴笠的灵魂的电讯处长魏大铭。


电讯处长魏大铭早年在民国交通部上海电报传习所学习电讯,后来进入陆大甲级将官班深造,为民国时期中国电讯天才专家,曾被人称作戴笠的灵魂。


无疑,这一部门,如非专业精英,也难以混在其中。


第五处为司法处,下设审讯科、狱管科,下辖重庆“白公馆”和“渣滓洞”两个看守所,以及军统在西安、上海、北平、南京、武汉、息烽等地设置的看守所、集中营等。


司法处由军统的法律专家李希成任处长。


第六处为会计处,设综计、审计、预算、财务等科,主要负责军统系统资金的调度、运营、经理。


会计处先后由徐人骥、郭旭等人任处长。


第七处为人事处,设行政科、考铨科,负责军统局人事、组织及在编人员的考铨录用。


人事处长李肖白为戴笠心腹和黄埔六期同学。


续任处长龚仙舫也是为戴笠心腹和黄埔六期同学,最终与戴笠同机遇难。


第七处为训练处,为军统内部洗脑部门,负责军统局内刊《家风》编辑发行,军统各类培训班等。


处长郑锡麟为戴笠黄埔同期同学,是军统早期雏形十人团的成员之一。


第九处为抗战后期设置的警务处。


警务处为军统局公开的特务机关单位,下设警务科和稽查科,主管其军统系统控制的警察、稽查、邮政等工作。


第十处为抗战胜利后专门设置的布置处,专司接收、检查、处置沦陷区各项工作。


以上各处,如司法处、会计处、训练处等三处,同样有着当时极高的专业要求。


而警务处涉及面广,既讲警务专业,又要讲究人脉关系和资格。


当年,军统局除却上述设置在重庆本部的十处之外,其余还有主任秘书郑介民、代主任秘书毛人凤、副主任秘书张严佛等人主持的秘书室。


不过,军统局秘书室工作对应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在军统系统里面,是仅次于戴笠的高位单位,非常人可以随意进出。


至于其余负责军统局经费核查的稽核室,负责对军统局内部人员及公开单位进行督察考核的督察室,以及由军统女少将、电讯专家姜毅英任主任的负责军统机要室,由张国焘等人主持、负责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由军工专家刘绍复主持的特种技术研究室,由法政、财经专家王抚洲主持的经济研究室……


这些单位,既要资格,层次,还要学识,专业。


如此一来,从靠着姐夫余乐醒进入军统,并且就此一路升迁当上了中校的沈醉,纵然可在军统局混得风生水起,但是要在国党、国军体系大背景下去竞争军统局的要害位置,以沈醉的文化、头脑、政治及军事素养等等,显然就非常的苦恼。


好在,沈醉确实有一个好姐夫。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带着沈醉出道的余乐醒。


余乐醒为沈醉姐夫,年长沈醉十余岁,但是少为人知。


不过,余乐醒颇有创新意思,绝非沈醉这样闷在家乡全靠亲友提携这才上路的人物。


余乐醒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在机械、化学方面即有造诣,同时,他对政治极为敏感,是与周总、邓总、李维汉、李富春一起并肩逛街巴黎的留法活跃人士。


后来,余乐醒专门留学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尤其深谙制造矛盾、运用矛盾、控制矛盾等学问。


晚年沈醉(右二)夫妇与其兄弟夫妇。


此后,他既以此学问襄助戴笠,并且为戴笠办班培训军统干部,本事亮出,既得军统学员喜爱,更是深得戴笠敬重。


1926年,余乐醒回国参加北伐作战,为叶挺独立团政治指导员,参加过南昌起义,救过林彪……


最终,他作为军统大特务,既在军统内部贪污被羁押,1950年后又在上海落网,被遭处决。


——在余乐醒这段故事,颇具传奇性,说来话长,以后有空再提……


总之,有着这样的一位姐夫引路、提携、关照,沈醉走出湖南湘潭以后,无论早期参加革命,交革命的女朋友,或者后来转投军统,以及最后在昆明读完余乐醒密信陡然转身,附和卢汉起义,其间轨迹,清晰可见。


因而,有着余乐醒这个靠山,沈醉还是在不到三十岁,混在军统局里面左挑右选,最终还是当上了第八处处长。


第八处为总务处,由军统总务科升格而成。


所谓总务,即负责军统后勤、基建、通联、仓库、食堂、车队、维修、接待、电话总机等等杂务。


总务处处长先后为杨隆祜、郭斌、沈醉等人。


当上总务处长这一职务,沈醉就此由上校加挂了少将军衔,成为军统年青一代的将官。


不过,这类工作,无需什么专业、文化,能文识字,会看脸色,懂得八面玲珑,吃吃喝喝,当作军统系统天真无邪过日子的大少爷即可。


因而到了国党溃逃台湾之际,余乐醒失势,戴笠已死,沈醉再无靠山,总务处长肥缺被顶去,自己就只得在上校军衔上先后加挂了少将、中将军衔,赶赴摇摇欲坠的云南,当上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专员、游击军司令……


写到这里,不禁再次翻阅案上沈醉写成的《戴笠其人》,唯有苦笑。


熬夜渐深,就此搁笔,感谢朋友隔网相伴。

诸君方便,还望随意点赞,转发、支持橡树写作。

遥问夏安。

与橡树同行,注明添加zhenxiangshutian微信号,备用诸君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